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

弟子規讀書筆記1

時隔幾年,再次讀着《弟子規》,我不再是兒時那幅無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對爲人處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規》中,強調對父母要孝,對長者要敬。這無疑是一個真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我們就是強調百善孝爲先。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我們不能再“愚孝”!對父母是要態度謙恭語氣溫和,對父母的教誨也要聽從。但如果一味順從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話都作爲真理,那麼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個聽話的好兒子,但在社會中你未必是個優秀的青年!對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順從,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種順從!

在待人上還講到對長輩要尊敬,要懂得尊老愛幼,這是不變的真理,只不過方式要有所改變而已,不必“騎下馬,乘下車……”在對待兄弟之間,必須和睦相處要有一種博愛之心,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響應國家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

其次,在做人方面,對我的教誨更是大!第一,作爲社會主義的優秀接班人,我們必須有合理而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貪睡。同時還要求我們衣着要整潔,不要過分追求華貴,也不要過於的與人攀比,衣物整潔即可。第二,《弟子規》中強烈要求我們要作誠信之人,講信譽,講誠信。這也是我們現在構建誠信社會的一個響亮口號。第三,《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有一顆虛懷德納諫之心,善於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有一顆不恥下問之心,不懂就問的謙遜的態度。第四,《弟子規》中強調“勿飲酒”,在現在的社會中,勿飲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顯示的,只能說盡量少飲酒,畢竟少飲怡情,多飲傷身嘛。第五,《弟子規》中教育我們要有一中堅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即所謂:做事勿畏難!第六,文中強調“鬥鬧場勿近”,雖然,大家都這樣認爲,可是我認爲我們應當有責任心,應該及時撥打電話號碼如110等,以免事態嚴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弟子規》中強調我們讀好書,好讀書,因爲讀書好。要熱愛讀書,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爲自己的成才之路做好鋪墊!然而,《弟子規》中強調,有餘力,則學文。我認爲必須全力學文,因爲我選擇了這條路,全力以赴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回報。無論怎樣,全力以赴,我就不會後悔!

讀完《弟子規》,無論是在待人,爲人,處事,學習等各個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當我認真寫下這篇文章之時,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悟,這種體悟是一種心靈的甦醒,更是一直弄個前進的動力。衷心希望這種動力,能一直保持下去,支持我走完大學時光,意氣風發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這個社會!

弟子規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一本古人流傳下來的一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本書,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們能這樣尊敬和孝順自己的父母!我讀了《弟子規》有許多感受,過一段時間再讀,可能又會給我許多感受!

弟子規讀書筆記3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資料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我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此刻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我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我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厭惡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當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樣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爲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此刻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當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書筆記4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節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努力做到聽教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節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學之間應當和睦相處。決不能貪圖錢財。努力做到團結大多數人,做一個平易近人的好學生。

第三節使我明白了僅有早睡早起才能身體好,使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節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騙他人,僅有誠實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學生。

第五節使我明白了人們應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生活的環境。

第六節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5

因爲院系舉辦《弟子規》演講比賽,我接觸到《弟子規》這本書,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對“孝”的理解。我認爲學習《弟子規》應該把《弟子規》的真諦貫徹到實際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規》開篇中這樣教育我們: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首孝悌”從中可以看出“孝”對於一個人來講是很重要的。古語有云:“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生養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樣做纔算是“孝”呢?

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總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標,對房子、車子的追求熱衷竟讓我們忘記了孤孤單單在家裏惦記着我們的父母。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公益廣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訴家裏的老人要回家吃飯,老人開開心心的準備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們的到來,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來時,屋子裏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老人子女的,他們告訴老人不回來了,在電話中老人的孫女叫了老人一聲奶奶,老人心裏有些安慰,正準備和孫女說話時,電話掛斷了,老人很失望很無奈地說了句:你們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內心震撼了,有人曾說過:人越老越害怕孤獨。你讓你家中的老人孤獨了嗎?一個再華麗的房子沒有家人,那只是一個房子不能稱之爲家;一個有家人的房子,即?狗孔釉倨憑贍且彩羌搖@先艘牟皇牆鵯皇親』齙姆孔櫻且桓鮎屑胰說募搖@先宋優閆淥校先說南M皇親優芏嘍嗯閂闥牽喙匭墓匭乃牽茉諞黃鶼硎莧聳蘭渥釔匠L炻字幀?

隨着我們漸漸長大,我們的父母不在年輕,當你拎着大包小包東西回家時,爸爸媽媽都會顯得異常激動、開心,可是他們的激動、開心並不是因爲你拎了那麼多的東西,而僅僅只是因爲你,因爲你回來看他們了。

弟子規讀書筆記6

這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讀後使我感觸很深。

書中提到《弟子規》原名爲《訓蒙文》,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它具體列述了兒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爲規範,是啓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之一。

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字詞很難理解,爸爸媽媽就聯繫實際耐心的給我講解,使我更加明白了內容的意思和內涵。書中的“故事鏈接”欄目我很喜歡看,因爲更容易看懂,對我閱讀理解《弟子規》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使我從日常生活中的孝敬父母、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很喜歡這本書,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多讀多看這本書,並做到言行一致。

