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野菜香散文隨筆

猶記兒時母親常說的話:春來充飢荒,鄉間野菜香……

鄉間野菜香散文隨筆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每逢春天到來,由於生活困窘,缺少食物,各種山野菜便給我們清苦的日子增添了情趣。

春二三月的鄉間,煦風和暢,陽光明媚,泥土清新而溼潤,草木萌芽,麥苗兒青青,各種野菜也爭前恐後,相繼生長起來,先是荒野乾枯蒿草根部生長而起的白蒿(茵陳),俗話說,二月白蒿(茵陳)治百病,白蒿,藥用名爲茵陳,滋陰平肝,吃着微苦,但餘味清香,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吃上幾回母親蒸的白蒿菜。一場春雨落下後,山野蒿草叢毛茸茸的苔蘚上便生出一撮撮似木耳般綠生生的東西,鄉下人叫“地軟”。母親踏着泥濘到山野河畔尋尋覓覓撿拾回一小籃“地軟”拿回家先用熱水浸泡,再放清水裏淘洗乾淨其間的沙土,接着攪些燜軟的粉條,調上油鹽,拌些玉米麪,放籠箅上蒸熟,吃着比過年的'蒸肉還香。接着榆錢樹上的榆錢開始生髮,母親就搬梯子上樹捋下黃豔豔似銅錢般圓圓的榆錢悉心淘洗後蒸了給我們吃,榆錢的榆香氣味到了嘴裏就變得清馨潤口。之後,隨着春意的盎然,母親爲我們蒸吃的還有枸樹絮兒,油桐花,刺槐花等,野生的草木花香,能食用的,皆獨具特色。

春天田野的野菜比較多,母親每每到田間鋤地做農活都要捎帶一個布兜兒,幹活間隙發現有面條菜、薺薺菜、灰灰菜、毛呢子菜便順手掐下來放入兜子裏。收工回家下竈房,母親或用掐來的麪條菜、薺薺菜熱水燙後切碎調餡給我們包扁食吃,或用灰灰菜、毛呢子菜下入麪條飯鍋。在那饑饉的年月,是那些野菜,相應調劑着我們清苦的生活。

此外,母親還到田野上掐芡菜給我們烙芡菜盒子,掐馬齒菜切碎調製和入發酵面內給我們烙馬齒菜饃,還用嫩柳芽,嫩楊葉清煮浸泡後去其苦澀加以調製給我們做包子餡吃,其濃郁的清馨,獨具鄉野風味。

許多年過去了,隨着時代的發展,農民種地育林不斷使用各種滅蟲農藥,使許多能爲人食用的野菜大都受到了危害,有的甚至漸漸地絕跡,因而給人留下諸多的遺憾。

每當進入春天,想起故鄉,戀念母親,我便禁不住思味起鄉間那富含營養純綠色的各種野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