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引導語:《生命橋》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歡迎閱讀!

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生命橋”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7課《生命的壯歌》中的第二個小故事。講的是一羣羚羊爲了躲避狩獵隊的捕殺,在一隻老羚羊的帶動下,紛紛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品味羚羊飛渡場面的驚心動魄與壯美,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等精神。喚起學生與動物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內在情感。

3、閱讀課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瞭解重點句段,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課文所讚頌的羚羊沉着冷靜、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等精神,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教學難點】

理解老羚羊用身體作橋墩的自我犧牲的過程,理解“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由《蟻國英雄》導入。

2、揭題。

3、預習過課文了嗎?你是怎樣預習的?

4、聽寫生詞。

5、選擇幾個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質疑導入

1、課件出示: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羣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學生齊讀)

2、課件出示懸崖畫面: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你對“懸崖”的印象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課件出示“懸崖”的畫面,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懸崖”的險峻,並說說你對“懸崖”的印象,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了羚羊所處的境地,一下子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3、課件出示: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學生齊讀)

4、結局是什麼?理解“目瞪口呆”、“不由自主”。

5、到底是什麼讓獵人們如此震驚呢?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個故事。

三、品讀感悟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動筆劃一劃。

2、交流:

(1)課件出示:“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了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設計意圖】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話,但它描寫了羚羊跳躍懸崖過程中的一連串動作,也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課件出示這部分內容很有必要,能突出課文的重點,加深印象。整個教學過程以此爲核心,從學生最感動的地方入手,增強學生的興趣,並能爲理解後文,尤其是理解課文難點部分做好了鋪墊。

(2)事情出現轉機的關鍵是什麼?

(3)課件出示:年輕羚羊能夠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是因爲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齊讀)

(4)老羚羊爲什麼能做到剛好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5)觀看與課文有聯繫的一組關於羚羊生活習性及活動中相互合作的錄像。

(6)交流。

【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身臨其境,播放與課文有聯繫的一組關於羚羊生活習性及活動中相互合作的錄像,經過剪輯後在電腦中組成一幅生動的動感畫面。隨着畫面的出現,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娓娓道來。畫面欣賞完畢,學生深深地愛上這羣具有頑強精神的動物精靈——羚羊,爲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基礎。

(7)引讀第二自然段。

(8)這一蹬,蹬走的是什麼?

(9)出示:老羚羊就像一隻斷了翅的鳥,筆直墜入山澗。

動畫欣賞試跳過程。

① 老羚羊爲了年輕的羚羊即將失去生命,墜入萬丈深淵,此時此刻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② 帶着自己的理解讀。

(10)這一蹬,還蹬出了什麼?

(11)是啊,這一蹬,蹬走的是一個生命,蹬出的是一份愛意,還蹬出了一個希望……這一蹬是無奈的,是不忍的,是傷心的,是痛苦的,讓我們一起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試跳過程是課文重點,正是有了這無私的、偉大的試跳纔有了後文的集體飛躍。學生對這部分課文的印象也最深。因此,理解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課文的難點能起到階梯的作用。通過畫面展現試跳的特寫鏡頭,深入想象老羚羊與年輕羚羊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句理解課文。

(12)試背第二自然段。

(13)出示:試跳成功!

讀書時,我們要學會用一雙眼睛讀,一隻看字的正面,另一隻看字的背面,背面藏着的往往更多。誰能按自己的理解讀這句話?指導學生帶着不同的理解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試跳成功!”短短四個字單獨成句,這個成功的'背後是以一隻老羚羊的犧牲作爲代價的,這個“成功”是所有羚羊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無奈的一種做法。在此無需過多地講解,只需用讀來一遍一遍地感悟在語言文字的背後太多太多的內容、太多太多的情感即可。

(14)緊接着,又出現了更大的奇蹟。(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②你讀出了什麼?點撥兩個“沒有”

③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

④動畫欣賞,師配樂朗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a、此時,我們還能將眼前出現的僅僅看成是一道道弧線嗎?

b、爲什麼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

c、這座橋不是用鋼筋、水泥,是用什麼做成了橋墩?

d、指導感情朗讀。

⑥這羣可貴的生命,看似弱小,在危難來臨之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譜寫了又一曲生命的壯歌!所以獵人們個個——(引讀“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再現課文感人場面,能把學生引入情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用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向學生展現羚羊一個個秩序井然地跳躍懸崖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激動人心的音樂,播放時教師以課文內容作旁白,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有了昇華。此時,教師再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句設問:“爲什麼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呢?”能引導學生從情景和文字中去探究,去體驗,體會老羚羊用自我犧牲來換取年輕一代走向希望。

四、 拓展積累

1、說話練習:

音樂繼續播放,同時出示:

①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獵人,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

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羚羊,此時此刻,你又想向人們呼籲些什麼?

