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橋教學設計

引導語:《生命橋》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選2篇,歡迎閱讀!

生命橋教學設計

設計一

【教材分析】

“生命橋”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7課《生命的壯歌》中的第二個小故事。講的是一羣羚羊爲了躲避狩獵隊的捕殺,在一隻老羚羊的帶動下,紛紛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品味羚羊飛渡場面的驚心動魄與壯美,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等精神。喚起學生與動物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內在情感。

3、閱讀課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瞭解重點句段,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課文所讚頌的羚羊沉着冷靜、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等精神,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教學難點】

理解老羚羊用身體作橋墩的自我犧牲的過程,理解“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由《蟻國英雄》導入。

2、揭題。

3、預習過課文了嗎?你是怎樣預習的?

4、聽寫生詞。

5、選擇幾個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質疑導入

1、課件出示: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羣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學生齊讀)

2、課件出示懸崖畫面: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你對“懸崖”的印象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課件出示“懸崖”的畫面,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懸崖”的險峻,並說說你對“懸崖”的印象,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了羚羊所處的境地,一下子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3、課件出示: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學生齊讀)

4、結局是什麼?理解“目瞪口呆”、“不由自主”。

5、到底是什麼讓獵人們如此震驚呢?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個故事。

三、品讀感悟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動筆劃一劃。

2、交流:

(1)課件出示:“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了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設計意圖】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話,但它描寫了羚羊跳躍懸崖過程中的一連串動作,也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課件出示這部分內容很有必要,能突出課文的重點,加深印象。整個教學過程以此爲核心,從學生最感動的地方入手,增強學生的興趣,並能爲理解後文,尤其是理解課文難點部分做好了鋪墊。

(2)事情出現轉機的關鍵是什麼?

(3)課件出示:年輕羚羊能夠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是因爲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齊讀)

(4)老羚羊爲什麼能做到剛好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5)觀看與課文有聯繫的一組關於羚羊生活習性及活動中相互合作的錄像。

(6)交流。

【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身臨其境,播放與課文有聯繫的一組關於羚羊生活習性及活動中相互合作的錄像,經過剪輯後在電腦中組成一幅生動的動感畫面。隨着畫面的出現,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娓娓道來。畫面欣賞完畢,學生深深地愛上這羣具有頑強精神的動物精靈——羚羊,爲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基礎。

(7)引讀第二自然段。

(8)這一蹬,蹬走的是什麼?

(9)出示:老羚羊就像一隻斷了翅的鳥,筆直墜入山澗。

動畫欣賞試跳過程。

① 老羚羊爲了年輕的羚羊即將失去生命,墜入萬丈深淵,此時此刻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② 帶着自己的理解讀。

(10)這一蹬,還蹬出了什麼?

(11)是啊,這一蹬,蹬走的是一個生命,蹬出的是一份愛意,還蹬出了一個希望……這一蹬是無奈的,是不忍的,是傷心的,是痛苦的,讓我們一起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試跳過程是課文重點,正是有了這無私的、偉大的試跳纔有了後文的集體飛躍。學生對這部分課文的印象也最深。因此,理解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課文的難點能起到階梯的作用。通過畫面展現試跳的特寫鏡頭,深入想象老羚羊與年輕羚羊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句理解課文。

(12)試背第二自然段。

(13)出示:試跳成功!

讀書時,我們要學會用一雙眼睛讀,一隻看字的正面,另一隻看字的背面,背面藏着的往往更多。誰能按自己的理解讀這句話?指導學生帶着不同的理解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試跳成功!”短短四個字單獨成句,這個成功的背後是以一隻老羚羊的犧牲作爲代價的,這個“成功”是所有羚羊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無奈的一種做法。在此無需過多地講解,只需用讀來一遍一遍地感悟在語言文字的背後太多太多的內容、太多太多的情感即可。

(14)緊接着,又出現了更大的奇蹟。(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②你讀出了什麼?點撥兩個“沒有”

