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通用11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通用11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②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③瞭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⑤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可以做成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聽朗讀錄音。

說說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①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並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②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③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

①認讀生字、生詞並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②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①默寫生字詞。

②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①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③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③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①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④這裏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①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②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稱之爲水洞卻還要稱爲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爲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③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①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②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啓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小結

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疑問難

●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

①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②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包含1個多音字:系)及新詞,認讀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遊記中按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和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學習“孔隙”的寫法寫一段話,從不同方面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養和鍛鍊,因此他們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礎,同時,有些學生可能已經去過金華的雙龍洞,這些學生的發言、圖片和錄像都可能調動其他學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讀寫景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恐怕有一定難度,還需教師指導。寫法的學習還需在深入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大膽嘗試。

3重點難點

1、準確把握金華雙龍洞洞口、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景觀的奇異、美麗。

2、掌握孔隙寫法,進行仿寫練習。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鬱”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1.2學時重點

1、重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鬱”等詞語。理清文章層次。

4.1.3學時難點評

1、難點:明確文章兩條線索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2、釋題:

“記”是什麼意思?

3、讀第一段。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

1、激趣:

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活動3【講授】三、理清順序

1、看,這是什麼?(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說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怎麼畫?細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一組板演。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你這個導遊當得真好,這個旅遊帽作爲獎品獎給你。

活動4【活動】四、學習第二段

1、剛纔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說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說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⑴你拍了什麼鏡頭?爲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衆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⑵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⑶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圖。

⑷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爲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播放錄象,看完後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活動5【作業】作業

這堂課,我們遊了路上,又遊了洞口和外洞,玩得開心嗎?今天回去,把你的見聞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4.2第二學時

4.2.1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4.2.2學時重點

1、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分清文章主次。

2、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4.2.3學時難點

學會運用恰當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3

活動1【導入】複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 。齊讀課題。

1.白板出示生詞,檢查學生認讀。

2.指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複習作者遊覽的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活動2【講授】精度感受

(一)欣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

引導學生用“時而……時而……”練習說話 ,師生互評 。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教師板書:寬、大

2.朗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師: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體會作者的感受。

6.師: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 (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活動3【講授】學習討論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

活動4【練習】學習仿寫

你還去過哪些風景名勝?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要注意遊覽順序。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遊覽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金華雙龍洞的圖片資料、及從空隙進入內洞的實景影片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導入

二、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解字義

⑴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 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帶着問題讀課文:默讀課文,標序號,再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3、瞭解寫作順序:

過渡:作者遊覽了雙龍洞,他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自讀思考,用筆畫下來。

⑴ 自讀思考。

⑵ 小組交流。

⑶ 班級交流。

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覽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內洞、遊內洞、出洞。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總結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畫一張遊覽路線圖,再說一說作者遊覽了哪些景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4、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由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作者是怎樣寫清楚和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葉聖陶先生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他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使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神奇秀麗的大自然中。拿出你們自己繪製的遊覽路線圖,讓我們現在就啓程吧!

二、學習新知

1、整體感知:

⑴自學要求:默讀全文,思考:根據示意圖,說說你主要遊覽了哪些景點?

⑵班級交流彙報(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⑶學生在讀中感悟。(文中略寫部分,如遊雙龍洞路上見聞部分“景色明豔、溪流歡唱”,隨着學生說,就通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解決了,具體描寫部分下面深入學習。)

2、直奔課文的主體:

⑴ 在遊覽中,你對哪一處的景色印象最深,一會兒向大家做個介紹,形式不限,可以拿着圖片或照片做介紹,也可以編成解說詞講解,還可以朗讀課文。

⑵ 小組合作學習。

⑶ 全班交流:

①外洞寬敞。

②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

③內洞“黑、奇、大”

板書:寬敞 窄小 黑、奇、大

3、迴歸整體:

教師根據板書總結引導:我們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一同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這其間我們感受到路上明豔的景色,聽到了溪流的歡唱,看到外洞的寬敞,體驗了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更讓我們欣賞到內洞的“黑、奇、大”,我們不禁發出感嘆。在我們遊覽的同時,泉水始終伴隨着我們,找找書中描寫泉水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 知道作者的遊蹤,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爲複述課文打好基礎。

