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

《弟子規》讀書筆記1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展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爲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爲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裏。

《弟子規》讀書筆記2

《弟子規》中“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中知道了:父母親教育我們時,我們要畢恭畢敬地聽,父母親責備我們是,我們不能跟父母頂嘴。

再聯繫生活中,媽媽說這一點我做的很不好,在一次考試中,我成績很好,奶奶獎勵給了我50元錢,說讓我買書用,可是,我口饞,用10元買了一個饃和一包糖,回家後,爸爸檢查我的零花錢,發現我花了10元錢後,就說:“剛開始是1元、2元,後來5元、現在10元,你是越來越敢自己拿錢花了,以後是不是50、100你都敢拿,在你拿錢的時候,要先給你媽媽說一聲,你知道嗎?”

我一直不說話,以後我一定會勤儉節約,要先給媽媽說,然後再花錢。

《弟子規》讀書筆記3

最近,我讀了一本古人流傳下來的一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本書,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們能這樣尊敬和孝順自己的父母!我讀了《弟子規》有許多感受,過一段時間再讀,可能又會給我許多感受!

《弟子規》讀書筆記4

坐上木椅,隨意地拿出一本《弟子規》,輕輕地翻開一頁。飄逸潔白的紙張上,一串端正方圓的字跳動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它們喊着口令,踏着方步,走進了我的內心,高喊着;“你做到了嗎?”我,做到了嗎?我有些底氣不足,是心虛的表現吧!生活中的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裏掠過。捫心自問,似乎在成長這條五彩路上,我確實沒有做到。

“父母呼,應勿緩”。媽媽的大嗓門又嘮叨起來:“快過來!”“嗯。”我懶洋洋地應着,手裏仍拿着書,嘴裏仍舊嚼着餅乾,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不知過了多久,“唉,真好看!”我終於放下了書,這纔想起去廚房看看。可一看,媽媽早把菜端到了桌上,正怒氣衝衝地看着我呢。哦,“父母呼,應勿緩”。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又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我開心地呼吸着空氣,身邊的風鈴草搖曳着。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快幫我去超市買包鹽!”唉,差點忘了還有媽媽嘮叨的摧殘。我心中的金色大門轟然倒塌。我有些惱怒,裝作沒聽見,直奔洗手間“避難”。外面的動靜漸漸小了下來,我探頭探腦地從門後鑽出來。躡手躡腳地爬出來。像只小老鼠一樣東瞅瞅,西望望。在確定安全以後,我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廚房裏,媽媽還在忙碌着,鍋碗瓢盆碰撞着,清脆的叮噹聲迴盪在廚房裏。桌上放着一包鹽,麪條的香味從廚房裏一陣陣的飄出來。我正準備悄悄地走開,媽媽像是察覺到什麼似的,猛的一回頭,我的身影暴露在她的視線裏。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正準備接受一場唾沫大戰。一擡頭,我橫起來的心又軟了下來-------媽媽的眼神有些失望,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我突然有些觸動,心裏似乎有什麼裂開了。“父母命,行勿懶”是不是心中早已習慣了做反面教材?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的腦海裏不斷迴響着這兩句鏗鏘有力的話語。詩意早已存在腦中,可是否注入心中?“你快來看看,這麼粗心,計算題錯了這麼多。”媽媽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次的嘮叨似乎不再讓人厭煩,倒像是對我的原諒和鼓勵。我張了張口,又下意識地閉上了。嘴邊本帶着厭倦的話語迅速變成了一句誠懇地認錯:“知道了!媽媽。下一次會注意的!”媽媽似乎有些奇怪:“今天態度怎麼這麼好?贊一個!”一句看似隨意的話,卻如春風一般撥動了我的心,泛起了一絲絲漣漪。原來並不如書中的話所說,我們不能改變生活的現狀。因爲只要用心改變自己,生活也會因爲你的進步而變得美好。孝,也應該是這樣的吧。

我又拿起《弟子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只是這次,它不再是一部經典書籍,而是一冊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引導之書。“沙沙”,書頁翻動的聲音迴盪在房間裏,那麼輕柔,那麼美妙……

《弟子規》讀書筆記5

我利用了暑假時間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感悟很深。我發現,宣揚《弟子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時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規》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以下是我閱讀後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衆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纔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現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現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爲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爲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爲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裏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纔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當前,西方觀和影視節目中一些不健康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太多,通過學習弟子規,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一起去認識“禮儀之邦”的內涵,我覺得這次學習弟子規非常有必要,很有意義