③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

④動畫欣賞,師配樂朗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a、此時,我們還能將眼前出現的僅僅看成是一道道弧線嗎?

b、爲什麼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

c、這座橋不是用鋼筋、水泥,是用什麼做成了橋墩?

d、指導感情朗讀。

⑥這羣可貴的生命,看似弱小,在危難來臨之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譜寫了又一曲生命的壯歌!所以獵人們個個——(引讀“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再現課文感人場面,能把學生引入情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用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向學生展現羚羊一個個秩序井然地跳躍懸崖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激動人心的音樂,播放時教師以課文內容作旁白,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有了昇華。此時,教師再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句設問:“爲什麼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呢?”能引導學生從情景和文字中去探究,去體驗,體會老羚羊用自我犧牲來換取年輕一代走向希望。

四、 拓展積累

1、說話練習:

音樂繼續播放,同時出示:

①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獵人,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

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羚羊,此時此刻,你又想向人們呼籲些什麼?

③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你又想說些呢?

任意選擇一個角度說一句或幾句話。

2、作業佈置:回去閱讀《斑羚飛渡》、《藏羚羊的哭泣》、《動物在滅絕》,也可以動手查查有關保護動物的資料,寫下自己的感想與同學們交流。

3、總結。

【設計意圖】在課文的情景感染下的說話練習能激起學生強烈的保護珍稀動物,關愛自然,關愛生活的思想意識。這樣在課文結尾掀起一個高潮,讓學生在情與理的交融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昇華情感。作業的佈置,能有效地向課外延伸,並能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和動手獲得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有更深層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生命橋”

奇 神

跡 聖

保護動物 珍愛生命

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課前:常規積累:出示成語:感人肺腑、扣人心絃、震憾人心、可歌可泣

學生讀一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質疑激趣。

1、板書:橋。對於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見過什麼橋?指名說。

2、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介紹一座橋,一座沒有鋼筋水泥的橋,但卻是一座無比神聖的橋,一座令人震憾的橋,它就是生命橋。板書:生命

3、齊讀,再讀。 “生命橋”

4、讀了兩遍後,心裏一定有許多的疑問吧?(暫且保留)

二、初讀感知。

1、看,(出示斑羚圖片)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們善於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躍技巧,然而此刻——後面有獵人的追捕,前面是懸崖,儘管它們有高超的跳躍能力,也無法跳過那麼寬的山澗,它們面臨着——(面臨着絕境,面臨着死亡的危險)。

2、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來,打開書,帶着剛纔的疑問自由讀課文。

三、 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讀完課文,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能用一個詞來說說嗎?

2、一個故事,一段文字,帶給我們的是震撼,是感動,是淚水……而親眼目睹這一切,親身經歷這個故事的獵人,他們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⑴指名讀。 “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課件出示)

⑵齊讀。

3、到底是怎樣的情景讓那些以捕殺動物爲生的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槍呢?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那些令人感動的情景找出來,說一說它爲什麼令人感動。可以在旁邊作出標註,也可以互相討論。

4、彙報交流:

A、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 (課件出示)

是怎樣的奇蹟呢?

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1)“剛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蹟。

(2)“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引導要點:鳥兒沒有了翅膀就等於沒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斷翅的鳥,他爲子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看到老羚羊這樣,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傷心、緊張、敬佩、讚歎……)通過朗讀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這樣一種結果,老羚羊想過了嗎?哪裏看出老羚羊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品讀重點詞“剛好”)

(3)爲什麼老羚羊會墜入山澗呢?指名讀“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引導要點:從“猛蹬”看出什麼?爲什麼要這麼用力,不這麼用力行嗎?

