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範文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

釣魚的啓示教學設計範文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啓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啓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啓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啓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 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啓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爲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啓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麼終生難忘的啓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第1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從啓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繫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課件出示)(先瀏覽課文,再指名)

師:同學們太利害了,把老師找的句子也說出來了。我們先看第1個句子,爲什麼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快速瀏覽課文3-9自然段後,同桌討論回答問題。

(1)“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生:對與錯!)

(2)就作者釣鱸魚的事來看,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

(3)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請根據所查的資料告訴大家。(學生彙報後,師用投影出示以下資料,讓學學生默讀。)

(資料:因爲有一段時間是適合鱸魚繁殖和生長的季節,在開放日之前不應該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理念】首先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然後帶出問題“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學生根據所收集到地資料瞭解到原因。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養成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

(4)“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鱸魚很難)。(板書:難)

【設計理念】爲什麼“實踐起來卻很難”?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慾望。使課文的故事情節層層推進。

2.師:什麼原因讓作者感到放掉鱸魚很難呢?請快速默讀課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並用“ ”畫出有關語句。(指名彙報)(估計學生會這樣回答,並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魚很大,很美。(我從來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② 這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大鱸魚。(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拉上岸來。)

③ 這時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④當時四周沒有其他人。(我擡頭看了??影子)

【設計理念】讀課文,劃出放掉鱸魚很難的四個原因,在動口、動腦、動手中,瞭解放魚“難”的根本原因,以此作爲導線,突破教學難點。

3.師:是啊,面對這麼誘惑人的魚,“我”選擇了什麼呢?這要經歷多麼艱難的心理鬥爭啊?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實踐起來的艱難。(生自由,指名彙報)

①學生彙報(先說句子,再說體會到什麼)

隨學生彙報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得意”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板書:得意)

句子2:“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師:請用“急切”的語氣讀。(板書:急切)

句子3:“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板書:委屈)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此時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會說些什麼話呢?

(“我”可能會說:爸爸反正沒人發現,我們就留下這條大鱸魚吧,好嗎?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會說:孩子,我們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處處接受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爲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嗎?)

句子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板書:依依不捨)

師:“依依不捨”還可換成什麼?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②齊讀這5個句子

師:說得太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好吧!

【設計理念】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循序漸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看,把魚放回湖中,“我”經歷了一個多麼困難的心理歷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出示課件)就這句話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考考大家呢?(指名:學生質疑,學生回答)

估計學生可能提:那“魚”爲什麼加上雙引號?(答:因爲不是指真正的“魚”。) “魚”指的是什麼?(答:這句子中的“魚”指的是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魚”呢?(答:可能遇到過的“魚”可能是:我當設計師可能會有人出高價錢錢收買我,讓我把我設計的東西挖過去??)“我”遇到了“魚”後會怎樣做呢?(答:我是不會爲這些“誘惑”而動心的。)爲什麼能這樣做?(因爲父親當年對的教導我永遠銘記於心,並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2.師小結,齊品讀第10自然段!

師:是啊!只有這樣做,我們纔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一起再讀第10自然段吧!

(板書:嚴格教育、勇氣力量)

【設計理念】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語言,發展語感。放飛想象力,加強口語訓練。品詞,教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去理解課文。通過辯論,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五.拓展(同桌說,後指名)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說出來與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設計理念】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六.齊讀道德名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又是怎樣說的,請齊讀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法)

2.“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

3.“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

【設計理念】齊讀道德名言,對課文揭示的道理進行內化,從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昇華。

七.小結:(指着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3.釣魚的啓示,知道了“我”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時心情非常的得意,但當爸爸說要把它放回湖裏去時,我變得急切了,我懇求爸爸留下大鱸魚,但爸爸卻堅決要我放魚,這時我委屈極了,只好依依不捨的把魚放回湖裏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我終於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理念】指着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消化。

【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蒐集有關道德的名言。

【教學反思】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讀的目的,以讀爲本,運用多種形式、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注意讀思結合,激發興趣,以情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學效率。

一、以體驗促閱讀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說什麼進行想象續說時,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

二、抓重點詞句,感悟情境

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藉,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閱讀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

三、聯繫實際,感悟文章

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同學通過討論找生活中的實例,比較形象的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

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