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母親的涼皮攤的經典散文

那一年的夏天,太陽格外的灼熱,小鎮街上的瀝青好象要被曬化,向遠處望去油路上升起騰騰熱氣,往日繁忙喧鬧的集市在高溫下顯得蕭條,行人如同被曬蔫的樹葉無精打采。大概是天熱的原因,這個集市,母親的涼皮攤生意確出奇的好,到中午時已經賣出去了五分之四,大概收入六十元,要是在平時這可能需要兩三個集市才能做到的。

關於母親的涼皮攤的經典散文

臨近下午集散,沒有賣出去的涼皮已經不多了,充其量也就是我們一家五口的一頓晚餐。凌晨四點起牀,幫母親洗面做涼皮,支攤子賣涼皮,加上天氣熱悶,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累的筋疲力盡,蔫頭搭腦,幹活也不帶勁。母親看見我這個樣子,鼓勵我說堅持一半個小時就能賣完收攤。我任性的找藉口說,忙了這麼長時間,人都快要累死了,剩下的拿回去我們自己吃好了,就坐到一邊發脾氣,活兒也不幹。母親一邊忙着招呼客人,一邊鼓勵我堅持賣完再回家。我是實在不想堅持下去,於是找出了最能讓母親信服的藉口,作業一點都沒有做。事實上作業確實沒有做完,母親見狀說,那你先回家做作業,我賣完後就回來。沒等母親說完,我就像逃離籠子的小鳥一樣飛了。

母親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母親回到家並沒有休息,就給我們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而這個時候我是在慢騰騰的做着作業,裝做一副很認真學習的樣子。在這個情景,母親總是高興而自豪的說,看我的孩子多懂事,又認真學習,又能幫媽媽做事。小時候,母親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就是“六一”,在這天孩子們拿回家的“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的獎狀是對母親最好的禮物。

母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村婦女,只上到國小三年級,沒有讀過多少書,不會說好好學習將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報國的大道理,母親教育我們要努力學習最樸素的願望就是我們將來能夠上大學,走出先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軌跡。對農民清苦生活的無奈讓母親覺得讀書是唯一改變的方式,沒有讀多少書是母親最大的遺憾。小時侯,母親常常用羨慕的口氣教育我們,看你巧巧阿姨就是比我多上了兩年學,現在在縣城裏的'供銷社站櫃檯多好呀,你們不學習將來和我一樣的幹農活。那個時候,幾畝薄田加上母親的涼皮攤就是我們全家的收入來源。後來我們兄妹相繼上大學、高中,母親的負擔就更重了,除了涼皮攤,又養了幾頭牛,常常早上四五點起牀,晚上十一二點睡覺。

母親的涼皮攤一直襬到母親生病去世的前一年。過度的操勞,飲食的不規律最終導致母親得了胃癌。爲了不影響我們的學業,起初母親胃痛發作的時候,總是堅持忍着不說,把痛苦自己承擔,後來我們發現了送到醫院去檢查,已經到了晚期。母親堅持不去做手術,說癌症晚期做了手術也堅持不了半年,其實這麼說是不想爲看病花錢,增加家庭負擔。在父親和我們的堅持下,母親去醫院做了手術。術後母親的身體恢復情況一直不佳,那時我還在外面上學,母親常常打來電話說身體恢復很好,要我安心學習。幾個月後,等我畢業回家才發現母親的的身體越來越差了,聽我說要去鄰縣上班,母親特別的高興,鼓勵我好好上班。十幾天後母親去世了,母親去世的時候我不在身邊,聽家人說母親去世時給我的遺言是要好好的工作,將來結婚了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母親生病後,母親涼皮攤的傢什就進了倉庫,後來蓋新房搬家只留下了母親做涼皮的鐵皮鍋。每次回家,看見那生鏽的鐵皮鍋似乎看見母親勤勞而瘦弱的身影。母親的一生,把一切給了家庭,給了子女,任勞任怨,無怨無言。想起母親的涼皮攤,想起母親,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總是叫人熱淚溼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