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註釋]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在裏湖與外湖之間的孤山上,是南朝陳天嘉年間(560--565)所建。

賈亭:唐賈全德宗貞元年間在杭州做刺史時,於西湖建亭,又稱賈公亭。

雲腳:流蕩不定的行雲,多在雨前或雨後接近地面。

暖樹:向陽的樹。

不足:不厭倦。

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後人誤爲白居易所建。其實白氏所築之堤在錢塘門外自石雨橋北至武林門外一段。

[譯詩]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賞析]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爲杭州剌史的,而在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剌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爲“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爲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峯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爲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裏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纔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乳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爲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着搶佔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着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着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着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着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着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