四、佈置作業

1、語言積累: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讀一讀,記一記。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

學會本課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能用自己的話介紹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

技能

能給課文分段,寫出大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藉助課件的功效,瞭解空隙的窄小。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按照遊覽的順序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

情感: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藉助課件的展示,瞭解空隙和內洞的特點,瞭解作者以泉水爲主線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用排比的寫法,描寫內洞的`景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培養學習興趣。

1、課件演示,看看雙龍洞的畫面。

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說說雙龍洞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學生齊讀課題。

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

爲什麼叫雙龍洞?

金華在什麼地方呢?

課件資料,介紹山洞景點的一般特點。

認識作者葉聖陶: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學家。

3、再讀課題,說說想了解關於雙龍洞的哪些景物呢?

二、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同桌探究,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提示: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介紹金華雙龍洞的?

遊覽的順序。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表示遊覽順序的詞語,畫出一張遊覽的線路圖。

學生小組合作,畫圖。教師巡視。

交流,課件出示,學生覈對,瞭解遊覽的順序。

板書小結:入山-洞口和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4、學生再讀課文,根據遊覽順序,練習分段,嘗試概括段意。

5、學生練習,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讀讀課文,分段交流,再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節)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

第二段(第2-3節)介紹入山看到的美景。

第三段(第4節)介紹洞口的寬和外洞的大。

第四段(第5節)介紹孔隙的窄小。

第五段(第6-7節)介紹了作者遊覽內洞看到的景物。(內洞的黑、奇、大的特點。)

三、交流自學字詞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學生大聲閱讀。

羅甸 杜鵑 油桐 臀部 漆黑 石筍

2、手指比畫,注意書寫詞語的同時,注意記住詞語。

說說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出示同學描紅的作品,評價與指導,加以鼓勵。

3、指名當堂板演,書寫生詞。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含義。

指名學生讀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含義。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體會作者的習作情感。

3、練習背誦第5節。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內容,導入新課。

1、回顧課文,說說課文主要按照什麼順序介紹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2、說說自己瞭解了關於雙龍洞的哪些特點?

3、過渡:今天,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遊覽一下雙龍洞。

二、學生快速閱讀課文1-3節,找出描寫路上看到的景物,說說景物的特點。

學生同桌交流,教師巡視。

交流。

1、學生讀句子,說說作者在上山的路上看到了哪些美景?

課件出示山石、杜鵑、溪流等。

2、體會,細讀句子。

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練習朗讀,注意該怎樣讀出語氣。

過渡:着溪流是從哪裏來的?

三、學生自讀第三節。

1、學生閱讀,自學課文第三節。

2、全班交流,板書小結。

作者在洞口看到什麼?

山勢高,有氣勢。

外洞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讀句子解答,概括:很寬很大。

作者採用什麼說明方法,突出了外洞的特點?

數據、舉例。

3、大家看看,泉水在外洞的什麼位置?這兒的泉水又是從哪兒流過來的?

四、指導學習第5節。

1、學生集體朗讀。

2、說說這一節主要描寫了哪個景物的什麼特點?

交流,板書小結:

孔隙 窄小

3、課文是怎麼描寫的呢?

提示:作者是怎樣坐船的?經過時有怎樣的感受?

課件出示句子理解。

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

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鑔傷鼻子。

擠壓、稍微、撞破等詞語,說明什麼? 孔隙的窄小。

指導讀句子,體會作者乘船的感受,體會孔隙的窄小。

4、指導學生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自己出示背誦,同桌互背。

五、指導學習內洞的內容。

1、學生自學第6、7節。

提示:作者到內洞又看到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

交流。

學生讀句子,教師板書小結:

內洞:黑 奇 大

重點描寫了哪方面的特點?(奇特)

自讀,說說哪些景物最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2、課件逐步出示圖片,學生展開聯想,用上排比的修辭手法,具體描寫石鐘乳和石筍。

交流,表揚學生的想象力豐富。

3、重點句子的體會。

出示: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再加上”“即使……也……”,這些詞語說明什麼?

