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

我們漢語文的學習,基本上全靠意會,學習的方法是多吟誦,多感悟。在國小學習語文,我們要做好讀書筆記。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語文學習讀書筆記摘抄,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

  更多熱門國小讀書筆記☟☟

  ◣◣國小閱讀書籍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國小課外書籍閱讀讀書筆記◢◢

  ◣◣國小閱讀數學教學書籍讀書筆記◢◢

  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篇一

“三維教學目標”、“合作、探究”、“綜合實踐活動”“感悟、體驗”,伴隨着新課程改革,各種新的理念、方法成爲教師的追求。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甚至有人感嘆“語文教學像霧、像雨、又像風。”面對種種困惑和疑問,作爲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伴隨對新課標的深入解讀。我覺得上簡單的語文課是正確的選擇。

一、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明。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究竟要讓學生獲得什麼知識、提高什麼能力、關注什麼情感體驗,教學目標中要明確體現。充分發揮目標在教學中的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讓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二、簡潔明瞭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有一條線而不是一大片”。誠然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積累運用千頭萬緒,“工具性”與“人文性”爭論不休。但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就如同張慶老師講的“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落實在教學設計上就是一個實字,讓語文課上講語文的東西,不要出現關於語文和非語文的東西。

三、簡約明晰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的方式多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認識到教學評價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是對被評價對象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應該有一個教學目標相對應的評價。

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語文應該姓“語”。在簡單中看到複雜,於平淡中體現神奇。

  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篇二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篇三

1.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發現在交往方式中,聽佔45%,說佔30%,讀佔15%,寫佔9%。數據告訴我們,人有約一半的時間聽,聽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會聽”是學生學習的前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要求既要“聽見”還要對聽的內容進行理解,評價和欣賞等。

(1)根據學生特點,培養傾聽的興趣。只有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一定能找到更多引起學生傾聽興趣的辦法。

(2)結合課堂教學,明確傾聽的要求。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了的要求。比如專心,無論是聽教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耐心。傾聽時,不隨便插嘴,在聽完別人發言後,得到老師允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用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能盲從,要有選擇性地接受。

(3)教師及時引導,掌握傾聽的方法。學生的身體姿勢最能反映傾聽的狀態。教師對學生的聽的姿勢要給予指導。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姿勢,瞭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

2.說話的習慣。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對要通過“說”和“聽”來和別人交流,因此有必要從國小開始培養說話的習慣。

(1)大膽地說,說真話。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練習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放心大膽地暢所欲言。說錯了,老師要耐心地指導,不能諷刺打擊。學生基礎差,膽子小,關鍵要教師爲學生提供“開口”的機會。

(2)大方地說,求清晰。無論課堂還是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見學生有“含羞”的表現:說話不敢擡頭看人,身體也站不直,吞吞吐吐。因此說話訓練,首先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講究態度、表情和姿勢,並根據說話的“角色”和內容,選擇適當的語氣,用適當的音量把每一個字送到每一個聽話對象的耳朵裏,努力避免發生錯覺和誤解。

(3)流暢地說,合規範。

(4)得體地說,看對象。

3.讀書的習慣。

(1)與好書交朋友。歌德有一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2)培養正確的讀書習慣。雙腳與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如果是朗讀則要求書本立起來稍微外斜。

(3)掌握有效的讀書法方法。

(4)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學習心得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國小生喜歡錶現,同學或者老師還沒有說完,他就急着舉手,而根本沒有或者認真聽同學發言或者老師的要求。這樣獲取信息的數量就會大打折扣。實際上,傾聽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傾聽本身既可以提供學習別人的機會,還可以對自己的思維具有啓發作用。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明確學生聽的要求和任務,用任務來驅動聽的行爲。而傾聽結束要對學生的傾聽表現及時反潰

一個同學在發言、板演、讀書等的時候,老師要對其他同學也提出要求,而且要及時對要求的落實進行檢查和反潰

培養學生說話的習慣,主要是創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創造機會讓學生能說;適當指導讓學生會說(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等)

培養學生的習慣除了“聽、說、讀、寫”以外,還包括做好上課的相關準備上。

培養要求最重要的是你要求什麼(要求要明確,要簡潔,要正確);你檢查學生落實了要求沒有(觀察學生落實情況,是否全員跟進);你對學生落實要求反饋了沒有(有要求,就要有落實;有落實就要有反饋;有反饋就要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