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醫綜合專業要怎麼複習

中醫綜合是由國家統一命題,考生報考學校所在地區組織閱卷,由國家來劃定分數線,我們在進行考研複習時,需要規劃好複習計劃。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中醫綜合複習規劃,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中醫綜合專業要怎麼複習

  考研中醫綜合複習方法

1.購買考試大綱。按照大綱的要求複習。

2.購買對你有幫助的複習資料。

這裏我向大家推薦由北中醫編寫的《中醫綜合複習指導》和《中醫綜合最後衝刺試題》。雖然時間緊,我們也應該儘可能將課本通篇複習,當然這裏的通篇複習是按照複習指導所列的要點對照課本進行復習。

3.不要偏廢個別學科。

由於六門學科是大一、大二、大三時學習的,很多知識點都被大家忘記了,要知道一分之差就可以決定你的命運,千萬要將每一分都認真對待,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4.按比例有重點地複習。

由於內科和方劑佔分值較大,聯繫也很緊密,認真複習相當重要。

5.大量做習題以增加實戰經驗。

複習到一定程度,就應該開始做題了,對待每一道題都應認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將你做錯的題加標記,考前再次複習一遍。當你參加考試時,發現很多題見過甚至做過你會更加自信,答題的效果也會更好。

6.謹防盜版書。

購買複習資料時一定要選正規出版社的正版書,盜版書的錯誤很多,有可能使你將錯誤的答案帶到考場上去。

上面羅羅嗦嗦說了那麼多,概括起來其實就是積累與重複。中醫綜合的內容多,因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想考好這門課主要是靠平時的積累,而不能憑僥倖心理,自己主觀進行取捨,這也就是“學到底”的意思。我們在複習時還會發現,書從頭到尾看了幾遍,到頭來腦子裏還是空空如也。這是正常現象,惟一的對策就是重複重複再重複,重複的遍數多了,最後你會發現,其實考的並不是你的水平,而是你的熟練程度。熟能生巧,最後對題目能產生條件反射的效果是最好的。那麼,重複就要求有大量的時間,所以以我個人之見,最佳複習時間應至少九個月。

精讀教材與廣泛聯繫:

1.確立報考學校,索要招生簡章,以明確學校的要求、考查範圍和考試所用的教材。如果該校使用的不是全國統編教材,你又在本地的書店購買不到,就要匯款向你報考學校的研究生處購買。

2.帶着問題看書。將你認爲可能考的知識點做標記,以題的型式一一列出,並認真做答,這樣你自己就可以給自己出一本試題集,在以後的幾輪複習中,着重看這些問題。你也可以做一本筆記,將重點列出最後只需看筆記就可以了。

3.精讀教材,不能有漏掉的內容,做到融會貫通前後聯繫舉一反三。

4.多與周圍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將自己認爲的重點說一遍,聽別的同學講自己的重點,這樣可以幫你查漏補缺;做別的學校歷年來的試題。由於主題重點是一樣的,別校去年的考題很有可能是你今年的試題,複習專業課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注意的問題:

1.近年來,由於報考中醫學的學生較少,錄取比例很大,而我們正好是中醫學專業,而且好多導師都是我們授課老師,那麼不妨利用一下這個有利條件。

2.大家都知道臨牀方面的研究生較難考,有些專業相對很熱門,你不妨改報基礎學科。你又怎能斷定搞基礎的前途不如搞臨牀好,要知道,搞基礎學科,科研經費也很多嘛。

3.報考學校時眼界要寬,不要死盯着一些著名的醫學院。一些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強,學習環境好,就是由於學生的閉目塞聽,每年生源都不足。考生應結合自身情況,多查一些招生簡章,你報名時的正確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前途。

4.如果在成績公佈之後,你的成績達到國家要求的分數線,但未達到你所報考學校的要求,或由於排名較後,沒被錄取,千萬不要氣餒,你應該及早向其它院校、研究所發函,介紹自己的情況,請求轉校,甚至可以轉專業。

