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酒與愛情散文

“告訴你,我喝酒了,而且喝得豪情萬丈。今天,我終於要向你袒露心扉。說實在的,你很愛我,對不對?哦,不對。我,很愛你!不好意思,倫無語次了!”處於戀愛關鍵衝刺期的他一改靦腆怯懦,在酒精的刺激下,語無倫次地說。

閒話酒與愛情散文

“甜蜜蜜,美酒加咖啡。你我在一起,幸福快樂的日子萬年長啊萬年長。”終於如願以償“人約黃昏後”的他,抑制不住興奮之情,一杯又一杯地品嚐愛情的甘醇。

“我竭力想抓住你的溫柔,可你的柔情就像天空中五彩的雲霞,美麗卻不可琢磨,可望而不可及。終於要道聲再見了,我的心中無比惆悵。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與心上人解除戀愛關係的他,在陣陣寂寞的虛空中爛醉如泥。

看着胡亂編織的老土模式,我突然感到非常好笑:談情就談情,說愛就說愛,合則合了,分即分了,爲何非要扯出酒來,這不是風馬牛不相及麼?豈非無趣得緊?後細一琢磨,還別說,梳理起來,它們真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呢。於是,書之成文,捏出一篇四不像文章來。

共性探源,說酒話愛。

假如在一個很久遠的蠻荒時代,飢腸轆轆的你面前突然出現一袋穀物,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填飽肚子,維持生存。又出現一袋呢?強健身體,增強體魄。再出現一袋呢?飼畜養禽,增加營養。還出現一袋呢?釀製美酒,不亦快哉。當第五袋又出現了呢?育養寵物,用咪咪、汪汪之類怡情悅性。從上述排列中不難發現,酒是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之上產生的,介於吃與不吃之間。看,西方人的五袋穀物理論就是那麼有趣,居然把酒的歷史地位講得那麼清楚透徹。

那麼所謂愛情呢?似乎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飽暖思淫慾”還是“食色性也”,都具備先有填飽肚子後有風花雪月的題中應有之義。即便一本正經的政治理論,也是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物質決定精神的說法的。最值得琢磨的還是需求層次說。按馬斯洛的套路,應該一爲生存二爲安全三爲尊重四爲愛與交友五爲自我實現。這樣算來,愛情者也,當在物質擁有的前提下才有滋生萌發的空間土壤。

如此一來,酒和愛情就有了勾肩搭背的充分理由:均以一定的物質基礎作鋪墊,在某種意義上都爲食不果腹者的奢侈品。此共性特徵,讓酒和愛緊緊相連。

起承轉合,以酒生愛。

秋風起,落葉正黃,爲伊人,那堪形容憔悴。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索性一屁股坐起,弄點老酒黃湯,於伊人經過處,高聲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或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此“守株待兔”法也,若有楚人的運氣,有所斬獲也未嘗可知。何之功?無它,酒也。

又因了討伊人歡心之故,於酒桌上豪氣干雲,暢言“酒是水做的,吾不懼死,還怕水乎”,直到天昏地暗。總以爲愛情之路會因此一馬平川,卻不料早已人去樓空,徒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失落與惆悵。更掉面子的是,因了“濃睡不消殘酒”,面對常識詢問,居然不知“應是綠肥紅瘦”,卻弱智地回答曰“海棠依舊”,全然不顧“昨夜雨驟風疏”的實際,結果引來譁聲一片,甚至還因此被冠之以“酒糊塗”之惡名。嗚呼,誰之過?無它,酒也。

要分手了,而且沒有理由。於是很鬱悶,即便豪爽者,卻也只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除此別無他法。稍稍雅緻些,舉杯邀明月,但內心的空虛與落寞是無法排遣的,“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就是必然結局。

最好的,是夫妻相守,不經意間“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其溫馨無以言表。

愛情,有了美酒更精彩;美酒,因了愛情更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