③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你又想說些呢?

任意選擇一個角度說一句或幾句話。

2、作業佈置:回去閱讀《斑羚飛渡》、《藏羚羊的哭泣》、《動物在滅絕》,也可以動手查查有關保護動物的資料,寫下自己的感想與同學們交流。

3、總結。

【設計意圖】在課文的情景感染下的說話練習能激起學生強烈的保護珍稀動物,關愛自然,關愛生活的思想意識。這樣在課文結尾掀起一個高潮,讓學生在情與理的交融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昇華情感。作業的佈置,能有效地向課外延伸,並能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和動手獲得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有更深層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生命橋”

奇 神

跡 聖

保護動物 珍愛生命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課前:常規積累:出示成語:感人肺腑、扣人心絃、震憾人心、可歌可泣

學生讀一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質疑激趣。

1、板書:橋。對於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見過什麼橋?指名說。

2、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介紹一座橋,一座沒有鋼筋水泥的橋,但卻是一座無比神聖的橋,一座令人震憾的橋,它就是生命橋。板書:生命

3、齊讀,再讀。 “生命橋”

4、讀了兩遍後,心裏一定有許多的疑問吧?(暫且保留)

二、初讀感知。

1、看,(出示斑羚圖片)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們善於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躍技巧,然而此刻——後面有獵人的追捕,前面是懸崖,儘管它們有高超的跳躍能力,也無法跳過那麼寬的山澗,它們面臨着——(面臨着絕境,面臨着死亡的危險)。

2、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來,打開書,帶着剛纔的疑問自由讀課文。

三、 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讀完課文,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能用一個詞來說說嗎?

2、一個故事,一段文字,帶給我們的是震撼,是感動,是淚水……而親眼目睹這一切,親身經歷這個故事的獵人,他們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⑴指名讀。 “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課件出示)

⑵齊讀。

3、到底是怎樣的情景讓那些以捕殺動物爲生的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呢?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那些令人感動的情景找出來,說一說它爲什麼令人感動。可以在旁邊作出標註,也可以互相討論。

4、彙報交流:

A、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 (課件出示)

是怎樣的奇蹟呢?

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1)“剛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蹟。

(2)“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引導要點:鳥兒沒有了翅膀就等於沒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斷翅的鳥,他爲子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看到老羚羊這樣,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傷心、緊張、敬佩、讚歎……)通過朗讀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這樣一種結果,老羚羊想過了嗎?哪裏看出老羚羊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品讀重點詞“剛好”)

(3)爲什麼老羚羊會墜入山澗呢?指名讀“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引導要點:從“猛蹬”看出什麼?爲什麼要這麼用力,不這麼用力行嗎?

如果你是這隻年輕的羚羊,這一腳蹬下去,你的心裏會想些什麼?(高興、感激、悲傷……)

(4)是的,對於年輕羚羊而言,儘管它不忍,儘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這種悲痛化作一種力量啊。

(5)把你的感受帶進去再讀一讀。

(6)老羚羊很偉大,它原本可以躍的更高,盡最大的力也許可以落到對面的懸崖邊,但它沒有這樣做,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貴的獻身精神嗎? (相機板書:勇於獻身)

(7)教師小結:這是一隻多麼偉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換來年輕羚羊的生。他的獻身精神,它對死的無怨無悔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5、僅僅是讀着這一段文字,我們的心都被震撼了,你們說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獵人們會無動於衷嗎?不,不能。

——是啊!即使鐵石心腸也不忍心去傷害這可敬可佩的生靈。

⑶獵人被感動了,我們被感動了,你們願意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在場的老師也受到感動嗎?願意的同學請站起來。齊讀。

6、其實令人感動的情景還有。我們接着交流。

B、“試跳成功!緊接着……” (課件出示)

自由朗讀,能講講它令人感動的地方嗎?

