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彙編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彙編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也是最有收穫的一本書,莫過於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了。

在她只有一歲多的時候,便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此,海倫。凱勒便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裏。可是,海倫卻能在痛苦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尤其是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這個在痛苦中掙扎的女孩用驚人的毅力頑強學習,步入了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最終成爲一名著名的演說家、一名震撼世界的慈善家……這些正常人都很難達到的成就,對於一個盲聾啞人,實在是不可思議!海倫的世界似乎應該是沒有任何色彩,沒有任何光芒,沒有任何美妙的音樂的,可是,從她的書裏我看見,她的世界卻是色彩最豐富,光芒最燦爛,跳動着最歡快的音符。

我最喜歡的是她的那句話:“假如你有一雙好眼睛,就好好地利用它,彷彿它是第一次用,或者最後一次用。假如你有一雙好耳朵,就好好地利用它,彷彿它是第一次用,或者最後一次用。”正因爲她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她珍惜周圍的一切,她的心中只有對別人的愛與感激,她通過努力,達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以前,我經常抱怨上學太累、作業太多,抱怨老師太嚴格、媽媽太嘮叨。可是,讀了海倫的這本書,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因爲我有一個健全的生命,我可以自由地閱讀,可以暢快地上網,可以放聲地歌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很多很多喜歡的事情。跟海倫比比,這都是些多麼輕易就能獲得的幸福呀!還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呢?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也賜予了我無窮的力量。我想,我既然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就應該好好地利用它,彷彿它是第一次用,或者最後一次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暑假看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印象很深。這本書主要講述主人公海倫凱勒。她年輕的時候因爲高燒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後來,她的父母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在安妮莎莉的幫助和照顧下,她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她還自學了五門語言,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一直致力於殘疾人事業,經常幫助殘疾人,到處募捐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爲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周遊世界爲殘疾人加油。成爲傑出的慈善家、演說家和教育家的故事。

當我讀到海倫凱勒非常努力地學習,自學了五種語言,並在哈佛大學完成學業時,我認爲她真的很強大。她聽不見也看不見,但她甚至比我們一些正常人還要好。多少正常人能有她堅強的毅力。我們正常人,能看能聽,比她一個殘疾人還慘。她必須比我們更努力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想到這一點,我想,作爲一個正常人,如果我和她一樣努力,我一定會很優秀,或者比她更優秀。所以,我要好好學習,我要和她一樣成功!只要你努力,採取自己的行動,你的夢想就會實現!

當我讀到海倫凱勒說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做什麼時,我突然覺得能看見和聽見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想起來了,經常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夏天聽着那些蟬在那裏唱歌,我覺得很吵,但在海倫凱勒的眼裏,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不幸的是,她聽不見也看不見。她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覺得好幸福,能聽到父母的嘮叨,能聽到他們的聲音,能看着他們的臉,每天都能享受到世界帶給我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要珍惜身邊的一切,珍惜上帝帶給我的幸運,不要再抱怨了,因爲海倫凱勒比我更不幸,她堅強的精神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裏。她是我永遠的學習和生活榜樣。

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人生哲理:人生要樂觀,無論多麼不幸,都要勇往直前,繼續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樣目標纔會實現;對於現在的生活,我們應該感到滿足,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讓我們快樂成長;好好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有內涵的人,做一個優秀的人……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相信你看了也會有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海倫.凱勒,的作品。海倫在一歲七個月的時候成了又聾又啞的人,這本書可以說是海倫.凱勒,對自己從小到大成長過程的一個記錄。

這本書大概講的是海倫一歲七個月的時候,因爲一場說來就來的疾病,奪走了他的眼睛和聽力,從此她的生活黑暗無比,但是海倫.凱勒不知道一個天使般的老師會陪他一起度過難題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安妮.莎文老師來到了海倫的家裏,剛開始海倫對安妮老師一點好感都沒有,他她的媽媽叫她幫老師拿個東西,海倫出去以後卻把門反鎖上,讓安妮老師沒法出來,爸爸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門弄開,但安妮老師並沒有生氣,安妮老師的講課方式很不同,她很有耐心,她總是和海倫去感知新的事物,就像是水,老師先讓海倫去觸摸,讓海倫水是什麼樣子的。這樣不像其他老師,讓學生死記很多知識,卻不知道這些知識是什麼事物,就相當於沒有學。

