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紫藤蘿的散文

摯友的一楨《紫藤蘿花》寫意畫,令我感慨頓生,遐思無限。那楨《紫藤蘿花》整幅畫面繁而不亂、虛實相間、濃淡適宜,於疏密、於濃淡、於藏露等方面都做出了縝密的佈局。那一簇簇,一串串被風拂動的紫色藤花,清新剔透,飄逸舒展,尤其那隻在紫藤蘿花下穿梭的小蜜蜂,呼之欲出,爲整個畫面平添了靈動和生機。在色墨交融的暗香中,我久久地佇立、久久地凝思……

關於紫藤蘿的散文

“紫藤蘿”是國畫中的傳統題材,古往今來,畫壇上不乏畫紫藤蘿的高手,他們“對花作畫將人意”,通過“紫藤蘿”去“傳情”,去“言志”,從而抒發自己的情意或感悟。我深知,摯朋友在這楨《紫藤蘿花》圖中,蘊蓄着自己對“百花葳蕤、馥郁芳馨,清風駘蕩”那無限春光的憧憬和眷戀;我亦深知,摯友在這楨《紫藤蘿花》圖中,匿隱着自己的已在光陰盪滌下成爲朦朧疏離,邈遠綿長,悽切又苦澀的記憶;我還深知,摯友在這楨《紫藤蘿花》的圖中,凝浸着自己對“花開花落”那無憂無慮,了無煩惱的希冀,和對“溫馨與翠綠化爲一魘微笑”的縷縷渴望。紫藤蘿花代表高貴、浪漫、堅韌和神祕。摯友這楨《紫藤蘿花》圖,恰恰地通過對紫藤蘿花的飄逸、低垂、凝重的傾述,深情地展現了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寧靜、淡雅和蕭疏”。

在津門海河畔的一座意式小洋房裏,摯友度過了美麗無瑕的童年。在我的想象中,那座小洋樓的樓體有些陳舊,二層樓上懸着一爿玲瓏、別緻的小陽臺,上面擺放着許多花盆,花盆裏種植着綠蘿、日本海棠還有倒垂的金邊吊蘭。小洋樓下面是一座小院,小院裏的花容樹姿,馥郁幽香,一片蔥綠,彷彿是一抹淡濃相宜的色彩,爲小院平添了一種靜謐與柔和。一株碩大的爬山虎,猶似綠色的瀑布從空中垂下,粘貼在一面斑駁的牆壁上,綠得濃郁,如同一汪幽潭的水;牆角植着一株碗口粗的香椿樹,灰白色的樹幹無疤無痕,光滑潔淨,虯勁的枝條上承託着一片片泛着光澤的綠葉,別有一番的恬靜和悠閒;牆前壘着一方花壇,壇中盛開着草茉莉花,飄溢着淡淡的芳香;“小院深深門掩亞”,一扇木門的側面,有一棵蒼桑、古樸的紫藤蘿樹。

這座平靜的小庭院給摯友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特別是對那株紫藤蘿樹,摯友更是情有獨鍾。春意盎然,紫藤蘿花開了,雅紫透粉的花瓣簇簇團團地積聚着、搖曳着,晶瑩剔透,燦若雲霞。這時,外婆會攜着摯友和摯友的小妹坐在那株藤蘿花下,娓娓動聽地講述“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皓月當空的時候,摯友與小妹會睜大眼睛,一遍一遍地數着綴滿碧空的繁星,聽累了,數累了就嗅着紫藤蘿花香,偎依在外婆的懷裏甜蜜地入睡。紫藤蘿花開的.時候,外婆還會捋下一些花瓣,爲摯友和小妹製作藤蘿花餅。藤蘿花餅那種酥甜香脆,清香滿口的感覺,外婆那永遠笑吟吟的慈祥面龐,在摯友心中沉澱着永恆的美麗和眷戀。在摯友的記憶中,身爲教師的母親好像永遠在忙碌,難得空閒,母親房中的燈光好像永遠閃亮着,燈下,她爲教學而備課,燈下,她爲摯友姊妹縫製新款衣裙……,母親是不苟言笑的,在姊妹倆完成功課之後,她就拿出幾本畫冊讓女兒們臨摹,就是這種看似簡單、很隨意的臨摹,卻在不經意之間,陶冶了姊妹倆對雕塑和繪畫藝術的濃厚興趣。

