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經驗交流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個重要的內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聯繫;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閱讀教學經驗交流,歡迎查看。

閱讀教學經驗交流

  閱讀教學經驗交流一

古人稱學習爲“學問”,要學必要“問”,不無道理。“問”是開山斧,“問”是深耕的犁。

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卻忽視了讓學生質疑問難這一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在備課時依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訓練重點,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並圍繞教學目標與訓練重點提出一系列有助於理解語言文字和重點、難點的“問題”。課堂教學時,僅讓學生根據已經提出的“問題”去閱讀,去尋找,這樣教學的結果必然是學生被老師的滿堂講,滿堂問牽着鼻子轉,成了被動的接受者。

從“注重個性、發展潛能的時代要求來看,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正逐漸被廣大教育者所接受,提倡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主動探究閱讀的方法,正式上述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體現。

一、抓住興趣點質疑,激發求知慾望

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閱讀理解的知識點。由此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非智力因素對閱讀教學道德促進作用。

如著名特級教師張平南在上《跳水》一課時明確提出:讀書要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不要等着老師提問,你們回答。結果,學生在接觸課題後,就提出了:誰跳水?爲什麼跳水?在什麼情況下跳水?跳水怎樣?《跳水》這篇課文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啓示等問題。接着,張老師便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課堂教學,上了一堂十分生動活潑的課。

張老師曾說過,產生興趣是創造的起步,不過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往往取決於教師的教,取決於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師要善於按照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

二、抓住疑難點質疑,樹探究風

英國的大哲學家,大教育家羅索有一本書,名叫《懷疑論集》,主旨是先要敢於懷疑,然後才能獲取真知。他舉了個例子:英國課本說德國人的功勞。羅索主張讓學生對照着念。有人擔心學生將莫衷一是,無所適從。他說,能夠使學生不倍,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索,這樣教育就成功了。

《避雨》一課的教學中,黃暉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他(主人公)望到天空中有幾塊黃色的雲,就能判斷出將下陣雨。那麼他事先怎麼不帶好雨具而被雨淋溼了全身呢?”學生們先是一愣,然後就 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一分析,大家認爲這是個問題,這個情節站不住腳。進而便有學生提出:“去年今日的天氣誰又能記準呢?記不住就從頭,無從質對,那麼她回答地多流利,記得多準確,也確保不是信口胡這謅,人們怎能相信她呢?”通過討論,學生一致認爲,《避雨》一文的作者這種塑造人物的方式是可取的,也是不足仿效的。

孔子論述教法時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所謂憤悱,就是學生個人獨立思維之後的心態,教師的提問,只有經歷了學生的“憤”“悱”階段後,纔是最佳時機。

三、抓住發散點質疑,倡創造力在

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住發散點質疑,進行發散思維訓練,這時引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窮人》一文學完後,有一位學生提出,課文爲什麼不以“桑娜和她的丈夫”爲題,而要以“窮人”爲題呢?這是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不經過潛心閱讀和思考是提不出來的。要解開這個疑問仍需要深入的探究。於是,我抓住這個思維的火花,讓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說,因爲桑娜和她的丈夫都是窮人,所以以“窮人”爲題;有的說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生活上是貧窮的,但是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們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作者以“窮人”爲題,實際是歌頌精神富有者;還有的說,作者歌頌的不只是桑娜和她的丈夫,更主要是爲了歌頌像她丈夫那樣貧苦的勞動人民,課文表現了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美德,所以以“窮人”爲題。

對這個疑問的解疑過程是:從質疑到反問、探討,再從閱讀到思考、議論,最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昇華。

四、抓住聚合點質疑,保整體性

聚合點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詞句、段落。圍繞聚合點質疑,可以抓住一點,保證閱讀教學的整體性。

如《白楊》一課的教學,當學到“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教師點撥:“請同學們根據句子試着提出幾個‘爲什麼’一類問題。”學生循着老師的引導,分別提出:“爲什麼爸爸媽媽要到新疆工作?”“爸爸爲什麼要介紹白楊樹?”

