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數學課堂活起來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作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結論,學會解答習題,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筆者就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何使數學課堂活起來

一、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有主見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學生親自通過嘗試探究和交往等來獲得知識、技能,從學習中的被動地位變爲主動地位,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

2、探究學習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3、合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的學習,它能促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創設情境,讓學生“活“起來

二、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應該是在教學中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

(1)採取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多問。針對部分學生有問題不敢問、不願問或者沒有時間問的情況,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在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中使學生敢於向老師發問,在課堂教學中要考慮留有給學生髮問的時間,誘導學生產生髮問的機遇,向學生說明多問的好處。

針對學生實際,在方式方法上可以採取競賽、評比等激勵性措施鼓勵學生多問。

(2)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問。一般來說,可以引導學生在知識的“來龍去脈”上尋找。新知識是在原來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而來的,與哪些有關的舊知識搞不清楚,就應該發問;學了某種新知識不太瞭解它的作用或不理解,也應該發問。尋找問題要在新舊知識的聯繫和區別上去找;在知識的“爲什麼”上去找;在知識的“怎麼樣”上去找。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勵探索精神。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即不要把所學的知識全部和盤托出,可以有意識地留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在質疑、釋疑過程中 共同研究、理解、領會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質疑程度的提高也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障礙,激發學生認識上的衝突,這是學生心理髮展的動力。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愛學

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原來的講授式爲以學生自學式,即以生爲本,以生的需要爲本,讓學生去探究,當一個課堂從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時,和諧,自主地課堂氛圍就會取而代之。學生的慾望因素需要把課堂還給他們。學習者都帶有某種慾望進入教室,他們渴望獲取新知識,期望理解客觀世界(即求知慾);期望能受到同學們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組(包括老師)的承認(即歸屬欲);並且希望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即表現欲)。積極而強烈的學習慾望直接推動着學習的內動力,來“固定”或“類屬”榜樣(即同化過程——也就是讓他們自覺地合併同類項)。教師的駕馭能力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儘管是由很多變量制約的,但是每次課的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綱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選的例題和習題,有整體的教學規劃(使之有序),有學情分析(可以出現的結論預測)“四明白”即明白知識點,明白重難點,明白思維切入點,明白板書設計(便於小結)。在實際教學時,只要不照本宣科,那麼,還課堂給學生就會物化爲累累碩果!

活起來的數學課堂將成爲同學們求知,做人的樂園,成爲師生施展個人魅力與才華的天地,成爲充滿人文氣息,富有挑戰性與激情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