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戲》教學設計模板

  篇一:《偶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偶戲》教學設計模板

欣賞不同表演形態的偶戲,瞭解有關偶戲的文化以及發展,瞭解偶人的造型特點及表演特色。能根據自己喜歡的故事,選擇不同材料製作提線偶併合作演出。通過相互交流學習資料和對傳統偶戲的欣賞,學生能夠初步瞭解偶戲的發展歷史和表演特色,以及偶人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從而體驗民族藝術魅力。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偶戲的有關文化,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瞭解,嘗試用不同材料製作偶人。

難點:讓製作的偶人動起來。

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準備:提線偶、製作用具(曲別針 衛生筷子一雙 線 橡皮泥 ),各種材料製作的簡單偶人。

2. 導入新課:學生用帶的偶人做簡短的即興表演,師:“這是什麼戲?”生:“偶戲”(板書課題——偶戲)

3. 講授新課,師生共同討論並欣賞課本上的圖片。

(1)師:大家在電視節目裏都看過有關於偶戲的表演麼?你們喜歡看麼?那麼我們打開課本看明代《木偶演出圖》這幅古畫。(欣賞《木偶戲演出圖》,瞭解偶戲的發展歷史)

師:在畫面中,古代的人在幹什麼?

生:在看偶戲。

師:那你知道表演偶戲的道具人物叫什麼?

生:偶人——

師:是叫偶人。那你能來說一些他們是怎樣表演的?

生:人來在下面撐着進行表演的。

(2)播放課件,關於各種偶戲,邊播放邊認識各種偶戲的不同及表演方式

師:那這種就叫仗頭偶。

教師簡單介紹,什麼是仗頭偶?

仗頭木偶在古代稱“杖頭傀儡”,是以木杖來操縱動作完成,它內部虛空,眼嘴可以活動,頸部下面接一根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兩根操縱桿進行表演,因而又稱“舉偶”。

師:下面我們接着看下一幅圖片——皮影,皮影的歷史很悠久,誰能給同學們來解釋一下皮影戲是如何表演的?

生:前面是如同電影不得幕布,後面打燈進行表演。

師:那麼大家來說一下,用木頭爲主要材料進行表演的偶人叫什麼? 生:木偶。

師:來了解一下剛剛同學們表演用的.偶人叫——布袋偶,爲什麼叫他布袋偶?

生:像一個口袋,主要材料使用布。

師:怎樣使布袋偶動起來?

生:手指。

4. 動手實踐,師:這是提線偶(播放《音樂之聲——孤獨的牧羊人》片段,提線偶戲表演)激趣師:“好看嗎?”生:“好看”。 師:“那我們現在與小組同學選一個喜歡的通話故事,根據內容製作一組提線偶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師:首先用曲別針做出偶認的骨架,再用橡皮泥給他填上肉。注意:需要動的地方要露出曲別針,提示如何將四肢固定 栓線。學生開始動手實踐。(分組操作)

5.展示作品並進行表演。

教後反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帶着興趣去學。學生喜歡自己設計偶人,但是如何讓它動起來,卻是學生感到比較爲難的事。教學中,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自己探究偶人各部分關節是怎樣銜接的,又是怎樣動起來的等等。作業完成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偶人背景的製作,然後進行表演展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本課學習內容的理解。

  篇二:20 偶戲(二)-教學設計

(蘇少版)國小美術教學設計

飛翔的大雁用杖頭偶,對話的人物用布袋偶,背景用投影偶。

設計意圖:瞭解外國偶戲的種類及流派,爲後面的偶戲海報設計、門票設計、舞臺設計、表演等奠定基礎。

師:一出好的偶戲,有偶戲道具設計製作和演出兩部分組成。

在偶戲道具的設計製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造型、色彩、材料的質感等要符合演出的需要,充分展示創造者的風格。

在演出方面,偶戲是空間與時間交叉的藝術,偶戲的姿態、移動的方式、節奏等都是詮釋角色個性的關鍵。

另外,音響、音樂、舞臺及燈光也是一臺好的偶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師:同學們想想看,演出前除了以上說的這些,還要有哪些準備工作要做?

生:貼海報、做廣告、賣票、印製劇情說明書??

設計意圖:瞭解偶戲的整體流程,爲模擬組建偶戲劇團演出做好鋪墊。

師:這節課我們就組建一個“***班級偶戲劇團”來策劃一場演出好不好?