很快,媽媽和安妮老師就帶上海倫去海邊玩。這是海倫第一次來海邊,由於太過激動,不小心掉進了海里,海浪把她當成了玩具,但好像沒玩一會兒就厭倦了這種玩具,把海倫扔在了沙灘上,海倫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是誰在海里到了鹽?”後來經過種種類似的事情後,海倫在父母和安妮老師的幫助下,成爲了界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聾盲人。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時的困難並不可怕,最關鍵的是我們最終的選擇,選擇懦弱是一事無成;選擇堅強是勇敢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暑假裏,我讀了許多課外書,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了。

馬克·吐溫曾經說:“在整個19世紀,最值得關注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個奇蹟,她又聾又盲,但經過非凡努力,竟然能夠熟練運用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語言,而且寫出了許多激勵人心的篇章。她的作品影響了整個世界,至今魅力不減,依然激勵着人們。

假如上天能給海倫·凱勒三天光明,那麼她第一天就會把時間花在看人上面。人們常常會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睛就能夠看到他的內心世界。在第二天,海倫·凱勒會起得很早,去觀察太陽是怎樣把沉睡的大地喚醒,之後,她會去欣賞藝術品,並通過它,認識人的靈魂。最後一天,海倫·凱勒選擇去城市裏走一走,在最後幾個小時裏,她跑去劇院裏去看戲劇。這就是海倫·凱勒想要看到的,是多麼地平凡啊!

我曾經試過用布把自己的眼睛矇住,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我想去拿個杯子喝水,卻不小心撞到了椅子。之後我又去了牀邊,不過我卻不小心踩空摔了一跤。我發現當盲人是那麼不容易。

海倫·凱勒給了那些雙眼健康的人一個提示:你們的雙眼是上帝賜予你們的財富,千萬要好好地保護、利用它們。其它感官也是如此,就像你的觸覺會慢慢衰退那樣,撫摸每一件你想撫摸的物品吧!就像你的聽覺會慢慢減弱那樣,用心去聆聽管絃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和各種美妙的樂曲吧!就像你的嗅覺、味覺會慢慢退化那樣,去品嚐每一種可口的佳餚吧!你的每一個感官,都是大自然給予你的認知手段,充分利用它們吧!讓我們爲能夠擁有它們而感到自豪!

海倫·凱勒最感人的作品依舊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作品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她對光明的渴望,教育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惜時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海倫·凱勒,一個還很模糊的名字帶給我無限好奇,好奇心爲我翻開了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或許大家都知道海倫·凱勒的事,還有關於她的許多東西。只因爲她震撼世界。一個幽閉在黑暗。無聲世界裏的人,她卻微笑地給人類帶去無限光明和希望。一個度過生命88個春秋,卻熬過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卻用不屈不饒的精神完成偉大的學業——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現在,越發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無知!

我喜歡海倫的自傳,她的筆調是那麼的迷人,雖並不華麗,但清新的氣味讓我覺得就像是在大自然裏似的,至今,我終於領會到,什麼叫“讀一本好書,就是在於一顆偉大的思想交流。”在讀她心嗎?每一處,我都能體會到那動人的靈魂在訴說那麼多往事。看了,便不肯放手。也許,是觸到了這動人的筆調,我喜歡用交流的方式,來記錄我所想寫的事物。我想謝謝她。

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在她的生活和生活樂趣中,凱勒小姐給那些沒有那麼多困難需要克服的人們上了永遠不能遺忘的一課。可海倫背後那個一直默默的幫助凱倫的恩師——安妮·沙利文小姐讓我們明白成功的奧祕。我們在成長,生活的空虛裏如果注入這樣的精神,世界上還有困難麼?

