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朱熹譯文及賞析

春 日 宋 朱熹

春日朱熹譯文及賞析

勝日尋芳泗水濱①,

無邊光景一時新②。

等閒識得東風面③,

萬紫千紅總是春④。

[作者簡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號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進士出身,官至寶文閣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講學爲主,門徒衆多。他繼承了“二程”的理學思想,並又有所發展。後世並稱“程朱理學”。他的詩歌擺脫空洞的說教,形象鮮明,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註釋]

①勝日: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尋芳:到郊外春遊。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東省東部。濱(bīn):水邊。

②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時間。

③等閒:隨便,很容易。識得:認識到。面:面貌。

④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絢麗多彩。

[譯詩]

陽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無邊無際的春天美景盡收眼中。

人們所到之處都感到春風撲面,

只有春天才總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賞析]

這是描寫春天風光的一首詩。詩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風之中,看到滿眼春色,不禁發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讚歎。“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這兩句寫郊外踏青時所看到的情景。詩人選擇了麗日晴空這樣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遊,看到無邊無際的春天景色煥然一新,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兩句是對美好春光的不盡讚美。詩人在這裏把春天寫得生機勃勃,青春熱烈。春天萬物復甦,春天百花爭奇鬥豔,萬紫千紅,這美好的景緻都是春風帶來的.,如果沒有春風,就沒有這美好的春天。讚美之中又發出理趣,別具一格。朱熹是理學大師,是儒家道統的繼承人。他在這美麗的春天來到泗水之濱――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尋芳”,是別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賞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他是把孔子的學說比作春風,她博大精深,化育萬物,澤被後世。這首詩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活潑,尤其是後兩句以其內涵豐富,形象鮮明,一直廣爲流傳。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爲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爲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爲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