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玩話墨牀散文

一次閒逛古玩城,看到一件紫檀聯排竹節的座兒,很是喜歡,卻不知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文房用具肯定沒有錯,我立刻想起畫工筆時,趁溼染色時抓不住那麼多即刻便用的筆,只要看那麼一眼筆架槽的準確位置,就會因爲放筆而耽誤及時染色。眼前這個聯排竹節座兒似乎能一解我擱筆繁瑣的煩惱,隨手丟上面,一點兒都不耽誤畫畫。別小看這放和丟的兩個擱筆動作,丟便能快,我的文房裏當然需要再添一個這樣穩當的“筆牀”了。

文房雅玩話墨牀散文

只是價格稍有些貴,貴的原因不是因爲年份老而是材質金貴——紫檀。我一向認爲,文玩這個東西,老的不一定是好的,但好的一定是美的。女人戀物就像對待衣服,以漂亮端莊爲主,衣服以外的文化背景我不會格外在乎,美觀無瑕纔是我購置文玩的一向堅持。

按照過往的伎倆我先離店走人,看店主是否還能壓下價來,結果非常令人失望。只好先回家網上搜搜那紫檀聯排竹節座兒的資料,卻發現我遇見的那隻還真是不貴,隔日再去時已被他人買走了。

把聯排竹節座叫做“筆牀”是我當時的一個異想,後來查文房詞典,果然有“筆牀”這個用具。文房裏的“牀上用品”還真是豐富,我開始有興趣一探究竟。

其實文房用具裏頭,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設置一個“牀”,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底座。底座雖出身不高貴,但也姿態各異。“牀”多爲木質,有的普通些,有的講究些。講究的“牀”是非常名貴的,也有碰上藏家“買櫝還珠”的時候。

而真正的文房用牀是一叫墨牀的雅物,最能堂皇地擁“牀”這個身份。只是不知現在誰還在用墨牀?

墨牀在當代文房裏漸漸消逝源於墨汁的出現。不用再磨墨的墨錠被束之高閣,直接用毛筆蘸着墨汁寫字畫畫簡直太方便了!當然,那些大大小小瓶瓶罐罐墨汁一堆的老藝術家的`家裏,卻還一直在磨墨。我家也是。我們那裏所有的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爲父親磨墨。

但我從沒看到父親使用墨牀。過講究的生活要看時代,父親興許不曾見過墨牀,但磨墨卻一直堅持着。我也會好奇:都有墨汁了爲什麼還要磨墨?父親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都有三合一袋裝咖啡了,爲什麼還磨咖啡豆煮咖啡?”對父親來說,磨墨的過程是在構思,以磨墨“潤筆”,讓畫畫時有個緩衝。

到我這一代,手工研磨還在堅持着,卻也一直都很糾結——那方磨完後還很溼潤的墨錠該放哪兒,每次都隨便放一角落以免玷污他物,若是有個臨時擱墨錠的用具該有多好啊!

你瞧,該有的東西古人都爲你想到了,就像畫工筆需要一個筆牀一樣,總有非常方便的文具想在你的前頭——墨牀。

墨牀出現於元宋,而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時期,墨牀的製作材質從古銅、玉器,發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瑪瑙、翡翠、景泰藍。墨牀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展到實用又觀賞的藝術品,實在是古人太好玩了。

於我,所謂畫畫無非是玩畫,玩着玩着就玩一些文房用具去了,喜歡設計合自己心意和風格的文房用具,而我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一款玉質的墨牀。

如今的傳世墨牀裏屬玉質最多,也最精緻。玉墨牀溫雅圓潤,置於畫案風雅而又有情趣。古代玉墨牀分兩類,一類是形狀扁薄,其下有木座,墨牀上大多有平雕花紋;另一類則爲立體形狀,造型富於變化,有的取書卷式,有的仿傢俱式。另外,還有一種玉墨牀,用舊件改制,如明代的素面玉帶板與劍鞘上的玉,將它嵌在紫檀上,就成了一件雅緻的墨牀了。

我的玉墨牀則較爲淳樸,但與衆不同的是玉石上的天然圖案:分明一個穿着公主裙的小姑娘正準備打開小洋傘出門去。朋友中,有說圖案像芭蕾舞者的,有說像浣紗女子的,最人文的,生生看出那圖案活脫是個扎着髮髻的中國古代女孩拿着荷葉翩翩起舞。於是,我選了王昌齡的七言絕句《採蓮曲》刻在石頭的背面來應此圖景,再添一抹心中墨牀的古雅風情: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