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樣的母親節-經典散文

窗外微醺的風夾雜着沁人心脾的沙棗花芳香,就幽幽地傳入半開的窗。這是一個初夏五月的一天,紅星二場四年級(2)班的教室裏,孫慧敏老人手拖着孫女李淼冉,望着講臺上的陳霞老師,盛放着滿眼的感激與溫暖。李淼冉紅樸樸的小臉上始終泛着笑,頭髮梳理得光亮,扎個蝴蝶結,穿一身洗得潔淨的校服,嘴裏不停地吃着餅乾。邊吃邊結結巴巴地說:“我就要讀書,我就要陳媽媽,感謝媽媽,母親節快樂!”

異樣的母親節-經典散文

陳霞老師連忙走下講臺,抱起孩子對老奶奶說:“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任何學生,更沒有權利在您的心上再灑一把鹽!”便讓老奶奶快點回到她的座位上去,

李淼冉今年12歲。在她3 歲時,多動、反應慢、不聽話、喜歡自言自語、敵對情緒嚴重,醫生查出孩子患有智障症,也就在這一年,孩子的父母親因種種原因離婚了,父親去了外地打工,母親杳無音信,老奶奶就開始每天陪着孩子奔波在求學的道路上。從2008年9月開始,陳老師的班裏就多了這一老一少兩名特殊的學生。

教師這個職業,只有數十年如一日的教書育人,但因她教的學生裏有個智障兒,在某種程度上,她比其他老師要付出得更多。老奶奶說:“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陳老師從沒有嫌棄過我這個殘疾孫女,她教孫女學拼音、寫漢字,孫女不會寫的簡單字,她不厭其煩地教給她,實在教不會的生字,陳老師先教給我,回家去我再教給孩子,陳老師簡直就是孩子的媽媽。”

普通孩子懂得看老師臉色,但李淼冉不同,自控能力差,情緒、情感衝動又比較快,她不想聽課的時候就會說,老師我要解手,往往陳老師會提前“預防”,給她一支鉛筆,讓她寫字,轉移她的注意力,再給她幾顆隨身攜帶的水果糖。遇到颳風下雨,陳老師就在學校的`食堂給孩子買幾個包子。李淼冉的作業本上,陳老師都會畫上一顆小星星,雖然她知道99%的作業是老奶奶幫孩子做的。下課後,陳老師讓她整理好自己的書包,擺好自己的桌椅,並教育孩子在家裏幫奶奶掃地、擦桌子, 漸漸地,李淼冉闖的禍也少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次出黑板報,她讓李淼冉也寫了一個“愛”字,並在全班同學面前鼓勵表揚她,下面陪讀的孫慧敏老人早已熱淚盈眶,她感到了陳老師一腔慈母般的溫馨。現在陳老師教的生字孩子大多都認得出來,對於課文,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說起“夸父追日”,孩子說夸父不想讓太陽落下去,就死命去追。陳霞老師說:“孩子有些弱智,在老師的努力下,也認了不少字,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到國中可能會好些,她是一枝遲開的花朵,已經成這樣了,需要的只有愛。”

愛就是陽光,愛就是信心,有愛就有希望。陳老師曾在她的一篇日記《愛》裏寫道:“老奶奶學會了拼音,孫女也學會了;老奶奶學會了認字,孫女也學會了;老奶奶笑了,孫女也笑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李淼冉一蹦一跳胡亂地唱着陳老師教給她的這首歌。陳霞老師的眼睛溼潤了,此時她想的最多的是,孩子的媽媽何時才能回到家裏,何時才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讓李淼冉親口叫她一聲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