5.儘管目前中醫的就業情況不樂觀,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中醫在未來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一定要堅定信心。而且研究生找工作相對於本科生來說更好、更容易,就業後更具競爭力和上升空間。當然考西醫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付出的努力會更多。

6 實習與考研就像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有舍纔有得。其實實習目的就只是讓你對醫療過程熟悉而已,而且考中醫專業的研究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的臨牀汲取太多的中醫考研知識,況且實習地大部分是西醫醫院。應該儘早佈置好自己的安排。

  中醫綜合考研真題

一、A型題:第1~8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試題要求的。

1.天人相應,四時脈象的變化,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春日浮”,則可見

A.如魚之遊在波B.泛泛乎萬物有餘C.蟄蟲將去D.蟄蟲周密

2.治療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濁藥,體現的治則是

A.辨病論治B.急則治標C.因時制宜D.升清降濁

3.確立“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理論依據是

A.陰陽對立制約B.陰陽互根互用C.陰陽互爲消長D.陰陽相互轉化

4.《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是指

A.相生B.相剋C.相侮D.相乘

5.多唾或久唾,則易耗傷

A.肺中津氣B.腎中精氣C.肝的陰血D.脾的陰液

6.《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丈夫五八”,則

A.陽氣衰竭於上,面焦B.腎氣衰,發墮齒槁C.肝氣衰,筋不能動D.腎衰,形體皆極

7.以調節氣機升降爲主要作用的臟腑是

A.肺與腎B.腎與肝C.脾與胃D.肝與肺

8.津液與元氣運行的主要通道是

A.三焦B.腠理C.血脈D.水道

9.隨神往來者,謂之

A.志B.魄C.魂D.意

10.“肝腎同源”的主要依據是

A.厥少二陰之氣相通B.相火寄於肝腎C.肝腎同屬於下焦D.精血互生互化

11.下列選項中,與語言、聲音聲音、呼吸強弱關係最爲密切的是

A.元氣B.衛氣C.中氣D.宗氣

12.交接於目內眥的兩條經脈是交接於目內眥的兩條經脈是

A.手太陽與足太陽B.手少陽與足少陽C.手陽明與足陽明D.手太陰與手陽明

13.暑邪爲病,煩渴、氣短、、乏力,是由於

A.暑爲陽邪,易損肺氣B.暑應於心,耗氣傷血C.暑多挾溼,易困脾氣D.暑性升散,耗氣傷津

14.《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是指

A.收斂陽氣,溫其裏寒B.辛溫解表,溫其內寒

C.解表祛溼,表裏雙解D.散其外寒,清其裏熱

15.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體徵範疇的是

A.喉中痰鳴B.耳鳴C.太息D.腸鳴

16.導致耳輪甲錯的常見原因是

A.腎氣不足B.腎精耗竭C.瘀血入絡D.腎陰虧虛

17.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個人生活史內容的是

A.平素健康狀況B.生活經歷C.精神情志D.飲食嗜好

18.症見寒戰,繼而高熱,反覆發作,每三日一次,多見於

A.少陽病B.溼溫C.瘧疾D.瘟疫

19.自汗與盜汗並見的常見原因是

A.血液虧虛B.陽氣不足C.陰液虧虛D.氣陰兩虛

20.脈沉細而軟,應指無力,屬於

A.濡脈B.弱脈C.微脈D.澀脈

21.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緊脈主病的是

A.痰飲B.寒證C.痛證D.宿食

22.下列關於表證與裏證區別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表證脈多浮,裏證脈多沉B.表證病程較短,裏證病程較長

