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書筆記1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菜根譚》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讀書筆記14篇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沖刷、洗禮,留下一顆瑰麗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評價這本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建議,但經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着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爲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爲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後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對比,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爲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爲自己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但是他爲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爲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裏怎麼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因爲他不知道才招妒。

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爲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2

《菜根譚》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學者洪應明所撰,書中內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體驗,形成了一套處世爲人的方式,表現了中國古人對人性、人生和人際關係的獨到見解。

這本書剛出的時候讀過,那是還是學生,差不多同學都是因爲老師的推薦纔看的。那時對書中的內容並沒有太深味體會,更別說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這本書寫的是些什麼內容,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那種吧。

現在重讀這本書,感觸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體驗,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這個社會上不是社會和周圍的人來適應你,而是自己得學會去適應周圍的人周圍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鋒芒”“心事使人知,才華應隱藏”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價之後才體會到的。想起自己畢業那會兒,多天真,充滿着人生的各種幻想,對社會對世人充實了友好和信任。雖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鐵肩擔道義的豪情和責任感。爲員工打抱不平,爲工作獻計獻策,敢說敢做,敢作敢當,年少氣盛,意氣風發,鋒芒畢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歡與同事們一樣閒來打牌工作時偷懶還有上班時間吃東西聊天。以爲那樣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實不然,如果不懂得與各種人相處好,怎麼可能在那環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頭鳥,遭到小報告還有排擠,說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樣的,可是我卻在坡裏異軍突起。那時我纔有所感悟,難怪革命時代的口號都是要與羣衆打成一片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沒那麼純粹沒那麼簡單,那是一門藝術,我除了要學會做好工作還要學會做人,與誰都要相處得好同時又不能無全自己的個性。經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閱人無數之後,才一點一點的懂得一些。

我想這本事並不合適學生讀,你們欠缺生活基礎,更適合有一些社會經歷之後的人讀,至少工作一年半載後,有了現實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際關係的考驗,才能理解一些書中的道理。最後是多讀幾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來再讀一讀,感觸又會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鏡子,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菜根譚》爲鏡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處世的方式。我覺得自己重讀這本書的時間間隔太長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讀,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爲人處理的進度想必還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做人做事還會更成功一些。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一股韌勁,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艱難險阻都能被以柔克剛地化解;中國人人生態度中有一種達觀,總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跡掩埋;中國人的應世妙方中有一種率真,飲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婦人,淺酌低唱,也不失爲人生本來面目。 《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並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縱慾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燥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

菜根譚的含義:“菜根”比喻艱難困苦,“譚”通“談”表示對這種意志的探討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3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爲推崇,將其譽爲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鑑。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爲名",原因衆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爲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着我的內心,改變着我的心態,改變着我的生活,改變着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在,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4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無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譚》作爲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被奉爲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初看此書,就讓我越看越着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裏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爲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慾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讀書筆記大全《《菜根譚》讀書筆記1500字》。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裏,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爲“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裏,恰恰相反,到處充斥着慾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後,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後,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後,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後,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淨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啓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給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鬆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麼,能放下一張牀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裏闡述了爲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爲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我喜歡《菜根譚》,因爲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5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關於修身養性的優秀書籍《菜根譚》,這本書中講述的道理,都是比較深刻的,讀過之後,讓我深受啓發,對學習如何爲人處世有了較大的幫助,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一、菜根譚讀書筆記好詞摘抄

虎頭虎腦、眉清目秀、面紅耳赤、白淨柔嫩、滿面紅光、滿頭銀髮、目光炯炯、雙目如潭、火眼金睛、濃眉大眼、慈眉善目、氣宇軒昂、高大魁梧、英姿颯爽、衣着得體、眉開眼笑、破涕爲笑、捧腹大笑、笑逐顏開、滿面春風、洋洋得意、和顏悅色、悠然自得、容、煥發、神采飛揚、氣勢洶洶、神情沮喪、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淚流滿面、心花怒放、滿心歡喜、歸心似箭、心曠神怡、心潮起伏、心悅誠服、心事重重、憂心忡忡、心如刀絞、悲痛欲絕