這樣的質疑,既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完整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俗話說:“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培養學生自瀆能力,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自己提問的能力,牛頓如果提不出蘋果爲什麼下落的問題,就不會發現萬有引力;瓦特如果不提出水壺蓋爲什麼跳動的問題,就不會發明蒸汽機。可見,具有發現問題的才智,提出問題是一切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閱讀教學所要追求和達到的理想境界。

  閱讀教學經驗交流二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形式,但學生還不能有自己的能力去真正瞭解和學習課文的語言,這一直是教學中的大問題。新課程的諸多概念,教師可以記住並脫口而出,但如何真正落實到位?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教師不知道從哪裏出發點,聽了高永娟老師的理論分析及她針對同學們上的六節閱讀課的講評,我的心中明朗了許多。反思自己以往閱讀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漸漸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那麼,在課堂中我該如何改進呢?下面談一下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目前語文課的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與理解”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教學模式。前者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言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過程按照“一般問題解決解題―釋詞―分段―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實踐”。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智力,一般按照“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程序教學―教師總結。閱讀教學應關注學生的主動活動,掌握語言知識和學習使用這個工具的能力,並注重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應用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情感,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閱讀教學要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組織,合作學習。例如,筆者教《嚮往綠色》,嘗試討論學習,在小組討論中提出了小組解決的問題,(1)作者的初衷是什麼?(2)文本是嚮往綠色從哪幾個方面?(3)如何寫?(4)寫一個好的地方,體驗寫作的好處?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文本的內容也被解決,特別是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我們打開思維,閱讀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因此,我特別注重閱讀與學生,我想推薦給學生的書,我必須讀。我經常和同學們各持聚精會神地讀一本書,在這種氛圍中,閱讀教師的愛言傳身教,愛讀書的學生是理所當然的。

提倡討論。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何而來?我認爲:如果閱讀像空氣一樣存在於同學的周圍,如果學生對閱讀像氧氣一樣重要,如果學生對閱讀像每天洗臉,閱讀的興趣,已經不需要討論。三字經雲:昔孟母,擇鄰處。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鄰里環境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二千年前的智慧,媽媽已經知道。因此,爲學生創造一個閱讀環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一點,我們學校做的非常好。很久以前,我們的學校和家長,社會共同致力於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家長積極配合,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展覽活動,與學校和新華書店合作,請著名作家進校園等,都是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無論我們走在校園的任何角落看到積極推動兒童閱讀的旗幟標誌,如:讀書的孩子是美麗的,讓我們一起讀等等。在課堂上:圖書角滿是書本,學生書包也有各種報紙和雜誌,在窗口黑板報牆板透過閱讀文化。在提倡看課外書,早上晨讀,中午活動提倡看課外書,每週還有一節閱讀課。身處如此濃郁的環境中,孩子想不閱讀都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不想讀書都難!如果每次孩子說話都涉及到一些與閱讀有關的話題,自然的孩子會專心讀書。記得我們學校的劉老師介紹經驗,曾提到,他和孩子們聊天的內容通常是在一本書上的觀點和感情的等等,這樣,無論是讀書的孩子或不讀書的孩子,在老師的影響下,將重點放在閱讀本書。我的做法是積極引導語言。“你怎麼知道這麼多?一定看了××的書好!”“我昨天放學回家時,我看見一個女孩讀一本書,在操場上,別的孩子玩一邊等校車,只有她,讀一本書,真佩服她!”“我們班××的文章很好,感覺風格有點像奶奶冰心,怪不得老看她捧着《象母》在讀,真的是讀進書裏去了”“今天中午,楊明州讀書最認真,下課了都不知道”“孩子,今天一個班的語文老師表揚你們了!說我們班閱讀時,一個小小的聲音都沒有,很好!老師聽了之後,心裏也特別高興”“孩子,你真幸福,有這麼多的書要讀!珍惜!”等等,也不是故意想說這些話,只是當我們真正將閱讀融入我們的生活時,自然而然閱讀就走進了我們的交談中。