C.表證以惡寒爲主,裏證以發熱爲主D.表證舌象變化不顯,裏證舌象多有變化

23.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實熱證表現的是

A.壯熱惡熱B.兩顴潮紅C.便祕尿黃D.舌紅苔黃

24.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肺氣上逆表現的是

A.咳嗽B.少氣C.喘促D.咯痰

25.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飲證表現的是

A.痰多色自質黏滑B.胃脘振水音C.舌苔白滑D.肋間飽滿

26.症見食少納呆,脘腹痞滿,泛惡欲吐,便溏水腫,身目發黃如煙燻頭身困重,舌淡胖苔白膩,脈緩者,屬於

A.脾氣虛證B.脾陽虛證C.寒溼困脾證D.肝鬱脾虛證

27.眩暈與下列哪項並見,對診斷肝血虛證最有意義?

A.面白舌淡B.心悸脈細C.肋脅隱痛D.肢體麻木

28.下列證候中,不出現耳鳴的是

A.肝火熾盛證B.寒滯肝脈證C.腎精不足證D.肝陽上亢證

29.首見“諸病通用藥”的本草著作是

A.《神農本草經》B.《本草經集註》C.《新修本草》D.《本草拾遺》

30.芒硝的性味是

A.辛、苦、涼B.甘、淡、涼C.酸、甘、寒D.鹹、苦、寒

31.下列選項中,具有沉降性質的藥物是

A.祛風溼藥B.行氣藥C.清熱藥D.解表藥

32.常用知母而不常用石膏治療的病證是

A.肺熱咳喘B.胃火牙痛C.腸燥便祕D.氣分實熱

33.川烏、草烏功效的共同點是

A.祛風溼,溫經散寒,止痛B.祛風溼,舒筋絡,消腫止痛C.祛風溼,解表,止痛D.祛風溼,通絡,止痙

34.砂仁具有而白豆蔻不具存的功效是

A.燥溼B.行氣C.溫中D.安胎

35.治療溼痹拘攣,宜選用

A.車前子B.薏苡仁C.金錢草D.石韋

36.沉香入湯劑煎服的劑量是

A.0.3~0.9gB.1~4.5gC.5~9gD.10~15g

37.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不宜多用、久服的藥物是

A.牽牛子B.川楝子c.吳茱萸D.木通

38.檳榔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行氣B.活血C.利水D.截瘧

39.“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的藥物是

A.延胡索B.鬱金C.薑黃D.莪術答案:39.A

40.天南星具有的功效是

A.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B.燥溼化痰,利氣散結,消腫止痛

C.燥溼化痰,祛風通絡,解毒散結D.燥溼化痰,祛風解痙,散結消腫

41.磁石一般不適用於治療

A.腎不納氣,虛喘不已B.肝腎不足,視物昏花C.肝陽上亢,頭暈目眩D.風熱上攻,目赤腫痛

42.治療瘡瘍潰久不斂、水火燙傷,常選用的藥物是

A.冰片B.麝香C.蘇合香D.石菖蒲

43.銀翹散和桑菊飲組成中均含有的藥物是

A.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桔梗B.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蘆根

