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提高合作學習效果之初探

合作學習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爲“近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然而,由於對合作學習的內涵缺乏正確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時,出現了學習小組劃分的隨意性,分工不明確,組織混亂,設置的問題缺乏研究探討價值,且無相關要求,學生參與不平衡,時機不恰當、合作交流的時空受到侷限等一些有悖於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傾向,導致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從表面上看,整節課似乎場面熱鬧,實爲擺架子、走過場。這些傾向對於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將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優化合作學習過程,提高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數學教學中提高合作學習效果之初探

一、更新理念是提高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前提。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我國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爲一個基本理念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顯著效能。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習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合作學習具有很多新的特點,如:教師權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性增強;注重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的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係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係;評價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轉向針對小組爲主等。從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特點不難看出,要倡導這種學習方式,就需要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一方面,從學生個體的發展而言,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着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轉變。如果一個在學校中度過九年的學生,整天處於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對所學的內容也就難免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們很難想象,在學生的一生中能夠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夠成爲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和美好社會的建設者。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能夠成爲獨特的自我。另一方面,從教與學的角度而言,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單是爲了讓學生認數、數數、計算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技能與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心理品質,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特別是在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進而提高數學素養。這也是我們數學教學的目的。而傳統的教學觀和學習觀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忽略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達成我們數學教學的目標。因此,變革學習方式,倡導合作學習,就是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改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和書本爲中心的局面,改變那種單一的,他主的與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從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將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爲團體之間的競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較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彌補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衆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二、激發動機是提高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

人的任何活動一般總是由一定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參與不同活動的動機可以以該活動的名稱來命名。因此,我們可以把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動機稱之爲合作學習動機,

合作學習動機是爲激發學生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導致行爲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動機也是以內驅力和誘因爲必要條件而存在的。學生的學習行爲和動機常常是由內驅力與誘因的相互作用來決定的,可以說,合作學習動機與合作學習活動是相互激發、相互加強的,有時候,當學生缺乏合作動機時,可以先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帶有合作性質的學習活動,然後通過活動逐步地引發形成其合作動機。這裏當然不僅需要學生個體內驅力的激起,還需要外在的刺激。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妙趣橫生的導入,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美麗的主題圖案創設愉悅的情境,提出迷離的懸念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等,都可以作爲外在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合作動機。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安排了“認識人民幣”的內容,一位教師在教學“元、角、分的計算”時,一進課堂不是直奔課題,進行枯燥的加減計算,而是創設了模擬購物的數學活動,教師說:“小朋友們,這節課,老師爲你們設計了若干個小商店,商店裏有很多玩具,誰願意當售貨員,誰願意當顧客,咱們還要比一比,看哪個商店生意最好”,幾句似乎平常而又貼近生活的導語,暗示着合作的含義,小朋友們躍躍欲試,激發了學生合作動機。然後,以小組爲單位,自演售貨員與顧客,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得井然有序,興趣盎然。通過購物付款,學生對“元、角、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其兌換有了初步的體驗,活動對“元、角、分的計算”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再如,教學兩步計算的“用數學”內容時,一位教師不是按照常規的教法,用圖式或文字形式來解答,而是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自創自編題目。這位老師說:“這節課老師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用幾個數字通過表演自編題目進行解答,看哪些小朋友編得好,表演得精彩,計算得正確”。這裏教師實際上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且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不僅喚起了孩子們求知的內驅力,而且作爲一種外在刺激的誘因,激發了孩子們合作的動機。接着,小組裏的小朋友們團結合作,共同商討,自編自練,課堂既活躍,內容又實在,然後各組輪流上臺表演展示,數學課堂成了小組表演展示合作能力的場所,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從容、自信及合作潛能無不讓教師感到驚訝。由此可見,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一旦得到激發或形成,它會自始至終貫穿合作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加強和促進學生的學習。所以說,學習動機是影響學

《數學教學中提高合作學習效果之初探》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