⑴“試跳成功!”令人感動。因爲是試跳,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

⑵指名讀“試跳成功!”。因爲有了它們的試跳,纔給後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

C、“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令人感動,聯繫上文,羚羊當時處境怎樣?(有一個狩獵隊……)面對獵人的追捕,越在後面跳的羚羊越危險,誰能通過朗讀再現那秩序井然的場面。

(1)他們爲什麼能做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呢?(課件出示)

因爲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體,他們身上可貴的獻身精神和團結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把我們的感受帶進去一齊讀。(板書:團結協作)

(2)教師小結:面對槍口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面對死亡那麼從容,那麼鎮定。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是因爲(出示課件——),這讓他們怎能不放下槍呢?

7、隨着一對對羚羊的騰空躍起,“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 (課件出示)

⑴ 沒學課文時,我們不知道生命橋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橋,現在你明白了嗎?你願意把這座橋畫下來嗎?就在課本93頁的插圖上畫。可以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2)(課件出示)交流、品讀重點句:“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說“弧線”(展示學生畫的弧線,讓學生陳述理由。)

點評參考:

△這是年輕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線。

△這是一條死亡的弧線,怎麼會是生命橋呢?

△僅僅是一條嗎?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羚羊的生都伴隨着一隻老羚羊的死。

這座奇特的橋,爲什麼叫生命橋呢?

(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爲年輕羚羊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沒有老羚羊那一剎那的支撐,年輕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飛躍而獲得新生。

(5)(出示課件)如果我們要給橋塗上顏色,你認爲要塗上什麼顏色呢?這橋上灑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熱血。(塗上顏色)

(6)現在你對 “生命橋”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橋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一隻只老羚羊都甘願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樑,讓一隻只年輕羚羊逃脫死亡,求得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橋。所以,我們要爲它加上引號。(板書:“”)

(4)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聖!讓我們再次走近這座生命橋,去見證生命的頑強。(引讀第三自然段。)

(6)小結:多麼深情的朗讀,現在你還覺得這座生命橋僅僅架在懸崖之間嗎?

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橋,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軀架起的。它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 架在懸崖之間,更應刻在我們的心上。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座——生命橋(齊讀課題)

三、總結提升,迴歸主題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我們在震撼與感動的同時,還應該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犧牲了,這一切是誰造成的?),熱愛動物,熱愛生命吧!讓我們一起聽聽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寫這篇文章時的真實想法吧!(出示課件:)

我們人類應該尊重動物特有的生存方式,並更多地關愛它們,爲它們創造自由的環境。可以這樣說,我是爲生命而寫作。

我們能做到嗎?我們都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爲我們譜寫了一曲生命的壯歌, (板書:生命的壯歌)帶給了我們許多震撼。(播放音樂)讓我們懷着對它們的關愛之情來讀課題——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懷着對它們崇敬之情來讀——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歌頌它們譜寫的這曲——生命的壯歌。

神奇的大自然賜予了萬物生命的力量,幾乎每一種生物他們都曾經頑強的活着。老師相信,一曲《愛滿人間》將伴隨我們永遠牢記————“關注生命,珍愛生命!”

板書設計:

生命的壯歌

勇於獻身

生命橋

團結協作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3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纔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裏到哪裏?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着眼於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後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爲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課後感想: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得還可以,教師自身的素質比較好,富有激情,而這樣的課,情的渲染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在設計中,教師重視了文本中詞語、句子的朗讀、感悟,符合中年級的教學要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生成信息,引導得也不錯。但是,正如張祖慶老師所說的“在當下的閱讀教學中,存在着忽視整體的現象,這種整體的缺失,大致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很多老師往往在學生還沒有對文本獲得整體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於進入對課文局部的分析。這樣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學生的理解缺乏一種整體感。第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某一部分的時候,喜歡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個句子,而不是將之放在整個文本語境中去解讀。第三,忽略對最後一個整體的迴歸。課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學的任務也完成了。”我想,這是一節第一課時的課,初讀部分時的整體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現象?過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讀研究,對於不少中下生來說,是否合適?

因爲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級的,對於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涉及不夠,對於四年級,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爲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後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彙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症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裏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麼?

⑵ 帶着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4、學生彙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⑵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後的一天,他終於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爲小錢,另一個則是臺灣青年,向對方說出你的心裏話吧。

2、指名說。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揭示課題。

1、在上節課中

2、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問題引導,啓發質疑。

出示句子:“小錢得救了。”

1、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讀了這句話,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疑)

3、教師梳理並歸納出以下問題:

((2)小錢是怎樣得救的?