C.銀花、連翹、薄荷、菊花、蘆根D.連翹、牛蒡子、桔梗、甘草、蘆根

44.旋覆代赭湯原方中用量最輕的藥物是

A.旋覆花B.代赭石C.人蔘D.生薑

45.大安丸的組成是

A.平胃散加人蔘B.平胃散加山藥C.保和丸加白朮D.保和丸加蓮子

46.具有攻下通便、補氣養血功用的方劑是

A.麻子仁丸B.濟川煎C.黃龍湯D.溫脾湯

47.治療病後中焦虛寒喜唾涎沫者,宜選用

A.四君子湯B.苓桂術甘湯C.吳茱萸湯D.理中丸

48.蘇合香丸中配伍白朮、訶子的用意是

A.補氣固表B.補氣固精C.補氣收斂D.補脾化濁

49.真人養髒湯的君藥是

A.人蔘B.罌粟殼C.肉桂D.肉豆蔻

50.大秦艽湯中用以涼血、清熱的藥物是

A.石膏、黃芩、生地B.石膏、知母、生地C.黃芩、赤芍、生地D.黃芩、赤芍、知母

51.獨活寄生湯中用以祛風溼兼補肝腎的藥物是

A.杜仲、牛膝、桑寄生B.杜仲、當歸、桑寄生C.桂心、牛膝、桑寄生D.杜仲、桂心、牛膝

52.咳血方主治證的病機是

A.熱壅於肺,追血妄行B.痰熱蘊肺,絡傷血溢C.陰虛火旺,虛火灼肺D.肝火犯肺,咳傷肺絡

53.麻疹初起,疹點隱而不透者,宜選用的治法是

A.汗法B.和法C.託法D.消法

54.肺腎陰虧,元氣不足,虛勞乾咳者,治療宜用

A.瓊玉膏B.百合周金湯C.麥門冬湯D.養陰清肺湯

55.治療久瀉久痢之寒熱虛實錯雜證,宜首選

A.芍藥湯B.烏梅丸C.白頭翁湯D.葛根黃芩黃連湯

56.運用四物湯治療月經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體倦神疲者,宜加

A.人蔘、黃芪B.黃芩、阿膠C.炮姜、白朮D.艾葉、蒲黃

57.患者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千痛,脣鼻乾燥,痰中帶有血絲,口乾,舌紅而少津,苔薄黃,脈數。治療應首選

A.止嗽散B.桑菊飲C.桑杏湯D.瀉白散

58.治療肺陰虧損所致肺癆者,應首選

A.百合固金湯B.月華丸C.沙蔘清肺湯D.沙蔘麥冬湯

59.患者心悸眩暈,胸悶痞滿,渴不欲飲,下肢浮腫,小便短少,形寒肢冷,噁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脈弦滑。治療宜首選

A.苓桂術甘湯B.參附湯C.五苓散D.實脾飲

60.痰濁閉阻所致胸痹,其治法是

A.祛痰降逆,理氣宣痹B.燥溼化痰,理氣通絡C.豁痰理氣,化瘀通絡D.通陽泄濁,豁痰宣痹

61.治療不寐肝火擾心證,應首選

A.梔子清肝湯B.龍膽瀉肝湯C.當歸龍薈丸D.丹梔逍遙散

62.患者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時時太息,言語無序,舌紅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應首選

A.安神定志丸合半夏厚朴湯B.四逆散合二陳湯C.逍遙散合順氣導痰湯D.滌痰湯合五磨飲子

63.治療心腎虧虛所致癇證,應首選

A.大補陰丸合定病丸B.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C.右歸丸合交泰丸D.左歸丸合天王補心丹

64.血厥實證的治法是

A.乎肝潛陽,理氣通瘀B.清熱瀉火,化瘀開竅C.滌痰息風,開竅通絡D.清肝瀉熱,涼血開竅

65.治療肝氣犯胃所致嘔吐,應首選

A.柴胡疏肝散B.四七湯C.小柴胡湯D.五磨飲子

66.治療腹痛實熱壅滯證,應首選

A.枳術丸B.大柴胡湯C.六磨湯D.大承氣湯

67.泄瀉的治療原則是

A.健脾燥溼B.運脾化溼C.補脾祛溼D.理脾利溼

68.治療冷祕,應首選

A.濟川煎合黃芪湯B.滋腎通關丸合潤腸丸C.溫脾湯合半硫丸D.更衣丸合理中丸

69.患者面目肌膚淡黃,肢軟乏力,心悸氣短,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濡。治療應首選

