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苑春泥經典抒情散文

育苑春泥

育苑春泥經典抒情散文

煙雨迷茫,遠山朦朧。

初秋,一場小雨不期而遇,不料竟相遇在燕子山。然而,山的呼喚,點燃了心中的激情,遊興絲毫不減。於是,仍舊從容,依舊是“且不顧,雨打枝葉聲聲急,一晌貪歡”。細雨如簾,吾等驢友,就這樣遊走在山水間。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邊品味、咀嚼古詩名句,一邊興致勃勃地欣賞山景,就這樣,相擁燕子山,相見恨太晚。

燕子山,位於靈寶市區東郊,是原生態的、充滿野味的山,還是離都市最近的森林公園。走進燕子山,就走進了一幅用傳說和故事勾勒、暈染的山水畫卷;走進燕子山,就走進了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美麗生態觀光園。

細雨如織,霧氣氤氳。忘憂谷裏,許多筆直高大的雲杉樹昂首參天,遮天蔽日。在樹林裏,有一穿越步遊道長達2500米,通過此道,可以穿越鬱鬱蔥蔥的天然森林浴場,行進在樹林裏,置身在美麗的氧吧中,穿越忘憂谷,細細品味森林沐浴的幸福。

在森林裏穿行,不時能見到一個個石碑聳立道旁,造型古樸,精巧別緻,上面鐫刻着許多著名書法家手書的勵志名言,諸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不一而足,數步一碑,風格迥異,邊走邊讀,領略妙處,頗有意境。

山谷裏,草木茂盛,鬱鬱蔥蔥,一條小溪隱藏在草叢裏,默默流淌。山路蜿蜒曲折,峯迴路轉,一個個精巧的小亭赫然而立,名字挺好聽的,有悅龍亭、靜心閣、沁心亭等等。坐在軒雨亭裏,觀那雨水如織,聽那葉片沙沙作響,真真不辜負其名,別有一番情趣。在石壁上,木棧道盤旋而上,宛如一個大大的“之”字,一頭連着谷底,一頭連着山頂。

其實,燕子山並無燕子,只是和傳說故事中的神燕有關。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漢位,劉秀便以“興復漢室”爲名,討伐王莽,遂激戰於白河灘,劉秀兵敗,被王莽大軍追趕,窮途末路之際,狼狽不堪的劉秀逃到了此山。眼看追兵將至,前方卻被石山阻隔,劉秀走投無路,仰天哀嘆:“誰能救我也!”突然轟的一聲石門打開,劉秀得以奪路而逃。

如此這般,接下來,他又連續在山中被巨石阻隔三次,卻都是戲劇性地依靠神靈護佑,打開了石門,化險爲夷。而且,最後一次,還有一羣燕子從頭頂飛過,爲他引路,沿着燕子飛去的方向,劉秀平安地上到了山頂。劉秀登基後,爲感念此事,遂賜封此山爲燕子山,賜封四道石門爲喜門、財門、福門和轉運門,賜封上山的神道爲天路(即天子路)。

經過了頗具神祕色彩的四道天門,沿着當年劉秀逃亡的山道迤邐而行,心中自是好笑。一笑後來君臨天下的漢光武帝登基前竟有着如此悽惶、落魄和狼狽的逃亡經歷,應了那句話“自古雄才多磨難”,不過還是受了“成王敗寇”影響,如果他後來登不了基,那麼這段倉惶經歷該怎樣描述呢;二笑在豫西大地上,關於“王莽追劉秀”的民間故事何其多也!只要是名勝之地,差不多都能找到劉秀的足跡,看來,劉秀在現代旅遊事業的發展史上也是功不可沒的啊!呵呵!對了,別忘了,還有王莽。

一路上,漢光武帝昔日留下的遺蹟隨處可見。有一石,頗似座椅,稱爲“龍椅”,據說是當年劉秀逃經此地時在此坐過;還有一石壁,上面依稀印有人的.指紋,據說是劉秀當年路過此地,困頓至極,倚靠此壁打盹睡覺,遂稱爲“劉秀牀”。

