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30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斯賓塞·約翰遜是美國的一位醫學博士,他以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闡述了一個現代人或企業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而求得生存與成功的道理,讓人頓開茅塞。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誰動了我的奶酪的30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30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3000字一

此時此刻提筆寫這篇感想的時候,這書便又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初讀此書想必是在高二吧。當時班裏成立了一個讀書角,還專門買了一個書櫃,裏邊有同學捐贈的各種書籍。我正好是管理這個書櫃的圖書管理員,當我在整理書櫃的時候,瞥了一眼,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書的名字好像聽人提起過,是本暢銷的書吧!當時也沒去看。很多同學都借閱了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決定“嚐嚐這奶酪”。

說來也可笑,現在竟也想不起來書的作者是誰了,大致內容倒也不算模糊。好像講的是“嗅嗅”等四隻老鼠對奶酪站的不同行爲,有的只滿足於眼前的奶酪,有的不斷尋找,有的堅持到底,有的半途而廢……故事非常簡單,什麼年齡的人都能讀懂,並形成自己的一種觀點。直到那天在同學手中的書單上又看到了它的名字,我才知道它給我的印象如此深刻。今天倒不妨整理一下思緒 ,把它寫出來。

由於家庭的影響,由於教育方式的潛移默化,我似乎從小就一直很聽話,聽老師,聽家長,膽子也很小,可能在那時我的“奶酪”只是那令他們滿意的成績吧?於是我便遵循着父母、老師爲我定製的地圖,一步步向前,尋找着我的“奶酪”。這路上有波折,可我沒心思去考慮別的,一門心思找“奶酪”,就這樣跌跌撞撞中我也將我第一個奶酪站裏的“奶酪”吃光了,國小畢業,我就該尋找我的下一個奶酪站了。

爲了讓我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在我上國中的時候,父母毅然決定讓我去他們心目中的“奶酪站”了。習慣了以前的路線,在那個新環境中我迷失了方向,不僅沒有人爲我勾畫出尋找奶酪的路線,而且我身邊的大多數同學都沒有方向,只是那麼幾隻“小老鼠”在前面尋找着,我感覺自己落後的好遠好遠……終於我以一種沒被餓死的狀態從這個灰色的奶酪站裏爬了出來。現在想想也真夠悲哀的,可那時年少,心裏的想法異常簡單,自己也不知道下一站走向何方。

很奇怪,似乎是上帝的旨意,在我父母的百般努力之下還是幫我找到了一個新的奶酪站,這次就像爸爸曾說的那樣,我們幫你也只能走到這一站了,今後的路全憑你自己了。我懵懵懂懂地走進了這個奶酪站。因爲離家太遠了,我在那三年當中已經是一個學期回一次家了,每次從家裏走的時候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難過與不捨。不過想家還是小事,大事是我的迷茫。

在這個奶酪站裏我嚐盡了酸甜苦辣,剛到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一隻殘疾的小老鼠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尋找着自己的奶酪,在開學後的第一次考試中我考的很不理想,結果是我歇斯底里的大哭了一場,那場面至今回憶起來都難以釋懷。

即便是那樣的不理想,可我深知我無路可退,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走,我一邊療傷一邊向前進軍,那是的前途真的是一片渺茫,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在第二次考試中我進步不小,當時自己的心裏好像突然就亮了,被緊鎖很久的門忽然開了。從那時開始我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自己當作大驚喜。其實在這個奶酪站裏我的回憶是最多最多的,有失敗的眼淚,有高興的眼淚,前兩年就這樣“悲喜交加”的過來了。

到了第三年便是傳說中的高三。直到今日還偶爾夢到那時的場景,有人將之稱爲噩夢。我並不完全贊同。想想那些日子,我竟有些懷念,黑板的右側每天更換著名人名言,老師一次次的鼓勵,成績的高低起伏,心情的陰晴圓缺,偶爾看本雜誌,想想其他事情,都會自責好久。有人稱之爲“黑色高三”我倒想說是“汗水高三”,“充實高三”。那時的我們每個人心裏都勾畫出一塊美麗無比的“奶酪”,爲了這塊奶酪,不斷拼搏。和現在相比,高三的我,是一隻積極向上的陽光小老鼠。快節奏的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充實感我真的很懷念。

煙消雲散之後,大學聯考結束了,沒什麼感覺呢,大學聯考就過去了。我想一隻被關了很久的小老鼠終於解放了,可之前說過的大學聯考之後要如何如何卻一個都沒有如何。那個時候我知道這一次的奶酪站該我自己選擇了,種種考慮之下我選擇了很多自己滿意的小站。然後成績出來了,我麻木了?心碎了?還是……一番抉擇之後,我毅然決定不復讀了,向前繼續走吧,之前的“聖地”肯定一個也去不了了,又是新一輪的篩選,直到報志願,最終我選擇了今天所坐的這個地方作爲我的新奶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