A.黃芪建中湯B.茵陳術附湯C.硝石礬石散D.茵陳五苓散

70.治療鼓脹瘀結水留證,應首選

A.中滿分消丸B.實脾飲C.少腹逐瘀湯D.調營飲

71.腰痛的基本病機是

A.外感溼邪,經脈不暢B.筋脈痹阻,腰府失養C.腎虛精虧,瘀血阻滯D.邪痹經脈,氣血不暢

72.“以痛爲腧”指的穴位是

A.輸穴B.五輸穴C.奇穴D.阿是穴

73.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

A.第5肋間隙B.第6肋間隙C.第7肋間隙D.第8肋間隙

74.耳門、聽宮、聽會從上到下的歸經順序是

A.小腸經、膽經、三焦經B.膽經、三焦經、小腸經C.三焦經、膽經、小腸經D.三焦經、小腸經、膽經

75.治療眼病、熱病、神志病,宜選用的經脈是

A.手三陰經B.手三陽經C.足三陰經D.足三陽經

76.足三陰經穴均可治療的病證是

A.胸、腹病B.脾、肝、腎病C.前陰病、婦科病D.肝膽、脾胃病

77.治療呃逆,應首選的腧穴是

A.睛明B.水溝C.承泣D.攢竹

78.選取水溝、十二井穴、合谷、太沖、內關穴,針刺用瀉法,主治的病證是

A.頭痛B.眩暈C.中風脫證D.中風閉證

79.用毫針刺風府穴,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正坐位,頭微後傾,項部放鬆B.向鼻尖方向緩慢刺入0.5~1寸

C.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D.向眼球方向緩慢刺入0.5~1寸

80.治療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首選的腧穴是

A.五輸穴B.下合穴C.郄穴D.俞募穴

二、B型題:第81~1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A、B、C、D其下兩道小題的備選項,請從中選擇一項最符合試題要求的,每選項可以被選擇一次或兩次。

