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散文隨筆

  《俗人》散文隨筆

我想,若是用一句話來形容我,應該會是“一個俗人”。

《俗人》散文隨筆

爲什麼是“俗人”呢?這裏的“俗人”,是指俗世之人,而並非世俗之人。

我本是俗世之人,又何必掛着“不俗”的標籤?

既然是俗世之人,那我便用俗世的語言來評價一下自己吧,俗稱“自傳”。

很早就喜歡王維詩裏的空靈和禪意,但卻學不來那份淡雅,我還是更熱愛蘇軾的大氣和李白的自我放逐。由此鑑定,本人性格非常不安分,老想幹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般這麼想的人,結果都很平凡,當然,愛因斯坦,愛迪生這類人除外。

在我看來,人生無論是起伏跌宕,還是細水長流,無論是海角天涯的流浪,還是獨酌青梅的隱逸,都沒有錯,有人選擇前者,後者也是很多人心之嚮往,我卻認爲,兩者可兼得,缺一不可。

曾經對比過林逋和陶淵明的詩,心想着,都是隱居之人,不知他們的筆風又該如何分個高低。

最後的結果卻是,林逋比陶淵明多了一份悠閒,陶淵明的詩裏卻更顯蒼涼,我想,我的性格或許是敏感的,也是多變的,讀林逋,便陪他踏雪尋梅,着青衫布衣,一同閒雲野鶴,讀陶淵明,又心疼“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我欣賞那些安於平淡,不慕榮利的.詩人,但我的人生,因我的性格,而註定不能偏安一隅。

我總歸是放縱而熱烈的,喜歡金戈鐵馬的大氣磅礴,喜歡盛世天下的繁華繚亂。所以,愛上了東坡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短暫,我不能讓自己虛度,每一秒,都變得太珍貴,所以愛上了豪氣萬丈,愛上了放逐與自由。

小時候,感覺李白的詩就只是“牀前明月光”,到後來,喜歡李白是因爲他的一首《月下獨酌》,愛上他是因爲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種讀起來便熱血沸騰的感覺,無人可替代。

我知道,這世間,繁華故事有多少?我可能會迷失在夢想裏,但絕不會因爲喜歡大氣磅礴的,便被繁華所迷惑。

若說起伏跌宕的人生,是我一生的信仰,那麼,清淡如水,便是我釋放心靈的驛站。

喜歡在一個可以安放心靈的溫暖午後,捧一卷書香,煮一盞清茗,即使沒辦法尋找林逋那時那地的清歡,也無法暢遊於陶淵明的桃源,但是,書籍卻是我洗滌靈魂的寶物,一點點地剔掉心靈的紛擾,不去管喧囂的塵世,只在自己的世界裏孤芳自賞。

曾經有很多次,和同學一起在校園裏放肆大笑,但往往熱鬧消散,人走風涼,又是無邊的荒蕪與孤寂襲來,彷彿要把我淹沒,所以,從那時開始,我便清楚,原來孤獨,是要學會享受的,依靠別人的笑聲來汲取溫暖的人,終歸於荒蕪。於是,便學會了淡看雲捲雲舒,可以陪朋友放聲大笑,但絕不會在笑聲裏迷失了自己。

看過季羨林的《聽雨》,他說,“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

既然季大師都做了“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那我,便來做一做這俗人吧,俗人,俗世之人,少了“雅”,不知道又會有怎樣的歡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