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口頭禪散文隨筆

奶奶去世已經四年多了,每每想起她,縈繞在我耳畔的,是她常說的口頭禪。那些樸實無華的話,是她爲人處世的態度,也是她傳給晚輩的寶貴財富。讓我印象深刻的,有這麼幾句。

奶奶的口頭禪散文隨筆

要吃該吃的苦。奶奶從十多歲到我們家做童養媳,到八十五歲高齡去世,操持家務、贍養老人、撫育子女、拉扯孫輩,一輩子含辛茹苦。做童養媳時,大冬天到河裏破冰浣衣洗菜,回到家又紡線織布,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後來有了子女,正趕上家境破落,一家人常常吃不飽飯,奶奶就出去做工,修防洪渠時,和年輕小夥一樣挑着兩百多斤的石頭往工地上運。就這樣,奶奶將五個子女撫養成人,將全家人的日子調理得有模有樣。奶奶說,人來到世上就是要吃苦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在奶奶的影響下,我的父輩、我這一輩,都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秉性,只要認準的事,總是儘自己最大的氣力去做,勤勤懇懇、決不偷懶。我和我的父輩並不想成爲所謂“人上人”,但我們覺得,吃了該吃的苦,於個人而言,是一種本分;於家庭而言,是一種責任;於工作而言,是一種擔當。

要盡該盡的孝。奶奶做童養媳時,曾祖母對她比較苛刻,奶奶時常要看曾祖母的臉色行事,稍不留意就會招來一頓責罵,但奶奶一直恭敬地侍奉着。後來曾祖母臥病在牀,奶奶喂水餵飯、端屎端尿,日日夜夜、毫無怨言地堅持了三年多,直到曾祖母去世。其間,親戚們來探望病中的曾祖母,發現房間裏沒有一絲異味兒,都感慨:誰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奶奶說,一個人如果不盡孝道,就枉披了張人皮。奶奶的舉動,深深地影響了晚輩。鄰居家的孩子都跟父母分家單過了,我父母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生病時,我父親和姑姑輪流在牀前伺候,晚上就在牀邊的沙發上和衣而臥。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後,我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一起住,我期盼他們能安度晚年,也期望兒子打小就知道什麼是孝,知道應該像他的祖父、父輩那樣把自己對長輩的愛、對人性的堅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

要幫能幫的人。奶奶是個熱心腸,自己有一碗飯,能分給別人半碗。記得我小時候,家裏靠加工麪條謀生。鄰居家開了小旅館,住的大多是南來北往的小商販。每當他們到我家買麪條時,奶奶總是多稱一點兒,還順帶送一把從菜園裏採摘回的新鮮蔬菜。奶奶樂於助人卻不圖回報,還常說“吃虧是福”。奶奶說,人生在世,誰都有落難的時候,別人落難時,能幫一把是一把。我的父輩、我這一輩如今都在外工作,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遇到難事找到我們,只要合法合理合情,我們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幫助。我覺得,無論富貴貧賤、順境逆境,心中都能想着別人,這何嘗不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奶奶出殯那天,前來送行的人排了半條街;如今回到老家,鄉親們還時常跟我聊起她。人走了,名聲在,這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是奶奶口頭禪的力量,也是家風的力量。奶奶的口頭禪還有很多,無論做人做事、工作生活,每當遇到挫折和困惑時,我就會想起這些口頭禪,會從中體味很多、感悟很多、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