A.胃經B.腎經C.小腸經D.心經

81.其經脈“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脣”的是

82.其經脈分支,既至“目銳眥”,又至“目內眥”的是

A.肝陽化風B.熱極生風C.陰虛風動D.血虛生風

83.症見筋攣肉瞤、手足蠕動,其病機是

84.症見肢麻不仁、甚則手足拘攣不伸,其病機是

A.心陰不足B.心血虧損C.肝陰不足D.肝血虧虛

85.症見五心煩熱、神志不寧,其病機是

86.症見肢麻不仁、眩暈、目花乾澀,其病機是

A.色如以縞裹紺B.色如蟹腹C.色如豕膏D.色如枳實

87.屬於“常色”的面色是

88.屬於“惡色”的面色是

A.消谷善飢B.偏嗜食物C.厭食D.飢不欲食

89.胃陰虛可見

90.胃火熾盛可見

A.弦細脈B.沉緩脈c.浮滑脈D.滑數脈

91.素體痰盛,復感外邪者,多見

92.肝鬱脾虛者,多見

A.先煎B.包煎C.不宜久煎D.另煎

93.魚腥草入湯劑應

94.羚羊角入湯劑應

A.絞股藍B.紅景天C.刺五加D.靈芝

95.具有益氣健脾,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是

96.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是

A.溼疹瘙癢B.耳痛流膿C.目赤腫痛D.咽喉腫痛

97.白礬、蛇牀子皆可用治的病證是

98.硼砂、爐甘石皆可用治的病證是

A.牡蠣散B.小青龍湯C.黃土湯D.半夏瀉心湯

99.體現散收同用、祛邪護正配伍的方劑是

100.體現寒熱並行、辛開苦降配伍的方劑是

A.盪滌積滯B.清瀉瘀熱C.通因通用D.以瀉代清

101.涼膈散中配伍大黃意在

102.茵陳蒿湯中配伍大黃意在

A.真人養髒湯B.參苓白朮散C.保和丸D.健脾丸

103.治療脾胃氣虛兼夾溼邪之泄瀉,宜首選

104.治療脾胃虛弱兼夾食滯之泄瀉,宜首選

A.清胃瀉熱,涼血止衄B.清胃瀉火,化瘀止血C.清胃瀉火,涼血止血D.清瀉胃熱,涼血化瘀

105.吐血屬於胃熱壅盛證,其治法是

106.鼻衄屬於胃熱熾盛證,其治法是

A.生脈散合補肺湯B.金水六君煎C.六君子湯D.保真湯

107.治療肺脾氣虛所致哮病,應首選

108.治療肺氣虛耗所致喘證,應首

A.定喘湯B.桑白皮湯C.清金化痰湯D.導痰湯

109.治療喘證痰熱鬱肺者,應首選

110.治療肺脹痰熱鬱肺者,應首選

A.六味地黃丸B.麥味地黃丸C.左歸丸D.大補元煎

111.治療眩暈腎精不足者,宜首選

112.治療腎虛頭痛者,宜首選

A.陷下則灸之B.菀陳則除之C.熱則疾之D.寒則留之

113.陰挺的鍼灸治療原則是

114.痛痹的鍼灸治療原則是

A.支溝B.養老C.通裏D.間使

115.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臂之間的腧穴是

116.腕橫紋上1寸,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的腧穴是

A.郄穴B.絡穴C.下合穴D.八脈交會穴

117.病在腑者,應首選的治療穴位是

118.表裏兩經同病者,應首選的治療穴位是

A.刺絡拔罐法B.留針拔罐法C.走罐法D.閃罐法

119.治療丹毒,應首選的拔罐法是

120.治療皮膚麻木,應首選的拔罐法是

三、X型題:第121~180小題,每小題2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兩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符合試題要求。請選出所有符合試題要求的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21.陰偏勝病機,是指

A.陰邪偏勝,引發陰盛B.陽不化陰,痰溼內生C.陽氣被遏,陰寒內盛D.陽虛陰盛,虛寒內生

122.水谷精氣的轉輸與佈散依賴於

A.肝氣的疏泄B.肺氣的宣發C.腎氣的蒸化D.脾氣的升清

123.心開竅於舌的主要機制是

A.手少陰之別系舌本B.心血榮於舌C.心氣通手舌D.舌爲心之外候

124.對水液代謝起重要作用的臟腑功能有

A.肝氣疏泄通利B.肺氣通調水道C.脾氣運化轉輸D.腎氣蒸騰氣化

125.臟腑失調病機,主要是指

A.臟腑功能太過B.臟腑功能不及C.臟腑陰陽失調D.臟腑氣血失調

126.形成心血瘀阻的原因有

A.津液不足B.寒客胸中C.痰濁阻滯D.宗氣虛衰

127.三焦氣化失司是指

A.氣血生化失常B.有關臟腑氣機不利C.血液運行失調D.全身水液代謝障礙

128.影響衝、任二脈氣血充盈的因素有

A.肝腎功能失調B.心脾功能失調C.肺腎功能失調D.脾胃功能失調

129.脈道不利的病機是

A.津液枯涸,脈失濡潤B.固攝失職,血逸脈外C.痰濁內阻,氣機不暢D.寒凝血瘀,經脈阻滯

130.《素問?診要經終論》說:“厥陰終者”,則見

A.中熱嗌幹B.善溺心煩C.善噫善嘔D.舌卷卵上縮

131.患者吐血鮮紅或紫暗有塊,夾有食物殘渣,其原因可能有

A.肝火犯胃B.胃腑瘀血C.寒滯胃脘D.胃有積熱

132.紫舌可見於

A.熱極B.寒極C.血瘀D.酒毒

133.導致音啞或失音的原因有

A.外感風寒B.外感風熱C.肺腎腎虛D.痰濁壅滯

134.可發生絞痛的病證有

A.心脈瘀阻B.結石阻塞C.寒凝肝脈D.寒滯胃腸

135.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口渴引飲,心煩尿黃,咳喘痰黃舌紅苔薄黃者,屬於

A.表寒裏熱B.表裏俱實C.寒鬱化熱D.真熱假寒

136.下列選項中,屬於溼熱內阻證表現的有

A.女子帶下黃臭,外陰瘙癢B.身目發黃如橘皮,皮膚瘙癢C.大便祕結不通,日晡潮熱D.小便短黃渾濁,小腹脹痛

137.風淫證候的表現有

A.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緊B.皮膚瘙癢,癮疹C.口眼(口咼)斜,四肢抽搐D.關節疼痛,部位遊走不定