弟子規讀書筆記7

每天放學後,回家的路上,我總是抱着一本摯愛的書,那不是小說、散文,而是《弟子規》,這本我看得最多的書。

《弟子規》是一部針對孩子的行爲規範,全部都是需要身體力行的內容。

老師說過,《弟子規》可以略讀,但我還是忍不住細細品讀,那每個三字韻語都教育了我太多。我記得最熟的一小段是:“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劉備訓子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裏也是這個意思,指有些事情不能做,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無疑是給父母丟臉,那麼作爲孩子就有虧欠了。同時給了我深深的警醒:我們做的任何事情自己承擔沒有錯,但是我們更是代表自己的父母,作爲人子決不能給自己父母丟臉,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更是要爲自己和父母想想,腦子清醒做該做的事。

“親愛我,孝何難。親贈我,孝方賢。”這句是天下子女們都應該知道的,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對子女都懷有與生俱來的愛;但在有些問題的家庭,父母跟兒女關係並不融洽,甚至有深刻的衝突,不管是哪種,作爲孩子都應該有思想地孝順父母,這就能展現子女的道德水平了。論父母對自己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寬容善良地對待父母。更是告訴我們孩子:要孝敬父母,哪怕你覺得父母對你不那麼好,但,他們畢竟是父母,你無權選擇父母!

《弟子規》是我的老師,他教育了我各種“不能”和“必須”,我看完了這一頁一頁密密麻麻的螞蟻,我彷彿瞬間長高了一大截,肚子裏的墨水更是多了不少:及時改錯誤、尊師孝父母、未真勿輕傳、長者先幼者後……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我們孩子要需要懂得好多,但是這些卻極其重要,因爲只有做到這些纔是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文明中國人,這更是我看了許多遍這本書的原因。

弟子規讀書筆記8

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最大的收益。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書中提及“泛愛衆”。“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爲仁”的著名觀點是一致的。我平常生活中不高興時就要跟心愛的人耍耍小性子,賭賭氣,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什麼時候傷了對方自己也許還不知道。有時候爲了完成一件心裏想的事,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辦事比較着急,不達目的不罷休,或是沒有注意到方式方法,缺少與別人的溝通,往往事與願違,事情也許辦成了,但達到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由父母推己及人,其實每個人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應該是相仿的,都需要關懷和愛。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如人意的事,要告訴自己,別人怎樣對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怎樣去對待別人,“克己復禮爲仁”,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的。天地間愛是最真摯、最感人的,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同一企業工作的我們,應該相親相愛,生活中彼此關心,工作中互相幫助、互助合作,這樣才能共創和諧環境、共建和諧企業。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人從小就讀的書,而我們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師叫我們背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麼說呢,《弟子規》這本書講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禮儀孝都在裏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怎樣做人。我們都是上帝的傑作,人生來就是一樣的,那爲什麼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遺臭萬年,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一樣的,但是在後來卻有着天差地別的不同情況。爲什麼呢?那就是後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寫,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但是做一個人真的不容易,做一個有作爲的人就又是難上加難。記得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生活是什麼?痛苦與折磨。人生下來就是爲了吃苦的,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的坎坷與磨難,人就是在不斷的掙扎中成長。而弟子規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該堅持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活着總要做些什麼,爲父母,爲自己,爲兒女做些什麼,進而爲我們的祖國做些什麼。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拼搏奮鬥,都在爲着美好的未來生活,我們渴望着人世間這美好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堅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將它所說的東西認真品味,或許我們會得到讓你終生受益的東西。。

書中提到關於“父母”的,我們一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我們需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筆記9

最近(昨日)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先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所以,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再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說話做事要尊重別人,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我先嚐,然後再讓父母喝。如果自我外出工作,必須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可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當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規讀書筆記11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展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爲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爲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裏。

弟子規讀書筆記12

我讀了弟子規明白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學校要尊敬教師,團結同學,做一個禮貌的小天使。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我的品行,確實有必須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我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我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當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我,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厭惡他們,那多不應當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此刻自我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我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我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終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並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最終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頭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我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筆記13

《弟子規》規範了人的行爲,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着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裏揭示着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反省了自己,並總結出三點做人最重要的品格: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以上是於自身的規範,但是於父母,與家人的規範我認爲可以很好的用“入則孝,出則弟”來解釋。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筆記14

讀《弟子規》一書,讓我有愛心。文中寫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大衆要有關懷愛護的心,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因爲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我以前愛吃的不給別人吃,玩具不給別人玩。

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人們應該互相關愛。

這次玉樹大地震,讓我想起要關心災區的小朋友。學校組織大家捐款,我把平時攢起來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讓玉樹小朋友們有學上,有飯吃。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筆記15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爲規範。那麼,這些行爲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着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遊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遊戲還邊說:“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說:“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媽媽說去樓下買個什麼東西,我會很不耐煩的,不情願的去,心裏還會有所怨言,弟子規,讓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我會在今後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上高中的時候,因爲談戀愛,所以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找我談話,問我爲什麼成績會下降的這麼迅速,開始的時候,我會說: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沒有追究,相信了我,隨着大學聯考的臨近,我從班級的前幾名掉到十名之後,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學期間談戀愛,

不誤正業,很嚴厲的批評了我,我當時特別不服,沒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過分,說的話一點也不像晚輩,沒有禮貌,弟子規讓我再一次得到了昇華,從此以後,我對待家長的教誨認真聽取。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啓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爲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爲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裏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着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溫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爲,一個好的成績,對於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爲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

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爲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爲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爲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今後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我學會了作爲一個乖巧女兒所應該做的事情,從此以後,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