二、菜根譚讀書筆記經典名句好句摘抄及感悟賞析

1、經典名句: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賞析: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必須要有底線,要謹守道德觀念,這樣往往會孤寂一時,但終究會被民心所向,被人們看清楚。而依附權勢阿諛奉承的人,看似風光無限,但總不會長久,下場一般都會很淒涼。

2、經典名句: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纔是心體之真機。

賞析:這句經典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爲人處世,要能夠虛懷若谷,有包容的能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在萬籟俱寂的山林曠野之中,我們感受到的心靜,並非真正的靜,若是能夠在喧囂的鬧市中,還能平靜如水,那便是真本事,同樣,對於樂的思考,也是如此,苦中作樂,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享受這份樂趣,纔是真的快樂。

3、經典名句: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賞析: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月中則仄,月滿則虧,就是說萬物變化自有規律,衰敗的勢頭在盛極的時候就已經顯現,而基於往往就隱藏在失敗後的總結和教訓當中。因此,我們在順境當中,需要居安思危,更加謹小慎微,在逆境當中更是要學會堅忍,以圖強大。

4、經典名句:當怒火欲水正在騰沸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誰,犯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爲真君矣。

賞析: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當一個人怒火中燒的時候,往往知道自己在這種狀態下會犯錯,會衝動行事,但依然控制不住,這是極其嚴重的。如果能夠及時控制住自己,轉化念頭,那麼魔鬼也就悄然變成了上帝,給我們帶來好的結果。

5、經典名句: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感悟:這是經典名句了,我們時常在一些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就是告訴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太在意身外之物和得失,這樣我們的心態就會更好,生活的就會更加從容,也就能夠幸福快樂了。

6、經典名句: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感悟:這句話是對知足常樂的思考和總結,不知足的人,貪慾滿滿,得到了黃金,還想要美玉,做了市長,還想做省長,總是談與不足。而知足的人,即便吃糠咽菜,布衣粗服,依然會覺得快樂,甚至比談與不足的王公還要逍遙快活。

7、經典名句:寧爲小人所忌毀,毋爲小人所媚悅;寧爲君子所責備,毋爲君子所包容。

感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判斷,寧願被小人所誹謗,也不要和他們同流合污,喪失自我;寧願被君子有修養的人責備,也不要做出一些觸犯底線的事情,求得他們的包容,這樣會讓自己變得鬆懈,又怎麼能進步呢?

8、經典名句: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讀後感:誹謗誣陷我們的小人,就像是太陽被烏雲暫短的遮蔽,不久便會真相大白,總會有風吹雲散的時候;而安歇阿諛奉承的小人,則很難被人察覺,就像風邪入侵了我們的身體,覺得很舒服,但其實已經受到損傷,因此,這些花言巧語纔是最難提防的,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9、經典名句:忙裏要偷閒,須先向閒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遷,隨事而靡者。

讀後感:現代人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對身體的鍛鍊有所缺乏,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即便是在忙碌的時候,也要加強鍛鍊,讓身體有個得閒的機會;無論身處多麼喧鬧的`環境中,都要保持淡定從容的心態,冷靜的思考和處事,纔不會收到惡劣環境的影響。這些需要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多家練習,纔會對突變的環境能夠從容應對,不會變得慌亂無措。

10、經典名句: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

讀後感:洪應明說,官不能做的太大,功高蓋主就會有危險;而人的才能不宜全部發揮出來,這樣到達極致,就會盛極而衰,不能持久;而對自己的行爲不要過高的標榜,不然會引來毀謗,甚至遭遇毀滅性的打擊,要給自己的未來留下後路和餘地。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6

從懵懂幼年到現在書生意氣的今天,關於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每聽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聽不厭!感慨之餘,幸而未忘激勵自己努力的去接觸中華之偉大的傳統文化。有一天,當我從圖書館將《菜根譚》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後,我徹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從此往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潛意識裏逐漸的走出朦朧,有了較爲確切的輪廓,然而就算我窮盡眼力,仍舊不能看到她的邊際,在世間的所有事物中難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與之相媲美。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語言精煉雋永,對於道德的堅守與否的後果,一語道破。讀罷,我便陷入了沉思對於人生的道理進行闡述的書籍,名人等數不勝數,但能夠像此句話一樣將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後,便無可救藥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義修身,養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積極的咀嚼着菜根,細細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靜下心來,投入到這本書中後,慢慢的從苦澀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從雪山上滲透下來的清泉在口中輕輕的滑過,絲絲的清甜的同時又帶來一種清涼至及的感覺,讓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於書香處世之味。

