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養生的注意事項

艾炙,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爲主,燻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那麼,艾炙有什麼保健作用?今天小編將告訴你艾炙有什麼保健作用。

艾炙養生的注意事項

近日全國不少地區都處在零下的低溫中,使人感到“三九”的嚴寒。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養生專家指出,三九期間是冬季補陽的最佳時機,這時保健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灸療就是不錯的選擇,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三九艾灸的保健用處:

1.艾灸補氣養血

艾灸是將艾葉經過特殊加工製成艾條,用點燃的艾條放入艾灸灸薰特定的穴位,並且配合外用的中藥,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能調和氣血。氣是人的生命動力,血爲人的基本營養物質,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又可以疏理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2.蒸氣灸防治凍瘡

藥燻蒸氣灸法是利用藥液蒸氣薰灸經絡穴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灸法。在我國最早的臨牀着作《五十二病方》和清代《理瀹駢文》兩書中均有該灸法的記載。近來臨牀也應用較多。臨牀上因其藥物處方和施灸的部位不同,適應症也有區別。比如治療凍瘡可選用棉子蒸氣灸、茄椒根蒸氣灸等。蒸汽灸還能治療痔瘡、鵝掌風、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3.天灸溫經散寒

天灸是中醫灸治療法中非火熱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稱發泡療法。天灸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牀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種獨特治療技術,屬於“天灸”,它是採用人體經絡循行規律、穴位功效、年曆中24個節氣規律和時間治療學原理,根據人體體質情況和發病特點,選擇在冬季三九天時候,通過中藥藥物貼敷在特定治療作用的穴位上,達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對於一些虛寒性疾病有着明顯的`治療作用,部分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療時間性強,療效好,兒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三九艾灸養生三要穴:

三九時節的艾灸保健常用養生要穴——關元穴、中脘穴和足三裏穴來溫補脾腎,有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功效。

關元穴

功能:該穴位於臍下3寸,爲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具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中脘穴

功能:該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狀均有比較好的效果。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足三裏穴

功能:該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常灸足三裏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艾炙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現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

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裏,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炙的製作方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爲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乾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爲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乾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盤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爲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爲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爲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釐米、長約25釐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麪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釐米,直徑約1.5釐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藥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淨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淨後搗爛成泥。藥瓶則應選出相應藥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