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鴿飼養效果的措施

肉鴿肉質細嫩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素有“一鴿賽九雞”的美譽。隨着我國畜牧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肉鴿養殖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養殖前景。而通常肉鴿採用自然孵化,年產蛋量低,限制了肉鴿養殖業的發展,直接影響鴿場的經濟收入。本文通過對肉鴿的選留種、飼料、光照、保健砂的配置、衛生防疫等方面入手,來提高肉種鴿的繁殖力。

提高肉鴿飼養效果的措施

1.優良種鴿的選擇

選擇優良的種鴿是提高產蛋率的基礎。根據系譜及生產記錄,選擇抗病力強,眼睛明亮有光,彩虹清晰,羽毛緊密而有光澤,軀體、腳、翅膀均無畸形,胸部龍骨直而無彎曲,腳粗壯,胸寬體圓,健康有精神,繁殖力強、孵化能力高的親鴿所產後代留做種用。及時淘汰生產力低、體重輕、母性差、產單蛋、畸形蛋、在孵化過程中發生死胚及常育雛不成的種鴿。做好生產記錄,防止近-親繁殖,通過自繁自育,逐步提高種鴿的繁殖力。

2.合理利用種鴿

肉鴿是常發情動物,45天左右爲一個繁殖週期。實驗表明,肉鴿子在2~4歲繁殖力高,5歲以上繁殖性能逐年下降。因此,要合理利用種鴿,對5歲以上的肉鴿及時淘汰,不留做種用。配種時,注意嚴格控制配種比例。

3.加強飼養

肉鴿以植物性飼料爲主並且喜歡採食顆粒飼料,生產中可以按一定比例直接飼餵一些豆類、穀物類。但肉鴿經常把大顆粒玉米、竹豆之類不愛吃或適口性差的飼料撥出料槽外,使之挑食而不能完全攝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從而影響其生長髮育和繁殖力。爲了充分發揮種鴿的生產潛力,肉鴿的飼養最好使用全價配合顆粒飼料;實驗證明,在滿足能量、礦物質、水份、維生素等條件下,飼料中蛋白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肉鴿的產蛋性能。在肉鴿繁殖季節內,合理配製肉鴿飼料,保證充足的蛋白質飼料,日糧中豆類比例不低於30%,其粗蛋白含量不能低於16.3%;維生素A、B2、E也能提高產蛋率,因此飼料中黃玉米、穀物用量也不可隨意減少。但要注意維生素A的用量長期超過正常量的40~100倍時,會出現毒性反應,不能長期大量使用;在飼養過程中,應注意肉鴿對脂肪的需求不迫切,日糧中應控制脂肪含量,飼餵含脂肪高的飼料(如黃豆)或飼料量長期偏多,都造成種鴿過肥。種鴿過肥後其繁殖性能消退而導致的產蛋量異常。

4.合理配製使用保健砂

保健砂能補充鴿子在飼料中不能攝取到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並且具有刺激和增強肌胃收縮、參與機械碾碎飼料、助於消化吸收、解毒、促進生長髮育與繁殖等功能。實驗證明,使用和不使用保健砂,肉鴿的產蛋率相差5到10倍。保健砂中除了含有黃土、河砂、貝殼粉、熟石膏、舊石灰、木炭、食鹽、骨粉等外,還應加入3%的多-維生。飼餵時,單獨放置在鴿舍稍高陰涼地方。籠養肉鴿要放置在食槽另一頭,用隔板隔開。用量約爲飼料量的5%~10%。保健紗要保持溼潤,不餬口,爲確保其有效成分,一般1周更換一次。

5.適當增加光照

合理的光照能促進種鴿的生殖活動、新陳代謝及採食行爲等。冬季晝短夜長,如果不補充合適的人工光照,過短的光照時間會使種鴿的繁殖機能減退。同時,因採食時間短,也會造成鴿羣攝人量的營養不足,導致產蛋量的下降。種鴿每天必須接受10小時的光照,如果光

照不足,應給予人工補光。

6.加強人工孵化制度

爲了加速肉鴿生產,增加繁殖窩數和搶救被親鴿遺棄的種蛋以及不善孵化的種鴿所產蛋收集起來,進行人工孵化。實驗表明,進行人工孵化使肉種鴿年產窩數提高到30窩,有效的提高了肉鴿的產蛋率。肉鴿的人工孵化用專用小型孵化器。方法與雞蛋的孵化大致相似。孵化溫度是1~7天爲38.7℃,8~14天爲38.3℃,14天以後爲38℃。相對溼度保持在60%~70%。在入孵當天應翻蛋2次,以後每天翻蛋6次,一直到出殼前2天停止翻蛋。

7.合理照蛋、並蛋

無論自然孵化還是人工孵化都需進行進行生物學檢查,分析胚胎髮育情況。檢查的方法主要是照蛋檢查。一般孵化至第4~5天進行第一次照檢,至第10天進行第二次照檢。剔除無精蛋、死精蛋和死胚蛋,剩下的蛋可以並窩孵化,一般每2~3個蛋併成一窩。這樣1/3種鴿免去孵化任務,專職產蛋,7~13天又會產下一窩蛋。通過並蛋,提高了種鴿的繁殖力。

8.人工代養

人工代養可以減輕種鴿負擔,縮短繁殖週期,從而可大幅度提高肉鴿年產蛋量。1~10日齡雛鴿人工飼養成活率低,10日齡以後人工飼養技術相對成熟。8~21日齡人工鴿乳營養成分代謝能12.56(MJ/KG),蛋白質22%,脂肪5%,礦物質4%。飼餵時,用開水調成糊狀,然後用注射器接膠管經食道注入乳鴿嗉囔內,每天喂兩次。注意不能將飼料注入氣管內,飼養密度要適中,冬天注意保溫。

《提高肉鴿飼養效果的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