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優秀教案(通用9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通用9篇)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3、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

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爲官時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爲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爲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聖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爲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爲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衆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嶽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於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後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範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麼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瞭滕子京當時的處境。可見滕被謫以後心情不會太好,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嶽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爲了稱讚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爲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爲了勉勵他像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曆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爲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後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着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勝狀、暉、備、然則、極、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爲動,使描寫的景物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的寫景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緻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爲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設計

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作記的緣由

屬予作文以記之。

洞庭全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 結合全文內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 樂而樂”的思想,並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並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繫。

4.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和的語言。

5. 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並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 品味語言的音律協和之美。

3. 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後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爲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爲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着眼於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爲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並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着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穫,又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採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並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容飽滿,節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爲,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爲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於遭讒言被貶官後,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並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一)音讀。讀課文,用智慧的眼光發現自己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音、字形,小組交流時補充。

字音:略

字形:【百廢具興(俱) 橫無際涯(崖) 朝暉夕陰(輝) 憂讒畏譏(饞飢) 靜影沉璧(壁) 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註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 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並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一詞多義:

極:南極瀟湘 此樂何極 感極而悲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賦: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一:洞庭一湖 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

國:去國懷鄉 死國可乎 國恆亡

以:不以物喜 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性活用: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3)同義詞:文中與“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詞語是 ,它的意思是

(4)虛詞:然則北通巫峽 若夫霪雨霏霏 則有心曠神怡

4.找出自認爲該重點翻譯的6條句子,寫在下面並翻譯。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

(三)理讀。三讀文章,按要求整理,積累詞彙,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1.四字短語:

①寫滕子京政績的: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②寫天氣的: (朝暉夕陰 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春和景明 日星隱耀 長煙一空 )

③寫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④寫湖水的:(浩浩湯湯 濁浪排空 波瀾不驚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橫無際涯 一碧萬頃)

⑤寫動物的: (虎嘯猿啼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⑥寫植物的: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⑦寫心情的: (感極而悲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此樂何極)

2.句子:

①對偶句(不少於3句):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嶽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質疑的詞句意思:

(四)析讀。 仔細閱讀第三、四兩段,仿照例句,從備選項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景寫幾句話。

示例:我看那洞庭勝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無際,湖光山色織入。水湍急洶涌,有萬馬奔騰之勢;碧綠澄清有嫺靜典雅之態;乍起漣漪之時,漾着金光,閃閃爍爍,似逗人嬉戲。

備選:水上之鳥/水中之魚/水中之月/岸邊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藍天/……

我看那洞庭勝景在:

三、精講點撥。 (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 (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並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後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佈置作業

1.複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彙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昨天,我們感受了《岳陽樓記》的文采之美。不過,華美的詞藻下還有哪些妙處鑄就了它的非凡風骨、朗朗英氣呢?帶着這樣的疑惑,我們一起探幽覓勝。

二、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合作交流,準備展示。

(一)由組長負責,按A—D,B—C的組合檢查導學案中§1—3的背誦情況並糾錯。(5分鐘)

(二)按DCBA的順序依次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做好訂正、補充工作;然後由B同學準備上黑板展示。(7分鐘)

1.仔細閱讀全文,先仿照示例依次概括§2—5的內容,再結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結構上的作用,然後提煉出文章的中心。

示例:

§1: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敘述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原因。

§2: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概括描寫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了“陰冷”的畫面。

§4: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了“晴明”的畫面。

§5:主要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即中心)

各段在結構上的作用:§1:引出下文;§2:引出第三、四段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3—4:抒發遷客騷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對比,爲下文的議論作鋪墊;§5:總結全文。

2.第三、四段寫景,歷來爲人稱道,有14個“妙點”值得同學們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個“妙點”嗎?有誰能說出11個嗎?

