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矛與盾》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矛與盾》教學設計

《矛與盾》教學設計1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將個故事,好不好?

有個年親輕的小夥常在人家面前誇自己:“我呀,世界最聰明的!只有一個人可以和我比只有他比我聰明,他是張三。”

同學們,你們發現他的話有什麼不妥嗎?(學生討論)———“自相矛盾”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矛與盾》(教師板書)

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

1、多媒體出示課文。動畫:買矛與買盾

(接近性原則:考慮學生的生活貼近性,讓學生從形象上感知。)

2。教師範讀課文。

3、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大家抓緊時間,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讀流利。

——誰願意讀讀這則故事?

——全班齊讀。

三、讀懂文本。

1、教師導學。

(1)這個人是怎樣誇矛和盾的?用書中的話說。

(板書:矛之利,於物無不陷;盾之堅,物莫能陷。)

(2)這兩句話用自己的話如何說?看哪個同學說的最好!(鼓勵學生在理解中應用)

(3)“陷”是什麼意思?(看註釋)矛非常鋒利,對於所有的物體

都不能穿透;盾非常結實,所有的東西都不能穿透。

(4)有誰能上來做一做這個動作?

2、學生自學。

延伸文本。想一想,如果真用這支矛去戳這個盾會怎樣?

盾破——說明矛利;矛毀——說明盾堅;

盾矛皆毀——兩者都不好;盾矛完好——矛不利。

3、教師設計準備道具,在具體生動的情景中增加理性認識。

四、動畫配音,鞏固文本。

1、同學們不但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能把意思讀懂,真了不起!爲了獎勵大家,

老師請同學們再看一段動畫片(配音樂),你們願意嗎?(再出示動畫片)

2、請學生給動畫片起名字。(時間充分的話要讓學生講講理由)

3、真可惜,這段動畫片沒有聲音,你們願意彌補這個不足嗎?

指名配音(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4、學生“合作”用自己的話譯文。

學生評價。

再指名配音。

學生上講臺表演

全班一齊用古文配音。

總結:剛纔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創造性地給動畫片配音,使這段動畫片更生動,更鮮活。謝謝大家!(鼓勵學生朗讀和嘗試)

五、寫中明理,在探究中掌握課文寓意。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真用這個矛去刺這個盾,會怎樣?說明什麼?

此時此刻,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所感悟,你可能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也可能

有一些話想對楚人說,還可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說。現在就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

1、學生寫話。

2。全班交流。

六、(放飛想象,拓展延伸)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大家來說說,怎麼樣?

請說的好同學上講臺演示。(教師用音樂配音,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

《矛與盾》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知識: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

3、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瞭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1、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坦克的圖片、文字資料。(師生)

2、收集與發明創造有關的資料。(師生)

3、準備好相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師)

4、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語,瞭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瞭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別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四、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同時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5、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6、自由交流: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後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五、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重點指導:“矛、兵”的筆順。

4、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5、指導生字書寫。

6、小結寫字情況。

  六、課後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爭取解答課後問題。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字卡背後)

2、聽寫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小黑板出示詞語,學生訂正,改錯。

3、提問:聽寫的詞語中有不懂的嗎?(學生互問互答)

4、板書“大顯神威”,這是什麼意思?(初步理解)

圍繞這個詞,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如:誰“大顯神威”?它具有什麼“神威”?它爲什麼能大顯神威?)

