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八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爲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爲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的《飲酒》八年級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飲酒》八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能夠熟讀背誦。

2. 品讀詩句,體會作者閒適恬淡的感情。

3. 感悟詩中營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誦讀詩歌,直至背誦。

2. 品讀詩句,體會作者傳達的悠然恬淡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要表達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情分析:208班是一個平行班級,班級學生對語文比較喜愛,有一些同學對語文的感知較好,但學生普遍不愛主動發言。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小組合作的活動,目的是幫助他們先小範圍的發言,然後循序漸進地大膽在全班發言。如何把詩的韻味和意境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是詩歌教學的.重難點。個人認爲,作爲國中生,由於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等的限制,能夠悟到一些就足夠。所以,本節課重在朗讀,通過誦讀來感受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五柳先生傳》相關文字導入。

設計思路:前段時間才學習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面涉及到陶淵明的性格愛好。用這篇文章中的相關文字來導入,既能夠回顧舊知,又能爲本詩的教學做鋪墊。

二、解題、回顧作者

回顧陶淵明相關資料。並結合《五柳先生傳》和《桃花源記》,概括他的性格、愛好、理想追求等。

《飲酒》爲一組五言古詩,共二十首。爲作者辭官歸隱後所作。

設計思路:通過這一環節,帶領學生快速地重溫詩人,並利用以往的知識,給學生一點提示。

 三、自讀詩歌

1. 讀準語音語調。(齊讀)

2. 讀準節奏重音。(個讀)

3. 聽示範朗讀、跟讀。(齊讀)

設計思路:詩歌重在朗讀,在反覆地誦讀中能夠體會詩歌的韻味。這一環節,我計劃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

  四、感悟詩歌

(一) 小組合作,理解詩歌大意

設計思路:設計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結合註釋理解詩歌大意。前面3分鐘先自己獨立學習,後2分鐘小組交流合作。這樣既保證學生會獨立的學習,又能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 問題引領,品味詩歌語言

1. 詩人對自己住處環境介紹看似前後矛盾,是作者酒後胡說嗎?

明確:看似矛盾,實則不然。作者雖然身居鬧市,但因爲他心志高遠、淡泊名利,

並沒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鬧困擾,彷彿是生活在幽靜的田園中一樣。

2. 詩中營造了一個怎樣的田園環境?這樣的環境描寫看到了人的活動嗎?

明確:籬笆、菊花、南山、夕陽、飛鳥、人。——優美、寧靜、愜意。這是一幅恬淡悠閒的田園生活圖,使人心生嚮往。

看似沒有人的參與,卻處處有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設計思路:這四句詩是最難理解的部分,通過層層設問,帶領學生理解“物我合一”的意境。

3.名句欣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能否換成“望” ?

設計思路:這類題目是學生經常遇見的,學生應該能夠較好地辨別兩個詞的細微差別。從而體會到“煉字”的重要性。

4.最後兩句詩想要傳達作者怎樣的感受?

明確:面對美好景物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語言也不足傳達人們複雜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這樣了。

(三) 再讀詩歌,讀出意味。(配樂,師先示範,學生齊讀)

(四) 當堂背誦。

 五、拓展閱讀

展示《歸園田居(其一)》部分詩句,幫助學生對陶淵明詩歌的理解。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六、佈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歌。

《飲酒》和《歸園田居》兩詩中任選一首,將其中描寫景物的詩句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寫成的一段散文。

板書設計

飲酒

陶淵明

閒適恬淡

物我合一

得意忘言

 課後記 :

這節課上完之後,有一些收穫,也有遺憾。從教學過程來看,本節課比較流暢,朗讀這種方法貫穿課堂。學生通過反覆地誦讀,基本實現了學習目標。比較難理解的教學重難點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得以疏通。聽說讀寫各項均得到訓練。然而,任何一節課都有遺憾,這節課最大的遺憾在於學生的朗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詩歌教學重在朗讀,也難在朗讀。一節課教學是否有效,從學生的朗讀中能聽得出來。讀的一遍遍的好,一遍遍的有韻味,就能夠說明學生至少對詩歌有了感悟。208班的同學們雖然在反覆地誦讀中有所感受,最後的配樂朗讀明顯比開始的朗讀要有進步,但是詩歌的韻味還顯欠缺,或許與他們每日埋在書海之中,無暇擡頭領略自然之美有關。

總之,教學也是一種遺憾的美,在每次的教學中,我會力爭讓這種遺憾留的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