但留給摯友印象最深的,還是母親在紫藤蘿樹下獨自徘徊的身影,母親擷着紫藤蘿樹上的一根藤蔓,久久地端詳着,久久地揣摩着。那棵藤蔓婀娜、妙曼、柔中帶剛,倔強地朝上攀爬着,纖細的身姿上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奮然綻放。摯友曾說過,母親在紫藤蘿樹下獨自徘徊的時候,也是自己心兒絞痛的時候。摯友還說過:母親之所以喜愛紫藤花,是欽佩那花兒舒展生命的從容和頑強!

摯友出生在江西贛南,摯友說那裏非常清新、美麗。我想,那裏的大山一定是千仞壁立,雲霧繚繞;那裏的小村一定是倚山而建,清澈湍急的小溪一定是繞村而流,四周的田野上一定是開滿爛漫的油菜花;那裏的庭院一定是黑瓦白牆,屋前屋後一定有翠竹掩映,那半月似的拱門上,一定有一株勢如盤龍,剛勁古樸,開滿紫色花朵的紫藤蘿樹,這株紫藤蘿樹一定記載着摯友母親與父親情意纏綿的愛情故事。

此時,我的腦際彷彿出現摯友母親在紫藤蘿樹下獨自徘徊,擷着藤蔓久久地端詳着,久久地揣摩着的場景。其實,這場景是摯友母親憑藉紫藤蘿花的悽美和多情去傾瀉自己對身處逆境,遭受坎坷和磨難的丈夫不盡相思和眷戀。這種相思和眷戀,亦令年幼稚嫩的摯友痛貫心膂,摯友曾經撰文:“父親‘七七事變’時棄筆從戎,懷着殺敵報國的一片赤誠投考黃埔軍校,八年抗戰中,他馳聘疆場,奮勇殺敵,始終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他身經百戰,備歷艱辛,出生入死,鋒鏑餘生。曾經參加了震驚世界的臺兒莊大戰,中原會戰、隨棗會戰、大洪桐柏會戰、老河口戰役等著名戰役,屢建奇功,多次受勳受獎。爲了民族的安危他不怕流血犧牲,將生死置之度外,爲把日本侵略徹底趕出中國,父親一再推遲婚期,直到抗戰勝利後,才與當時正在讀醫大的母親‘抗倭慶勝利,秦地結鸞儔’。在由於歷史原因所造成的坎坷和磨難中,他身處逆境,胸懷坦蕩,從容堅定,無怨無悔。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後,父親才獲得新生,恢復了公職,回津與家人團聚。恢復了公職以後,他不顧已近八旬的高齡,與那些已是耄耋之年的黃埔老戰士一起組建:“天津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爲“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而繼續努力奮鬥!父親終於靜靜地走了,沒有遺囑,也沒留下財產,但父親的品質、意志、智慧、學識以及豁達樂觀、弘毅寬厚的胸懷和他那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卻足夠我們享用終身,這是一筆多麼豐厚的財富啊!”

摯友的撰文委婉深情,語言樸實得宛似一杯清水,我讀之,感受到了一種激情在涌動,那激情是對摯友的父親,一位黃埔老人那種大氣行天地,至高精神,不屈力量的無尚崇仰;那種激情是對摯友母親,一位偉大母親那種堅韌、無私、無悔、從容精神的無尚敬拜(命運對摯友的母親不公平,老人家六十二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那種激情是對摯友(一個女兒、一個母親、一個女人艱辛的人生經歷)的無尚欽佩。記起一句不知道誰說的話“人的心,到底要有多堅強才能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後依然強悍?”我回答:“唯我摯友!”

忽然間,我的眼睛潮溼了,眼前那楨《紫藤蘿花》圖也隨之朦朧了……,“淡然和超脫”那至高無尚的境界在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花上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怕是摯友鍾情紫藤花的真正緣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