二、圍繞“大顯神威”,感悟課文內容

1、從書中找到“大顯神威”。提問:是誰“大顯神威”?生答後,引讀5自然段。

2、小結,過渡: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爲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麼,坦克是怎麼來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

你從哪裏找到了答案?引導學習1~4自然段。

3、默讀1~4自然段,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坦克是怎樣發明的。

獨立讀書思考。分組交流改進。指名發言說明。

小結: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

4、指導朗讀1~4自然段。

引導:小聲讀這部分課文,把你認爲用得好的詞和句勾下來,待會兒與同學交流。

交流好詞佳句。聯繫上下文理解“難以招架”、“固然”等詞。

朗讀課文。

5、瞭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以及坦克在戰場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引讀6自然段。

出示句子“誰善於……勝利者。”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你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

小結:通過具體事例明白了這個道理。

說明: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是寫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講道理,舉例最有說服力。

三、拓展思維,深化明理

1、讀文後“泡泡”裏學習夥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2、談話:矛和盾很早就有,爲什麼別人不能像發明家一樣發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啓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四、佈置綜合性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觀察生活,發現不便之處,作記錄。

2、思考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

3、嘗試把其中一項做成看得見的作品,在展示臺上展示。

(可根據學生建議增減活動。)

《矛與盾》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有關發明家的發明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範寫“矛”與“盾”)

矛 進攻

盾 自衛

3、學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寫成“予”字,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矛”就無法進攻了,“盾”的外側是兩筆,第二筆是豎撇。

4、師:如果我們把矛和盾的這兩種相對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呢?根據學生反饋板書問題要點。

如:矛和盾爲什麼要集合?怎麼集合的?結果怎麼樣?

設計意圖:課堂沒有直接完整的呈現課題,而是借課文插圖展開教學,逐步呈現課題,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鬆有趣的走進文本。“矛”和“盾”這兩個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這兩個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難度,意思也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通過看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語境中掌握“矛”和 “盾”,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教師的板書示範,化解了字形的難點。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矛和盾這兩種兵器怎麼集合?集合結果會怎樣?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故事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讀錯認錯的字詞。

(2) 想辦法記一記要求會寫的生字。

(3)組長安排組員分段朗讀,讀通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範讀動畫,糾正發音。

(5)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能自行解決黑板上的哪些問題,先在小組裏討論,還不懂的留着全班討論。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

設計意圖:“教是爲了不教”,在課堂上教師爲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師:同學們,通過預習課文,你能自行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解決一個,擦去黑板上的有關問題。

2、課件出示詞語:先由學生領讀到搶讀到憶讀競賽,重點糾正要強調讀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讀的新詞有:

集合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長處 首次 勝利者 合二爲一 大顯神威

亂作一團 龐然大物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3、運用練習

(1)選用上面合適的四字詞語填空。

a .中國乒乓球的國手們在奧運會上( )。對方隊員面對強有力的進攻,雖然( ),但最終( ),敗下陣來。

b .當獵狗這個( )出現在受傷的小鳥面前是,小鳥嚇壞了。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說句子。

設計意圖: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厚積才能薄發。隨着詞彙量的增加,學生的語言會變得生動、具體。對於新詞,不僅需要理解,更需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此外,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時間分配的特點,適時組織學生搶記詞語能消除大腦疲勞,以便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四、指導書寫,完成作業

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1、認讀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按結構歸爲一類讀,可以選後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讀,也可以組詞讀。

2、本課生字以左右結構的字佔主要比例,因此要重點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難點落在“集”上,右上四橫,上部要寫得緊湊。

3、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注意寫字姿勢。

五、課外延伸,閱讀資料

坦克:又名戰車。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力和堅強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乘坐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最早使用坦克參加戰役。其實,坦克是一名戰地隨軍記者發明的。

設計意圖: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天地就有多大。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外資料引進課內,使精讀與略讀在課內得到有機結合,使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得到提升,適時讓學生感到課本之外還有精彩處,開卷有益。

六、作業

1、我會寫

máo bān dùn

(1)敵人的( )如雨點( )向他的( )刺來。

chí shén

(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來。

tǎn zhàn gōng tuì

(3)我方的( )克衝上( )場向敵軍發動進( ),很快打( )了敵人的進攻。

2、蒐集發明家發明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聽寫句子,引入文本

1、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麼樣?