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當閱讀成爲一種習慣,就像我們每天刷牙洗臉吃飯那樣自然,這將是我們的國民整體素質顯著提高的時期,這讓我想起了婦孺皆可讀詩的唐朝,想起了百花齊放的先秦,也只有到那時,中國纔可以真正稱得上一個大國。做任何事,有興趣有能力,就能做好一切。學生有閱讀興趣,就會主動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當閱讀興趣成爲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力量,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動機。就會有學好語文的自我要求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樣也一定會提高語文能力。每週一節閱讀課,我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我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和課外學習的方法得到了知識,真理,生命,閱讀方法。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師:“這一週你讀了什麼文章什麼故事,你獲得了什麼知識,得到了怎樣的感悟?”生:“讀了《愛的表達方式》,我感受到親人間最真摯的愛:爲親人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生:“讀了《先根深後葉茂》,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生活中,孩子只有經歷一些挫折和打擊,才能茁壯成長……”事實上,課堂上我讓學生交流的內容很廣泛,有的是瞭解軍事知識,已經做了書面記錄;有人說是對NBA的內容的認識;有人說是瞭解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我鼓勵他們說,並給予表揚,當學生覺得在同學面前知道更多,學習更多,感受更多的時候,成就感和滿足感灑在臉上。學生會更喜歡閱讀,閱讀更多。知識豐富,語言能力,寫作水平將不斷提高。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班級,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是如此,對於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出世爲人,每個人都需要踏踏實實的做人,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幫助我們構建人生成功的要素。 注意人文內涵,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語文是人文學科,人文價值是使學生樹立理想,在正確的信念,改善精神狀態,文化品位,審美方面的感染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滲透人文。如在教學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這首詩的含義,我讓學生談論後感覺學習這首詩?告訴你的母親?你將來想報答媽媽?學生們暢所欲言,不得不說他們的母親是如何不關心自己的未來,如何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非常高興,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並提出對學生的期望,希望學生們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孝敬父母。讓學生知道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知道你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花生”這課是人文內涵豐富的文本,學生討論教學的生命真相。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像花生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人文內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習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在學習過程中發展,成爲一種個體學習行爲的自動化需求。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受益一生。課上做的充滿情感,集中;抓住重點,找出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什麼樣的閱讀課是一個成功的閱讀課,長期以來見仁見智,衆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夯實語言基礎;二是課堂的效率,即全過程;三是課堂的生成,即豐實的課;四是正常上課,即普通課程;五是完善的課堂,這是真正的課。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一個好的語言類或一個良好的閱讀,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在教學的內容充分研究教師的教學智能設計,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巧妙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即教學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教師必須忽視課本大綱的“鐵律”,但必須對學生實施智能教學。(2)課堂氣氛活躍,生動的課堂氣氛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他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發展學習能力。(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部手段無法替代的,所以在課堂上必須以學生爲主體,選擇適當的方法,使用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鮮美麗的事物,引導和鼓勵,通過組織,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4)靜態和動態。一些公開課,比賽課,課堂上活動連接一活動,一個高潮接一個,花團錦簇,十分熱鬧,學生總是興奮的參與活動。這樣的課就是好課嗎?我認爲,不。好的課堂應該是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動靜相宜。課堂是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但也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感覺在語言,閱讀和思維的發展靜靜地思考,這是一堂好課的必要前提。

總而言之,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我們敢想,敢做,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我們的閱讀教學充滿靈性,變得生動,成爲一個好課也是名副其實的。學無止境,學生要善於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經驗,也要善於借鑑比自己的好的學習經驗。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乘風破浪,早日取得勝利。

  閱讀教學經驗交流三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朱熹也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有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集廣益的好處。況且現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就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這就爲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單靠在校的語文學習時間和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因此,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成了當前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今天,我就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話題談談自己的淺見,以求教於各位同仁。

一、鼓勵、引導家長給學生買書,指導學生選擇閱讀的內容。

雖然有個別學生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做父母的望子成龍心切,都希望孩子能成材。所有的家長都願意給孩子買書,但是有的家長不知給孩子買什麼書,多是從書攤上買一些便宜的彩色故事書。

教師可以通過家訪(比如平時家長來接孩子時,在校門口等)、召開家長會、平時的語文課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讀物。在推薦的時候,可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要求等方面,儘量讓家長給學生買一些適合學生理解水平的書籍。例如,在低年級時,孩子剛學習了拼音,認識的漢字也不多。爲了鞏固孩子的拼音水平,發展他們的閱讀能力,我當時要求家長多給學生買一些注音的、配圖的小故事、兒歌等書籍。當孩子學習了《醜小鴨》以後,鼓勵孩子讀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在孩子學習古詩以後,建議孩子讀讀《唐詩三百首》,當孩子逐步瞭解一些成語以後,則鼓勵孩子多看看成語故事,特別是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我還讓家長給孩子購買上下五千年來讀;在學習《坐井觀天》以後,鼓勵孩子主動讀讀寓言故事,學習了《空城計》以後,有意識地鼓勵孩子看看《三國演義》,瞭解四大名著。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選擇閱讀的內容。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書不加選擇,去讀一些不適合學生讀的書,往往事與願違,學生的閱讀不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

二、鼓勵孩子把書帶到學校,相互借書、交換看書。

儘管自己經常有意識地推廣課外讀物,也鼓勵家長買書,但是,當你向孩子們推薦一本書的時候,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會買一本。一般家庭也沒那個經濟實力。所以我就鼓勵孩子們把自己買的書帶到學校,放在圖書角的位置。孩子們之間互相藉着看、交換着看、大家一起看……

假如一個孩子帶一本書,一學期下來,他們互相交換的看,就可以看到很多書。有的學生沒有帶,有的學生積極性很高,一個人就帶了好幾本,象我們班的靳明揚同學帶的書就非常好,帶的書有高爾基的《童年》,羅廣斌、楊益言所著的紅巖中的《小蘿蔔頭的故事》,還有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等等,這個孩子平常就樂於助人。像這樣,班裏的孩子經常有書看,閱讀量自然增大了, 知識也逐漸提高了.

