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和賞析

【詩句】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和賞析

【出處】唐·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翻譯】北邊平原的五陵一帶,千秋萬代依然青煙繚繞雲霧濛濛。

  【全詩】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全詩賞析

岑參是大手筆: 當其描述身居塔頂俯覽四方之景時,眼底的山原、陵苑便全都生氣流動、奔湊筆端了。“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以“波濤”比擬東望中的連綿羣山,又以“奔走”狀其起伏欲動之態,那靜立的山巒,便帶有了呼嘯澎湃之勢,滾滾而東。這化靜爲動的寫法,與後世辛棄疾以“萬馬迴旋”之喻,描摹“衆山欲東”景象,正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後回首南望,只見四達的“馳道”,從金壁輝煌的`宮觀樓闕中奔出,帶着蒼翠的槐樹影,伸向遠天;那宮觀樓閣,原本都巍峨入雲,而今從七層塔頂俯瞰,竟渺然而小,顯得何其“玲瓏”可愛!最令人歎賞的,還是“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二句。“秋色”本無運動之態,但在詩人筆下,卻如銜枚奔行中的龐大騎隊,前後人、馬,一色青碧,剛從天邊涌出,轉眼間已擁擁攢攢,佈滿了千里“關中”——把蒼茫無際的“秋色”,表現得如此富於聲勢,這在後世,恐怕也唯有歐陽修描摹“秋聲”的“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之句,方可與之媲美!最後寫高塔之北望:“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在遼遠的山原上,隱隱可見漢代的“五陵” (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在那裏長眠的,便是曾經以雄偉壯大的氣象,崛起於中原大地的漢帝國的五位帝王(高祖、惠帝、景帝、武帝和昭帝)。然而滄海桑田,他們當年燦爛煊赫的文治武功,而今安在?只有青濛濛的雲煙,還籠罩着這些孤清的墓陵,“萬古”不散。這兩句描摹眼前之景,而融之以“萬古”青煙,抒寫了詩人俯覽中悠悠而生的多少歷史盛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