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怎麼寫

安全生產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怎麼寫

  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篇1

合理化建議管理的目標

除降本增效外,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的宗旨是使職工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創造性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加快對產品的升級換代,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還能達到改善工作環境和氣氛,促使職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大膽“進諫”以及提高生產安全與企業形象等間接目的。

模式

(一)中央管理模式

“中央管理模式”是德國企業傳統的合理化建議管理方式。該模式的特點是設立合理化建議管理辦公室作爲合理化建議各方利益的交流與協調中心,任命點子經理,由其負責接收職工的建議,並對職工編寫合理化建議予以指導,對合理化建議報告進行初審後轉交給評審委員會。

評審委員會主席一般由企業領導任命,委員會成員包括:點子經理、兩名技術專家和兩名工會代表。該委員會的任務是對建議是否具有操作性及實施後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獎勵建議。該委員會對執行合理化建議的預算經費和實際效益負責。有些合理化建議在決定實施前還需專家鑑定。

當獎金標準超出決策者的授權時,由獎金評審委員會討論決定。該委員會由企業領導(總經理或部門領導)、點子經理和職工代表(工會代表)組成。

(二)上級主管模式

“上級主管模式”由各級部門領導直接負責職工的合理化建議管理,即從接收、評審到確定獎勵金額全部由各級部門領導負責。該模式的特點是充分發揮各級部門領導的作用,由他們直接決定是否實施職工的合理化建議和獎金的高低。如需專家鑑定,則請業內權威專家做相應的評估鑑定。

當獎金標準超出決策者的授權時,由獎金評審委員會討論決定。該委員會由企業領導(總經理或部門領導)、點子經理和職工代表(工會代表)組成。

(三)團隊模式

“團隊模式”是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的一種新的現代化管理模式,也被稱爲“主持人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成立一個分散的“點子管理團隊”,由其負責對職工建議的評估和實施。“點子管理團隊”可根據公司的組織結構或業務關係設立,由六至八人組成,其中包括一名經過專門培訓的“主持人”和一名部門領導。“主持人”是從職工中選拔出來並經過合理化建議管理培訓的技術人員,他負責“點子管理團隊”的協調聯絡工作。如大公司設立幾個“點子管理團隊”,“主持人”還負責團隊間的聯絡與協調。

“點子管理團隊”收到職工的合理化建議後,由主持人協調確定團隊開會評審時間和地點。由於主管領導本身是“點子管理團隊”成員,一般會上就能做出實施決定和獎勵措施。如需專家鑑定或由獎金評審委員會討論決定,由“主持人”協調安排。

如何獎勵

無論實行哪種管理模式,德國企業對合理化建議的獎勵標準基本是一致的。獎勵的標準主要按建議實施後第一年所節約的成本(扣除執行建議產生的設備改造等各種費用)分若干檔次,具體爲年節約成本在2500歐元以內的,按以下標準發放獎金:

年節約成本在2500歐元以上的,則按實際節約金額的25%發放獎金。如節約成本5000歐元,獎金額爲1250歐元。

有些合理化建議是無法估算其直接經濟效益的,但對預防事故、保護環境、提高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及公司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而給公司帶來間接經濟效益,則按最低、低、中等和高几個檔次分別給予20、75、150和250歐元獎金或物質獎勵,並在確定獎金檔次後頒發。按照德《個人所得稅法》,物質獎勵是免稅的,獎金稅由企業支付。

如何找到點子經理

德國企業非常重視對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人員的培訓。位於法蘭克福的德國企業管理研究所是研究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的權威機構,該研究所於1943年由法蘭克福工商會、法蘭克福大學和8家企業聯合成立,旨在促進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緊密合作。

1954年,該所成立了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工作組,研究合理化建議管理機制。目前,該所每年通過舉辦“點子經理”培訓班爲企業培訓合理化建議管理人才,併爲企業交流合理化管理經驗提供平臺,促進企業合理化建議管理的廣泛推廣。

該所每年還發表一份年度報告,全面介紹德國企業開展合理化建議管理的執行情況,並評選出德國開展合理化建議管理十佳企業和各行業開展合理化建議管理的先進企業。

  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篇2

安全生產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堅持以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公司安全生產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產管理也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誤往往是多重失誤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應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全員管理,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公司領導必須實施安全管理,這是法律責任賦予的要求;公司員工必須接受安全管理,這是每一個員工自身利益的需要;管理人員必須模範執行安全管理,這是素質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安全法津法規、安全專業知識,以達到客觀地、科學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個人對公司安全生產的建議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得好,安全狀況就好,反之安全狀況就差。爲了能夠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首先必須對各部門、各崗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責、權、利進行明確界定,責、權、利不清,責任制很難落實。通過層層落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形式,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並按責任和要求追究事故責任。

二、加強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人員素質。要重點把握好培訓對象、內容、形式、效果4個環節,切實做到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對象的層次性和培訓形式的多樣性,把員工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水平、業務能力與員工個人業績考覈相結合,並與激勵機制相結合,使公司管理人員及員工達到較高的業務水平、較強的分析判斷和緊急情況處理能力,使廣大員工把安全作爲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實現安全工作要由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

三、關心員工生活,推行人性化管理是安全管理極其重要的工作。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教育公司員工樹立“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的安全我有責”的思想,形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的過程中樹立企業的安全文化,爲實現長期安全生產奠定堅定的基礎。

四、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監控重大危險源,認真解決突出問題,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隱患排查機制及分級管理制度,構建各級重大危險源、重大隱患管理信息系統,有效防範和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真正把安全生產法規和各項制度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司的和諧穩定。

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貫徹好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切實做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就會預防事故發生;只有綜合治理安全事故隱患,才能真正實現安全生產。

  安全合理化建議內容篇3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一箇中心”(突出“以人爲本”這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爲養成),內化思想,外化行爲,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把安全第一變爲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爲。由於安全理念決定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決定安全行爲。因此必須在抓好員工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爲養成上下功夫。要使廣大員工不僅對安全理念熟讀、熟記,入腦入心,全員認知,而且要內化到心靈深處,轉化爲安全行爲,昇華爲員工的自覺行動。企業可以通過搞好班組安全文化建設來實施,如根據各時期安全工作特點,懸掛安全橫幅、張貼標語、宣傳畫、製作宣傳牆報、出版通訊、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廣播安全知識,在班組園地和各科室張貼安全職責、操作規程,還可在班組安全學習會上,不斷向員工灌輸安全知識,將安全文化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

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範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爲,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爲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爲“以法治安”打好基礎。“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爲爲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爲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必須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企業應逐級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要有具體的責任、措施、獎罰辦法。對完成責任書各項考覈指標、考覈內容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考覈指標或考覈內容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對於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對該單位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資金投入。對於安全生產所需的設備、設施、宣傳等資金投入必須充足。同時,企業應創造機會讓安全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組織安全工作人員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單位參觀、學習、取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招聘安全管理專業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隊伍的素質,爲實現公司安全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監控安全生產全過程。如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消防噴淋系統、x射線安全檢查機、衛星定位儀(GPS)、行車記錄儀等,把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全部應用到安全生產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