三、細讀文本,研讀品味。

◆解決第一個問題。

1、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小錢得救前的情況?

2、出示重點句,引生品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1)抓住比喻句和“凋零——綻放”這組反義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

①想一想,這個句子是個什麼句?(比喻句)

②好了,各自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好,爲什麼?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結束,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請一個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還發現了什麼?(凋零和綻放是反義詞。)

④這對反義詞更加突出了什麼?(更加突出了小錢的不幸,是呀,生命如花,不曾綻放就將凋零。)

(2)指導感情朗讀。(教師配樂引讀)

3、引生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的意思。

小錢這朵生命之花要想開放必須要經過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容易嗎?(不容易)從哪裏可以看出來?(生讀句子,教師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

◆解決第二個問題。

1、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瞭解小錢是怎樣得救的。並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詞句,想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在旁邊作簡要批註。

2、彙報交流。

(1)指名朗讀句子。

(2)讀了句子,你有何感受?(或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3)帶着你的感受來讀。

其間相機引生品讀兩個重點句: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①播放“地震”視頻,想象人們的所作所爲。

②抓住“沉着”、“靜靜”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③指導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①讀了這句以後,你有何體會?

②引生理解“奔波”,進一步體會李博士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③從“奔波”這個詞更能說明李博士是一個怎樣的人?

◆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1、齊讀最後一段。

2、讀了本段,再結合全文,想想“生命橋”指的是什麼?(板書:血脈親情)

3、師生配樂朗讀由最後一段改寫成的詩。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

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並不重要

因爲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過關達標,拓展延伸。

1、把自己對臺灣青年、李博士、臺灣同胞或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最想說的話寫下來。(提示:可以用上本文的好詞佳句。)

2、指名交流,激勵評價。

五、教師小結,總結拓展。

(完)

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

親情

小錢李博士:沉着

得救臺灣青年:靜靜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謝”感悟小錢生命垂危和對生的渴望。”“靜靜地”“輾轉”看似平淡的語句,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3、通過人物的行爲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寫結合,體會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爲經線,以讀寫訓練爲緯線,使語言形式的領悟、表達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融,以讀促情,以情促寫,以寫抒情,實現讀寫與情感的相攜共生。

【教學說明】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而對話的目的就是激活對話的載體──語言文字“走入”學生的內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大陸青年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時學生甚少涉足的領域,因此學生關注不夠,積累不多,不能真正“發乎於情”,那麼,怎樣讓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乃至與文本產生共鳴?於是,我嘗試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點語句,加強朗讀

語文課要扣住“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具體生動的語言形象進行深入地感悟,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終形成心靈上的高峯體驗。因此在深入品讀,感悟真情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幾個關鍵的語句,或進行場景的對比,品析語言;或補充相關的資料,豐實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朗讀,感受人物的精神發揮情感的.紐帶、驅動作用,順學而導,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語言實踐,加深體驗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腦能思,口能說,筆能寫。因此,語言實踐訓練既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助於學生說寫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多處語言實踐活動。如: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但心中難以平靜,他在想些什麼?餘震不斷,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他不知道什麼?當小錢得救了,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此時,他又想些什麼?這些說話、寫話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實踐的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的過程。在說寫中學生的體驗融進了精神和靈魂,學生的感悟不斷昇華,真正由“文”走向“人”。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感受“人間真情”,用愛撥動學生的心絃,激起效仿的意願。本文講述了臺灣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在餘震中爲一位臺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趕到杭州,爲大陸杭州青年小錢作骨髓移植手術,挽救了青年小錢生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敘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本文的選編意圖具有時代意義,體會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對臺灣和大陸的歷史淵源不是很清楚,臺灣和大陸問題,骨髓移植還有白血病的知識更是沒有了解,沒有相關的書籍獲取網絡上相關知識也很少,雖然說,大愛無疆,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關主題爲“關愛”的課文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學過不少,親情之愛、朋友之情學生都有所體會,但是沒有更深刻體味,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蹟。我在教學時更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課前引導學生先了解課文相關背景,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本節課在鞏固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的方法。在學習本課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樣會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抓重點詞、句,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去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藉助文本中關鍵的詞句,理解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挽救小錢生命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通過抓關鍵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通過聯繫臺灣當時正處於餘震之中,手術條件惡劣來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關鍵:

