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67批註

在蘇維埃社會生活的現階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

給教師的建議67批註

我們全體教師向自己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學校裏不應當有任何一個毫無個性的學生,即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沒有任何東西能使他激動和嚮往,學習數學公式也好,學習抒情詩也好,都帶着同樣冷淡的態度的學生。我們努力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從入學後的最初幾天起,就着迷於某一樣東西,就愛上一樣東西,使他能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才能,使他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那麼這在實際上應當怎樣做,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兒童身上發現並點燃創造性的火花呢?[木舟: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校找到一項自己感興趣的事,通過這個領域來培養成就感和自信心。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我們學校每年的在校生約500至550名。一個新來的學生第一眼所看到的,就是一片創造性勞動的氣氛。當然,剛入一年級的兒童還不甚理解,但是他能感覺到這種充滿激情的氣氛。這一點對教師來說是很寶貴的:用不着很多的談話、很多的勸說,而是用那些年長的同學怎樣在有意義的勞作中嚐到了生活的樂趣的活生生的例子,來吸引他們參加勞動。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心愛的角落,在那裏從事創造性的勞動,而旁邊又有年長的同志給他做出榜樣。要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心愛的事情,找到掌握勞動技巧的榜樣,這在目前還是組織課外教育活動的主要困難之一。我們的學生跟當地集體農莊的拖拉機隊、大田工作隊、飼養嘗技術修理站,以及跟附近的一個水電站、車輛製造廠和其他企業的人員們的聯繫,幫助我們克服上述的困難。我們的學生在這些生產單位裏找到自己的年長的同志。有時候,對於個別的、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兒童,還得從這個單位換到那個單位,直到找到使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爲止。[木舟:這就是一個學校的教育文化,當有了這樣的文化,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會自然地融入其中,從而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這是一件細緻的、很不容易的工作,常常會發生一些衝突。解決這些衝突成了每天的教育工作中常見的事。我校有一個叫巴維爾的九年級學生。過去,他是那些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之一。教師們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找到什麼使他入迷的活兒。他對勞動的無所謂的態度造成了他對學習的無所謂的態度。他從一年級到八年級的8年時間裏,曾經三次離開過學校。可是,這時候,有一位新的輔導員B.P.塔蘭來到了“少年技術家小組”。他的手工很高明,是鉗工、裝配工和車工的能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全體組員。只有巴維爾一如既往,對各種活動都無動於衷。但是,經過了很短的時間,新來的輔導員終於喚起了巴維爾的勞動興趣,更加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巴維爾把已經開始的事堅持做到底。在這個男孩子身上,產生了爲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而這一點在我們看來,乃是形成勞動興趣的極其重要的條件。巴維爾逐漸迷上了課外小組的活動,現在成了對模型設計和製作最感興趣的成員之一。[木舟:當然有了這樣的學校文化,對個體,還是需要適當的引導的。]

我們學校是“一部上課制”,因此在下課和休息以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心愛的角落裏從事活動(約從下午4點到8點)。全體教師付出了大量勞動,以便爲學生從事創造性勞動創造物質基矗通常,在規定的從事“心愛的活動”的時間裏,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地到學校來。跟他們一起來校的,經常還有附近幾所八年制學校的學生。一年級學生還常常帶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來——他們也很想做一點什麼事兒。我們必須給所有的孩子都找到最愛做的事情,而不是簡單地“讓他們隨便做點什麼,只要他們有事可幹,不至於互相妨礙就行了”。[木舟:其實,這就是“因材施教”吧。]爲了點燃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造精神,必須在所有這些“心愛的角落”裏爲學生提供各種最重要的勞動種類,還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把這些勞動轉換成真正適合兒童去從事的活動(在這裏,一定要防止一種很大的危險,就是如果勞動項目選得過分嚴肅,或者“安排”單純爲了使兒童感興趣的活動,那就會使兒童遠離這些活動)。[木舟:過分嚴肅和只爲興趣,這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極端,都不可取,重要的是要了解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找到適合的項目。]

