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課改下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作爲一門基礎學科,課堂教學尤爲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上課時間,在愉悅的氣氛中將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爲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的過程。下面我談談對語文教學的點滴認識。

淺析新課改下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

一、採用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發揮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動力。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參與,而且能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激發教學興趣,尋求誘導因素,培養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體驗探知教學的全過程,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美。

1、以情境激發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爲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言行進行情感的傳遞與交流,讓學生髮現教材中、生活中的美,從而引導他們創造美。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山中訪友》時,我讓學生通過觀看文中的插圖、多媒體等形式感受大自然的美,使他們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以導語激發興趣。

一個設計巧妙、新穎的導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可避免語文教學的單刀直入,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他們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3、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認識能力和水平。

由於多媒體電腦教學具有文字、動畫、圖像聲音等直觀媒體信息同步進行的優點,可以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

二、鼓勵質疑,引導創新

要敢於打破傳統教育思想,積極鼓勵並引導學生大膽創新。

1、鼓勵學生質疑。

在教學中提倡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既尊重教師,又不迷信教師的敢想、敢說的批判創新精神。爲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尋求自己的理解,然後通過討論,對其理解作出評價,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勤于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充分調動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2、敢於標新立異,引導學生創新。

要培養創新型、開拓型的人才,就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敢於立異,敢於用前所未有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寫作訓練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於打破舊有的“告白式”心理描寫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文章獨樹一幟,別具匠心。

3、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並放手讓學生通過查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三、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爲主體

傳統應試教育講究的是“以教師爲主題”,採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常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底下聽得厭倦乏味。這種以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想象力、思維力的發展,使學生處於被動。這樣的教學難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變以“教師爲主題”爲“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全程參與,也就是說要大膽嘗試讓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自己解決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從扶到放,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從扶到放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即教師先“扶”着學生摸索掌握知識的方法,然後在學生具備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逐漸“放”手,讓學生自己摸索,教師只在必要時作適當的引導。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讓學生試着進行寫作訓練,剛開始時,教師要給予指導,“扶”着學生學習,在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不但使學生在摸索的過程中學有所用,使其學習方式更靈活多樣,而且能爲他們進行大膽想象提供前提。

除以上四點外,在語文教學中還應該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多說說自己的想法,出題時多出些主觀性的試題。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性纔會更好地得到體現,學生纔敢想敢幹。

總之,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學改革,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教育觀念的更新,語文教學要真正“動”起來,有待不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