一是理解關鍵詞句,二是藉助文本,朗讀體會。

七、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地球儀

師生:有關骨髓移植的知識、對兩岸歷史問題的瞭解。

八、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感情朗讀,昇華情感,讀寫結合。

九、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閱讀文本收穫知識,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是語文教學 成功的第一法寶,古代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閱讀體驗中,產生或喜悅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嚮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體驗來。

所以,在導入環節,我採用配樂範文朗讀方法,將本課用最美聲音呈現出來,結尾用一首課文改編詩歌,在音樂中結束,從感觀,聽覺上得到一種震顫,昇華課文感情讓不滅的血脈親情永駐大陸海峽兩岸。

第二環節: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從學生的彙報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錢、臺灣青年、餘震中捐獻骨髓”等詞語做抓關鍵詞歸納主要內容的指導。

2、然後由“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深深的感動並揪住你的心”這一問題切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預設從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句中體會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瞭解白血病的有關知識。“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結合課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時間表和介紹李博士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這骨髓的來之不易。隨着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在臺灣,上海,杭州之間用紅色箭頭批示出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表象。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知道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尋找合適骨髓的不容易而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卻在危險的餘震中完成捐髓手術,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第三環節:昇華情感,理解題義

1、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生命的源泉,兩岸骨肉同胞用他們真摯的愛,用他們血脈親情挽救了小錢的生命。這真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橋還是什麼橋?

2、那種濃濃的的血脈親情讓我們爲之感動,那種互相關愛令我們感到幸福與快樂,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課文詩(伴隨着愛的禮物的音樂,)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讀寫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想讓學生昇華學習體會,進一步體會海峽兩岸同胞血脈親情。在讀完課文詩,這個環節後,學生仿寫表達愛和親情的三句詩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導。

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杭州———————臺灣

血脈親情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餘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爲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範讀後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後來在臺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於是,在杭州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後來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臺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爲後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麼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麼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青年靜靜地躺着。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着,一個是靜靜地躺着,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麼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說說,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說。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爲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後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麼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於抽到了,李博士帶着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麼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纔的媒體介紹,你想說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爲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爲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爲()。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說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後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愛心臺灣

錢暢血肉親情青年李博士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襲”等8個生字,會寫“峽”等12個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凋零、幾經輾轉、空曠、奔波、同胞、突如其來”等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爲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品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骨髓移植對於小錢的重要性,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餘震的影響下堅持抽取骨髓這一行爲的難能可貴。難點: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相信同學們對此也有所耳聞。今天呢,老師要帶領大家認識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峽的橋,我們稱之爲“生命橋”。那麼這座橋跨越了哪個海峽?又爲什麼稱它爲“生命橋”呢?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詞語、句子。教師講解。

2.再讀課文,思考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杭州市的小錢身患白血病,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冒着餘震的危險向小錢捐獻了骨髓。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點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分析重點語句,體會小錢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陽光明媚,丹桂飄香,然而一個18歲的.年輕人卻身患白血病,無暇顧及周遭的美景。明確: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麗,但是小錢卻在承受着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明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體現出小錢的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面臨着凋零的危機,令人嘆惋。

2.默讀課文3~6段,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骨髓捐獻過程的不易?從中感受李博士和臺灣同胞怎樣的品質?

明確:(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這兩句話交代了抽取骨髓時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

(2)“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臺灣青年冒着餘震的危險,靜靜地躺着。經歷過這場災難,此時的青年或許已經受傷,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讓我們不得不被這位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青年而感動。

(3)分析與李博士相關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②“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

③“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從“步履匆匆”“沉着”“十幾個小時的奔波”“連夜”等詞和短語我們不難看出李博士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可以感受到他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高尚品質。

3.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課文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明確:表層含義,也許,小錢是不幸的,因爲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爲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無私奉獻的臺灣青年和醫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幫助下,小錢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綻放。

深層含義,結合句子“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可以看出,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也象徵着海峽兩岸之間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四)拓展延伸

因爲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動,聽一首歌《愛的奉獻》。

(五)小結作業小結: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們一方面可以體會到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要加強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交流,爲祖國統一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業: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如果將來小錢和臺灣青年得以相見,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和故事呢?據此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文中的關鍵詞句,品味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李博士等醫務人員奔波的艱辛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內容:

一、複習引入,整體感知,醞釀血脈親情

1、師: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細細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感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三次引讀課題,交代學法)

2、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小詩,邊讀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詞。