我們有裝備得很好的工作室和工作角:四個技術創作工作室,三個小工場(一個木工工場和兩個金屬加工場),兩個機器學活動室,供模型設計和製作、安裝工和電工的兩個工作室和五個工作角,一個無線電實驗室,一個自動化和遙控技術活動室,幾個少年摩托車手的工作角,一個專爲一部微型汽車(它是高年級學生和教師裝配成的)而設的車房。在這些多種多樣的技術創作活動項目中,無論是一年級學生還是十一年級學生,都能找到有趣的和自己特別喜愛的事情。在木工工場裏,設有一些專供低年級學生使用的電鋸,而在幾個技術工作室當中的一個室裏設有小型的車牀和鑽牀,供製作玩具零件時使用。還裝備了幾十個工作位置,是專供那些喜歡自己動手、加工金屬、設計和製作模型的小孩子們使用的。每個工作位置上都備有小型號的虎鉗、手鋸、小榔頭、平口鉗和成套的原材料——鐵絲、金屬片、各種螺釘、螺帽等。設置這些東西的目的,是爲了使兒童在靈機出現的時候,就能裝配和組合各種部件和模型。在各個工作室和小工場裏,都有一些能活動的機器和機械模型。[木舟:這就是按照上一段所提的原則,蘇翁所設計的活動類型。當然我們目前不能照搬,因爲有着很明顯的時代特徵。]

在年幼兒童的工作角旁邊,設置着少先隊員和年長同學的工作位置。譬如,一個三、四年級的學生在小機牀上車一個玩具馬車上的什麼軸或輪子,在他的旁邊就有一個八年級學生在製作發電機活動模型的零件,而另一個十一年級學生又在製作供八年級學生使用的車牀上的零件。這樣安排是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的:這樣能創造條件,對態度冷淡的以及懶惰的學生施以積極的影響。[木舟:這裏很重要,其實蘇翁在說明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年齡結構的交叉培養,而目前我們的班級授課制正是需要這樣的調節。]

爲了發展學齡初期和學齡中期學生對設計和安裝的興趣和才能,特別分出了一些工作位置,在那裏可以把拆卸成部件的機械和機器模型安裝起來。就在低年級學生的旁邊,高年級學生在裝配演示用的程序控制車牀。我們對這樣安排“鄰居”也賦予很大的教育意義。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早在低年級的時候,某些兒童就顯露出能夠操縱相當複雜的機械和機器的明顯的天資。我們爲這些天生有才能的兒童——更確切地說,爲了讓勞動磨練出更多的這樣的天才,設有一個動力車間,那裏有幾臺小型的內燃發動機,可以安全地啓動和停止。這些發動機可以帶動低電壓的玩具式的發電機。這個兒童動力車間就設在一臺真正的動力裝置的旁邊,那是中年級的組員們在進行研究的。實踐證明,在每10個男女孩子當中,就有3、4個孩子,早在10至11歲的年齡就會拆卸和裝配不太大的內燃機,能正確地操縱機器,而特別重要的是,他們愛上了機器。這是一批未來的天才的機械化專家。在每100個男女孩子當中,約有2、3個孩子,在上述的年齡期內,對於內燃發動機的瞭解程度,要大大超過對技術毫不感興趣的十一年級學生。使兒童的才能發揮得愈充分,就能愈加順利地克服培養才能和志趣的主要困難——即個別兒童對無論什麼勞動都抱着冷淡態度。[木舟:學生之間能力、年齡的差距配合,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而這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並且可以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對學齡中期和學齡後期的學生,我們有50臺以上的內燃發動機,它們都是各種機器(拖拉機、汽車、摩托車)的組成部分,也是帶動各種用途的直流發電機的固定裝置的組成部分。例如,有兩臺內燃機是用來帶動圓鋸和刨木機牀的(雖然也還有利用電網的電來帶動的類似的工作機器)。少年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把機器拆開,加油、擦洗,思考一下各個零件和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道理。高年級學生擁有兩臺拖拉機和兩部汽車。我們倒是寧願不要新的而要已經報廢的拖拉機和汽車。駕駛這種舊汽車很不容易,因爲它們需要經常修理,但是這樣倒更加有利於培養兒童真正地熱愛技術。[木舟:是的,就象學習電腦技術,如果你成功維修過幾臺電腦,你反而會加深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

在學校的一座房屋裏,設有一個“少年建築家”之角。在這裏,建築事業的愛好者們裝配鋼筋架,製作鋼筋混凝土預製件和各種零件。

在電工學專業教室裏,也爲各個年齡期的學生設置了工作位置。最小的學生用現成的部件裝配發電機的活動模型,逐漸地過渡到用單個的零件裝成部件。學齡中期學生製造零件,把零件裝配成部件,設計各種機械和電子測量儀器的模型,爲低年級同學製作電鋸、電焊機等。高年級學生的工作位置配備有供他們製作相當複雜的裝置和機械的工具,這些裝置和機械的工作原理是要把電能轉變爲機械能、熱能和光能。[木舟:這些學生之間能力差的互補以及技術要求的逐步推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在培養學生的個人才能方面,我們對電子學和自動學專用教室給予特殊的地位。這裏備有整套的材料和零件,供學生根據自動學和遙控技術的原理設計活動模型和裝置。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每一個班級裏,都會發現二、三名學生,他們由於在技術小組裏參加活動,逐漸地發展了自動學和電子學方面的創造性才能。