感受石鐘乳和石筍的美!

4、指導朗讀課文。

5、在內洞有泉水嗎?是從哪兒來的?

六、總結課文。

1、課文不管寫什麼景物,都寫到泉水,這樣寫有什麼用意?以泉水爲主線,思路清晰,表達明確。

2、課文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爲什麼這樣寫?我們學習作者的什麼習作特點?

3、學習課文,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情感?

熱愛祖國、讚美大自然的情感。

七、作業佈置。

1、朗讀課文,背誦第5節。

2、當一會導遊,練習介紹金華雙龍洞的一個景點。

3、按照遊覽的順序,有詳有略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豔、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介紹雙龍洞的VCD,課文錄音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遊呢?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遊,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葉聖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着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板書]

4、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板書:寬、大]

2、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A: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板書: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觀看遊外洞內洞的VCD。

2、說話訓練: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

(先四人小組練說,再個別上臺表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

4、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後依然興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遊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翹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着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複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2、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三、整體迴歸。

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一(1)交代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二(2—3)講路上的見聞。

三(4)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

四(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五(6—7)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

六(8)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學習輔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教養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②、按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遊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豔)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溪聲有什麼特點?爲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後說說。

5、作者爲什麼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6、作者先遊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麼特點?(板書:突兀森鬱)理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7、外洞又有什麼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後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瞭解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跟作者一起遊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瞭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麼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麼什麼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麼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後問:

①作者用什麼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明瞭孔隙有什麼特點?(孔隙窄 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後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着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麼特點?(孔隙矮 板書: 矮)

③那麼,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 讀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麼特點?(孔隙險 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着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後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裏,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瞭?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裏, 出了洞。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着作者遊覽了孔隙和內洞,瞭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麼?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板書:可愛河山 美麗奇特 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認知:

1.通過自學,能讀準生字,多音字字音,運用與結合課文等方法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作者葉聖陶的生平概況以及遊記這一體裁的基本特點和有關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識。

技能、方法:

1.訓練並初步掌握解詞的幾種基本方法,如查工具書、用近義詞、藉助圖片、實物、結合句子,聯繫生活經驗等。

2.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讀音要正確,聲音要響亮,姿勢要端正,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換讀、不唱讀、不讀破格句。注意手握書本的姿勢與站立的姿勢。

3.訓練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性學習和交流,理解作者遊覽的順序、景點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過朗讀課文,體會祖國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讀通課文,理解詞語,理清遊覽順序,瞭解遊覽景點(畫示意圖),同時在網上或課外書上查找關於溶洞的一些圖片和資料。

2.教師方面:

①準備一幅葉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關作品集;

②準備一盆杜鵑花;

③有關溶洞的圖片資料;

④有關文字投影片。

第一張:

①浙江合適稍微呈現

②羅甸森鬱聚集昏暗額角

③繫着繩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張:

①突兀森鬱合適盤曲而上變化多端聚集

②頭腦額角肩背臀部腳跟

③杜鵑花映山紅

第三張:變化多端千變萬化變化無窮千姿百態

形態萬千形象各異奇形怪狀變幻莫測……

第四張:朗讀課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張:關於石鐘乳、石筍的小知識介紹(略)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練習審題:

1.同學們喜歡春遊嗎?說說你遊覽過的地方、景點的特徵以及遊覽後的感受。

2.正值陽春三月,正是旅遊的好時機,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葉聖陶老先生曾遊覽過一個地方——逐步板書:雙龍洞(景點)金華(地方)記(可換“遊”字,它是遊記性文章的一般命題方法,如遊蘇州樂園、遊常州恐龍樂園等)

(二)學生彙報預習後的收穫:

說說通過自學瞭解了些什麼,掌握了些什麼,遇到什麼困難,有哪些疑問。教師相機介紹溶洞方面的知識以及關於葉老的生平情況。並鼓勵和肯定學習有方法、學習刻苦認真的學生。再安排一、二分鐘學生同桌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讀準加點的生字、多音字讀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鬱:突兀、高聳;森鬱、森林、草木茂盛。

合適:結合句子理解指兩個人並排仰臥在很小的船裏不大也不小。(師用手掌代表小船、用兩支粉筆代表人演示)

盤曲而上:引導學生用畫示意圖理解。

變化多端:引導學生用近義詞的方法理解,並出示投影片③幫助學生積累詞彙。

聚集:引導小組同學表演理解。

頭腦額角肩背臀部腳跟:請學生扮演人體模特兒然後指出相關部位。其中對“臀部”一詞要理解並指導書寫:書寫時要做到上緊下鬆,遵循“上蓋下”的原則。

杜鵑、映山紅:用一盆杜鵑實物認識。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①首先明確朗讀課文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說說,後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

②提示:朗讀較長的文章,可選自己喜歡的,可選認爲寫得特美的或比較難讀的,你認爲主要的內容多讀幾遍。

③學生自由練讀。

④指名朗讀,組織評價。

(朗讀中,可推舉班上最優秀的同學來讀;可讓認爲本學期朗讀有明顯進步的來讀,可邀請同自己水平相當的來賽讀。聽同學讀時要專心,聽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準備全面評價和取長補短。)

(四)小組學習,理清遊覽景點及順序,瞭解內容的主次:

1.四人小組相互閱看自畫的示意圖,自填的順序。

2.指名上臺講講作者的遊覽順序及景點(略)

3.請幾名學生按示意圖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內容,哪些是次要的內容。

4.訓練學生用其它方法給文章概括主要內容,如:

①拓展小標題法:路途——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②連接段意法:課文先寫了路途中的見聞,再等外洞的特點,接着講如何通過孔隙,然後講內洞的特點,最後講出洞的事。

③以導遊的身份介紹:

親愛的遊客同志,大家好!歡迎光臨我們浙江金華。現在我們在乘車去雙龍洞的途中,先觀賞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豔的景色……這歡快的小溪泉水就是從雙龍洞流出來的。待會兒我們到了洞口先進外洞遊覽,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過孔隙進內洞,即所謂的雙龍洞遊覽……今天準能讓你們一飽眼福、流連忘返……

(五)課堂總結,學生自行設計課外作業:

1.畫圖;

2.朗讀並背誦喜歡的片段;

3.查閱圖片資料;

4.抄寫詞語,整理預習筆記;

5.學編導遊解說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9

【教學流程】

一、暢談遊歷從自己的生活切入

在節假日裏,有不少同學跟隨着爸爸媽媽去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讓你沉醉於她的瑰麗,有的讓你流連於她的神奇,有的則讓你驚歎於她的博大。你曾到過什麼地方遊覽,並說說你的感受好嗎?可參照這樣的句式。

出示課件1:

我遊覽過(什麼地方),那裏(什麼風光),我感到(什麼印象)。

評析:從談已有的生活導入新課,讓學生學着提供的句式,侃侃道出自己的旅遊經歷,激盪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對新課文閱讀的期待。

二、尋覓遊蹤初讀探究,整體感悟

1、披文入境,概說全文感知: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着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輕聲讀課文,讀後說說課文寫了什麼,金華雙龍洞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再讀文本,梳理遊蹤線索:

你跟隨着葉老先生遊覽了雙龍洞的哪些景點呢?再讀讀課文,圈出景點的名稱。教師根據彙報交流,完成板書: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評析:梳理遊蹤線索,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更爲後面的深入閱讀、體驗導遊角色的語文實踐活動做好鋪墊。

3、瀏覽文本,把文字變成畫:

讀了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大體情形有沒有在你的頭腦裏形成畫面呢?請你們快速地讀一讀課文,根據文字的介紹,在自己本子上用簡筆畫出金華雙龍洞的環境。另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畫後給同學們介紹畫的理由(從文中找出根據)。

評析: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可感的形象,這是學科間的融通,而這種方式,有效地實現了文本的整體感悟。

三、導遊競聘比賽促讀,深化感悟

1、激趣引入:

金華雙龍洞神奇的景觀,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遊客前往觀光。我們憑着對課文的閱讀,是否能做一次小導遊,帶領遊客欣賞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傑作呢?