(1)段落之間形成對比,突出文章中心;

(2)運用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形象生動的效果;

(3)先描寫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於景;

(4)多用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語言氣勢;

(5)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6)抓住特點寫景,用詞準確:如,用“霏霏”寫雨的繁密,用 “怒號”寫陰冷之風的呼嘯之聲、猛烈之勢,寫日星用“隱”,寫山嶽用“潛”;

(7)語言精練,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寫出了混濁的波浪藉助怒吼的風勢直向天宇衝去的奔騰之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8)動靜結合,“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是動;“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是靜;動靜結合,美不勝收。

(9)用聲音渲染氣氛,如“虎嘯猿啼”陡增淒涼之感,“漁歌互答”亮出愉悅之情。

(10)人的活動與景物特點和諧交融:陰雨連綿,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細雨低泣,冷風長吟,此時商旅不行;晴明之際,月朗星稀,漁夫對歌,樂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動,都顯單調,惟有二者有機結合方顯和諧統一,耐人尋味。

(11)選材獨具慧眼,畫面內外互相補充,立體而豐滿。霏霏細雨,連綿一月,湖面除了陰風、濁浪難見它物,而作者偏偏邀來日星、山嶽、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槳這些畫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遠的立體畫面,怎能不令人於反覆玩味之中品嚐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豔,潤而不媚,明而不炫。蘭的天,綠的水,白的沙鷗,青的小草,皎潔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組合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嘖嘖稱讚。

(13)從不同的感覺器官角度寫景。如,第四段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寫景,不同反響。

(14)既寫白天之景,也寫暮色(夜色)之景,使畫面之景處於運動之中,富有動態之美。)

3.文中說“前人之述備矣”,聯繫自己的閱讀積累,你能寫出至少2句“前人”描寫洞庭湖風光的詩句嗎?作者又如何另闢蹊徑的? (從選材和詳略安排上加以分析)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望洞庭》 劉禹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杜甫

作者另闢蹊徑之選材:不側重於寫洞庭湖的勝景,轉而從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引出多會於此的遷客騷人以及他們或悲或喜之情。接着把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和古仁人的進行對比突出中心。可謂慧眼獨具,別出心裁。

作者另闢蹊徑之詳略安排:對於洞庭湖“前人之述備矣”的“大觀”,作者只是概括描寫。接着詳寫了洞庭湖陰冷、晴明的畫面和遷客騷人或悲或喜之情,爲下文議論蓄勢,再通過探尋古仁人的榮辱觀,將之與遷客騷人進行對比,自然突出文章中心。

4.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在當今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結合實際說說你的看法。

三、小組展示(8分鐘)

由老師分工:簡單的題目一組一條,難一些的題目兩組甚至三組一條;其它組可以進行對已形成的答案進行補充、訂正。

四、教師精講。集體交流,老師點評判分。(8分鐘)

五、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後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鞏固練習:(5分鐘)

1.背誦第4—5段。

2.組長負責抽默文中的5條名言佳句。

六、 佈置作業。

1.組長負責檢查導學案的訂正、補充情況,抽查導學案中的部分錯題。

2.依據下一課的文後探究練習進行預習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宋)

立意高遠

語言音律和諧

寫景別具一格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教學過程:教師個人修改意見

一、作者介紹,解題。

同學們預習了《岳陽樓記》(板書),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書)。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憤讀書並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後來曾經鎮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於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裏。

作者的生平情況以及經歷要詳細介紹。

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范仲淹的舉薦,藤子京先知涇州,後知慶州。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十六萬貫,終於被貶謫守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爲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爲人處世的態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謫(zhé)屬(同“囑”zhǔ)霪(yín)

霏(fēi)檣(qiáng)楫(jí)

冥(míng)讒(chán)偕(xié)

三、解釋下列加黑的詞(括號中爲答案):

1謫守巴陵郡(做州郡的長官)

2越明年(到了)

3政通人和(順利)

4增其舊制(規模)

課文翻譯讓學生自由完成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範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樓就在本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啓發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註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諡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爲重修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爲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

朗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課文。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瞭解文章大意。

三、正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衝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嶽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詆譭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3.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4.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 一詞多義。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國 國家 國恆亡 或

國都 則有去國懷鄉 或許 或異二者之爲

處在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通過 初極狹,才通人

居 居住 面山而居 通 順利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停了 居十日 通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開朗 則有心曠神怡

寬廣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古今異義。

古義:規律 增其舊制 古義: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

制 備

今義:制度 今義:準備

古義: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古義:曾經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景 嘗