很多人都說:90後的年輕人總是裝成熟。我是一個90後的學生,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學甚至在父母,老師的面前總有一種要表現的很有能力處理事情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吧。很多次的經歷後,我也就漸漸的明白,其實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積極的表現成熟的同時,卻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自己的無知,自己的涉世淺的特點。與其練達,不若普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着實讓我對以前的種種想法,表現感到無比的羞愧,對於朋友,親人的寬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見識廣,老成練達在處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確很有用處,但是也常常令人圓於世故,掩沒了率真的天性,會讓自己獲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別人的信任。這其中所滲透的處世智慧因該是一種糊塗處世的智慧。糊塗處世並非真的糊塗,而是懂得謙虛,圓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保持沉默和敢於自己批評。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7

最早知道《菜根譚》,應該是前段時間在採訪于丹的一段文字中看到的。記者問她,如何獲得快樂的心態。于丹就應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句話對我觸動特別大,於是決定好好研讀下《菜根譚》,把其中的我比較受用的'段落記錄下來,權當是讀書筆記吧。

《菜根譚》的確是好,但怎麼個好法,我還真說不出個一二三,不過我覺得有一本專門解讀《菜根譚》的書中的序言倒是有一個很好的解釋。“菜之爲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爲培根之論……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此書中還強調:“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

下面與大家分享書中的一些精彩句子: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存,不可使人易知。

退即是進,與就是得

處世讓一步爲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驕矜無功,懺悔消罪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遠害全身,韜光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天道忌贏,業不求滿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攻勿太嚴,教勿太高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山林情趣,治世胸懷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8

這本書是高中友人所贈,附紙一張“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讀過後確有醍醐灌頂之意,因此寫下讀後感。

《菜根譚》爲明代洪應明所著,本書是以處世思想爲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書名取自宋儒汪革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而作者以“菜根”爲名也意味着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此書成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大體有清刻版和明刻版,我所看的是清刻板。此書與《圍爐夜話》和《小窗幽記》並稱爲“處世三大奇書”,明代于孔兼在《萊根譚題詞》中評論《菜根譚》說:“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飛魚躍。”此書文學造詣高超,且書中所蘊含的道理更是深刻,引導人正心修身,養性育德,將龐雜高深的內容用平實通俗的文字表達出來:“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需向薄冰上履過。”算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書,其中的話語理解其表面意思並不難,但一個人可能還要經歷許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歡的是他所書的處世哲學,其言簡練而深刻。

此書共十編,我挑選幾編略講,其第一編,便是修身養德篇,強調修養身心是做事的根本,“不爲聖賢,便爲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立身需高,以高標準要求自身,那些堅持到最後的"成功之士皆是如此,此外,廣闊的胸襟、有嘗試與行動的'勇氣和堅持,在客觀條件相同時,成敗更在乎這些內在素質,完善自身是最根本之事。

第三編,立志問學篇,以志和學爲主,人當立志,從前立志是君子的事,而今立志也是普通人的事,書中說,一個人沒有遠大的志向不能算人,看到這句話時總覺言過其實,但又心有不甘,立志確是每個人都應做的,這個人的根本所在。“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當有明確的目標後,專注於此,每一步前行總會有所收穫。學之道,在乎勤,讀書是立身之本,“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是改變自身氣質甚至命運的最佳途徑。

第五編,待人接物篇,其中講與人交往,一強調“恕”字,孔子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高境界。二爲“誠”,“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之本,“安於愚拙,誠懇對待”纔是待人之道。同時“對人不可輕爲喜怒,對物不可重爲愛憎”,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喜怒不形於色,“制怒”也是林則徐的人生座右銘之一,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清晰的觀察事物。

