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1

一、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㈡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㈢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㈣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學法引導

㈠教師教法

導讀法

㈡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㈡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㈢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㈠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啓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後果。

㈡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七、教學步驟

㈠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㈡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㈢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㈣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㈤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芝蘭相襯……通靈之意

(這幾句交待頑石生成的環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朝遊峯洞之中。

(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㈥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一塊仙石——迸裂產石猴——成王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2.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西遊記》的片頭曲。學生邊聽邊跟着唱。

2、師:這首歌是那部動畫片的片頭曲?(生答:《西遊記》)你們最喜歡《西遊記》裏的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3、過渡:我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孫悟空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現在,讓我們掀開這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學習第一回中的一個小故事——猴王出世(板書課題,指導“猴”字書寫)。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問題)誰能讀一下?(指名讀)

①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②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在關鍵處畫上標記。(生讀課文)

3.都讀完了嗎?(讀完了)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中的話來告訴大家?(生回答,讀第一自然段)

4.是的`,簡單地說,這個石猴就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那麼,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生說)

5.石猴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成就了他當王。那麼,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說)

6.師小結、過渡: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裏。那麼,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

三、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經典魅力。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語句,感受石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特點。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文本,領略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預設

生:採山花,覓樹果……

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讀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採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從這樣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樂和自由,玩皮可愛。(板書:玩皮可愛)

2.師:讀着這段文字,石猴的快樂自由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那麼,吳承恩是怎樣把石猴的自由和快樂躍然紙上的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這段話中運用的語言有什麼祕密……。(生自由讀)

3.交流,師生共同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預設

師:你們發現作者寫法上的什麼特點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辭?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祕密。

(出示: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師:這樣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發現了排比句的什麼特點?

生:每一句字數相同

師:從每一個小短句所寫的內容來看呢?(都在寫它的食物)簡單說這四句就是在寫一個“食”字,內容是有關聯的。再看看句子的結構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動詞後邊跟着動作的對象。)

師:再看這一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特點?

(出示句子:“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師:自己讀一讀這兩組排比句,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應用排比修辭的句子讀起來有什麼特點?

(生讀)

師:大家有什麼發現?

生: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讀起來順口

師:對,這就是排比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排比,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而且,讀着這樣的句子讓我們頭腦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來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石猴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嗎?

(指導學生讀這兩組排比句)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生讀)

師:大家都讀過古詩,老師考考大家對“對子”的本領。夜對——

生:朝

師:宿對——

生:遊……

師:這讓你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什麼?(對聯)對了,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句式,作者用這個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麼?(住)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前面作者分別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況,看看作者最後這兩句跟前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總結)

師:先分着講石猴生活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再進行總體性的概括,這樣就能讓我們頭腦中既有具體的細節性的畫面,又有對石猴生活的整體印象。你看,吳承恩的寫法是不是很巧妙?我們的寫作中有時候寫人物,或者寫場面都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生讀)

師:讀得特別好,我們一起讀,我讀前面

(生接讀)

5.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在這裏寫下批註。

(生寫批註)

師:自己寫自己的,我來了解一下。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勇敢無畏),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隻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石猴,語言與內容高度融合,這就叫做經典。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出示閱讀提示:課文怎樣寫石猴成爲猴王的?用我們剛纔學到的方法品讀3—5自然段,尤其要關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你認爲寫得出色的語句旁做上批註。(學生自學)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收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師:誰也劃了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生:“我進去,我進去!”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很自信。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

生:感覺到強人所迫。

生:猶豫不決。

生:被逼進去的。

師:再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讀)

師:難怪有一位大師說: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幾個字。

師:還有哪裏?再讀讀。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師:什麼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生齊讀)

師:還有哪裏?

生:沒水,沒水

師:建議加上動作。

(生加動作讀)

(生加動作,齊讀)

4.結合“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品讀寫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又讀到怎樣的石猴呢?把批註寫到邊上。

生:有勇氣,毛遂自薦。

生:大膽。

生:勇敢,爲大家着想。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神異出衆)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四、複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置留作業,鼓勵閱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註,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後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出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2.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重難點分析:

本文的重點是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大量由於教材篇幅所限無法容納的學習內容,突破傳統教學以“課堂”、“教科書”爲中心的狹小範圍。另外,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繫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這篇課文雖內容比較淺顯,是一篇古代白話文,但有些詞語還是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課前可佈置學生查閱字典或者相關資料,儘可能弄懂一些詞語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課文中有些詞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一)播放《西遊記》的片頭曲。學生邊聽邊跟着唱。

(二)師:這首歌是那部動畫片的片頭曲?(生答:《西遊記》)你們最喜歡《西遊記》裏的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四)過渡:我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孫悟空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現在,讓我們掀開這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學習第一回中的一個小故事——猴王出世(板書課題,指導“猴”字書寫)。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最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畫出不懂的詞語、句子,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二)交流自學情況:彙報難懂的字詞和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大概瞭解詞語與句子的意思。

(三)指名開火車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四)快速瀏覽課文,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

1.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2.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生瀏覽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師:交流一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課文中的話說出來?