138.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口燥咽乾、舌紅少苔,可見於A.心火亢盛B.心血虧虛C.心腎不交D.心陰不足

139.臟腑兼證中,多表現爲氣虛的'臟腑有

A.心腎B.脾肺C.肝胃D.心肺

140.下列選項中,屬於傷寒陽明腑證辨證依據的有

A.臍腹脹滿而拒按B.手足濺然汗出C.脈洪大D.狂亂不得眠

141.應慎用解表藥的病證有

A.陰虛盜汗B.瘡瘍日久C.失血D.淋證

142.萊菔子的歸經有

A.胃經B.心經C.肺經D.脾經

143.蓮子、芡實皆常用治

A.腎虛不固,遺精滑精B.脾腎兩虛,白帶過多C.肝腎虧虛,目暗昏花D.脾氣虧虛,久瀉不止

144.下列藥組中,不宜合用的有

A.肉桂與赤石脂B.甘草與大薊C.川烏與白蘞D.藜蘆與辛夷

145.荊芥與防風皆不具有的功效有

A.止血B.止痙C.止咳D.止嘔

146.蘆根與白茅根皆可用於治療

A.胃熱嘔吐B.肺熱咳嗽C.肝熱目赤D.熱淋澀痛

147.石決明、珍珠母功效的共同點有

A.息風止痙B.平肝潛陽C.清肝明目D.安神定驚

148.常山常用於治療

A.溼熱黃疸B.口舌生瘡C.痰飲停聚胸膈D.瘧疾寒熱往來

149.有關硃砂的使用注意事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切忌炒制,宜醋淬後水飛入藥B.內服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C.肝功能不全者禁服D.孕婦慎服

150.仙鶴草的功效有

A.涼血止血B.解毒殺蟲C.截瘧D.止痢

151.下列選項中,屬於糊丸特點的有

A.性質柔潤,兼有補益作用B.作用緩和,藥力持久C.對胃腸刺激性小D.不易變質,便於儲存

152.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有山藥的有

A.健脾丸B.黃土湯C.縮泉丸D.右歸丸

153.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有牡丹皮的有

A.青蒿鱉甲湯B.六味地黃湯C.金匱腎氣丸D.普濟消毒飲

154.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含有大黃、梔子的有

A.八正散B.涼膈散C.茵陳蒿湯D.黃連解毒湯

155.下列方荊中,組成藥物含有半夏、生薑的有

A.溫經湯B.二陳湯C.旋覆代赭湯D.大柴胡湯

156.具有益氣滋陰作用的方劑有

A.一貫煎B.炙甘草湯C.玉液湯D.養陰清肺湯

157.人蔘敗毒散中配伍少量人蔘的用意是

A.益氣生津以資汗源B.補益肺脾以復正氣C.扶助正氣鼓邪外出D.使祛邪而不傷正氣

158.黃芪在防己黃芪湯中的作用有

A.補氣託毒B.補氣固表C.補氣行水D.補氣行血

159.可用當歸補血湯治療的病證有

A.婦人經行、產後血虛發熱、頭痛者B.氣血不足,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C.失血過多,陽氣浮越,身熱煩渴者D.勞倦內傷,肌熱煩渴,脈洪無力者