2、說議“景點”:

要做導遊,需要熟悉景點,尤其要把握好景點的特點。唯有這樣,通過你的解說,遊客方能領略大自然的可愛之處,纔會被大自然的奇妙所吸引。你能結合圖示,說說各景點的特點嗎?

先讀讀課文,再交流自己的看法。

讀議課文,感知景觀特點

讓學生自由選擇景點,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作如下追問,引導理解並體驗:

山上景色明豔,從哪些詞句看出來?讀一讀。

外洞很寬敞,文章是用什麼方法講出這一特點的?你還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

孔隙窄小到什麼程度?如果你在那樣的孔隙裏,會有什麼樣的感覺?讀一讀,演一演。

內洞黑、大、奇的特點,分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讀讀說說。

質疑探究,讀通文本。

提示學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來解決。可相機配圖釋詞:

石筍、石鐘乳。

3、競聘賽讀,表達真我感受:

下面我們將要進行各景點小導遊的競聘,最先讀得好的先做小導遊。先練一練,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景點的特點,還有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評析:這一環節創設了“競聘導遊”的情境背景,通過讀議,實現了悟義感情的文本解讀。

四、共議“導遊”調動思維,讓“導”“遊”出彩

1、體驗“導遊”角色,說法論技:

爲了給遊客“導”出精彩,讓遊客滿意,併爲之神往,導遊需具備不尋常的功夫。現在我們就來談一談怎樣做個好導遊。教師對學生的精彩發言予以肯定,歸納說話內容,引導學生體驗。

開頭需有開場白,讓遊客一聽就喜歡你(可讓學生動筆寫一寫。如導遊外洞開場白:遊客們,帶着嚮往,在欣賞了明豔的山林風光之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雙龍洞的洞口。下面將由我爲各位導遊,我叫XXX。願我的導遊將各位帶進人間仙境,一睹雙龍洞神奇的容顏。……);

(重點段落)背上,不看書;

豐富說的內容,使遊客獲取更多的人文知識(增加傳說、內洞石鐘乳的形狀等。教師伺機出示課件2,豐富閱讀,爲導遊增加積累。)

課件2:

孔隙說感進洞,須經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寬約3米,長約12米,水面離穴頂約一尺左右。遊人入內,必須仰天平臥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內,臉面相距穴頂僅數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臥入回溪”,這正是雙龍洞的獨特誘人之處。

(突現特點)把握好語氣、做好動作,使解說聲情並茂,富有磁性、感染力。

還需預測遊客的心理願望,或發難問題。

評析:有“法”,語言實踐纔會充滿智慧;而“法”不應“知識權威”的傳授。這裏的設計,讓學生在自由暢想、智慧感悟中交流、綜合,自主建構他們的經驗。教師這個時候只是傾聽,送上讚賞、鼓勵,讓學生感覺自己的聰慧,享受收穫的愉快。

2、體驗“遊客”角色,問題發難:

做一名遊客,觀賞着無限風光,你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導遊嗎?對提出來的問題,引導解疑或存疑。

山上哪來的泉水呢?

那石鐘乳還有些什麼形狀,可以取什麼名稱?

“雙龍洞”的名稱有什麼來歷?

