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選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選3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1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指引我們思考我們一生真正的願景是什麼,只有在我們確認了我們人生真正的願景,在或長或短的一生中,縱使前行的路上遇到各種干擾或者困境,在願景的指引下,即使一切不如想象中那麼順利,我們也不會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即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者價值觀來決定這一切。”

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走冤枉路。在開始做任何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認清方向。而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很多更加寶貴的東西。若能先確定目標,洞察力就會大大改善。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人生只剩最後一年的時間,一年之後你即將告別這個世界,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得到什麼樣的評價?

事物的兩次創造:第一次創造是智力上的創造(MentalCreation),然後付諸實現,即體力上的創造,或者稱之爲第二次創造(Second Creation)。我們的人生在付諸實現前,也應該有自己的設計藍圖,或者說人生願景。在整個構築過程中以它爲準繩,雖然中途會有修改,做不到盡善盡美,但至少我們構築願景的過程中不至於迷失方向。

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究竟什麼是我在追求的?現在在做的一切究竟是爲了什麼?”

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而成,這是一個客觀原則。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的編創者。“有些人自我意識薄弱,不願主動設計自己的生活,結果就讓影響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軌跡屈從於家庭,同事,朋友或者環境的壓力”其實,在自我意識,良知和想象力這些人類的獨特天賦的幫助下,每個人都有機會主動設計自己的人生劇本。

在以終爲始的習慣中,有一個重要原則基礎,“自我領導”。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屬於第一次創造,而管理則屬於第二次創造。“領導與管理就好比思想與行爲。”“用彼得。德魯克(PeterDruker)和華倫。貝尼斯(WarrenBennies)的話來說:管理是正確的做事,領導則是做正確的事”。每個人都需要成爲自己的領導者,樹立自我領導意識,確認自己的價值觀,在價值觀的指引下,制定目標,提高效率,完成任務。

“人類的自我意識是積極處世的基礎,另兩項天賦想象力和良知,則使我們能在生活中發揚積極精神,施行自我領導。”

想象力能讓我們在心裏演練那些尚未釋放的潛能;良知能讓我們遵循自然法則或原則,發揮自己的獨特才智,選擇合適的貢獻方式。想象力,良知和自我意識的結合能幫助我們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在生活中,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同時扮演着多個不同的角色,我們是子女,妻子,丈夫,父母,職員,朋友…,而以終爲始則意味着我們需要帶着清晰的方向和價值觀來扮演自己不同的角色,爲我們的人生的第一次創造負責,從而使思維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而思維定式又決定着我們的行爲和態度。

你想過編寫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嗎?在以終爲始這個習慣中,作者建議我們爲自己撰寫一份自己的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學或者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爲怎樣的人(品德),成就什麼樣的事業,以及爲此奠基的價值觀和原則。個人使命宣言,可以成爲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力量源泉,幫助我們隨機應變,成爲我們做出關鍵抉擇的基礎,從而幫助我們避免帶着成見或者偏見來對事態妄加推斷,也不必因循守舊的給各種事務定性分類

作者建議,制定個人宣言必須從影響圈的核心開始。“利用自我意識檢查我們的地圖或思維定式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基於正確的原則;讀書筆記。利用良知作爲羅盤來審視我們獨特的聰明才智和貢獻手段;利用想象力來制定我們所渴求的人生目標,確定奮鬥的方向和目的。”當我們專注於我們的核心圈時,我們的影響圈就會被擴大。核心圈還會成爲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的源泉。

在這個習慣中,作者提出生活中應該以原則爲中心,而不是以其他的任何方面爲中心(配偶,家庭,金錢,工作,名利,享樂,敵人或朋友,宗教,自我。)“以朋友或敵人爲中心的人沒有內在安全感,自我價值變化無常,受制於他人的情緒和行爲;人生方向也取決於他人的迴應,時時揣摩如何反擊;他們的智慧受限於以敵人爲中心的偏執心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在該章的最後,作者也建議組織也應該爲組織設立使命宣言,並提出,設立組織宣言務必要重視員工的參與。“唯有參與,纔有認同”“一個真正反映每個成員的共同願景和價值觀的使命宣言,能調動他們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使他們不再需要旁人的指導,監督和批評,因爲他們已經接受了不變的核心原則,接受了企業爲之奮鬥的共同目標”。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2

前段時間爲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亂作一團感到煩惱,正打算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沒想到我們的讀書分享會就分享了這本書。

參加完分享會後,覺得這本書和我所預期的不大一樣。我本以爲它會講一些具體方法以便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沒想到它主要是講的一些思維層面上的東西。

目前本書尚未讀完,只能針對書中一些引起我共鳴的話,寫寫讀後筆記。

1、別人對你的評語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與其是說是影像,不如說是投影,反映的是說話者自身的想法和性格弱點。