今義:景物 今義:品嚐

古義:沒有 微斯人,吾誰與歸

今義: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 百廢具興

屬,同“囑”,囑咐 屬予作文以記之

4.虛詞。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他,他們 其必曰

以 因 不以物喜 其 語氣詞 其喜洋洋者矣

憑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代詞: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用來 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三。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預習

1.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課文。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爲“連”,把“吞”改爲“接”好不好?爲什麼?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並歸納:

(1) 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 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 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並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並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爲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

討論並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於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爲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後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並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爲《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先後 敘事: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天天 ↓ ↓

下下 寫景: 暗 明

之之 抒情: 悲 喜

憂樂 ↑ ↑

而而 議論: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憂樂

六、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一、四題。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後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爲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後,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纔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後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會有不同呢?

[明確]“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麼,他們以什麼爲“喜”,又以什麼爲“憂”呢?

[明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爲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爲“憂”,以“天下”爲“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麼?

[明確]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於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明確]“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誌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後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後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謫古仁人

以“陰”悲,以“晴”喜“覽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由情入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體會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五、嘗試背誦全文

1、教師指導背誦:

a.全文結構:敘事——寫景——即景生情——議論抒懷

b.抓住關鍵詞句:

謫守——觀夫——然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

2、學生嘗試背誦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賞析,去探究,比如還有文中的對偶句,凝練優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常讀常新。閱讀這樣的文章,會曠達我們的心胸,照亮我們的靈魂。

七、佈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一、導入

以一篇時文作爲課文教學的導言。教師先請一位同學朗誦這篇文章。文章點明瞭《岳陽樓記》的三大優點:寫景好、政論好、人生觀好。教師順此帶領學生進入課文。

二、讀講

把課文立意新(政論好、人生觀好)與語言美(寫景好)作爲重點。採用反覆朗誦課文並當堂背誦的方法,在不斷吟誦中深化對重點問題的理解。

第一節: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節:欣賞洞庭湖全景。體會轉折句的作用。

第三節、第四節:把握景與情的關係,落實對字詞、表現手法的理解。

第五節: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學過程中,朗讀形式多樣,背誦則結合講析逐步進行;以讀爲主,讀讀講講。

三、辨異

羅列一些意見不一的解釋性內容,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判斷,去決定取捨。

如“而或長煙一空”有兩種解釋:

①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

②霧氣充滿天空。

要求學生對比着結合課文分析。

四、歸納

着重從語言方面去探究,分別從詞語、句式、修辭、節奏等方面去概括、歸納:

1.詞語——爐火純青,如“銜遠山,吞長江”。

2.句子——精練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語、對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辭——巧妙運用,如對偶,對比、排比、借代等。

4.節奏——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美。

五、補析

教師還強調了文章開頭及結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開頭似乎平淡,其實包含了作者對滕子京的讚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結尾既是對古仁人的愛慕稱讚,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對朋友的勸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評析:

方伯榮老師設計的此教例樸實、淡雅,似乎平淡無奇。 實際上它很講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組合藝術。教者注意瞭如下方面的“組合”。

1、內容的組合。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爲主、適當引進課外內容;教材內容中以單純性理解爲主,適當插入思辯性內容。

2、方法的組合。教學中以誦讀爲主,配合以討論法、問答法、講析法。新課的導入別具一格,實際上是運用了鋪墊式的先入爲主法(起定向作用)。

3、程序的組合。教學中以循序漸進的推進爲主——導入、讀講、辯異歸納、解析等步驟環環相扣,同時注意適當重複和迂迴——“歸納、中的內容就是“讀講”內容的深化和條理化。

4、節奏的組合,主旋律是學生的誦讀、反覆出現並且不斷變化方式,中間插入其他各類教學活動,從而形成疏密相間、跌宕有致的和諧共振。

所以,此教例看似乎淡平淡卻含有豐富的“潛臺詞”。

課堂教學中的組合藝術是語文教師策劃水平的體現。恰當的組合不僅能使教師完滿地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有益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能力因素的健康發展,日常教學中的只講不讀、教師單邊活動、教學程序雜亂、教學無法深入等等現象,都與組合不當有關。教師中真正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教學的“佈局謀篇”的,似乎還爲數不多。從這個意義來講,此教例提醒着我們: 請注意課堂教學的組合美!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文言文興趣,提高在比較中鑑賞文言文的能力。