聽寫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爲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反饋:打開書本,校對、訂正。

設計意圖: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於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它的內涵和中心,把握全文。這個句子是本課的重點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仔細分析句子,用詞也很有意思,既有反義詞,也有能解釋課題的四字詞語。這個句子在課文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出示聽寫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爲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這句話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一個詞。

學生讀句子,回答。提示:自衛—— 進攻;盾——矛 ; 合二爲一。

2、 師:把“矛”和“盾”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爲一,怎麼集合呢?有什麼好處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2~4自然段,讀完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反饋

(1)怎麼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具體做法是: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師出示坦克的圖片,簡單介紹。

(2)這樣的集合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實際上是自衛和進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衛,又能更好的進攻,這可是“大顯神威”。

3、指導學生理解“大顯神威”的含義,讀第5自然段,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明。

學生讀課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你能把大顯神威的感覺讀出來嗎?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

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會“首次、嚇得哇哇直叫、亂作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學生回答,如:“神舟”五號太空飛船、海洋館的大神龜、我國奧運健兒……

4、師:發明家從“矛”和“盾”中得到啓示,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爲一,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點什麼呢?

引導學生初步領悟道理: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設計意圖:明理是一個過程。小悟得小道理,大悟得大道理,多悟多得,說不定哪天恍然大悟、大徹大悟,還真有什麼大啓發。因此,明理不可急功近利,教學是要體現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悟。

三、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師:請同學們反覆朗讀這句話,想一想從中可以受到什麼啓發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教師可適當提示:充氣雨衣、地下多功能車庫、雙層公交車、節能型馬桶、鑽井工人的帽子、帶橡皮頭的鉛筆、一個優秀的人……

3、師: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事物還有哪些你覺得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可以怎樣改進,使之更有利於人們的生活呢?

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教師鼓勵有創意的想法。

4、小結

師:同學們,社會在迅速的發展,人類時時刻刻在創造,在創造中發明,也許正在勤奮學習的你就是將來的創造者呢!

設計意圖:教學不僅要舉一反三,更要融十爲一。緊扣教材,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和訓練的切入點,將閱讀的理解、語言的感悟、明理的過程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抄寫句子: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記下自己或身邊的人留心周圍事物、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事例。

設計意圖:作業內容的開放,實際是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能從課本中尋找答案,還會在生活中有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矛——進攻——槍口或炮口

集合——坦克

盾——防守——鐵 屋 子

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設計意圖:板書的功能在於理清文脈,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要簡介、明瞭。這個板書能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而爲一的過程展示出來了。

《矛與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

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4、仿編成語故事,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創編成語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課前活動:分兩組比賽,說一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1、試說“自”字開頭的成語

(多媒體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 自覺自願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爲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引入課文,板書課題,簡介矛與盾(矛:長矛,古代用於進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於防守的武

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初讀課文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3、“誇口”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學生勾畫相關語句,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師:誰來學着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

4、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5、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能換一

個詞語來替代嗎?(啞口無言)他爲什麼張口結舌?

那個人售物時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

(四人一小組討論。)

7、通過學習課文和他們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會有怎樣的後果?你應該怎麼辦?

  三、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裏。

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 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看着原文複述課文。

  四、仿編成語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現代版

2、四人小組編成語故事。

3、交流,評價。

  五、教師總結。

《矛與盾》教學設計5

一:導入

平時你們看到我叫我什麼啊?(老師、丁老師對不對)哎,我長得那麼漂亮,(美麗、漂亮的丁老師)小嘴巴真甜,這樣今天你們一個機會來給我噹噹老師好不好?(好)我來說兩句話,你們聽聽看。聽完之後評一評。

1.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正好,陽光明媚,下了場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聽一句,值日生記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說:丁老師,我沒有講話,我是輕輕地講話。你來說。

3.誰來讀?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

先來看個視頻,矛和盾是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

1.看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聽得很仔細。這就是矛,各種各樣的矛,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長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時候可以用來刺傷敵人。所以這個矛的尖尖頭十分--尖銳、銳利。但是你不要以爲敵人都是傻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當矛刺過來的時候,敵人就用——盾來保護自己。那麼這個盾的質量要不要好的啊?——要,爲什麼?所以說盾得堅固、堅硬、結實。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要走進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件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琅琅,小古文的朗讀要特別注意節奏和韻味,現在看好書,聽老師讀.