三、利用好早晨和下午上課前的幾分鐘,每天集體朗讀流行詩歌或課文。

增大學生閱讀量不僅是讓大家蜻蜓點水似的認讀一些相關作品。對於優秀的詩文,還要求大家背誦。不管是教科書上的還是課外的。《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光靠幾節語文課是不行的。所以我就靠班裏的值周班長來組織,安排。每天在這兩個固定的時間段內,由值周班長帶領全班學生進行朗讀或背誦。

四、每週都讓學生上讀書課,鼓勵學生讀課外書。

我們每個班都有一節閱讀課,還有就是利用每週星期三下午第三節課爲讀書課來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我們班裏學生合訂着《中國少年報》,訂了10本,另外再用圖書角的,再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書帶到學校,只要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書刊雜誌都可以帶來。在閱讀課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要教給學生的閱讀的方法。

學生閱讀,不能只注重過程,更要注重結果。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深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閱讀與思考要緊密相聯。深入領會文章語言的運用、內容主旨、佈局謀篇等方面的精妙,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給學生的閱讀方法通常有:⑴圈點符號法。閱讀時,要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點出來,以便於考查和理解。圈點符號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需要選用,注意畫的醒目、突出,便於鑑別。⑵批註法。在閱讀中,對於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對某些問題有異議,就不讓靈感火花稍縱即逝,而應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註,或發表意見,或提出質疑。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閱讀,真正做到如皮薩略夫所說的:“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是爲那些會讀書的人準備的。”

2、要指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古人也教導我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做閱讀筆記是增長知識積累,儲備語言積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辦法。那麼,怎樣做閱讀筆記呢?我常常採用這樣的方法:⑴讓學生用筆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各種要點,內容包括:佳詞、佳句、警句、精彩片斷、重要段落等,摘抄後要註明文章的標題、作者及出處,還要有相關的解釋或見解等。⑵讓學生以適合自己需要和愛好爲標準,把對自己有用的文章貼在特製的本子上,並註明出處。這種方法最便於剪貼報紙。在剪貼時可以適當歸類,以防資料過多,攙雜不。⑶鼓勵學生自制規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點或精闢句、優美句、精彩段摘錄在卡片上,採取單項形式,一張卡片記一個內容,儲存信息,以便日後查找。通過做各種形式的閱讀筆記,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通過實踐,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讀書課,同時也明白、懂得了許多知識。

五、佈置特別的家庭作業

爲了積極響應教育政策,我現在一般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書面家庭作業。但是,我經常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佈置作業的方式也比較特別。例如,在本學期第一單元學習了有關孩子們玩的各種遊戲後,我安排學生蒐集了有關新老遊戲的大量資料,上了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孩子們進行了新老遊戲的成果展示;學習了《奇妙的太空生活》後,安排學生去搜集更多有關太空的知識;學習了《頤和園》後,佈置了讓學生了解有關北京甚至全國的名勝之處;最近在學習了《別踩了這朵花》以後,佈置的作業是走進冰心,去搜集更多有關冰心的作品,講給大家聽聽。學生在收集這些資料的時候當然要主動去看一些課外書。另外寒暑假的作業中,一定有一項是推薦一本課外書。

六、課堂上表揚見識廣的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書本上時不時就會遇到好多課外的知識拓展,這時候知識面廣的孩子往往回答是時就表現的很積極,像我們班的許騫懋同學,懂的知識就很多,在學生積極發言後,教師及時鼓勵,表揚,這時就給其他學生樹了一個榜樣。可以說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猶如甜甜甘露滋潤着學生心田。去其他學生看到教師經常表揚見識廣的同學,同時自己也明白別人的知識是從課外書中得來的。那麼,大家就有主動看書的願望,激勵大家主動學習、求知的興趣。從而班上將會掀起看書的熱潮,並形成良好的班風。

在這次家長會我還特意讓他的家長髮言,爲其他家長講述了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相信對其他家長一定有幫助。

七、推選圖書管理員,幫助學生到圖書室借書。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圖書室的書很豐富,所以我們班剛剛推選了一個圖書管理員,她每週負責收集信息,瞭解哪個小朋友想借什麼書,由她負責和圖書管理老師接洽,幫助同學們借閱、歸還。教師要經常提醒大家要愛護書籍。告訴他們損壞了要賠償,多教教他們掌握。

杜甫說:“羣書萬卷常闇誦。”學生積累閱讀材料,不能只滿足於充當記錄的“書櫥”,重要的在於體味運用,體味是吸收材料的過程,運用是積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體味運用,閱讀便會勞而無得,因此應經常翻閱所積累的材料,反覆體味理解,融會貫通,對其中的佳句名言還要熟讀背誦。這樣,“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萬卷書”,學生的閱讀能力才以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