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複習教案

第二單元 分數乘法

六年級數學複習教案

一、教學內容

1.例1(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1.例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第三單元 分數除法

一、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 圓

一、教學內容

(5)結合“你知道嗎?”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情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6)可以引導學生自行歸納、總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2.例1(圓的周長計算)。

編排思想:

(1)教材結合主題圖進行圓的周長計算的教學。

(2)既計算了圓形花壇的周長,又計算了自行車輪子的周長。

(3)在解決“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這個問題時,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可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說明以下兩點:①不必寫出公式,只要直接計算就行;②π取兩位小數3.14,已作爲一般數值處理,計算結果不必再用“≈”表示。但在判斷“周長是直徑的多少倍”時仍應說“π倍”而不是“3.14倍”。

(2)在解決“繞花壇一週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的問題時,方法可以多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花壇周長與車輪周長的比值就是花壇直徑與車輪直徑的比值。

(3)在計算圓的周長時,要根據“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鼓勵學生通過估算,來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合理。

3.練習十五。

(1)第4題,可以讓學生想:30分鐘、45分鐘分別是60分鐘的幾分之幾,就表示針尖所走的路程是一週的幾分之幾。

(2)第5題,在計算要裝多少根木樁時,要聯繫以前所學的“植樹問題”使學生明白,在一個封閉的圓上分段,分隔點的數目與分成的段數是相等的。

(3)第10*題,可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大半圓的長度與兩個小半圓的長度和相等?

使學生髮現:由於圓的周長等於直徑乘π,當比較圓的周長時,可只考慮直徑之間的關係。因爲大圓的直徑等於兩個小圓的直徑之和,所以有上述結論。

(三)圓的面積

圓的面積探索圓的面積公式

例1圓的面積計算

例2圓環的面積計算

1.探索圓的面積公式。

編排思想:

(1)創設在圓形草坪上鋪草皮的實際情境,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2)直接提出問題“怎樣計算一個圓的'面積呢?”引導學生思考能否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圖形來計算面積。教材採用實驗的方法,指導學生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偶數份,如16等份、32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使學生看到分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

(3)引導學生對長方形的長與寬跟原來的圓的周長、半徑之間的關係進行比較,並自行完成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裏涉及了數學中的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採取某種方法,使一個近似的圖形逐步逼近精確的圖形。

教學建議:

(1)在出示教材中鋪草皮的實際情境之後,可以讓學生再舉一些實例,說明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2)讓學生預先準備一些圓形學具。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圖,將圓16等分,剪開後想辦法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由地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

(3)把拼成的圖形加以比較,使學生看到,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近似於長方形。由於在剪和拼的過程中,圖形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圓的面積等於這個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4)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圓不斷細分,使學生看到,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5)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的長與寬跟原來圓的周長與半徑之間的關係,自行完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2.例1(圓的面積計算)。

編排思想:

與圓的周長編排類似,本例也是結合主題圖,計算圓開花壇的面積。

教學建議:

(1)教學此例前,可以安排一些求一個數的平方的口算練習。例如,可以補充一些10以內數、整十數、幾十五的平方練習,如352是35×35=1225,而不是35×2=70。掌握常用的平方計算,對提高計算圓面積的速度有幫助。

(2)此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自行完成。進行訂正時,要向學生指出,要先算平方,後算乘法。

3.例2(圓環面積的計算)。

編排思想:

(1)創設求光盤圓形部分面積的情境,使學生理解求圓環的面積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

(2)教材給出了兩種算法。實際上通過乘法分配律,學生能夠發現這兩種算法的一致性。

教學建議:

(1)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實物或教具,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確:求圓環的面積就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

(2)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可以通過什麼運算定律互相轉化,引導學生在計算圓環的面積時,儘量使用簡便算法,可以減少計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