3.怎麼樣,自己想試試嗎?現在請小朋友把小古文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第二遍和離你最近的小夥伴一起讀一讀。

4.小朋友,快去數一數有幾句話?老師請五位小朋友來讀!

5.輕輕地把書本放下!

三、理解課文

1.老師知道你們的小腦袋裏啊裝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來學習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看下面的註釋、翻譯等等,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

2.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這個楚人在幹什麼?把話說完整——這個楚人在賣盾與矛。出示:楚人有賣盾與矛者。你來讀,你來讀。

3.誰來噹噹楚人,誇誇這面堅固無比的盾?你來。看來你是初次經商,還沒有體會到商人的心情,誇的還不夠。誰來幫幫他,應該讀出誇耀的語氣,你試試。你可真會譽盾啊(出示詞卡)!誰連起來讀一讀?(出示: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譽王天瑞。

4.誰再來誇誇他的矛?(出示: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把他的心裏都讀出來了!我的矛可好了,你來讀。大家快來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5.誰來說說看,這兩句話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句話?

預設:吾:我的。放風箏裏面有“汝前行,吾後行”。

堅:堅固,給他組組詞。新的學習方法出現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給他多組幾個詞。堅可以組哪些詞?我們就把這種學習方法命名爲:倪展翼組詞法。

利:鋒利、銳利,也是組組詞。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鋒利。

物莫能陷也:通過對比古文和現代文,我知道了這句話地意思是:——隨便你用什麼東西都不能戳穿它。你來讀,你的盾很堅固,你的盾的質量很好!

於物無不陷也:隨便什麼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來讀,這個矛很鋒利,很厲害的一隻矛。

6.誰來幫幫這個楚人,幫他吆喝吆喝生意?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齊讀)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邊的人聽出了破綻。

8.這裏的“或”我們在哪篇小古文裏碰到過啊?——菊,其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或是有的,但是在這裏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會說: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會說: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老練有成)

10.那個人的反應是什麼啊?(出示:其人弗能應也)

嘴巴張的大大的,可是說不出話來就是——張口結舌。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 尷尬、窘迫、吃驚、難堪、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老師這裏還有幾個成語呢!看!(啞口無言、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

11.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師引讀: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以同時存在的。

四、活學活用

1.楚國人的買賣還能做下去嗎?誰來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了?說話、做事前後牴觸,說話不講邏輯,真厲害,一下子點出要害。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這是《自相矛盾》的小詩,自己讀讀看?

這詩歌有意思吧!誰來說一個你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實例呢,看這是一則廣告。播放腦白金廣告)對呀,前後說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讀成誦

1.老師給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試試看?

2.老師獎勵你們看一組連環畫,看,能不能跟着圖畫把它背出來呢?自己試試看!(請兩個小朋友來背)

3.真厲害,這也難不倒你們!現在啊我們把這個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誰來讀旁白?誰來做楚人?誰來噹噹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開始!

《矛與盾》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別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矛與盾》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寓、矛 、盾、譽、吾。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交背誦。

3.藉助註釋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成語包含的道理。

4.以此積累詞語,進行拓展練習,培養學生觀察、聆聽、想象等能力及語言創新能力,啓迪智慧。

教學重難點

瞭解古詞義,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表達。

教學手段及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講授、講解、討論、模仿、運用、回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矛與盾》是國小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二十五課內容,短小有趣,借買矛與盾的故事諷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耐人尋味。文本資源與現實聯繫點較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並開展思維和語言訓練。

教學過程

一、溝通

今天第一次給大家上課,希望同學們積極思考,努力聽講,踊躍發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節課。

二、回顧、朗讀、揭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古文?