我利用了暑假時間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感悟很深。我發現,宣揚《弟子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時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規》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以下是我閱讀後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衆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纔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現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現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爲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爲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爲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6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出自《弟子規》。暑假我閱讀並背誦了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它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 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後,改正了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纔回答。對於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 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乾淨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 增一辜“我們國小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爲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說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規》讀書筆記7

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先師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特別要講信用;然後要有一顆慈悲的愛心,對一切事物都平等博愛,善待天地萬物,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更要主動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最後在利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來好好地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們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個人都呈現出不同於別人的個性。有的時候,我們愛去哪就去哪,根本不會跟父母說;有些時候,我們回到家裏,就一頭栽進房間裏,根本也不會跟父母說。其實,在背後的父母都隱含着無比的擔心。孩子在外邊的時候,擔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們根本不會想象到他們的焦慮,只會自己玩,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我們愛我們的父母就該“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時候告訴父母知道你們去哪裏,回來的時候,要當面告訴父母我們回來了,讓他們放心。

曾經,我跟我的哥哥姐姐們相處,或許是因爲我們玩得太熟了,所以我總愛直稱呼他們的名字。也許是因爲習慣了吧,我叫他們名字時候,他們也不見怪,哥哥姐姐們也沒跟我說過什麼怨言。但其實,他們自己背後可能有些怨言,但卻不會跟我說任何,或許怕我難爲。我愛哥哥姐姐們就該“稱尊長,勿呼名”,即稱呼長輩的時候,不要直稱呼他們的名字,要稱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稱呼,尊重他們,因爲他們是長輩。

我最喜歡不分大小的跟長輩說話。有的時候,遇到我跟他們意見不同時,我總愛大聲反駁,不分尊卑。他們有時候也會教訓一下我,但我總是這樣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會。其實,他們內心也很不滿,但也不會狠狠地罵我,而我也不會想到這一點。我們愛長輩就該“尊長前,聲要低”,即與長輩說話的時候呢,聲音要柔和適中,不要大大聲音地駁回,雖然他們比不會很嚴厲地教訓,但其實他們內心也不好受的。

我們常常喜歡自出自入,“敲門”這個動作,我們根本大多數都不會用到。其實,別人的房間並不是可以讓你隨便進出的,有些人或許無所謂,但有些人卻很在意別人進入他的放假的。然而進別人房間前,不敲門是一種壞習慣。我們尊重別人就該“將入門,問孰存”,即在入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一下:“有人在嗎,我可以進來嗎?”不要貿貿然就跑進去。

……

《弟子規》裏的行爲作則,就是作爲學生,晚輩應該具有的規矩。我們要把《弟子規》中所賦予我們優秀品質的導向,跟着書內的作則好好學習,繼承我國傳統的美德。道德於現在社會是不可缺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弟子規》內存在的良好品質,從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規》讀書筆記8

同學們,你們讀過《三字經》中的《弟子規》嗎?如果你能瞭解它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弟子規》可以教會我們孝、義、禮、仁、忠等許多做人的道理。除了這些,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

在《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人則孝中的一句: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在現今社會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嬌生慣養。父母教誨的話都不情願去聽,有時還跟父母鬥嘴。這樣的態度會使用父母非常的傷心。

我告訴你們一件真實的事吧。有一次,我一個星期都沒有練鋼琴,星期天上鋼琴課時,被鋼琴老師教訓了,晚上回家後,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也責備我一頓,我很後悔沒有練鋼琴,但是我嘴上還不承認錯誤,反而和爸爸頂嘴,晚上全家人都睡了,我聽見了爸爸對媽媽說:“孩子她媽,我很擔心女兒的學習,今天她與我頂嘴的事我很傷心,唉,她什麼時候才能懂事一點呢?”