光陰似箭,年華似水,走過人生88個春秋的海倫與世長辭。她走過的信心、希望、黑暗、寂靜都是奇蹟。讓我們穿過悠長的時光小徑,回眸這顆純潔的靈魂,我們的心靈之光將有次被點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是誰,在逆境中不屈不饒,戰勝了挫折?是誰,在人生的道路上,用毅力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樑?是誰,與命運之神鬥爭了整整87年,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又是誰,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走出了一條光明之路?只有她,20世紀,這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地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女子。

海倫,這樣一個幽閉於盲、聾、啞世界中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且用生命的力量來完成了14部著作。

整整131年後,我翻開了這本用生命來完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彷彿看到:小小的海倫獨自坐在書桌前,面前正攤着一本書,她的雙手被凸起的盲文磨破了,血從她的手中流了出來,染紅了她的手,染紅了書,可海倫不顧疼痛,繼續如飢似渴地摸着,她通過書感受到了世界;她明白了世間萬物如何生長;她知道了世界是豐富的,是寬大的,是充滿快樂的;她懂得了如何去尋找光明,尋找幸福……讀着讀着,我被海倫的這種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深深感動了。

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用他們的頑強的意志譜出一首首強者之歌,鋪出一條條強者之路!曹雪芹、蒲松齡在貧困交加中留下了《紅樓夢》《聊齋志異》等不朽之作;奧斯特洛夫斯基癱瘓在牀,雙目失明,卻口述出了鼓舞人心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肯經過多少挫折,更加奮進,終於當上了美國的第16任總統……

想想我們的生活吧!我們的身體健康,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會選擇逃避;當我們面臨磨難時,我們會選擇後退;當我們受了小傷後,我們會大哭大叫;當我們快要成功時,我們會選擇放棄。這都只是一念之差,如果我們摔倒,我們想想他們吧,來告誡自己:“不要逃避,不要後退,即使一百次跌倒,也要有夢想、信心、勇氣,第一百零一次爬起來!”

這本書讓我想到了他們的毅力和我們的生活,你呢?去看看這本書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海倫·凱勒的堅強、奮鬥、樂觀和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關於這本書和作者介紹吧!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她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那時起,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煞費苦心的引導和教育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的求知慾望如飢似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如果能讓海倫·凱勒經歷所謂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第一天白天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下午將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鬆一下自己的眼睛,晚上,海倫·凱勒要用電燈並憑藉人爲的光明延伸視力。第二天,海倫隨着黎明一同起來,她將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的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那天晚上她要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最後一天她將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每一件事物。”“此後,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

這三天的光明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富有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勇敢、友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有趣和奧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海倫,會怎樣面對一個孤獨而黑暗的生活呢?

海倫在媽媽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生活手語,海倫的媽媽給她找了個老師安妮莎莉文,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海倫開始學習知識,“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海倫的內心,黑暗過去了,光明住進了她的心田,從此海倫不再孤獨,不再感到與外面的世界有任何隔膜,開始得到人間的友愛。

海倫以堅強的毅力學會了字母和閱讀,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說話。這是在她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的情況下學會了說話,看到她付出的努力,讀到這裏,我常常熱淚盈眶。這一切都少不了她堅強的意志和一直默默幫助她的老師。海倫相繼學會了英語、法語、拉丁語和德語,因爲她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做到這些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創造人類的極限。海倫經過無限的努力終於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以後又成爲了一名當代的紅作家,這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她寫的自傳。她的經歷讓我感到震撼,這是她不屈的意志、頑強的奮鬥,實現了她精彩的人生。

失明的海倫給我們一個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受失明的災難;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的感官,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絃樂隊的雄渾堅強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吧,嘗每一口佳餚吧,猶如明天你再也不能嗅聞物體,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通過自然給予你的幾種接觸手段,爲世界向你顯示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爲之驚歎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

說起海倫。凱勒,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想起海倫的八十八年的人生,僅有十八個月的光明與熱鬧,其餘的八十七年全是黑暗伴安靜的煎熬……

說是煎熬,但對海倫。凱勒來說卻是一種鍛鍊。現在,許多同學總是向父母訴說自己的壓力,那海倫在這八十七年的鍛鍊中就不會有壓力嗎,你的壓力與她的壓力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1892年冬天,那時海倫僅12歲,因爲《霜王》事件——寫了一篇與她人相似的小說,願本信任她的人,現在成爲了她的“敵人”。

她的心中不知藏了多少人的不信任與多少人的逼迫。這些跟你那“小小點”的壓力簡直是天差地別。我們又”何德何能”說自己的壓力很大呢?