無線電工作室裏總是擠滿了人,在那裏做事的既有低年級的小孩子,又有少先隊員和高年級學生。孩子們的創造性活動從製作電子管收音機開始,直到設計複雜的半導體收音機和用無線電控制航空模型的裝置。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個對航模製作入迷的時期。他們在這個領域裏取得的成績越大,他們對於像無線電、自動學和電子學、電子技術等這些類型的勞動表現出的興趣就越濃厚。[木舟:當學生開始因爲興趣而去鑽研理論知識時,學生已經在開始了自我教育。]

全體教師對於喚起和發展學生對藝術創作特別是應用藝術方面的才能給予特殊的重視。在一個小型的陶器工廠裏,孩子們製作出器皿和各種各樣的小瓷像。這裏給最小的孩子專門分出一個工作角,他們在那裏做泥塑,給學校木偶劇團做玩偶。在藝術烙畫和藝術鋸板小組裏,孩子們把自己的幻想通過圖畫和平面的人物象表現出來。參加繪畫組的有從一年級直到畢業班的學生。在合唱團、兒童民樂隊和少年巴揚琴手小組裏,使學生的音樂才能得到發展。學校裏還有許多個文藝創作小組。學校裏定期舉行學生作業展覽會(名爲“我們的創作”)。但是,我們發展學生在藝術創作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並不是要把音樂或繪畫作爲他們未來的職業(那是專門學校的.任務)。我們的職責是:全面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現他的稟賦,形成對藝術創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種多方面的完滿的精神生活(着重點是譯者加的)。 在農業方面也給學生提供廣泛地選擇勞動種類的可能性。在我校的兩個暖房(其中一個是檸檬苗圃)裏,沒有一天停止過引人入勝的勞動,孩子們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在這裏找到了心愛的事情。在綠色實驗室裏,在生物室和生物角里,在果樹苗圃和果樹園裏,在教學實驗園地裏,在學校養蜂嘗養兔場裏,以及在集體農莊蜂場的一個分場裏,都在進行着有趣的植物試驗。我們力求使兒童在培育植物或者加工土壤的時候,從小就通過親身的體驗來認識到人的智慧改造自然的力量。例如,我們讓小孩子從這樣一件事情開始他們的勞動:不用土壤,而在有營養的礦物混合物(砂子、有機質、礦物肥料)的水溶液裏來培育植物。孩子們自己來配製這種混合物,用它們來培育植物。在嚴寒的冬季,生物角和生物室裏還有碧綠的黃瓜,西紅柿還在成熟,一串串的葡萄在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在學校的果樹苗圃裏,8、9歲的孩子們把培育出來的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這件事,只是那些在入學前就愛上了大自然的孩子纔會這麼做。[木舟:有了這樣的培養,學生必定首先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在集體農莊養豬場的一個地段裏,給熱愛家畜的孩子們開闢了一個“心愛的勞動之角”。這裏真是一個特別的實驗室,學生們在這裏培育一種含盤尼西林菌株的植物,他們把這種植物加入飼料,研究這種生化飼料對動物機體發育的影響。這項勞動也吸引着年幼的孩子,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還是高年級學生。在集體農莊養牛場也有一個同樣的創造性實驗室,少先隊員們在那裏餵養小牛。在這裏研究着幾十種飼料配製方案,而引起孩子們特別濃厚的興趣的是飼料的維生素化問題。他們在夏季舉行專門的遠足旅行,去尋找富於維生素和植物抗菌素的植物。學生們用特殊的方法儲藏了幾公擔含維生素的乾草,到冬季製成維生素粉。另外在乳品商品養畜嘗養禽場和養兔場,也都成立了這樣的小型實驗室或實驗角。在這裏,勞動以其鮮明表現出來的智慧的改造力量吸引着孩子們。如果孩子感覺到這一點(真正理解還要稍晚一些),那麼他的體力勞動就會充滿智力的內容。[木舟:孩子們從事這樣的體力勞動,他們不會感覺到特別的勞累,因爲有興趣和創造性的成果在裏面。]

