清明節的意義介紹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是一個最適合掃墓的日子,那麼,你知道自古以來爲什麼人們選擇在這個時候掃墓嗎?下面來看看掃墓的意義吧!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清明節的意義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明節的意義介紹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爲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國家祭掃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通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係,意義重大。

雖然至聖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樣的,當大家上墳祭祖時,也應該把祖先當作在生那樣敬奉。身爲兒孫者,應該以感恩心爲先人除去墳地的野草,恭敬獻上鮮花供品,並慎重地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稱之爲“掛紙”)。這些動作雖然普通不過,但這是感恩,也是後裔可以爲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僅隨衆草草而祭,然後匆匆而散。

若是大家能夠把這份感恩之情用於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謝生養大家的父母、教育大家的師長、真心對大家的朋友以及幫助過大家的人,那麼,這個人間將變成和樂無嗔怨的淨土。

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大家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可是,這並不等於華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是可有可無的。大家依然需要感謝爲大家受盡苦難的.先輩,並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每逢清明節(當然其它日子亦可),大家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併獻上大家的真誠和感恩心。

掃墓是主題,因爲在清明節這一天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稱上墳、掃墓、祭掃。爲故人的墳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塵,再擺些貢品鮮花等。或是遠去的先人,或是剛離

別的親友,到清明節時,來到他們的墳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着生死,歲月轉換,回頭便是年輪。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