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與妻書優秀讀後感作文

《與妻書》又名《與妻訣別書》,是清朝末年爲了反清反封建爭取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黃花崗起義三天前晚寫給妻子的信。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林覺民與妻書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林覺民與妻書優秀讀後感作文

  林覺民與妻書讀後感篇(一)

當我第一次閱讀林覺民這封給妻子的訣別書時,覺得林覺民非常狠心, 竟然會為了國家而放棄妻子、放棄家庭。 但當我再三領略, 才瞭解到他寫這封信時心裡充滿悲傷。

在《與妻書》 這千餘字中,每一句都流露出林覺民對妻子的深厚感情。我覺得林覺民在那一刻應該百感交集, 在報答國家和愛情之間難以抉擇。看過這篇文章後, 再和現代人對愛情的態度比較, 實在是有很大的分別。 林覺民和妻子情感深厚, 彼此對這關係都是十分認真,他甚至希望死後也能由靈魂陪伴著妻子度過餘生。 反觀現代人的愛情觀,他們沒有像林覺民般珍惜身邊的伴侶,只是盲目地追求快感,感情瞬間即逝 ,大部份都沒有真摯地對待感情。

在這篇文章中,除了看到林覺民和妻子令人動容的愛情外, 我還非常佩服他捨己救民、救國的高尚情操。 他在加入革命前一定有事先衡量過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但他沒有理會,反而義不容辭地為國家出頭,最終雖然犧牲了生命,但他英勇的事跡已經為後人所敬重。他沒有讓自己的兒女私情阻礙自己追求正義和真理, 儘管心裡對妻子是那麼百般不捨, 但他還是果斷地參加了革命。

我認為《與妻書》的感人之處,是在於整篇文章都充滿者真摯的感情。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妻子, 林覺民的遭遇都令人感概。 縱使這篇文章已有九十年的歷史,但它仍是現代人不會忘記的一篇文言文;我也相信《與妻書》會隨著時間流芳百世,林覺民的正義精神也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林覺民與妻書讀後感篇(二)

1900年入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1905年回鄉與陳意映結婚。1906年自費去日本留學,專攻日語。翌年補爲 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春,得知黃興、趙聲等在香港建立統籌部,籌劃廣州起 義,遂赴香港,後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給父親及妻子寫下絕命書,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親人的愛及爲國捐軀的決心。4月27日,與陳 與?、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下午5時30分,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 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清兩廣總督張鳴歧、水師提督李準親自在提督衙門內審訊,他毫無懼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談,綜論世界大勢和各國時事,宣傳革命道 理。又在堂上發表演說,談到時局險惡的地方,捶胸頓足,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後奉勸清吏洗心革面,獻身爲國,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關押幾天,滴水米粒 不進,泰然自若地邁進刑場,從容就義。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覺民,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上《與妻書》的作者。實際上,臺灣和香港的中學課本也有此文,所以,兩岸三地的小朋友在中學都要背的,“意映卿卿如晤....”

林覺民出生在如今福州最昂貴的地段,三坊七巷。十三歲參加科舉考試,小林同學在考卷上題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揚長而去。老爸很着急,孩子 不願意參加大學聯考,那就只能送出國自費留學了。那會兒還不流行去英聯邦國家,許多猛人都去了日本,於是林覺民也去了。當時日本正是同盟會的大本營...

四年之後的1911年,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臨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陳意映,跟家人說學校正在放櫻花假。當時陳意映已經懷孕。林覺民 在離家去廣州的路上,深夜裏在手帕上寫下了《與妻書》。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封信寫得似乎有點囉嗦,不過我們要想到的是,林覺民寫信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它會成 爲語文教材。廣州起義失敗之後,林家躲到鄉下避禍,有一天發現有人偷偷地把林覺民的遺書塞進門縫(其實有兩封,一封是《與妻書》,另一封是寫給父親的), 一直保留至今。

林覺民在廣州起義中是受傷被俘的。當時傳言,抓獲一個剪短髮、穿西裝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覺民林帥哥。時任兩廣總督的張鳴岐和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林覺 民。林覺民不會說廣東話,就用英語回答問題,慷慨陳詞,滿庭震動。兩廣總督張鳴歧嘆道:“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當時有人勸 總督大人爲國留才,而張總督認爲這種英雄人物萬不可留給革命黨,遂下令處死。林英雄殉國時,年僅24歲。

