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隨筆散文

小城故事多。

小城故事隨筆散文

我不是城裏人。只在小城的中學馬馬虎虎讀過兩年高中。那時,小城坑坑窪窪又逼仄的街道上,除了兩個百貨商店每天有晃動的人影,最熱鬧的就數“東方紅”電影院了。一票難求的電影票讓人擠折了肋巴;場場爆滿的電影使不太奢華的電影院在小城風光了十幾年。到了一九八十年代,日本電影《望鄉》和《追捕》一個星期循環上映,創造了小城萬人空巷的記錄。電影裏一句臺詞:“杜丘,你看,多麼藍的天,走過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藍天裏,一直走不要朝兩邊看,明白嗎?”成了大街小巷少男少女的口頭禪。電影《牧馬人》男一號朱時茂和女一號叢珊的二吋結婚照在國營照相館的櫥窗裏足足呆了十年,讓走進照相館的年輕人流連忘返,看着明星的照片感慨萬千了十多個春夏秋冬。

小城故事多。當年輕人一路高歌,一路口哨陶醉在卿卿我我的電影院時,閒賦在家的老人午後胳肢窩裏夾一馬紮兒,小跑着到電影院門口占一個最佳位置,以盲人藝人爲中心圍一個圈,靜候藝人慢悠悠打開胡琴,調音、定調後唱腔的跌宕起伏。盲藝人手裏一把自制的四胡,兩根高音弦兩根低音弦。一根竹篾彎成弧,和兩束馬尾並排形成一個小半圓,交叉在四根琴絃之中。琴箱上用火條堆砌出厚厚的松香。調好音定好調,來幾個歡快的過門,在四胡的伴奏聲裏,高亢嘹亮或悲切悽慘的唱腔帶動着小城一天的另類娛樂正式開始了。盲藝人用獨特的表演方式,傳唱着代代流傳下來的《賢孝》、雅俗共賞的《小曲》和幾天幾夜唱不完的大戲。許多年輕人在詼諧幽默的唱腔和熟悉的曲調中站下來駐足觀望;看着藝人誇張的動作,聽着時而委婉低垂時而高亢嘹亮的曲調淚流滿面或哈哈大笑。

小城故事多。突然有一天,小城附近村社的社火秧歌在正月初七八紮堆涌進小城。鏗鏘的'鑼鼓,長長的彩龍,高大威猛的獅子,多情的樵夫,幽默的小丑,佔據着小城四街八巷。周邊的百姓攜家帶口擠在喧囂的小城,一睹鼓點的氣勢,彩龍的英姿,獅子的功夫,高蹺的步伐,擡轎的作勢,騎驢的詼諧,八戒的誇張,媒婆的狡詐,王孫貴胄的酸腐,大家閨秀的矜持,皓月匠的智慧,坐唱的委婉動聽……如果一天內幾臺社火在鐘鼓樓下扎堆。那洪鐘的鑼鼓和鼎沸的人聲混雜,氣勢猶如洶涌的潮水勢不可擋。把小城封堵的水泄不通。爲了爭頭彩,各路秧歌互不想讓,以鑼鼓鼓點的千變萬化,秧歌隊形的變幻莫測,獅子起跳的趾高氣揚,彩龍飛舞的張弛有度相互爭寵。看景的多了,有人突發奇想,在小城體育場拉開一次空前的社火比賽。七八臺秧歌一起扎堆在縣城,小城在過年的時候就格外的熱鬧。

小城故事多。秧歌社火的表演還沒有盡興,婉轉多情的小曲依然在傳唱。兩千多年前的一羣羅馬人突然就走進了小城,和一個小小的山村“者來寨”扯上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查血型,驗DNA。經過比對,在轟動全球的“驪靬城”裏,便有了羅馬人的後裔。隨即,一座中西合璧的“驪靬城”在者來寨上游拔地而起。吸引了小城的人蜂擁而至,一睹仿古城牆的寬大和大殿的金碧輝煌。看過了城池的神奇,見過了遠道而來的外國人。又默默地回到小城的鐘鼓樓下,你擠我桑,甩撲克,掀牛九,扯東說西去了。

小城故事多,讓我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