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語與長存散文隨筆

前段時日聯絡身邊友人,收集匠人精神的素材。

耳語與長存散文隨筆

人,鬆弛並重獲對生命的熱情,對匠人對追溯的迷狂,一種生命力的噴薄充滿世界。

這纔是一個正面能的社會精神體系

3年前在學校圖書館認識的男孩,聯繫到我,他遇到人生片段中一次兩難的選擇。從小執着於手工,做了一整冊的動植物標本集,研究生物的繁衍進化,對生命敬畏赤誠,他也一度堅信,這是一種瞭解自己,與世界平衡相處的覺悟。

畢業後,他順服於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尋找就業機會,成了一名醫療器械的銷售者。他寄來照片,在時間的洪流中,依附着重複的生活模式,壓榨出新鮮的汁液,一如他的標本集,失去原本的生命跡象。一個人的眼睛永遠出賣他的心事,除非那個人的靈魂已經蒼老的呆滯,生不如死的苟延殘喘。

我們電話,聊直至半夜。他在蘇州偶有奇遇,同一位剪紙老藝術家相識,熟絡後,老人一心挽留,有意收他爲剪紙技藝的傳承人。

他講至此處,不免令我動容。叔本華說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我想老藝術家守着這份技藝,他是孤獨的,因爲脫離了社會的輕浮、討巧、淺薄和媚俗,他恢復了人性的寬宏。

堅守一份流傳已久的技藝,是一種長期的需索代價,得失之間無法被平衡,所有的承受皆要自我解決,清楚內心的'脈絡走向,懂得安頓自己在紛擾社會中的位置。

朋友躊躇多日還是拒絕了老人,他按照青春與時間估算,考慮成一份買賣。這份技藝要消費他五年之多的青蔥歲月,往後生計、家庭維持,皆是實現、是狀態的呈現,無法負擔是因爲被社會打磨平滑了心性,無法讓卑微個體得到超越自身的依據。藝術創作的承載者,需要聰明人、笨功夫,對天性的靈敏和源泉不自知、埋頭下苦工,當然,內在的決心是所有長久的可能性。

萬人如海一身藏,只爲求當下的心安,這是大多都市之人的生存聖經,不逾矩。

花期有條不紊,秩序井然,一期一會,所有安排適宜合理,自然的秩序是指萬事萬物開始有時,盛衰有時,終結有時,重生有時,一切豐盛端莊,鄭重自持,這是一種道,它可以令人心安。人應循着自然之道,堅信輪迴,忠於自我,相信古老的技藝必能得以傳承、施以感恩,在世間得到關照亦可長存。

我祈願,有一日空氣會衍化成歲月,成古玩,成你我幼時記憶中的場景還原。不失憶,才之所敬畏,帶着記憶上路,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