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燈經典散文

一九七五年,因爲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家從懸羊砬子搬到了現在的乾溝子村,那時候電力供應極不穩定,經常斷電,家中會常備一盞煤油燈,是農戶家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在很長時間內既是夜晚生活上照明,也是有學生的家庭學習必備的工具。

煤油燈經典散文

這是一種極簡陋的燈具,多半是用一個空的罐頭瓶子,在蓋子上開一個口,倒過來將棉線擰成的燈芯抽出來,用一個跟蓋子口等長的薄鐵片鑲嵌着燈芯。然後將罐頭瓶子裏面裝滿煤油,用火點燃浸過油的燈芯後,一個煤油燈就開始工作了。

搬到新的村莊,住的是三間草屋,到了晚上,停電的日子,一盞煤油燈就成了家裏唯一的光源。燈火如豆隨着潛入夜的風搖搖曳曳着,微弱的光暈散開來,屋子裏瀰漫着淡淡的煤油味,一覺一覺地醒來,燈下多半是母親辛勞的身影,看到印在牆上的有些變形的母親清瘦的影子,便會翻個身沉沉地睡去。

真正感覺到煤油燈的溫暖是在七六年七月末,唐山大地震時期,父親隨隊去大寨參觀學習。因地震被隔于山東,母親擔心父親的行程,又沒有人可以討個主意。恰好表姨家的大表哥從參場來探親。到了夜晚,我獨自一個人在西屋玩耍,突然停了電,白天就感覺到親人對形勢的緊張而壓抑的情緒及對黑暗的恐懼,高聲地嚎叫着,大表哥聞聲從東屋趕來,一手端着煤油燈,一手把我抱起走到東屋。到了母親的懷裏,漸漸地抽噎着睡去。這件事情,開啓了童年的心智,感覺從這個黑暗的夜晚開始,告別了稚童的懵懂混沌狀態,同時也打開了對黑暗的'恐懼心理,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內,不敢獨自處於黑暗中。

後期因物資漸豐,煤油燈多被裝有蠟燭的燈籠代替。在我們家,那種燈籠有四根柱體的,柱體相鄰的兩個面中線的位置是刻好的細槽,固定住四面玻璃,這樣的燈籠比煤油燈要亮一些,相對來講不太經濟,多會與煤油燈替換着使用。還可以在夜晚拎出去照着前行的道路。

上了國小,父親母親張羅在村東處蓋了四間新房子,那時候,煤油燈早已被棄用了,碰到偶爾停電也是多用蠟燭。大哥剛考上大學那年的寒假,晚上夜讀時,點的是蠟燭,不小心把母親新給我做的過年準備穿的新衣服燎着了,可惜新衣服的同時,卻想起了煤油燈的樣子,如果大哥看書時點的不是蠟燭而是煤油燈,我的衣服是不是會躲過一劫?

端一杯清水立於窗前,對岸的燈光星星點點,回憶起煤油燈,或許在哥哥姐姐們的記憶中,是有着和我完全不同的無盡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