班長和各小組組長到臺上來。

班長,你就是總經理。各小組組長就是各部門的部長了!我要看一看“***班級偶戲劇團”是不是一個團結協作,有條不紊的團隊!

(根據上節課製作的偶戲道具,商討一個劇情,確定劇名《*****》。)

(第一次作業)

現在我這個藝術總監爲各部門分配任務:

第一組,劇務和演出組,準備好演出的戲偶和舞臺,排練節目。(戲偶用前節課做好的偶戲道具)

第二組,負責設計廣告招貼和門票,並負責張貼和買票。

第三組,負責設計劇情說明書,並負責說明書的發放。

第四組,你們佈置劇院觀衆席位,然後扮演發燒友、戲迷、文明的觀衆!注意認真看招貼,排隊購票,仔細閱讀劇情說明書,做好文明觀衆。

總經理,你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關係,把握好時間,用十五分鐘時間完成各項任務。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分工?

好!現在各部門開展工作!

  篇三:人美版美術五上《偶戲》精美教案

教學內容:

《偶戲》製作偶人並表演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偶戲的發展歷史、豐富多彩的表演形態和千變萬化的人物造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安排了布袋木偶和提線木偶兩種木偶的製作,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小組製作一組木偶進行表演展示。

教學目標:

1.學習布袋木偶或者提線木偶的製作與裝飾的方法,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材料進行製作。

2.通過小組協作製作表演,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以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偶人,能夠按要求完成作品並進行表演。

教學難點:

偶戲道具的裝飾方法,如何巧用材料,讓製作的偶人能活動起來。

教學準備:各種廢舊材料、線繩、彩色紙、剪刀、雙面膠、小棒、橡皮泥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品攜帶情況。

二、播放《木偶奇遇記》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問:小木偶皮諾曹是怎樣製作的?爲什麼叫做“木偶”?學生思考並回答。(板書課題:偶戲)

三、瞭解偶戲的由來

1.偶戲的歷史(板書)

中國偶戲的歷史相當古老,漢代就已經出現。魏晉以後發展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宮戲”,用精巧的機關操作,另一種保持以人操作的原始型態,並改進操作方法,至唐代已有杖舉與提線操作兩種,到宋代發展成了提線傀儡戲、杖頭傀儡戲及影戲三種。明清兩代傳延至今的杖頭傀儡戲又發展成手託傀儡戲及掌中傀儡戲,前者近代盛行於廣東,後者流傳南北各地,閩南地區尤盛。

2.偶戲的種類

中國偶戲大致可分成影偶戲與木偶戲兩大類,如傀儡戲、提線戲、手託戲、杖頭戲、杖頭傀儡戲、懸絲傀儡戲、木頭人戲、布袋戲、木偶戲、掌中戲、影戲、紙影戲、筷子戲、皮影戲等;各地偶戲之名稱亦不盡相同,如皮影戲又稱皮猴戲,掌中戲又名布袋戲,名稱之多,不勝枚舉。

3.布袋戲的傳說

偶戲 (布袋戲),相傳起源於三百多年前的福建泉州。

三、欣賞部分偶戲

1.欣賞皮影戲(板書)

介紹皮影戲:用羊皮做材料剪刻出皮影人物等,在幕布後面進行表演。欣賞幾個皮影戲的片段《白蛇傳》、《龜與鶴》、《洞庭湖》、《昭君出塞》等等。讓學生了解皮影戲的表演和幕布背後的情景。

2. 布袋木偶戲(板書)

教師將布袋木偶戴在手上進行

表演。

四、觀看部分偶人照片並分析

播放圖片,請學生說出這些屬於

哪種類型的木偶?(板書課題:偶戲)

1.杖頭木偶。(板書)

2.提線木偶。(板書)

3.鐵枝木偶。(板書)

三、分析探討

1.觀看課本上的木偶製作圖片,分別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製作的?學生討論、回答。

2.分組討論,自己小組帶的物品可以製作成哪種類型的木偶?

3.探討一下表演的方式。

五、實踐活動

1.分組進行木偶製作。

2.教師巡視指導,安排好學生的合作。

六、小結下課

板書設計:

課題:偶戲

杖頭木偶

提線木偶

鐵枝木偶

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