第六編處世應酬篇,強調入世後爲人準則和與人交往之道,爲人處世講究把握好度,書中最高境界就是“得道的人方正但卻不顯得生硬,有棱角但卻不會傷人,正直坦率但卻不放肆無忌,光潔明亮但卻不刺眼炫目”。做到此種程度,對自己的管理達到超脫境界,掌握好各種平衡,想必便是儒家中庸之道最高的體現。

《菜根譚》雖然成書於約300年前,其中哲理不可否認有些許不合時代之處,但在今日也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仔細研讀此書終會在爲人處世上有所獲。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9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之後,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當讀到這段時,想起幾年前聽天津魏大夫講的一個故事,因伏心而避災。故事的詳述見下:

一個婦女見快到中午了,孩子馬上就要放學回來了,她就趕緊去炒菜,炒的時候發現沒有醬油了,於是關了火,跑下樓去買。由於她過於匆忙着急,沒有看路,把一個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沒看見人家撞上了,便趕緊認錯說:我錯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給撞了。那男子惡狠狠地看了她幾眼後,走開了。當天晚上這名婦女在看新聞時,有報道稱有一男子因瑣事與人爭鬥,殺人跑了,現正在通緝中。她留心仔細打量照片後,發現正是今日午時撞倒的那個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認錯,那男子可能就會殺我。這個婦女因接觸傳統文化,知曉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責別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不是,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在細微之處受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事情,尤其是後果不堪忍受時,若是不關照自己,一味指去責別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往往會隨着言詞的激烈而熱血沸騰,十之有九會失去自我控制。若是雙方相互指責,勢必會由口角引發起肢體相搏,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對於事物觀察力、判斷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觀察力,當一個人專注於一件事上時,對於其他與本事件無關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戰士在戰鬥中腸子都出來了,還在衝鋒,他一點也沒有疼痛的感覺,但當戰鬥結束後,有人告訴他你負傷了,他才意識到疼痛。其次是判斷力下降,就像我們打乒乓球時,上場一緊張該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爲緊張情緒使得判斷力失誤。當一個人在氣頭上犯了殺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夠造成的。相反當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去處理一件事情時,會觀察出別人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通過推理,做出正確地判斷,採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發展處於更可控的狀態。

回頭再來看看這名婦女躲過一劫的原因,其實是她在心裏告訴自己,這是由於自己太着急了把別人撞倒了,才趕緊認錯。假如她習慣性思維自是人非,那把別人撞了,自己先窩火怨人去,便可能會認爲:活該,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若那樣的話,她早晚也會有劫難的。這名婦女想到道歉說的:我錯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內心的邪惡。那個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無茬可找,而放她一馬。

由此可見,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蠻橫相當重要,得先從降服自己內心氣血不平,情緒上頭開始。不種善因,結善緣,就不可避免惡果來臨啊。我想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自背啊。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0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歲月的車輪,無休止地擺動着,日月經天,江河行動,牽動着世紀輪迴,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滿滿的歷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類歷程凝聚成一股泛着滄桑的厚重,沉甸於歲月的長河。在時光潮水的撞擊下,迸射了一個個光彩四射又神態迥異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繹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濤壯闊的畫面。

一捧上《菜根譚的智慧》,我便愛不釋手,書中作者以獨特創新的題材與人生緊密相聯繫,道盡了爲人處事的態度,原汁原味,樸素濃郁。無怪乎自己在每閱讀完一篇後總能收穫一種十分微妙的情感體驗——對人生的追求,對智慧的嚮往。一個個故事醞釀着一罈罈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種種人生的滋味。

情緒 人生

人,生存的過程應該是自己與自己不斷挑戰的過程,是我們從母體分娩出來的那一刻開始,自己就應該不再屬於別人而屬於自己了,肩負起自己培養自己,解救自己,爲自己作丈的責任,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驅其氣,心平則外橫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會有緊張衝動的情緒,俗話說:凡夫臨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戰勝心魔不輕易隨外界環境影響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聽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去拜訪好友恆寂禪師,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禪師處所時已經汗流浹背,一擡頭便發現禪師冥然兀坐,端坐於蒲團之上,面容平靜毫無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驚訝,好奇地問禪師:“禪房如此炎熱,爲何不換個清涼處所?”禪師答道:“天氣很熱嗎?”白居易於是有所悟,當機賦詩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爲人心靜身即涼。