2、消極被動的人還會受到“社會天氣”的影響。別人以禮相待,他們就笑臉相迎,反之則擺出一副自我守護的姿態。心情的好壞全都取決於他人的言行,任由別人的弱點控制自己。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於衝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爲自己行爲的內在動力。但這並不意味着積極主動的人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只不過他們有意無意地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對外界物質、心理與社會刺激的迴應方式。

我,就是一個很受別人評價影響的人。記得未讀書的時候,我是一個很皮的女孩,是一堆孩子中的孩子王。帶着小夥伴們行俠仗義。她們也都很信服喜歡我。那時候真是快樂而無憂無慮。

可是,讀書後發現學習成績好可以得到他人的表揚,便金盆洗手,用功學習。起先,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變化。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溫順,也越來越沒有了生命最初的生氣。

有一次上課的過程中,我問學生,你不希望得到表揚嗎?他說“我幹嘛要別人的表揚,我給他們表揚我的權利了嗎?“我心裏暗暗覺得他活得很通透。有些表揚,看似是表揚,其實是一種操縱和綁架。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就得按照他們的預期生活。最後,可能就丟了自己。

所以,作爲老師,我一直提醒自己,警惕用“表揚“來綁架孩子。無論什麼樣的孩子,本身都是很可愛的孩子。沒必要根據”分數,智力,頑皮程度來區別對待他們。要看到他們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不要用自己現有的價值觀去評判他們。

3、不要受制於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這句話,道理同“人役物,而非役於物”。

我們確實是社交型動物。可能別人的一個冷臉,或者一個漠不關心的眼神都會對我們心情產生影響。可是如果受制於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那麼終其一生,只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無法真正瀟灑地活。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心智強大起來。讀後感·不是別人對我們的批評和指責我們都得全盤接受,更無需通過吐槽的方式去緩解心中的幽憤。

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就夠了,沒有什麼比成長更重要。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各種各樣的家長,不要因爲學生是否喜歡自己,家長是否認可自己的工作,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要記得自己的初衷是因爲自己喜歡這份工作,希望給孩子們帶去幫助。

4、我們的問題可以分爲三類: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爲有關),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人的行爲有關)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爲力的問題,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現實的環境)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通過培養正確習慣來解決。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採取移情的方式而不是針鋒相對,以身作則而不是口頭遊說。

無法控制的問題:以微笑,真誠和平和來接受現實。這個觀點和張德芬提出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很類似,不過更官方一些,也更具體一些。

對於自己的(和自身行爲有關)的事,我們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變爲更好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思維模式能轉化爲“以終爲始“。記得自己的初衷,一路執着,不要被道路上其它影響。和他人的相處也一樣。話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這句話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能否對對方產生正面的作用(改掉毒舌的說話習慣)。

至於他人的事,要學會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期待對方因爲自己而改變。更不能因爲對方的沒有改變而惱怒。不要期望心思不在學習上的學生因爲自己而愛上英語。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去討厭這樣的學生,依然認認真真爲他備好每堂課。如果學生因爲感受到老師對英語的熱愛而愛上英語最好,如果實在不感興趣,尊重他的選擇。

老天的事,那就充分相信命運,以微笑和真誠來面對人生的每一際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3

讀了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使我受益良多,非常深刻的觸動,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他在書中介紹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以修養品性,並用實例闡述如何更好地爲人處世。

一、關於個人成功的三個習慣

書中提及的前三個習慣是針對事情需要養成的習慣。史蒂芬·柯維博士將其總結爲關於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目標的原則,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規劃,如果每天都是被動、消極,不好好考慮要做什麼,更不採取任何實際上的行動,將永遠無法成功。所有我們應該要主動去考慮自己想幹什麼並付諸行動。

有效能的人士總是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併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這種“負責”的精神就是書中所說的“以始爲終”。許多人一開始確實“積極主動”地確定了目標,但在埋頭苦幹的過程中,便漸漸淡忘了做事的初衷,事情便成了虎頭蛇尾。所以史蒂芬·柯維博士建議,在完成事情的整個過程中要確保自己的行爲與目標保持一致,全力以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史蒂芬·柯維博士並建議我們凡事要分出主次,這個習慣作爲自我管理的原則,完全要靠自已來掌握和堅持。以往的自己偶爾會爲一些瑣事而破壞了原有計劃,如此看來,以後需要分清次要事情上的牽絆,時刻集中精力於急要事務。

二、關於公衆成功的三個習慣

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等於爲自己鋪平了更多的道路。想要在公衆領域取得成功,必須經歷一個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擁有雙贏思維,能夠知彼知己,並懂得綜合綜效。

主動了解對方,知彼知己並對自己性格做出清楚明瞭的剖析,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也是造就“雙贏”必不可少的一點。

在雙方有了充分的相互瞭解後,就需要將各自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即利用“綜合綜效”。綜合效益是有效而正確的原則,其成效超出此前的所有習慣,代表了互相依賴的環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團隊協作和團隊建設精神,能讓團隊成員通過合作實現創造。

三、不斷更新,平衡自我素質的習慣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必須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要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可見,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將習慣貫徹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才能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爲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所以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