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閱讀課教學總結

導語:閱讀作爲語文課的重要部分,很多老師會選擇開設課堂來爲學生講解,下面是三篇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總結。

最新語文閱讀課教學總結

  第一篇:

今年我擔任四年級語文課教學,並有幸實踐着中心校擬定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半年的實踐中,我的感觸很多。現在我就自己半年來教學的方式方法,利與弊的反思,以及自己的困惑做一總結。

一、教學方法: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我嚴格遵守中心校擬定的教學模式並且在閱讀教學中還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閱讀過程中,學生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討論,有利於學生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薰陶,在這樣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形成了。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又反過來加深了學生閱讀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爲本,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平等寬容,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教師角色應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統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把學生學習的課堂“放心”地交給學生。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轉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3)轉換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

二、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

由於每學完一篇課文都進行了閱讀材料的補充,學生進行了大量的閱讀,所以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變化。比如我們都知道讀文章如同看樹林一樣,人站在樹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樹,甚至只盯着樹上的葉子,一張一張地看,看到最後,還是一張一張葉子,葉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樹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們必須迅速把視野擴大,這樣才能對森林全貌有所瞭解。讀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強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閱讀文章材料時要學會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綜合運用閱讀技巧,在快速閱讀時通過邏輯思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在整個快速閱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詞一詞地讀,往往唸完全文,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麼。通過閱讀教學學生的讀書速度長進了。還有 整體理解 積累詞語,和書面表達都從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閱讀教學的困惑

1、師的主導和生的主體的關係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針對以往被動接受學習提出的。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是我們要大力研究、在教學中很好體現的。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學得積極主動。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在自主閱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鑽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儘自己之所能,儘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預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但是閱讀教學中對於時間把握和難易程度把握還有一定難度。

2、與此同時,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歷史、地理、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識,學生限於條件或能力,難以弄懂。碰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應點撥,如同畫龍點睛,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碰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就應用條分縷析的、正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當經過啓發、引導,學生還理解不準、不深甚至理解錯誤時,教師就應進行精當的講解。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我覺得還不能合理的進行時間上的分配。

3、時間上的分配不好,感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如從前。

我認爲,國小語文教學,須臾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引領學習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要害處點撥以及精當的講解上。教師要善於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提出問題,特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不僅要能用問題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語言,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指導學生學習提“語言問題”,不僅會提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而且會提詞、句、段、篇表達上的問題,通過圍繞這一類問題讀、議、練,使學生既知道在表達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裏,爲什麼好。只有這樣,才談得上遷移與運用。所以,今後的閱讀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實踐學生喜歡的高效閱讀。

  第二篇: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

國小閱讀教學總結

。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爲主體,而不以學生爲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爲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爲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踊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採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採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採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戶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瞭解勞動者的艱辛、瞭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採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