林覺民就義之後,家人把祖宅賣了避難,買主叫謝鑾恩,他有個孫女後來也很出名,叫謝冰心,冰心長大了後曾經寫文章追憶過自己的這個故居。林覺民有個 堂哥林長民,後來也生了一個很有名的女兒,叫林徽因。林覺民的故居一直受到妥善保護,不過據傳最近被一個來自香港的地產商強行拆遷了一小部分,當地居民以 身體對抗推土機,浴血保衛了林英雄的故居。

臺灣同胞曾經在1980年拍過一部電影《碧血黃花》,林青霞姐姐扮演陳意映,非常美麗端莊(該片獲金馬獎6項提名,包括林姐姐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童安格爲林覺民寫了一首歌《訣別》,淚珠和筆墨齊下;而齊豫則爲陳意映寫了一首歌《覺》,站在女人的角度,問林覺民“誰給你選擇的權利這樣離去”。兩首歌 都非常感人,令人熱淚盈眶。少年不望萬戶侯,林覺民根本不稀罕榮華富貴。他是爲了什麼離開親人,犧牲自己?KK老師不禁感嘆,那是一個真正的英雄輩出的年 代。

  林覺民《與妻書》背景

十多年前,在高中課堂上學習林覺民《與妻書》時,雖然自己尚是不諳世事風情、懵懂初開的少年,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繾綣與決絕、矛盾與苦痛,但那種感 動卻是源自心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愴。十多年來,這篇文章一直深深銘記在我的心頭,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一起被我視爲最至情 至性、令人柔腸百折的“悲”文,每有觸及,便不勝感慨,悲從心起,爲作者悲,爲他心愛的妻子悲,爲他們忠貞愛情所遭遇的不幸與無奈悲。今年4 月27日是廣州起義九十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我不禁又想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覺民和他的《與妻書》。

儘管林覺民和妻子陳意映是奉父命結婚,先結婚後戀愛,但兩人感情非常深厚,《與妻書》便是最好的證明。林覺民在廣州英勇就義後,消息傳到家中,陳意 映悲痛欲絕,曾萌生自殺念頭,欲跟隨林覺民而去。後經林覺民雙親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親照料,她才放棄自殺念頭。但過了一年多,終因思念林覺民 過度,終日鬱鬱寡歡而病死,在他們令人斷腸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與妻書》是林覺民在1911年廣州起義的前三天4 月24日晚寫給陳意映的。當時,他從廣州來到香港,迎接從日本歸來參加起義的同志,住在臨江邊的一幢小樓上。夜闌人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殘酷而轟轟烈烈、 生死難卜的起義以及自己的龍鍾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緒翻涌,不能自已,徹夜疾書,分別寫下了給父親和妻子的訣別書,天亮後交給一位朋友,說:“我死,幸爲 轉達。”寫《與妻書》時,林覺民滿懷悲壯,已下定慷慨赴死的'決心,義無反顧,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決然地告訴妻子“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寫信時,他“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心中滋味無以言表。爲“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爲天下 人謀永福”,他置生死於度外,拋卻與愛妻的兒女情長而“勇於就死”,大義凜然、無所畏懼地積極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統治的武裝起義中。

在那樣一個即將面對生死訣別的時刻,林覺民在寫給愛妻的訣別書中,不可能再說什麼甜言蜜語,也不可能抒發什麼豪言壯語,整封書信從頭至尾娓娓傾訴的 就是他“以天下人爲念”、不惜拋卻兒女情長、置生死於度外、捨身參加革命的堅決與執著,以及他對愛妻的留戀與不捨。眼看就要踏上兇險之路,和自己的親人永 別,再堅強的人也難免心碎腸折。林覺民也同樣是肉身凡胎,有着七情六慾、兒女情長,面對即將到來的生離死別、與愛妻嬌子的永別,任他鐵石心腸,也不可能不 傷悲,不淚涌雙眼?但他畢竟是胸懷大志、“以天下人爲念”的革命者,面對生離死別雖然傷悲,卻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沒有“小男小女”們那般悲悲切切、哭哭 啼啼,而是滿懷悲壯、大義凜然,表現了一個革命者以天下爲己任,追求正義與真理,捨身取義的高尚情操和寬廣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與妻書》惟其感人,就在於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處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真情,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充滿凜然正氣,爲國捐軀的激情與對愛妻的深情 兩相交融、相互輝映,叫人斷腸落淚,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奮。雖然已時隔九十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對愛妻的那份真情、那種“以天下人爲念”、捨生取 義的革命者的氣度風範,依然令人動容,而且將流芳百世、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