老子有云:自制則強。是的`,競爭的社會裏更需要我們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懂得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對於他人是給予一份公道,對於自己則是一種智慧,它可以成爲我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

成功 人生

有人曾問我,怎樣的人生是成功的?聽罷,滿心迷惑,無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書中有了一份答案——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這纔是人生的成功。

楚漢相爭之初,劉邦戰敗,但他並沒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敗,不但仍保持稱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毅氣,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問鼎天下。

失敗乃兵家常事。對人生而言,成功和失敗又何嘗不是如柴米油鹽一樣,成功不見得就是輝煌燦爛,失敗也不能算是曲終事結。失敗之後仍然能夠不丟信心,不亂方寸,穩步向前,纔是真智慧。

愛迪生經歷了一千次失敗,挫折不但沒有打垮他,反而讓他的人生更加豐富充實。他1000次的失敗實驗何嘗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體驗。

磨礪 人生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痛苦的人生體驗,《菜根譚的智慧》這本書中也有着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讓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寫就,靈魂在痛苦中涅槃,這些痛苦在歷史的夜空中閃耀着熠熠之光,璀璨奪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負面效應,它還可以分解爲自省,可以轉化爲自強,可以昇華爲創造。痛苦是昨天的遺產,今天的起點。痛苦的價值還在於你對待它的態度。痛苦也是一種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將是奮鬥中人生的飛躍。

深深記得北宋學者汪信民的哲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帶着泥土的澤香;菜根味純,純得與君子的本色一樣地道,厚實;菜根味澀,是艱辛與奮鬥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夠承受艱難困苦執着前行的人。我想這樣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學。

讀《菜根譚的智慧》如聽一位智者的諄諄之言,如與一位諍友傾心相對。心中的陰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帶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沒有無根的樹木,無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1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本書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脫玄妙的思想,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歡。恰逢學校領導佈置老師每月摘錄兩篇讀書筆記,我就捧起此書細細品讀了一番並摘錄了期間的12篇,感覺收穫頗多,讀後心胸會有豁然開朗之感,我想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啓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爲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爲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爲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此爲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裏,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啓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爲懷的人,心裏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僞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2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沖刷、洗禮下,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顆。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夠用鼻來品味,果香能夠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初看此書,覺得可是如此,都是些常見常聽的勸告,但細看之後,就讓我越看越着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前人成功與失敗所得到的結論,就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因他能夠進忠言,最終使得他成爲第一個開創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號。而楚懷王客死異鄉的收場也終因其不能聽進忠言,無視屈原的忠言,最終落得客死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相比能夠說是成與敗的比較,無疑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句名言的最好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在勸戒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爲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顯露自我的才智,一旦鋒芒過露,只會招人嫉妒,因爲樹大招風。楊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爲聰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卻又到處宣揚,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說楊修聰明嗎他確實聰明,可是又爲何會死呢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爲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卻猜不透曹操的爲人性格。曹操內心裏怎樣想,大臣們幾乎都明白,但就是自以爲聰明的楊修不明白,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這個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人生準則。

我喜歡《菜根譚》,因爲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3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 而今已是而立之年, 有了一些人生經驗, 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裏闡述了爲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爲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着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爲他們認爲《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爲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爲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鬱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菜根譚》是一罈久經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大意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裏,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爲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爲自己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書筆記 篇14

培根曾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讀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爲:“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鉅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爲他們認爲《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爲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爲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爲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這樣處理的。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啓迪。作爲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爲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爲自己充電、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於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爲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我們作爲教師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師愛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多少的快樂、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爲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纔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爲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爲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爲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每次去烈士公園散步,在進門不遠處,都要經過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卻不知還有一本名爲《菜根譚》的書,可見自己多麼孤陋寡聞。

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爲人師表、身正爲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爲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初見《菜根譚》這部書,見其文字就如同與洪應明本人對話,一句話,足可受用一輩子。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