海倫。凱勒說過:“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這就是她的動力。

海倫的每一天都在堅持,就像這次的《霜王》事件一樣,當所有人都不信任她時,她不會放棄自己的意願,堅信自己沒有抄襲,最後,海倫被判定無法故意抄襲。當然,說簡單點就像按電視遙控器一樣,只要你願意多堅持一下,多按一下,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堅持”並不是我能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到的唯一,還有“美的眼睛”。

在一次的感受大自然時,海倫首次體會了“媽媽”的兇猛。那風,那雨是如此的兇悍。

大家可能會想,她眼睛瞎了,怎麼看得到風帶來的災難;她耳朵聾了,怎麼聽得到雷的震撼?

但就是這樣,海倫才能真正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在風的推動樹在顫動,海倫抱緊樹幹,感到了風的威力;在雷的吼叫下,樹葉在發抖,海倫的臉被吹來的葉子打得通紅,感到了雷的怒火。這就是大自然所給予海倫的美。

海倫。凱勒的精神是一般人所比不了的,我們說她有殘缺,其實真正有“殘缺”的是我們,我們缺的是——精神。

我能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說一輩子都可能說不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東陽市三單鄉中國小(國小部)五(1)單佳月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剛拿到這本書,書名令我萬分疑惑:爲什麼只有三天光明?這個問題催促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名叫海倫。凱勒的美國小女孩,在她一歲半時因爲一場大病落下殘疾,成了聾啞人。父母爲她操碎了心,海倫。凱勒也因此經常發脾氣。接着,她的父母便請來了莎莉文老師,因爲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海倫。凱勒的一生也發生了轉變。在父母和莎莉文老師的細心幫助和悉心教育下,經過自己不屈的努力,她終於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說話和寫字,成爲世界上最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並把自己的畢生經歷和一生的奉獻都獻給了世界上需要幫助的聾啞人。

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後十分感動,海倫。凱勒學的每一樣東西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出許多倍的努力。海倫。凱勒的事蹟真是讓我驚訝!一個盲童居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寄予人們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年華的人羞愧萬分。我讀了這本書,常常問自己:"我們這些健康的人爲什麼不能像海倫。凱勒那樣努力,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指導老師:單秋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一本傳。她不是一個平常的人,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正是這麼一個生活在聾啞世界的人,竟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並寫出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等幾部著作。連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都這樣讚揚道:“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在這本書中,海倫寫出了假如給她三天光明所想見到的內容:第一天,看望她的老師,約朋友來家,去樹林散步,觀賞落日。第二天,參觀博物館。第三天,看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來證實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光明對於她來說確實是一種奢望,她只能用手觸摸有限的範圍,憑藉豐富的想象力,描繪自己假定獲得三天光明,所見到的光明世界和所體驗到的精神愉悅。

這也是一本催人奮進,鼓勵人們珍惜生活的書,它讓我們走進海倫的世界,體會沒有光明的一種生活,讓我們在體會中去感悟生活,去獲得滿足。同時它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樣去體現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迷茫,不放棄,正是因爲挫折的出現纔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成功後的感覺。

我是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有着健康的身體,但遇到什麼事就喜歡依着自己的性子來,遇到困難總不能堅持下去,直至向困難低頭。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考得不太理想,拿了捲紙後回家就哭了。與海倫。凱勒相比,她是多麼堅強,而自己顯得多麼渺小,多麼脆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教會我怎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教會我怎樣走出困難的陰影和寂靜。它是我戰勝困難的動力和勇氣。