我還想知道……

評析:問題發難,引發思維碰撞,開拓未知領域,使文本閱讀探究繼續走向深入。

3、交流課外資料,拓展視野,豐富“導”“遊”內容

爲了使我們的“導遊”和“遊客”瞭解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把課前蒐集的資料分享一下。分小組交流,過後把小組裏有價值的圖片、牒片裏的資料等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共同玩賞、閱讀。教師相機出示下面的文字課件3,讓學生閱讀文字,感受雙龍洞的奇、妙、趣。

課件3:

內洞奇觀

舟至洞內豁然開朗,內洞面積約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嶇不平,洞頂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鐘乳石、地面上的石筍、縱橫交錯,奇形怪狀,千姿百態,似人似物,各具風采,故取名有“黃龍吐水”、“青蛙盜仙草”、“單峯駱駝”、“龜蛇共生”、“壽星仙桃”、“彩雲遮月”、“倒掛蝙蝠”、“天馬行空”、“海龜探海”、 “金雞展翅”、“龍臺龍帳”、“龍麟龍爪”等。妙趣橫生的景觀,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在燈光映照下,宛似置身於水晶龍宮之中。明代大旅行家、探險家徐霞客遊此洞時,在遊記中寫道:“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者矣”。

4、擇段演練說話:

評析:“共議‘導遊’”這一環節,力求體現開放性閱讀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如何讓“導遊”的語言實踐活動不淪爲對文本內容的簡單“複製”,“說法論技”、“問題發難”、“交流課外資料”等策略即爲文本的閱讀推開了一扇扇通往廣闊的“窗”。課堂上,思維的火花綻放紛呈,盪漾着濃郁的人文氣息。

五、設境導遊體驗角色,內化文本,創生語言

1、“導”“遊”互動:

景點: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等。

教師:提醒兩方角色動作、語言、神情表演逼真,並配合學生表演,用多媒體展示圖畫、文字等營造情境場。

“導遊”:到講臺前,手拿導遊旗,隨興爲遊客導遊。

“遊客”:隨機觀看、讚歎,嚮導遊發問,也可對“導遊”作出評價。

2、“遊客”抒懷:

遊覽了雙龍洞,你一定有許多的話要說。遊覽勝地總有鑿得十分平整的“迴音壁”,那是讓文人墨客留下感言的。如果讓你來寫,你會寫些什麼呢?可以是一個詞,可以是一句話,想寫詩也行。(教師可在黑板上簡筆畫出石頭,讓學生寫上石頭,以激發更大的興趣。)

評析:這一步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成果的反饋,學生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有文本語言的吸納,也有創生語言的傾吐。課堂上洋溢“趣”,流淌“味”。學生在演說過程中,煥發出了生命活力,個性品格也隨之成長。

六、走進自然延伸課外,記錄人文生活

選定地方景觀,組織學生郊遊,讓學生詳細記錄郊遊的經過及所見所聞,嘗試寫一篇遊記。事先可安排習作水平高的學生觀察,寫出導遊詞,在郊遊時給同學們導遊。

評析:“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從面對文本的課內感悟汲取走向迴歸自然的課外體驗運用,拓寬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實現了知識的遷移,並形成語言實踐的技能。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2、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教學難點:

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教學準備:

相關的資料及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讚歎。《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遊覽之後寫下的一篇遊記,我們就沿着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導讀。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3、同桌輪流讀課文,邊讀邊議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三、學習遊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遊覽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讀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麼特點。

3、討論路上景色的特點。幻燈片顯示討論題。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着重理解以下詞句。

(1)映山紅,就是指杜鵑花。

(2)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

(3)明豔,指顏色明亮鮮豔。

(4)時而,指有時候。“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就是指溪寬,有時侯窄,有時候慢,有時侯快。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入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解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課前準備

1.小黑板數塊。

2.課文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的祖國土地遼闊,山河壯麗,有許許多多迷人的勝地,今天我們跟着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到浙江的金華雙龍洞去遊玩,好嗎?

2.介紹葉聖陶;文章選自《小記十篇》。

3.聽課文朗讀錄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的認識與理解詞語。

zhch唍gt抧sh乷w乶y俷yu俷

浙江呈現臀部稍微蜿蜒源頭

(注意提醒:“浙呈稍”是翹舌音。)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⑴讀後適當評議,着重糾正讀音。

⑵出示思考題:

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雙龍洞?(遊覽)

②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景物?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③給課文分段。(六段)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

用教師口述學生齊答的辦法學完這一段。

這段課文告訴我們:作者遊覽的時間是在(四月十四日);遊覽地點是(浙江金華北山的雙龍洞)。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組詞。

臀()稍()蜒()蜿()

臂()梢()蜓()婉()

端()甸()緩()抑()

瑞()句()援()仰()

3.多音字。

系j()x()調di刼()ti俹()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遊覽的順序)

2.作者分別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景物?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二、導入新課。

1.哪幾小節是.寫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計課文2-3節,思考:

⑴沿途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⑵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色?

