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野菜香隨筆

故鄉的那個小山村,經過春風這支七彩畫筆的點綴,封凍一冬的青龍河開化了,春水漫流,綠水碧碧;春風似剪刀,裁剪出青龍河岸邊的楊柳依依;遠山的松濤青翠欲滴,近山的野生雜木林抽枝發芽,映山紅映遍山野;山巒起伏,綠草青青;緩山緩坡的果園裏,粉紅色的是杏花、桃花,白色的是桃花,蘋果花,青白色的是山楂花。走進春天的小山村,猶如進入世外桃園,樂趣,興趣,情趣濃濃,舒心,寬心,開心朗朗。

小村野菜香隨筆

要問小村裏父老鄉親春天裏最勞累的事兒時什麼,鄉親們肯定毫不猶豫地回答:種地。而問孩子們最開心快樂的事兒是什麼,我們也豪不猶豫地告訴你:採野菜。

老天饋贈給小村的野菜實在是太多太多啦:蕨菜,灰灰菜,苣蕒菜,黃花菜,地皮菜,羊犄角菜;苦碼子,刮篦子,苦碟,山蘑菇。。。。。

扛着鋤頭,拿着鐮刀,誇上籃子,走到雲彩山上,哇,茂密的樹林下,到處是成片成片的野生蕨菜。剛進三月,蕨菜就舒展着自己的身子,呼吸着山裏清新的空氣,匆匆忙忙地從山坡上鑽出頭來,那苔,青青的,綠綠的,嫩嫩的`;那葉兒,像娃娃握緊的小拳頭。放下籃子和鋤頭,左手輕輕地攥住一把蕨菜,右手握着鐮刀,慢慢的割,一會兒就割一大堆,隨手揪幾根野草,把蕨菜捆成若干小捆兒,整整齊齊地碼在籃子裏,挎着滿滿的一籃子蕨菜,像凱旋的英雄,到家後,家庭主婦們,取出幾小困捆,洗淨泥土,燒上開水,把蕨菜放在開水裏,輕輕的焯一遍,再用涼水拔一下,撈出,放盤,拌上鹹鹽,香油,蔥,蒜,一道涼拌菜就做成了,喝一碗小米粥,就上涼拌蕨菜,嚼在嘴裏,香在心裏。

老媽的對蕨菜的做法是,洗淨泥土,切碎,把鍋燒熱,放上一小芍老油,用蔥薑蒜炸鍋,把切碎的蕨菜放在鍋裏,炒幾下,出鍋,端到餐桌上,香氣瀰漫整個屋子,我們這幫孩子還沒吃到嘴裏,口水早就流出來了。

小村的坡耕地較多,特適合苣蕒菜生長,田野裏的苣蕒菜是綠色的,條狀的葉片,邊兒上有鋸齒似的葉片兒,葉片兒中間有一條細細的淡淡粉紅色葉脈,從葉的根部一直貫穿到葉的頂尖。根部爲乳白色,很脆,放在嘴裏,味道略苦,但很清香。春天是小村採苣蕒菜的旺季,我們一大幫孩子放學後,挎着籃子,拿着小鏟兒,結伴來到田野裏後,沿着偌大的山坡地分散開。苣蕒菜可真多呀,我們貓下腰,不停的追逐青嫩的苣蕒菜,小鏟子下去,就能挖好幾棵,不一會籃子就滿了。

回到家裏,摘去根兒,放在水裏浸泡20多分鐘,再反覆清洗幾次後,濾去水份,清香的苣蕒菜就端上桌來,蘸上媽媽親手釀造的大醬,就上紅豆高粱米粥,我們一幫孩子吃的飽飽的,撐撐的。

老人們說,苣蕒菜當年救過村裏人的命,有一年,村裏發生大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來年春天,村裏家家戶戶斷糧,上級給村裏撥了有限的的玉米,白薯乾兒,高粱米和小米等救濟糧,鄉親們視這些救濟糧爲珠寶,節減着吃,發動全家人到田地裏山坡上挖苣蕒菜,回家洗淨後,或拌上玉米麪,做成菜糰子,或放一點兒玉米碴,高粱米、小米做成苣蕒菜粥,供全家人填飽肚子。