桂樹飄香,陽光燦爛;花苞凋零,滿懷希望;

地震襲擊,海峽彼岸;臺灣同胞,心繫小錢;身向空曠,才更安全;餘震暫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綻放;血脈親情,代代相傳。

3、你能再用自己的話再講講故事的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訴板書:杭州、小錢、白血病、臺灣、同胞、餘震中、捐獻骨髓)根據板書全班一起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小結:引導學生運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和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潛心對話,感悟血脈親情。

過渡:因爲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讀起來格外令人感動。同學們想一想,故事當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生自由答)

師:臺灣同胞冒着餘震的危險捐獻骨髓的那一幕,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同學們,對於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尤其是讓我們心中一動的詞語和句子,我們最好畫下來,再聯繫課文的其他內容去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詞語表面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 4、5三個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讓你感動,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反覆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麼,用一兩個關鍵詞簡單地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剛纔同學們用心品讀了文章,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臺灣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動了你?

出示“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哪個詞最令你感動?交流感受。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靜靜地躺着”

1、在靜靜中感受臺灣青年的品質。

預設:1生答:

冒着餘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那一場地震。(師出示課件)

所以臺灣青年就是冒着餘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教師接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知道什麼是餘震嗎?意味着什麼?(房子隨時倒塌,危險隨時發生,生命隨時受到威脅,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從“餘震”引出句三、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餘震帶來的可怕後果?(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針頭從肌膚裏脫落、不得不停止)

教師評價:(由此可見這餘震可不一般那!餘震的破壞,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來,它就是說餘震是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是一剎那間來的,隨時隨地。是呀,是在人們毫無心理準備,毫無防範的情況下突然降臨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險。)

教師:面對如此危險的環境,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3)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了涓涓流出......

師引導:如果是平時,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預設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着什麼?(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考驗,一次一次的危險。)但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過渡:如果你就是這次大地震倖免於難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

(4)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追問:“臺灣青年不清楚什麼?”(“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親戚朋友是否還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和親人相見)

教師評價:他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心中有多少的牽掛,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還是(讀——)他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因爲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爲這樣的清楚,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那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爲他知道此時此刻,“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爲這樣的清楚,所以當餘震襲來,窗戶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來,身下的病牀咯吱咯吱作響,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爲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爲這樣的清楚,所以當餘震再次襲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爲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總結:這位臺灣的青年認識小錢嗎?而他卻甘願冒着生命的危險,舍下親人的安危給他捐獻骨髓,一個“靜靜地”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臺灣青年?這樣一個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領我們感動呢?

2、在“沉着”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質。

在這場與死亡爭奪生命的行動中,還有一個人的舉動也令我們感動,他就是“臺灣花慈濟醫院的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動的詞語。

(1)“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哪個詞令你心中一動?“沉着”,這個詞還可以換成一個什麼詞?鎮定?李博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保持沉着?

預設“冒着生命的危險沉着,大地仍在搖晃,手術裏可能什麼還在搖晃,稍有地震知識的人知道,這個時候,什麼地方最安全?可他卻沒有離開,他冒着生命的危險,在等什麼?等餘震的間隙爲臺灣青年抽取骨髓,

(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從小錢身軀裏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小錢來說,意味着——生命的火種;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在餘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說,意味着——成功的喜悅;看到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讀者來說,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時,李博士帶着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靜下心來讀第6自然段,看看哪個詞深深印在了你的心裏?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路線,老師解說時間表。)這樣的行程花費了12個小時。

師:這是怎麼樣的12小時?(緊張、漫長,艱辛)

師:這個緊張,漫長,艱辛的十幾個小時,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這12個小時的緊張與漫長?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已經十分疲憊了,他休息沒有,你從哪個詞看到的,“連夜”但他並沒有休息——(出示時間表後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了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

同學們,李博士認識小錢嗎?他卻冒着餘震的危險抽取骨髓,不辭辛勞爲小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一個“沉着”一個“奔波”一個“連夜”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李博士?這樣一個醫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們敬佩和感動呢?

三、回顧課題,點明中心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這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讀!“小錢得救了!”

是誰爲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兩岸同胞用什麼爲小錢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啊,這座跨越海峽的不僅僅是生命橋,還是兩岸同胞共建的愛心橋啊!

四、拓展,深化主題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李博士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他會說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臺灣

小錢捐獻骨髓臺灣青年

白血病餘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