2.幻燈片出示古文《學弈》。朗讀提問:古文中包含了哪個成語?學生回答後小結:希望同學們上課也要這樣專心致志。

3.體會“弗”:弗若:不如;弗許:不允許。你還能說兩個帶弗的詞嗎?(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題: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則有趣的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道理的古文。(板書課題:25.矛與盾)

三、學習《矛與盾》

1.出示幻燈片:題目、圖和學習目標。

2.明確學習目標(朗讀學習目標)。

3.看圖:說說圖上內容,小結。

4.讓我們來看動畫片(點擊“請看動畫”)

5.朗讀課文:a、範讀;b、試讀、指導、幻燈劃出節奏、自由讀;c、齊讀,小結朗讀情況。

6.學習生字並體會課文內容:a、本課要學的生字有:寓、矛、盾、譽、吾;b、幻燈放大生字逐字識記,並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如,學習“矛”,可以提問 “課文中的那個人怎麼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氣吹一番呢?”等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c、書寫這些生字。

7.體會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聲討論;b、幻燈逐句出示古文,討論、理解或表演,再幻燈出示句意;c、齊讀譯文。

8.拓展語文思維空間:a、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寓言故事嗎?b、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小結,然後再提示“請認真看和聽動畫片”注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及表情還有當時的環境,特別要注意兩部動畫片的不同之處。c、誰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呢?相信你說的比動畫片上的還好,可以說整個故事,也可以說其中的一個小片斷。d、自由發言,小結,幻燈出示譯文朗讀。

9.運用和體會寓意:

a、提示:讀和這則寓言看了動畫片後,大家會覺得好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會遇到這類似的好笑事。

b、幻燈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現象發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內人聲鼎沸。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2)牆上寫着四個字:“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3)一直不努力,未來成爲科學家。

(4)一邊跟人家說減肥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天天大吃大喝!

(5)告訴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6)天天說開闊學生視野,但一年一次都沒春遊。

(7)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8)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發動戰爭。

(9)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10)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們班基本上一半同學達到體育鍛鍊標準。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13)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14)他一坐下來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他哪裏還睡得着呢?

(15)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爲有病沒有去。

(16)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覆看了好幾遍。

(17)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c、討論上面的句子談談體會。

d、幻燈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讀。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我揹着書包悠悠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伴隨着馬達聲,身後傳來一聲呼喚:“琳琳,上來坐車吧!” 一輛摩托車駛到我的身旁,原來是王東的爸爸送他上學。我謝絕了王叔,他們便開着車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盞紅指示燈亮了起來,可王叔卻硬是衝了過去……

看了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東家,王叔帶回一本交通安全畫冊,裏面許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王叔還給我們講交通常識和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他說:“過馬路時必須 ‘一慢二看三通過’。”

王叔理應是遵守交通規則的模範,可是他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這樣,不但不會給周圍的人做出好榜樣,而且會給人們帶來更壞的影響。

難道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嗎?

e、小結:看了這麼多的實例,你能總結出《矛與盾》這則寓言的寓意嗎?

f、幻燈出示練習題,填空再幻燈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過虛構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就是( )。 《矛與盾》是一篇古代( )故 事 ,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語 是 :( )。這則寓言的寓意:( )。

10、拓展練習:

a、這個人能不能賣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個辦法幫他賣出去嗎?

c、討論各持己見,小結,幻燈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讀。

新自相矛盾

那個人什麼也沒賣出去。他想:今天一無所獲,回到家我該怎麼說啊! 哦,對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問:“叫你別吹你非吹不可,看,什麼也沒賣出去吧?”“我雖然沒賣出去,但我有了個好主意,你要幫助我,明天你去西城賣矛,我去東城賣盾,怎麼樣?” “那飯誰做呀?”“我們可以出去吃啊!”“但是……” “就這麼定了。”第二天,他倆分頭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銳利,無論什麼盾都戳得穿!快來買啊!”丈夫在東城喊:“快來買啊!我的盾堅固的很,無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天沒黑,他倆就把矛和盾賣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興,一起去餐館大吃了一頓。他倆異口同聲地說:"今天過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讀原文,背誦,積累詞語。