如果你是這隻年輕的羚羊,這一腳蹬下去,你的心裏會想些什麼?(高興、感激、悲傷……)

(4)是的,對於年輕羚羊而言,儘管它不忍,儘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這種悲痛化作一種力量啊。

(5)把你的感受帶進去再讀一讀。

(6)老羚羊很偉大,它原本可以躍的更高,盡最大的力也許可以落到對面的懸崖邊,但它沒有這樣做,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貴的獻身精神嗎? (相機板書:勇於獻身)

(7)教師小結:這是一隻多麼偉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換來年輕羚羊的生。他的獻身精神,它對死的無怨無悔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5、僅僅是讀着這一段文字,我們的心都被震撼了,你們說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獵人們會無動於衷嗎?不,不能。

——是啊!即使鐵石心腸也不忍心去傷害這可敬可佩的生靈。

⑶獵人被感動了,我們被感動了,你們願意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在場的老師也受到感動嗎?願意的同學請站起來。齊讀。

6、其實令人感動的情景還有。我們接着交流。

B、“試跳成功!緊接着……” (課件出示)

自由朗讀,能講講它令人感動的地方嗎?

⑴“試跳成功!”令人感動。因爲是試跳,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

⑵指名讀“試跳成功!”。因爲有了它們的試跳,纔給後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

C、“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令人感動,聯繫上文,羚羊當時處境怎樣?(有一個狩獵隊……)面對獵人的追捕,越在後面跳的羚羊越危險,誰能通過朗讀再現那秩序井然的場面。

(1)他們爲什麼能做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呢?(課件出示)

因爲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體,他們身上可貴的獻身精神和團結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把我們的感受帶進去一齊讀。(板書:團結協作)

(2)教師小結:面對槍口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面對死亡那麼從容,那麼鎮定。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是因爲(出示課件——),這讓他們怎能不放下槍呢?

7、隨着一對對羚羊的騰空躍起,“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 (課件出示)

⑴ 沒學課文時,我們不知道生命橋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橋,現在你明白了嗎?你願意把這座橋畫下來嗎?就在課本93頁的插圖上畫。可以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2)(課件出示)交流、品讀重點句:“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說“弧線”(展示學生畫的弧線,讓學生陳述理由。)

點評參考:

△這是年輕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線。

△這是一條死亡的弧線,怎麼會是生命橋呢?

△僅僅是一條嗎?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羚羊的生都伴隨着一隻老羚羊的死。

這座奇特的橋,爲什麼叫生命橋呢?

(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爲年輕羚羊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沒有老羚羊那一剎那的支撐,年輕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飛躍而獲得新生。

(5)(出示課件)如果我們要給橋塗上顏色,你認爲要塗上什麼顏色呢?這橋上灑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熱血。(塗上顏色)

(6)現在你對 “生命橋”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橋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一隻只老羚羊都甘願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樑,讓一隻只年輕羚羊逃脫死亡,求得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橋。所以,我們要爲它加上引號。(板書:“”)

(4)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聖!讓我們再次走近這座生命橋,去見證生命的頑強。(引讀第三自然段。)

(6)小結:多麼深情的朗讀,現在你還覺得這座生命橋僅僅架在懸崖之間嗎?

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橋,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軀架起的。它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 架在懸崖之間,更應刻在我們的心上。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座——生命橋(齊讀課題)

三、總結提升,迴歸主題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我們在震撼與感動的同時,還應該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犧牲了,這一切是誰造成的?),熱愛動物,熱愛生命吧!讓我們一起聽聽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寫這篇文章時的真實想法吧!(出示課件:)

我們人類應該尊重動物特有的生存方式,並更多地關愛它們,爲它們創造自由的環境。可以這樣說,我是爲生命而寫作。

我們能做到嗎?我們都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爲我們譜寫了一曲生命的壯歌, (板書:生命的壯歌)帶給了我們許多震撼。(播放音樂)讓我們懷着對它們的關愛之情來讀課題——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懷着對它們崇敬之情來讀——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歌頌它們譜寫的這曲——生命的壯歌。

神奇的大自然賜予了萬物生命的力量,幾乎每一種生物他們都曾經頑強的活着。老師相信,一曲《愛滿人間》將伴隨我們永遠牢記————“關注生命,珍愛生命!”

板書設計:

生命的壯歌

勇於獻身

生命橋

團結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