在一個叫“石生樹”的地方,可以見到一個巨石上面生長着六棵樹,其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頗爲納罕。在石階旁,有兩棵樹各立一旁,就像是一個天然的小門,站在兩樹中,就擋住了上下山的道路,妙趣頓生。

在聽濤閣上,舉目四望,但見山峯巍峨,霧氣瀰漫,松林疊翠,綠意滾滾,遠山隱隱約約,霧氣升騰,雲霧莫辨,如夢似幻,猶如仙境一般,清風拂過,松濤陣陣,真是“極目此天舒,蒼茫雲海間”。雲霧、松濤、細雨、小亭,在天地之間,動與靜結合的如此完美、和諧,不覺得自己也在暢心舒目中心曠神怡起來,飄飄然然,不能自己。

燕子山景區,不光有“王莽攆劉秀”,也爲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愛情伊甸園”,最經典的是植有兩顆具有浪漫色彩和象徵意義的大樹,其一爲“相思樹”,其二爲“山楂樹之戀”,浪漫的情調猶如祥雲一樣在此繚繞,如今,樹上已被許多癡情男女繫上了愛情的紅絲帶,隨風起舞飄搖。

雖是初秋,但是山上已見到點點黃葉或少許紅葉,斑斑駁駁,點綴在青翠之中。雲霧,松林,石階,一路相隨,徑直通往遙遠的地方,還有那神祕的傳說故事也如影相隨。在燕子洞,我們細細地察看了當年劉秀藏匿的山洞,撫摸着那塊“從天而降”的巨石,想象着這巨石是如何嚇退王莽追兵的。

經過一個名叫“百壽峽”的石牌坊,又步入了一個傳說之中。相傳,王母娘娘拔簪劃溪成峽,將手中的百顆念珠灑向長壽峽的中游。念珠幻化成或大或小,或明或暗,似壽非壽的百個圖案,印在了石壁上。人們便將這一百個圖案找到,將圖案鐫刻成了“壽”字,後來遂將此峽取名爲“百壽峽”,於是,當地百姓紛紛去找“壽”字,大家驚奇地發現,找到的“壽”字的數量加上18,差不多就成了保底壽命。久而久之,這一帶,便逐漸形成了找“壽”字之風。

聞知有此傳說,我也邊走邊搜尋,果然,在路旁,在石壁上,在草叢石頭上,在溪水邊,都能見到各種字體的“壽”字。一個傾斜的巨大茶壺映入眼簾,壺嘴裏的泉水正淚淚而流,此乃長壽泉也,嘗飲此泉,便可百歲不老。

在百壽峽裏,林木茂盛,遮天蔽日,一根根藤條懸垂在高大的樹上,不時能見到紅彤彤的小野果掛滿枝頭,上面還帶着點點晶瑩的雨水。高崗上,一個圓圓的茅草亭聳立在石頭旁,草叢邊,一股恬淡、閒適的情趣油然而生。

在山澗上,你能見到許多造型別致的小橋,或像一根巨大的樹幹倒臥在溝谷中,或似枯藤纏繞而成,渾然天成,別有野趣,分別有金橋、木橋、水橋、火橋和土橋,還有按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的玲瓏精緻的四季小亭。

在萬壽臺,一個巨大的“壽”字嵌刻在石壁上。在一處斜坡之上,一個巨形的篆刻“壽”字呈現在眼前,據說,如果你赤腳而立於水中,雙手合十,閉目而拜,自覺壽比面前不老石,福如腳下長流水。

溪水旁,一酷似睡美人的巨石側臥在水旁,體態豐盈,身姿優美,據說是王母娘娘在此沐浴,此乃“水美人”也。巨石危聳,怪石嶙峋,木棧道依然順山勢盤旋向上,蜿蜒向前,在“天水瀑”、“十三疊瀑”,雖未見到飛瀉而下的瀑布,但是分明看見石上流水的痕跡。在“天水林”,那扭曲着向上生長的小樹令人嘖嘖稱奇。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在山谷裏穿行,移步換景;在燕子山中攬勝,觸景生情。走進燕子山,綠意滌心靈;告別燕子山,美景留心中。忘不了,那雲杉,那松林,那棧道,那小亭。正是“遊興酣,秋登燕子山,秀麗山色盡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