12.再看動畫片《自相矛盾》。

四、作業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記錄下來。

2、用自己的話把《矛與盾》這個故事寫出來。注意寫活賣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給賣矛和盾的人出個好主意,讓他鋒利的矛和堅固的.盾快點兒賣出去。並寫下來這個好主意與同學們分享。這可是智慧哦。

4、課後與好朋友一起表演賣矛和盾。並把表演經歷寫下來。

(可以任選一題 也可都做。看你嘍!)

5.讀讀寫寫: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

自給自足 自覺自願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爲是 自我陶醉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後沒有牴觸:

a、 教室內人聲鼎沸,笑聲轟鳴。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b、黑板上醒目地寫着四個大宇:“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c、不努力學習未來成爲一名知名的科學家。

d、一邊跟人家說減肥需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一邊往嘴邊塞東西!

e、告訴孩子做人不能說話不算數,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f、天天開會說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沒春遊。

g、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h、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在發動着戰爭讓世界不得安寧。

i、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們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學達到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l、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m、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n、一邊說自己的矛鋒利無比,一邊說自己的盾堅不可摧。

o、勞動了一整天,他實在太累了,一坐下來,他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是,他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哪裏還睡得着呢?

p、清明節那天,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了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爲有病沒有去。

q、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覆看了好幾遍。

r、新學期開始了,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矛與盾》教學設計8

  一、課前遊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聶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玩的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考考你的記憶力”。

2、大屏幕上會出現許多物品的圖片,請同學們認真看、用心記,咱們比比誰記得最多,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圖片)

3、說說吧,你記住了哪些?(生答)

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送給我們的勝利者。

4、看,這就是剛纔我們看到的所有物品的圖片,知道嗎?在這些圖片裏還藏着一個祕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呢?想知道嗎?認真讀書,用心思考的同學一定會有所發現!

遊戲我們先玩到這兒,下面我們準備上課。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字詞

1、(出示圖片)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2、對,就是矛和盾。矛和盾是兩個生字,伸出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寫一寫,先寫“矛”:橫撇、點,中間的橫鉤要托起上面的部分,第四筆是彎鉤,最後一筆撇要寫舒展;再寫“盾”,盾先寫外面的部分,裏面是橫、撇,下面是“目”。

3、矛和盾是用來做什麼的?(生答)是呀,矛是用來進攻的,盾是用來自衛的,這兩種武器是相互對立的。

4、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矛和盾的集合”,這裏的集合和我們平時站隊集合的“集合”一樣嗎?(生答)這裏指的是二者合併在一起,那矛和盾是怎樣集合在一起的呢?就讓我們學習第25課,齊讀課題。

  (二)認讀詞語,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翻到第25課,我請這一組同學來接讀課文,起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接讀課文)

2、(出示詞語)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同學們,(點藍“坦克”)“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把它的讀音借用到漢語中來叫“坦克”,像這樣的音譯詞還有很多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吉普、漢堡、咖啡、沙發圖片,生相機讀詞)。

4、(點藍“左抵右擋“)看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麼?(引導生髮現“左”“右”是一對反義詞)像這樣的詞,你還知道哪些?

這些詞多有趣呀!

5、(出示“發明家、自衛、進攻、合二爲一、坦克、大顯神威”)用上這些詞語,你就能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說)

小結:你們看,這些詞語能幫助我們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是它的第一個作用。

(點藍前五個詞)看看這些藍色的詞語,這是講的——(指名說)這是發明坦克的過程(板書:過程)再看紅色的詞語,它又講了——(指名說),也就是坦克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板書:作用)

那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又講了什麼呢?(生答,相機行事板書:道理)。

你們看,這些詞語還能幫助我們瞭解課文的每一部分都講了什麼,這是它的第二個作用。

6、小結:這篇課文講得就是矛和盾集合的過程、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道理。

  (三)精讀感悟,重點深究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創設情境

那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發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比賽。看,朋友的矛如雨點般向你刺來了,刺向你的左邊,你會(生答:擋住左邊)刺向你的右邊了……(生答)

小結:就這樣,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但最終的結果卻還是難以招架。

(2)聚集兩“!”