聽到爸爸這麼說,我真的後悔和爸爸吵架,爸爸是多麼的疼愛我,而我卻總是意氣用事。爸爸罵我也是爲了我好,希望我將來能幹一番事業。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更明白了父母對我的愛。所以,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須從地接受。這樣,才能成爲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9

《弟子規》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個人從小開始,就要學習孝順父母、和兄弟姐妹友愛,要講信用等等。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這一部分對我的教育最大。回想起來,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比如有一回,媽媽叫我掃地,我很不耐煩地回答:“哦哦—”,照樣上網聊天,直到媽媽生氣了,我纔不情願地去掃地,嘴巴還嘟嗦着:“掃就掃嘛,急什麼?”事後,爸爸媽媽教訓我時,我還頂嘴。除此之外,我還經常不體諒父母的難處,不體諒父母的苦心。父母做好的菜,我總是嫌這個菜不合口味,那個菜天天吃吃膩了。弄得父母很無奈……

對比起夏天爲父親扇牀,冬天爲父母暖被窩的黃秀,真是有天壤之別。

現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我決心不再讓父母瞎操心,向黃秀學習,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我讀過許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我讀了弟子規明白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學校要尊敬教師,團結同學,做一個禮貌的小天使。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我的品行,確實有必須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我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我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當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我,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厭惡他們,那多不應當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此刻自我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我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我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終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並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最終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頭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我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筆記11

《弟子規》教誨我們,幸福的源泉在於以一顆感恩的心,一顆付出的心對待他人,要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境,要有隻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境界,這樣我們的人生之舟纔會划向幸福的彼岸。因此,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應該迅速投入到力行《弟子規》的熱潮中。學習《弟子規》,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就要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融入到一點一滴中。

我相信《弟子規》就好像是一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少一些。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就讓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弟子規》爲模範,爲成爲一名文明的實驗學生而努力吧!

《弟子規》讀書筆記12

寒假生活結束了,我覺得我的假期過的很有意義,因爲老留的作業是背誦並理解《弟子規》。這跟我們平時的家庭作業不一樣,因爲不僅僅鍛鍊了我們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本事,更主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尊敬師長和父母,怎樣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怎樣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主要告訴我們對於父母的召喚,回答不能遲緩,對於父母的命令不能遲遲不去行動。可我以前不是這樣父母叫我做事時,我總是假裝聽不見,學了《弟子規》後,我意識到我錯了。

《弟子規》中還有"置冠服,有定位。"這一句,是告訴我們自我的物品擺放要有明確的位置,不要太隨意,而一向以來,我的物品經常隨處擺放,需要用時,經常找不到,所以在這個假期裏,我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其中就有打掃屋子,自我整理自我的物品擺放位置,此刻我的房間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媽媽眼裏的"小豬窩"了,我自《弟子規》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收穫,比如說,在學習上,不要拖拉,愛護書籍上要做到,尊敬師長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規》對我的幫忙很大很大,今後我必須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爲我以後行爲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須會成爲一個十分優秀的國小生!

成功要不斷積累——讀"孟母斷機"有感瀋陽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萬達指導教師姜崇豔

今日,我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具體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必須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理解。"孟母斷機"是關於這四句話來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讀了一些很深奧的書。有一天,他讀書厭倦了,就跑回家裏。這時孟母看見了他,立刻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母親說:"織布要一寸寸地織,才能織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樣意讓我補習英語,可是我還是堅持學了。因爲我想:成功源於不斷積累。僅有學習的外語知識多,接觸外語知識的面廣,我纔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在那裏就不一一道來了。

經過讀這個典故,我悟出了一條道理:成功=1+1……+1!

《弟子規》讀書筆記13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作爲國學經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知的規範,應知的道理。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啓發。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首先闡述瞭如何盡孝。在“入則孝”這一節中,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依稀記得曾經的我因爲心裏的小小叛逆,卻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選擇遠離父母,同時也摒棄了他們給我規劃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覺得和他們有隔閡、有代溝。對於他們的話,總是默默地聽着心裏卻不以爲然。然而,當我步入了社會,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難、挫折時,纔開始爲當初想要掙脫父母的懷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後悔。曾經在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時,也後悔當初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一條能夠預見未來的路,總好過現在的不知所措。當我慢慢的發現,僅僅是陪伴父母這件小事想要做到卻並不容易時,我開始害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會成爲我多年後的遺憾和無奈。

很多人都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入則孝”恰恰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並非一時之念想。所以以後我們要心懷對父母的感恩,將孝心落實到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上,這樣就不會再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爲難和悔不當初的感嘆。

《弟子規》讀書筆記14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必須是累了,我們爲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當的。我們應當盡心盡力的去爲父母“服務”,因爲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一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爲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爲了我,爲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明白了媽媽都是爲我好,爲了我能有一個完美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爲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後,我必須要管好自我,自我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啓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當擁有的,我必須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讀書筆記15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我先嚐,然後再讓父母喝。如果自我外出工作,必須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可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當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