2.積累文言詞語,豐富知識面。

3.瞭解文章主旨,體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評價任務:

1.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檢驗學生對文學常識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2.朗讀課文,試着給課文中的語句斷句,並能較流暢地朗讀課文。

3.再朗讀課文,在老師指導下能不能試着將課文翻譯出來,並能把握課文內容。

4.探究問題,看看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5.比較一下,這篇課文與前幾篇以岳陽樓爲題材的課文有什麼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切入、引導、激發)

同一個岳陽樓,一樣的洞庭湖,由於觀賞者的處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本節課我們再來看看袁中道筆下的岳陽樓又是怎樣的呢?它與前幾篇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積。(記憶、積累、鞏固)

指導語:俗話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我們學習每一課,都要學會積累一些文學知識及基礎知識,以便於以後的學習。下面我們通過幾個練習題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積累的情況。

教師出示練習題——多媒體投影。

1.介紹作者。

學生活動: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紹填空。

教師活動:學生回答後,明確答案並作簡要評價。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號鳧隱居士,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進士,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爲公安派。

2.生字注音。

學生活動一:指名讀出加點字的讀音。或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注音。教師活動:多媒體出示注音,與學生的答案作比較,糾正錯誤,或強調易錯處。

學生活動二:正音後,齊讀字詞,加強記憶。

淼(miǎo )屏息(bǐnɡ )襝衽(liǎn rèn)詘(qū) .....

妖蒨(qiàn)泫然(xuàn)玄鬢已皤(pó)增堞(dié) ....

三、讀。(朗讀、批註、感受)

指導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爲了進一步感受此文,下面我們按照要求來朗讀課文。

活動一:教師讀課文(有條件者可以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準字音,及朗讀節奏。

活動二:學生自由朗讀,試着將課文讀熟練、流暢,體味作者寫景與抒情。活動三:再讀課文,用鉛筆圈出較難理解的字、句和不好停頓的句子。提示:學生朗讀的同時,教師應到下面巡視,收集信息,爲下一步的點撥作準備。

四、點。(點撥、引導、示範)

指導語:課文我們就讀到這兒,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或不易掌握停頓的句子。(教師巡視下方,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如果課件中存在,就可以出示投影;如果課件中沒有,可以直接講解或指名學生幫其解決。)出示投影(可以練習的方式完成):

(一)斷句:

學生活動一:你點我斷。

活動要求:生生互助。

活動方式:學生提出自己讀不準的句子,請求其他同學幫助斷句,並作示範性朗讀。

活動緣由:由於這是篇文言文,而且有些句子斷句較難,不容易把握。運用這種方法既能體現生生互動,達到“兵教兵”的效果,同時檢查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情況。

活動示例:

◆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

◆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

◆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

◆炮車雲|生

(二)詞、句。

學生活動二:你點我譯。

活動要求:生生互查。

活動方式:以小組爲單位,互查互練。一個小組提出認爲較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提請其他小組來解釋或翻譯。被提名的小組可以以一名同學爲主答手,回答不出時,可以向其他成員求助。整體活動時間爲5分鐘。

活動設置緣由:通過這種活動方式達到學生對課文詞語和句子的理解目的。從而打破傳統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逐字逐句地講解、翻譯的方法方式。

活動示範:

◆洞庭爲沅湘等九水之委。委,匯積。 .

譯:洞庭湖是沅水、湘水等九條河流匯積而成。

◆九水方奔騰浩淼,以趨潯陽淼:同“渺”。 .

譯:九條河流之水奔騰浩蕩,直奔潯陽

◆竭九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而不敢與之....

爭。

屏息,屏住呼吸,抑止氣息。襝衽,把衣襟夾在帶間,表示敬意。

譯:竭盡那九條河流的正漲潮的勢頭,不足以抵擋長江旁溢的波浪。這九條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緊衣服一樣不敢和長江爭雄。

◆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

譯:看盡它變幻無窮的吞吐之態,這是岳陽樓奇特的地方。

◆政須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政,通“正”。妖蒨,嫵媚文,裝飾。 .

