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

教學方法誦讀——鑑賞——分析

一、 導入:

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溼的牢房裏,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蘊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 分析全詩詩人感情的變化:

詩歌是靠形象來表達感情的,所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提問:瀏覽全詩,思考,作者在這首詩表達了那樣的一些感情?

現在我們就來讀詩,看一看這些同學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

(一)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一層,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把這一節的內容朗讀一下。

問: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爲什麼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二)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實的牢房裏,那麼,從第四節開始,作者就轉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

艾青因爲生他時母親難產,後來又因爲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了5年。那麼,詩人在這個不屬於自己的家庭裏得到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四節。

問: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裏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麼呢?

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裏,撫摩我”

詩人運用這樣的手法,是爲了突出她怎樣的品質?

勤勞、慈愛。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勤勞、充滿母親般慈愛的大堰河向我們走過來了,她的雙手輕輕的撫摩着她的乳兒,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大家睜開眼睛,誰能給我描述一下這雙手?

是啊,正是這雙勤勞的,儘管粗糙卻溫暖的手,使一個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溫馨,使艾青——這個被地主家庭嫌棄的孩子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母愛,而我和大堰河只不過是乳兒和乳母的關係。

詩人在五歲時終於被領回了自己的家,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啊。但詩人心中感覺到卻是——“忸怩不安”。

大堰河家窮,卻有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想到這些,詩人心中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全班同學齊讀4、5、6三節,讀出詩人的眷戀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盡了她的乳汁之後,又開始勞動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讀第七節,思考:大堰河從事着這樣又苦、又髒、又累的活兒,爲什麼始終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種原因的,有爲和乳兒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悅,有在勞動中獲得的滿足。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個和她有着相似命運的人——祥林嫂,當她在魯家作着比一個男人還多的事情時,“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多麼淳樸,寬厚的靈魂啊。

全班女同學齊讀六個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詩人寫到這裏,認爲還不足以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於是,她又帶着我們走進了大堰河美麗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大家瀏覽第八節,看一看,作者選取了幾個細節來表現大堰河對自己的深愛?

問:爲什麼說做夢能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呢?

大堰河的夢正是她對詩人最美好的祝願,她期望他能長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滿。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夢實現了,有一個嬌媚的媳婦叫她一聲“婆婆”,她會有怎樣的表情呢?

(五)是啊,誰不期望美夢成真呢?如果這個夢能實現,該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盡自己的血汗後,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師朗讀9、10節)

問:大堰河死後得到的是什麼?(微薄的葬禮)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後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裏,詩人的心一陣陣發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

問: 是什麼造成了她的悲劇?詩人對這個社會懷着怎樣的感情?齊讀11節,讀出詩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憶到這裏就結束了。在他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卻有着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大堰河。她勤勞,善良,寬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從回憶的大門走了出來,外面依然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依然是陰冷潮溼的牢房,但詩人卻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給大堰河由心靈而寫成的讚歌。(教

問:爲什麼是紫色的靈魂?這首讚歌,僅僅是呈給大堰河的嗎?(紫色代表着高貴,這首詩歌是獻給所有勤勞的中國人民)

四、課後練習一解答

(一)、大堰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詩人對這一形象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大堰河是勤勞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飯、養雞、餵豬、終日操勞,她又是善良的,她永遠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農活。

大堰河又是慈愛的,縱使在終日勞作的疲憊之後,她仍然不忘記同樣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

她還是博大的,她能像親生母親一樣,深愛着她的乳兒。

她又是悲苦的,貧苦的,勞累的。多年的貧苦生活過早地奪取了她健康,年僅40多歲就含淚地去了。

她是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是普通母親的代表,也是對全中國勞動人民的讚美。(二)詩中反覆、排比等修辭方法的運用有什麼表達效果?