親愛的同學,讀過這本書後你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和使用你自己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從你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裏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後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爲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並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爲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 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於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藉着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終於說出了斷斷續續的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真是一個奇蹟!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着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如果我能看得見,就能輕易的分辨白天黑夜,就能準確的在人羣中牽住你的手,如果我能看得見,生命也許完全不同。你說的白是什麼白,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這首歌在以前我聽到過,當時就讓我非常感動,對於失明的人來說,是多麼渴望看到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啊。我感覺到了盲聾人的無助,但在今年暑假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後,身殘志堅、樂觀積極的海倫,她那偉大的意志力把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

這是一部催人奮進、讓人感動落淚的名著,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盲聾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對話”,這是我看了這本書後一個深深的感觸,我被書中的主人公獨特的精神所折服。海倫在書中寫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那該多好啊!”,海倫想要三天光明,去做她想做的事,充分展現出她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把握時間。想想我們自己,生活是那麼的美好,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後退或者逃避,有時還會抱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想想海倫的經歷,我想我們是幸福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我一定要向海倫學習,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要積極進取,珍惜現有的一切,樂觀面對生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世界在她面前是黑白和無聲的,但她在世界面前是多彩和精彩的,同學們,當我們遇到任何困難挫折時,請不要放棄,請看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吧,她會給你很多啓示,她會激勵你勇敢向前,光明就在前方,就看你願不願意睜開你的眼,你會看到另一番精彩的人生,讓我們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吧,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聾啞作家,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哈弗大學,她寫下了十四部著作,今天我有幸讀了她的一本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的主要是海倫.凱勒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經過和如果給她三天光陰的故事。這本書深深觸動了我,我也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寫作要肯吃苦,勤學習。”是啊,從古至今。那一位偉人不是經過刻苦的努力,鑽研,“苦讀十年寒窗”才獲得成功?居里夫人的生活那麼艱苦,可她依然艱苦夜以繼日的工作,最終在瀝青渣中提取了新元素,鐳,女作家張海迪,雖然身有殘疾但她仍然刻苦學習爲我們創作,翻譯出許多優秀的作品。

“堅持就是勝利“這是媽媽常對我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因爲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學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不僅靠的是刻苦,勤奮,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說到這兒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我向來做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本來立下雄心壯志,每天寫一篇日誌,開始兩天我還能堅持“一天一記”可隨着時間推移我成了“兩天一記三天一記”……有時甚至一週都沒一記了,連筆都懶得動了,讀了這本書後,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堅持每天一記,把日記寫好,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堅持下去!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位奇人,一位是拿破崙,一位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全世界爲之讚歎。

海倫.凱勒雖然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告訴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永不放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今年蘇家老師佈置的作業中有一項是選擇一本好書閱讀並批註,然後寫讀後感。當媽媽帶我去書店選書時,我毫不猶豫的選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回家去閱讀。你們一定會問爲什麼?因爲我敬佩這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以前我只知道她又盲又聾,卻從未讀過她的書,這回終於可以一飽眼福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給我的觸動最深的有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就是當她發現別人溝通時是用嘴,而不是像她那樣用手勢表示時,他努力的辨別別人的嘴脣的動作,卻仍然不知所云。爲此,她亂髮脾氣。在這我彷彿感覺到了她那種迫切的心情。第二個地方就是當她已經學會說話,並可以很好的和別人溝通時,我彷彿也感覺到了她那種喜悅的心情。雖然她又盲又聾,可她並不奢求可以變成正常人,只希望上帝可以給予她三天光明。僅僅三天,這更足以看出她的渴望。

讀完這本書後我清楚的感受到了一個盲人渴望得到光明的心情,也清楚的感受到了一個耳聾的人渴望得到聽覺的心情。我常想起海倫說過的話“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我做爲一個正常人是太幸運了,我擁有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健康的身體……,我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很多海倫要做十遍甚至百變的事情,從中獲得許多知識,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但是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總認爲是理所應該的,當遇到困難時我也沒有像海倫。凱特一樣堅持。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悟出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有了這種品質,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就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我將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珍惜我現在擁有的一切。爲新的起點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