我們全體教師認爲,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使所有這些心愛的勞動之角都跟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每一位教師都在課堂上、在講授大綱教材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對某種勞動活動的興趣。例如,早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就獲得許多關於植物特別是關於果樹的知識。教師MH維爾霍汶娜、гA涅斯捷林柯、EM日阿連柯,在給低年級學生講述生物界的時候,就向他們介紹高年級同學在教學實驗園地、果園、苗圃裏做些什麼事。這樣就引起了孩子們的求知慾,他們希望知道得比課堂上所學東西更多一些,而這正是對勞動發生興趣的最初的源泉。在所有進行着創造性的勞動活動的角落裏,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認識事物,而且勞動越緊張,對自然規律性的認識就越迅速、越深刻。[木舟:當然,這裏的緊張包括腦力的緊張。]

經驗證明,爲了激起和發展學生的才能,最有效的辦法是依靠他們的獨立性來組織勞動。對某一種勞動的共同興趣有利於把學生聯合到這個或那個集體裏去。在我們學校裏,這樣的聯合組織每年有70個以上。每個小組有3到12名學生。所有的小組(有的叫小隊、分部)都按照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進行活動。熟悉某一種勞動的教師,參加學生小組的活動,並經常成爲他們的指導員,但他不是以教師的身份,而是以本門業務的內行的資格參加的。但是這樣的教師在我們這裏不超過15人,所以其餘的學生小組都是由最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領導的。這裏所說的領導具有一種特殊的性質——這首先是領導者個人的技藝能夠成爲大家的榜樣,能夠以自己的勞動來鼓舞組內成員。每一個這樣熱愛自己的工作的學生(通常是七、八年級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周圍團結起好幾個也熱愛這項活動的男女學生。[木舟:這是一種真正的興趣小組活動,也在進行着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我們還有這樣一種聯合組織,參加的成員是具有不同的勞動訓練程度和不同的技能技巧水平的學生,這種組織倒是極有生命力的,因此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是可行的。它的產生似乎是自發性的:二年級學生跟五年級學生在一起勞動,五年級學生又在向十年級學生學習。但是這種表面上的自發性纔是真正的獨立性:對勞動的迷戀和熱愛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了。譬如,我們就有這麼一個工作室,每天到了從事心愛勞動的時間,就有一羣少年模型設計者聚集到這裏來。其中能力最強的是九年級學生謝爾蓋。他和自己的幾個朋友(七、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一起,正在設計一套電氣化鐵路的模型,這個鐵路模型有自動信號系統,有幾個扳道岔、盡頭線和備用線。在他們旁邊,有兩個七年級學生(一男一女)、一個八年級學生和一個九年級學生,在一起設計一臺電動起重機的模型。但是,他們當中的人不時地去加入前一組比較有能力的同學的勞動中去,而後者也來幫助他們裝配起重機。在這裏,好像是一個聯合組織裏有兩個小的集體:一個在完成一項較複雜的工作,另一個在完成較簡單的工作,但是他們的愛好是相同的。在完成較簡單工作的那個集體的成員們,力求達到高度的技術水平,以便有資格跟那些更有經驗的同學們一起幹活。而那一組的人也想始終走在前面,因爲他們感到,那些經驗較少的同學當中已經有人“緊緊地趕上來了”。在這個聯合組織裏還有3個學生:2個二年級學生和1個四年級學生。他們也想做點什麼事。於是,年長的同學給他們找到力能勝任的工作:讓他們磨光用來製作小車廂和扳道岔的金屬片,並且擦淨一臺舊的生鏽的小電動機的零件。這幾個年紀小的學生高高興興地完成着這項粗活兒。後來,逐步地把越來越複雜的工作委託給他們。譬如,過了1個月,四年級學生奧列格已經在幫助九年級學生給金屬片上鑽孔了。看到這種情況,組長對同伴們說,看來不久就可以讓奧列格上車牀工作了。[木舟:還是前面蘇翁曾提到過的,讓有差異的學生在一起工作,只要興趣相同,有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激勵和幫助,這是一種真正的學習形式。]

經過3個月,鐵路模型和起重機模型都做成了。謝爾蓋又把一個新模型——初軋機的圖紙拿到工作室來。這臺初軋機模型已經帶有自動學和電子學的因素(程序控制、對所加工的零件質量有自動監督)。原來那兩個完成不同複雜程度工作的聯合組織,合併成一個集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