(生讀文中句子)

師:簡單的說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認爲這是一隻普通的猴子嗎?

預設:

生:這是一隻很神奇的猴子

生:這是一隻吸收了天地之精華的猴子。

……

師:它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預設:

生:找到水源和安身之處,簡單的說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爲猴王的。

生:跳進去,又能出來。

……

師:讀完這裏,這時候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

生:勇敢

生:勇敢無畏,一心爲公

生:勇敢,有自信

……

(五)交流: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簡要的複述一下文中所講的故事嗎?

四、小結:剛纔,我們一起讀了《猴王出世》這個故事,瞭解了我們喜歡的孫悟空的來歷,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是啊,吳承恩的故事寫得真好,塑造了這樣一個栩栩如生,吸引了一代代讀者的美猴王形象,真不愧爲經典名著。那麼,他具體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呢?我們下節課再來體會。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四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用精讀、默讀、寫批註等方法,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頑皮可愛、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3、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上節課我們讀了《猴王出世》這篇課文,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二、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經典魅力。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語句,感受石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特點。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文本,領略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預設:

生:採山花,覓樹果……

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讀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採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從這樣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樂和自由

2.師:讀着這段文字,石猴的快樂自由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那麼,吳承恩是怎樣把石猴的自由和快樂躍然紙上的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這段話中運用的語言有什麼祕密……。(生自由讀)

3.交流,師生共同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預設:

師:你們發現作者寫法上的什麼特點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辭?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祕密。

(出示: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師:這樣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發現了排比句的什麼特點?

生:每一句字數相同

師:從每一個小短句所寫的內容來看呢?(都在寫它的食物)簡單說這四句就是在寫一個“食”字,內容是有關聯的。再看看句子的結構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動詞後邊跟着動作的對象。)

師:再看這一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特點?

(出示句子:“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師:自己讀一讀這兩組排比句,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應用排比修辭的句子讀起來有什麼特點?

(生讀)

師:大家有什麼發現?

生: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讀起來順口

師:對,這就是排比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排比,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而且,讀着這樣的句子讓我們頭腦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來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石猴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嗎?

(指導學生讀這兩組排比句)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生讀)

師:大家都讀過古詩,老師考考大家對“對子”的本領。夜對——

生:朝

師:宿對——

生:遊……

師:這讓你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什麼?(對聯)對了,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句式,作者用這個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麼?(住)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前面作者分別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況,看看作者最後這兩句跟前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總結)

師:先分着講石猴生活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再進行總體性的概括,這樣就能讓我們頭腦中既有具體的細節性的畫面,又有對石猴生活的整體印象。你看,吳承恩的寫法是不是很巧妙?我們的寫作中有時候寫人物,或者寫場面都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生讀)

師:讀得特別好,我們一起讀,我讀前面

(生接讀)

5.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在這裏寫下批註。

(生寫批註)

師:自己寫自己的,我來了解一下。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逍遙自在、無憂無慮),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隻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石猴,語言與內容高度融合,這就叫做經典。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出示閱讀提示:課文怎樣寫石猴成爲猴王的?用我們剛纔學到的方法品讀3—5自然段,尤其要關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你認爲寫得出色的語句旁做上批註。(學生自學)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收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師:誰也劃了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生:“我進去,我進去!”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很自信。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

生:感覺到強人所迫。

生:猶豫不決。

生:被逼進去的。

師:再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讀)

師:難怪有一位大師說: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幾個字。

師:還有哪裏?再讀讀。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師:什麼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生齊讀)

師:還有哪裏?

生:沒水,沒水

師:建議加上動作。

(生加動作讀)

(生加動作,齊讀)

4.結合“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品讀寫批註。

師:讀到這裏,你又讀到怎樣的石猴呢?把批註寫到邊上。

生:有勇氣,毛遂自薦。

生:大膽。

生:勇敢,爲大家着想。

師:付老師也寫了,(板書:勇敢頑強、無私無畏)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三、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是的,孩子們,《西遊記》之所以被奉爲經典,原因之一就是它用優美形象的語言塑造了這樣一個光彩照人的“美猴王”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出示:“寫什麼”人人看得見,“怎麼寫”對於大多數人卻是個祕密)

生齊讀。

師: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麼”,更要思考作者是“怎麼寫”的。願同學們一生與經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