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上冊讀後感

第六篇:讀《童年》有感

五年上冊讀後感

《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爲“自傳體三步曲”。我讀完《童年》,覺得它記載了高爾基鉛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遼沙的父親染上霍亂而早早過世了,3歲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人,她的愛豐富了作者的心靈,可外祖父脾氣暴躁,這給阿遼沙沉重的打擊。阿遼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點甜,可他的母親卻把她兒子的這一點甜一同帶進了墳墓。阿遼沙讀完三年級,就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學校課堂,不久就走向人間,到人間去謀生。

在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節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書中慈祥的外祖母那豐富,生動,優美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歌謠使作者聽了大爲神往,就激發了他對正義事業的美好希望。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

“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畜生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爲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讀了這樣一段話,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後來我才漸漸明白:它是想要告訴我們新的一代是如何堅韌不拔地頑強生長,並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把正在沉睡的民衆喚醒。我想這也是高爾基創作這本書的另一個用意吧。

第七篇:讀《老人與海》有感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老爺爺的作品,老人與海的素材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老人在海上獨自打魚,他打了84天,還是一條魚也沒打到,在85天,他出海再次捕魚,他釣到一條大魚,並與大魚較量了3天,最終將大魚捕獲,但在歸程中一在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後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我讀過感慨萬分,受益匪淺,那老人聖地亞哥,儘管一開頭就出與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沒捕魚,認爲”倒了血黴”,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當作失敗者,“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的很深的刀疤,沒錢賣吃食,得靠孩子送來,然而他絲毫不感到氣餒,在第八十五天上決心“使向遠方”去釣大魚。等到真的釣上一條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決心戰鬥到底。等到鯊魚來襲使,他用盡一切手段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刀子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斷了,他用短棒。短棒也丟了,他用舵把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任何困難都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雖然最後老人只帶回了一個骨架,但他仍舊是勝利的,死魚的殘骸,從鼻子到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長,這一點烘托出這次捕魚的偉大。

讀完《老人與海》後,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世上沒有成功不了的事,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報。

第八篇: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星期日早上,我坐在牀上讀着《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疏稀的晨星在窗外的天空閃爍着,似乎在看着我快要流淚的眼。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充滿了我的整個腦海。雖然這只是安徒生寫的童話,可我無法從悲憤的感情中解脫開來,眼前彷彿浮現着小女孩悲慘生活的情景。

我彷彿看見小女孩在寒冷的聖誕節前夜走在大街上賣火柴,哆嗦着凍得發紫的嘴脣叫賣着。可誰也沒有買她的火柴,哪怕是一根。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分錢。

我彷彿看見小女孩捲縮着身體,坐在牆邊,用凍得通紅的雙手划着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