這是一首抒情詩,但它是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全篇不斷使用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使這種感情更加凝重、雋永。

3.按詩節依次講解分析。

第1節。提問:這一節主要寫了什麼?(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關係。)

第2節。提問:這裏的“我”是兩個人的兒子,一個是地主的兒子,一個是大堰河的兒子,這兩個“兒子”的含意有什麼區別?(前者“地主的兒子”,這是在血統意義上說的;後者“大堰河的兒子”,這是在撫養意義上說的,進而具有感情的、階級的意義。)

第3節。提問:爲什麼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導學生看預習提示有關文字。作者幼時是在一種被冷漠的環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裏才感到溫暖,得到母愛。人在寒冷孤獨時,本能地希望得到撫慰,得到溫存,希望回到親人的身邊。正因爲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飛雪在鐵窗外飛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給自己無限溫暖的母愛的大堰河。)

第4節。齊聲朗讀,體會詩中的深情。這一段集中寫了大堰河的勤勞樸實的形象。詩中運用了“在……之後”這一狀語格式,而且反覆使用,多次強調。在每個狀語中都細緻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勞動的情景,運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請同學們一一找出。

這些詞語所表示的勞動情景,給我們一個什麼印象或感覺呢?一是大堰河什麼活兒都得幹,從吃到穿,裏裏外外處處操勞;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從早到晚,一時也不停閒。(由她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蝨子一顆顆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兒們已脫下襯衣入睡,她還在忙碌。)

提問:詩中爲什麼不這樣寫:“在你吃飽了飯之後,在你睡了一覺之後……”(這樣寫就不能表現大堰河的艱辛,也就不能體現大堰河對乳兒的.關心愛護之情。)

同學們想想,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幹了那麼多活兒的手能是細嫩的麼?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節的最後一句,卻有一個表示細微動作的詞——撫摸!正是這個詞,浸透了大堰河對“我”的疼愛,幹了那麼多粗活的手,此時居然能輕輕地“撫摸”,不是偉大母愛的生動體現嗎?

第5節。簡單交待“我”的階級出身——“地主的兒子”,但與大堰河結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問:哪個詞表明“我”不情願離開大堰河?(“被”“領回”)

第6節。提問: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優越?(“紅漆雕花的傢俱”“睡牀上金色的花紋”“‘天倫敘樂’的匾”“絲的和貝殼的鈕釦”“安了火鉢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這麼優越的家庭條件,作者“我”又是怎樣一種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詞不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慣了,進而表明“我”與地主家庭的疏遠與隔閡,因此本節的頭尾兩句重複了相同的一句話,“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卻說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對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節。提問:本節開頭“大堰河爲了生活……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與此詩第2節中哪一句相照應?(“大堰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勞動的項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蘿蔔、掏豬食、扇爐子、背團箕、曬糧食)大堰河從事這些勞動時的神情又怎樣?(始終是“含着笑”)

講解:這節詩裏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節裏那樣給自家幹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幹活,從而取得報酬養活自己一家。勞動是極繁重的。多樣的,更是艱苦的;然而她卻總是“含着笑”。對常人來說。那些勞動沒有一樣能夠使人笑。到結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結着冰屑的蘿蔔切開,在那冰冷剌骨之時能夠笑嗎?面對着豬吃的麥糟,嗅着那刺鼻的餿味兒,扇着嗆人的爐煙,常人在這時能夠笑嗎?然而詩中卻始終寫大堰河“含着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不僅如此,如果聯繫第5節所寫“我”離開大堰河家時,她居然“哭”了,那麼在這一節中反覆寫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深的愛,爲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係的偉大而無私的愛!是真正的母愛!

第8節 。通過爲乳兒切冬米糖和夢中吃乳兒的結婚喜酒這樣兩個細節,表現了“大堰河,深愛她的乳兒”。

第9節。寫大堰河死時還念着乳兒,同時表現作者因未能最後看一眼乳母而內疚悲痛的心情。

第10節。寫大堰河一生勞苦之重與死時葬斂之薄。提問:這節運用了不少定語做修飾,找出來,說說這些修飾語的作用。(“四十幾年的”“數不盡的”表明大堰河一生悽苦之沉重,“四塊錢的”“幾尺長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蘊含着詩人對不公正的社會的憤慨,也含着對大堰河深了的悼念與歉疚。)

第11節。提問:在這一節裏寫“我”與大堰河的後代的感情上的聯繫,你能找出表達這種感情的語句嗎?試作分析。(“我是在寫着給予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語”一句,表明詩人對大堰河後代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舊世界的憎惡;“兄弟們碰見時,是比六七年前更要親密”一句,表明詩人與被壓迫遭痛苦的階級兄弟心連心。)

講解:當“我”飄泊回到故土時,及大堰河的兒子們碰見了,詩中把這說成是“兄弟們碰見時,是比六七年前更要親密”。而在第6節中寫“我”回到自己家中,卻說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識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