譯:正好必須以君山的嫵媚來文飾它的醜陋。

◆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

譯:所以樓的觀覽,有水而顯得雄偉,有山而顯得美麗。

◆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譯:我這時環顧四周一片慘淡,放下筷子站立起來,憂懼悲傷,傷心流淚而且不能自制了。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鬱郁不得志,增城樓爲岳陽樓左遷,貶官。

譯:從前滕子京因在慶州統領軍隊抗敵的事情被貶官到這裏,因不得志而心情憂鬱,擴大原有城樓的規模而有了現在的岳陽樓。

◆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

譯:後來執掌法律的官員以耗費國家資財的罪名上奏彈劾。

提示:此步驟爲靈活多變的,要根據學生上一環節自學情況來定,如果學生整體程度較好,在字、詞、句方面沒有疑難,則可以直接轉到下一環節。如果使用多媒體來操作,教師在準備過程中,應備好學生這一“課”,認爲哪些是學生不會的,哪些是學生一看就理解的。爲適應不同人羣,教師在準備課件時須多選擇些詞句以備用。

五、議。(合作、探討、交流)

1.議水奇之故。

問題設置: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大家來探討一下,課文從幾個方面突出水“奇”的?

(學生活動:自讀課文第一段;同桌之間合作、交流;對課文作必要的批註;展示成果)

展示要求:學生以同桌爲小組合作探究,並指派代表回答,每小組回答一處,如有錯誤,其他成員或小組可作補充。

教師提示:可用課文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展示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彙集了,纔有湖的規模。

展示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展示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盪乾坤八百里。”

展示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

展示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爲奇”。

展示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展示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餘,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於變化了。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評價。

教師小結:袁中道的文章客觀、準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文中談到如此盛大的水勢,目的就是爲突出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原因,就在於“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2.議情感之變。

過渡語:景是情的依託,情是景的靈魂,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我們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將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

設置問題: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變而發生感情變化的句子,對於這情感的變化,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活動:學生讀課文第二段;標出作者觸景生情的句子;合作、交流探討對語句的理解;討論成熟後舉手口頭展示。

教師活動:點撥、引導、評價。

學生展示一: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學生展示二:作者居然因爲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

教師小結:作者袁中道的這種寫法,與他的反對復古擬古的主張是一致的,他認爲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爲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於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3.議人生之苦。

教師指導語:作者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慨,爲什麼還要提到其他的人物呢?

質疑探究設置: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哪些歷史人物?有何用意?

學生活動:找出課文中提到的歷史人物;合作探究,討論寫其他歷史人物的作用;回答展示。

活動要求:以前後位爲一小組,展開討論,探討出作者的寫作用意。預設時間爲3分鐘。

學生展示回答一: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聯繫了修建岳陽樓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展示回答二:用這樣的聯繫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歷,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慨。

教師評價。

教師課件補充:

袁中道認爲滕子京不應該哭,因爲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爲著名的諫議,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將帥,又有范仲淹這樣的知己,到了岳陽這個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跡可報,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髮都白了,還沒有爲保衛國家作出什麼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這不僅是爲自然現象而哭,更是爲個人政治遭遇而哭!

設計意圖:以上幾個思考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幾個問題進一步瞭解課文,因此,應完全交給學生合作探討,老師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在回答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回答得不夠完整、全面。所以,同一個問題最好多找幾個學生作補充回答,直到回答得較全面爲止,教師不必過多地參與。但可作評價或小結。

六、引。(比較、拓展、延伸)

指導語:文“飯”詩“酒”,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以岳陽樓爲主題的課文,有散文,有詩歌,下面我們探討一下,詩與散文的情感變異。

教師出示多媒體投影:

拓展探究一:孟浩然、袁中道表達的思想境界與杜甫、范仲淹有什麼不同?設置意圖:讓學生從單元主題出發,瞭解同樣都是以洞庭湖爲題材的詩文,但其從中提煉出的立意、表達的思路、描寫的方法和文章的風格卻各具其妙的核心。

教師指導:結合課後練習題三,合作完成探究題一。

學生活動:你一言我一語,比較;回答,歸納。作簡要筆記。

教師評價。

教師出示多媒體投影明確:

杜甫、范仲淹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親朋離散、老病異鄉和遠在視線之外的戰亂(戎馬關山)、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了宏大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詩文只限於自己個人的政治命運,思想境界很狹小。