160.治療冷積便祕可選用的方劑是

A.黃土湯B.大黃附子湯C.濟川煎D.溫脾湯

161.治療痿證屬肝腎虧損者,宜選

A.虎潛丸B.鹿角膠丸C.獨活寄生湯D.右歸丸

162.痹證的治法有

A.祛邪通絡B.養血活血C.補腎溫陽D.健脾益氣

163.內傷發熱屬實證者,其病機主要是

A.氣鬱化火B.瘀血阻滯C.痰溼停聚D.營衛失和

164.治療汗證屬於邪熱鬱蒸者,應選

A.當歸六黃湯B.龍膽瀉肝湯C.瀉白散D.四妙丸

165.消渴的病變髒腑主要有

A.腎B.胃C.肺D.肝

166.治療支飲寒飲伏肺證,宜選

A.大青龍湯B.小青龍湯C.木防己湯D.苓甘五味姜辛湯

167.治療便血日久,溼熱未盡,營陰已虧者,宜選

A.地榆散B.髒連丸C.清髒湯D.槐角丸

168.鬱證的病機有

A.肝失疏泄B.脾失健運C.心失所養D.肺失宣降

169.治療溼熱下注所致遺精,宜選

A.程氏萆薢分清飲B.蒼朮二陳湯C.龍膽瀉肝湯D.八正散

170.癃閉實證的治療方法有

A.祛溼邪B.清溼熱C.利氣機D.散瘀結

171.治療感冒風寒束表證,宜選

A.荊防敗毒散B.蔥豉桔梗湯C.荊防達表湯D.小青龍湯

172.治療肺癰恢復期,宜選

A.加味桔梗湯B.沙蔘清肺湯C.桔梗自散D.桔梗杏仁煎

173.下列腧穴中,屬於募穴的有

A.中脘B.中府C.膻中D.中極

174.下列選項中,骨度分寸爲9寸的有

A.前額兩角之間B.胸骨上窩至胸劍聯合中點C.腋前紋頭至肘橫紋D.腋窩頂點至第11肋遊離端

175.下列選項中,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腧穴的有

A.肩髎B.肩髃C.合谷D.下關

176.下列選項中,屬於前後配穴的有

A.中極、次髎B.中脘、胃俞C.中脘、膈俞D.天樞、命門

177.採用“穴位貼敷法”治療哮喘的常用穴有

A.膻中B.中脘C.大椎D.懸鐘

178.以關元、三陰交爲主方可以治療的病症有

A.月經不調B.崩漏C.滯產D.閉經

179.下列選項中,屬於三棱針刺法的有

A.散刺法B.刺絡拔罐法C.叩刺法D.挑刺法

180.下列選項中,位於腕橫紋上的腧穴有

A.中渚B.大陵C.太淵D.神門

  考研中醫綜合專業課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考查目標:中醫綜合考試範圍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鍼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理論聯繫實際;能夠運用中醫學的理、法、方、藥,對臨牀常見病證進行辨證論治,有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以適應攻讀中醫藥學各專業碩士學位課程之需要。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中醫藥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爲:

1.熟悉記憶:根據試題,要求考生聯想所熟悉、記憶的有關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診法辨證、常用藥物和方劑的效用特點、配伍運用,以及臨牀常見病證的辨證論治規律等知識, 運用科學、明晰的中醫學術語,準確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斷:運用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解釋疾病發生、發展及診治的機理,並對不同的藥物、方劑和病證進行鑑別與判斷。

3.綜合運用:通過對所學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綜合運用,能闡釋有關的理論問 題,並對臨牀常見疾病進行正確的辨證診斷、立法、處方用藥及調護。

一、試卷內容結構

中醫基礎理論 30題

中醫診斷學 30題

中藥學 30題

方劑學 30題

中醫內科學 35題

鍼灸學 25題

二、試卷題型結構

A型題 8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20分;

B型題 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X型題 60小題,每小題2分,共120分。

(A型題:每小題1.5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B型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兩道小題的備選項,請從中選擇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個選項可以被選擇一次或兩次。

X型題:每小題2分,共1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A、B、C、D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選出所有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