3.逐題講解,討論:

⑴提問:

①沿途主要寫了哪些景物?(山花樹水)

②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色?

山盤曲而上

花多有精神㈠看到這種畫面,作者心中的情緒怎樣?(興奮、愉快)

㈡指導用興奮的語調讀課文,特別要讀好第二節最後一句。

水寬窄流連聲音水爲什麼會這樣變化?(隨着山勢)

⑵小結:在滿山樹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豔中夾着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流,並不時地發出不同的聲響。這幅畫給人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美)這一段的第一句話與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溪流與雙龍洞的關係。)

⑶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途中美麗的景色。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接着我們來到雙龍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

⑴課文哪幾句分別寫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⑵洞口與外洞分別有什麼特點?

⑶從哪些詞句反映這個特點?

2.逐一思考並討論:洞口(板書寬)外洞(板書大)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從外洞到內洞的唯一通道是什麼?(孔隙)

2.指名讀第四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樣寫這個孔隙的?(分層:四層)

⑵孔隙有什麼特點?

3.讀後討論:

⑴作者是怎樣寫這個孔隙的?

第一層發現孔隙第一句

第二層孔隙大小2一4

第三層進出孔隙5

第四層經過感受6一10

⑵孔隙有什麼特點?(窄)課文是怎樣寫這個特點?

①“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縫說明“窄小”。

②“小船”這個“小”字突出“窄小”。

③進洞方法正因爲窄小才採用的。

④第四層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貼)“貼”能不能換“躺”?爲什麼?(“貼”說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還有“擠壓、稍微、準會”是寫什麼?(感受)孔隙如此“窄小”,進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見,所以作者感到怎樣?(好奇)

3.帶着好奇的心情讀第四層。

4.指導背誦。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填上合適的詞。

()的映山紅()的石鐘乳()地流()地移動

3.造句。

時而……時而……時而……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說出去金華雙龍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麼特點?

2.背誦課文第四段,並說說孔隙有什麼特點?

二、學習第五段。

進了內洞,作者看到內洞有什麼特點?

1.指名讀第五段,思考。

2.提問:

內洞有什麼特點,找出有關詞語。

①暗(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提着汽油燈只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

②奇(各種各樣的石鐘乳石筍,還有雙龍)

③深(十來進房子那麼大)

這裏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點?(奇)課文怎樣寫內洞的奇?(洞頂的雙龍、石鐘乳和石筍)作者爲什麼寫雙龍?(點出了雙龍的由來)石鐘乳和石筍有什麼特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變化多端”是什麼意思?“顏色各異”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說明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無窮。)

3.小結。

三、學習第六段。

最後講乘船出洞。作者爲什麼略寫出洞呢?(重複)

四、.總結全文。

1.本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見聞,生動地描繪了洞中奇麗的景色。通過記敘表達了作者是怎樣的思想感情?(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研究.寫作方法:

①課文按遊覽順序來寫。(明線)

②課文中還有一條暗線是什麼?請找出來,讀一讀。(板書:泉水)

(從深黑的石洞進內洞,再經過外洞流出洞口,然後隨着山勢流下山去。)

③小結:這兩條線索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3.試着給課文列提綱。

①討論。

②練習。

六、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回答書後的問題。

板書設計:

8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業設計

一、抄寫詞語。

二、多義詞:

端正進步

端上來十來進

兩端進貨

開端進工廠

三、造句。

無論……都……

時而……時而……時而……

四、填空。

1.本文在結構上安排了兩條線索,一條是,一條是。

2.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聽到。

3.雙龍洞的景物各有特點:外洞,孔隙,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