村裏的老中醫李大爺經常用苣蕒菜給大人孩子們治病,有一年,我鬧肚子,大爺就把焙乾的苣蕒菜用擀麪杖擀成細面兒,拌上紅糖,用開水衝,連服兩天就好了。李大爺雖然文化不高,但對家鄉山上的中草藥很有研究,他說,苣蕒菜是個寶,能清熱解毒,治拉肚子,嗓子疼等多種疾病。到現在我也不知真的假的,反正那時我鬧肚子讓李大爺用苣蕒菜給治好了。

青龍河從村前川流而過,岸邊的溼地,吸引衆多鳥類覓食,也是灰灰菜生長的最佳環境,春天,清清的河水,滋潤着灰灰菜生長。村裏的老人習慣上把灰灰菜成爲落落(lao四聲),關於這個名字,我曾多次諮詢老人,他們也不知道,反正他們的老人就這麼叫。灰灰菜的莖和葉面都青黑色,葉子的背面是灰色,所以叫灰灰菜,喜陰,耐潮溼,河邊上到處都是,我們用鐮刀割,一會兒就裝滿一花簍,回家後摘淨,用開水一煮,清水浸泡,攥成菜糰子,燉粉絲,包餃子,蒸包子,或蘸醬吃,味道好極了。

我們那個小村,把苦菜稱爲“苦碼子”和“苦碟兒”。苦碼子頁面窄,更苦一些,苦碟,頁面寬,帶些小花紋兒,村前村後,山坡啊,田野啊,遠山啊,近山啊,到處都是,我們成花簍地採,回家後除了少量人蘸醬吃以外,大部分用來餵豬,餵雞和喂兔,據說,苦菜能敗火,家畜家禽吃它,很少鬧瘟疫。

轉眼到了雨季,那是採蘑菇,黃花菜,地皮菜的最好季節,一場大雨或暴雨過後,雨後初霽,遠山的松林雨霧迷濛,水分大量蒸發,地表溫度很高,松林裏,菌類發育旺盛,蘑菇像小傘兒一樣從樹的根部冒出,採蘑菇的季節來了,我們一羣半大孩子在大人的帶領下,來到松林深處,成片兒的肉磨,鬆磨,白蘑菇,黑蘑菇,疙瘩磨……不大的一片地方,就能採一大籃子,回家後,把蘑菇分類,鋪到房頂上曬乾,一部分留春節燉肉吃,一部分賣給供銷社土產店,當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幾塊十幾塊錢,買來“英雄牌”紅鋼筆和小人兒書,塑料皮兒筆記本的時候,心裏那個興奮呀!

采地皮菜可是需要功夫的,小村把地皮菜叫“地骨皮”,其實就是生長在山崖上的一種黑色的薄薄的苔蘚,雨過天晴,積留在山崖上的水分蒸發了,苔蘚也幹了,這就是地皮菜,我們拿着薄薄的小鏟子,貼着山崖慢慢的鏟,走很多山崖,筋疲力盡,只能採一小籃子地皮菜,這個地皮菜很珍貴,晾乾後趕緊儲存起來,必須等到過春節或者來年春天,家裏來了貴客用來炒雞蛋才能吃到。

小村滿山遍野到處到是黃花菜,黃花菜生長在山上的陰坡,小村黃石溝,沙金溝,碾子溝,大獅子溝,王麻子溝的山坡上密密麻麻,一片金黃,走在黃花叢中,心曠神怡,一會就能揪一袋子,,黃花菜是不能鮮吃的,有毒,必須晾乾,無論素炒,炒肉,燉肉,鮮美至極!

說起家鄉小山村的野菜,幾天我都說不完,豬毛坑,沙彬菜,杏芽菜,桔梗。想起來,就情切切,味綿綿!

生在山裏的孩子雖苦猶樂,採野菜,吃野菜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人生體味。小村的野菜呀,綠色,鮮美,清香。寫着寫着,突然想起家的冰箱裏,還有哥哥春天給送來的一個野菜糰子,趕緊回家,用鹹鹽,香油,清醬,陳醋,蔥,蒜,胡椒粉涼拌,喝幾口小酒,哎呀媽呀,口水流怎麼流到鍵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