拓展探究二:對比所學內容(《詩兩首》、杜詩《登岳陽樓記》與本課《遊岳陽樓記》、範文《岳陽樓記》),歸納概括詩歌與散文的異同。

設置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了解同一題材下,詩歌與散文的特點。活動方式:師生共同探究。

提示:由學生比較回答,教師作引導,然後教師通過多媒體小結歸納。學生積極參與探討,教師給予引導、點撥。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針對性地評價。

多媒體出示參考答案:

⑴詩言志,“志”是獨特的情感世界、個人的感情,而文以載道,文章的社會功能,比詩歌嚴肅得多,也沉重得多。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帶有理想化的色彩。

⑵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容,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地都改變了。詩歌是想像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

教師簡要板書:

比較:詩歌言志

散文寫實

教師小結:

過古代詩文的對比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同時,也學習了同一題材,不同寫作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希望同學們能汲取前人文化的精髓,巧妙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通過物象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斷創作出佳作。

板書設計:

遊岳陽樓記

袁中道

吞吐之變態

千里一壑,粘天沃日

散文寫實

教學反思:

亮點:本課堂採取導、積、讀、點、議、引等幾個環節進行了文言文教學,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他們的能力,同時還使他們受到了美的薰陶。這樣,既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把文言文當作古漢語課來上,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也避免了脫離雙基,大講特講其藝術特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合上書本卻一臉的茫然。

不足:但這一課堂設計也存在着一個最大的不足,就是一課時的時間確實有些緊張。學生雖然都很積極參與,一堂課下來,學生搞得筋疲力盡。

建議:由於問題的設計深淺不一,在教學過程的實際操作中,應首先備好自己的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來選擇教學的問題設計。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品讀並背誦課文。

2.歸納積累文言詞語。

3.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4.學習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學習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岳陽樓上的一副對聯:

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範希文是誰?“後樂先憂”是什麼意思?以此引出本課。

二、檢查預習。

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謫守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淫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潛形 岸芷汀蘭 皓月 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浩浩湯湯

三、作者和背景簡介。

四、朗讀課文。

通過師生交流,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全文。

五、默讀課文。

參照註釋,整體感知課文。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背誦課文。

二、誦讀、研習文章。

1.研讀第5自然段。

談談自己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解。

2.第5自然段與文章中第1、2、3、4自然段的具體內容是如何聯繫的?

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之景,意在引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第3自然段寫悲景抒悲情;第4自然段寫喜景抒喜情。第3、4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實質是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藉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第1自然段寫滕子京的處境(謫守)和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作者在第5自然段表達的胸襟和抱負有對滕子京的一份勸勉之意。

3.小結。

文章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

三、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1.駢散結合。

這篇文章以單行散句爲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敘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采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用詞準確、生動。

例: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爲“連”,把“吞”改爲“接”好不好?爲什麼?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四、教師小結。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裏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爲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爲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爲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五、佈置作業。

整理筆記。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通過與兩類人的比較,能說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

2、正確把握文章的主題。

3、理解作者憂樂觀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過對作者憂樂觀的評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過程:

一、美景欣賞

自讀課文,劃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句子,讀一讀,試簡要概括它們的特點,並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情感體驗

1、劃出文中描寫人們欣賞景物所產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

2、造成他們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麼?結合課文內容,試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對這樣兩種人的表現,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從最後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寬廣胸襟和的政治抱負。

四、文章主題

1、滕子京是否屬於“仁人”?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2、你認爲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五、“仁人”之心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范仲淹身上,我們看到了憂國憂民的責任心和先苦後樂的憂樂觀。面對這樣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樣的感悟。請聯繫你的生活實際談談。

六、學(教)後記

七、隨堂練習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加點字詞

⑴古仁人之心()

⑵或異二者之爲()

⑶先天下之憂而憂()

⑷微斯人()

2、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誰與歸?

3.“古仁人”的“憂樂”與“遷客騷人”的“悲”“喜”形成鮮明對比,前文中概括寫“遷客騷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5.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陽樓記》中是顯示主題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發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懷,揭示了古仁人與上述兩種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闡發議論,點明全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