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畫出寫發明家想法的句子。(生讀畫句子)

①誰來讀讀你的畫的句子。(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這段話的標點很有特點,你發現了嗎?

是啊,這段話中用了兩個感嘆號。那這兩處的感嘆號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②(點紅第一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請你來讀一讀。看你聽出了什麼?

方案一:學生讀不到位。

師範讀,你聽出了什麼?

方案二:學生讀到位,學生聽不出來。

師:面對朋友猛烈的攻擊,發明家想:盾太小了!你聽出來什麼?

③指導朗讀:誰來着急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小結:你們看,從第一處的感嘆號,我們就讀出了發明家的心急如焚!

④(點紅第二句話:“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自己讀一讀,看又表達了什麼情感?誰來說說。(指名說)

把盾變成鐵屋子,就能保護自己了,發明家想到了自衛(板書:自衛)。

⑤小結:想到了這麼巧妙的想法,此時發明家的心情多高興呀!就讓我們把發明家的情感變化讀出來吧,誰來讀?

⑥指導朗讀。

(3)合作朗讀一、二自然段。

(出示課件: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明家在手忙腳亂、難以招架的情況下,突發靈感,產生了一個想法,多有意思呀,我們把這個情景來讀一讀吧。我們這樣來讀:老師讀藍色的部分;黑色的部分男生讀;紅色的部分女生讀,準備好。(合作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看看和書上有什麼不一樣?(生答)

(2)有“可是”和沒“可是”有什麼不一樣呢?

①學生答到內容。

剛纔發明家想到的是自衛,現在他發現了自衛的不足,一個“可是”,我們就讀出了發明家想法的變化!那再看“可是”,你還讀出了什麼?

②學生答到情感。

一個“可是”就讓我們讀出了發明家情感的變化。

③從“可是”中還能讀出什麼呢?我們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生對比讀。聽一聽,我和剛纔那位同學讀的有什麼不一樣?

方案一:學生答到急、快。

師:是呀,這是發明家瞬間產生的想法,所以老師要讀得快一點!

方案二:學生答不到位。

師:可—是,老師是這樣讀,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你們看,從一個“可是“,我們還讀出了發明家思維的敏捷。

(3)就這樣,發明家繼續思考着,他又想到了——(出示:自衛,是爲了更好地進攻呀!)生讀。(相機板書)

(4)小結:發明家由自衛想到了進攻,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了。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那發明家是怎樣解決自衛是爲了更好地進攻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2)(出示坦克圖),看,這就是發明家發明的坦克,誰能看着圖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解決自衛是爲了更好地進攻的呢?(指名說,上臺說)

(3)就像同學們所說的,盾能自衛,改成鐵屋子,自衛的本領就更大了,矛能進攻,改成槍口或炮口,進攻的能力就更強了,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能動了,坦克作戰就更靈活了。你們看,坦克就是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爲一。(板書:合二爲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想不想親眼看看坦克第一次上戰場時的情景?我們一起來看。(播放錄像)

(2)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真是威力無比呀,讓我們把坦克的威力讀出來吧!(生齊讀)

5、回顧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1)(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爲了更好的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這就是發明家的整個思考過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2)我們一起來看:首先發明家想到了——(指名說)

接着,他又想到了——(指名說)

最後,他想到了——(生答)

(3)小結:坦克的發明就源於這深入而又全面的思考過程。

(4)朗讀:就讓我們把這個思考過程讀出來吧,這次,我們這樣讀,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你們組推薦——,你來讀第一部分;你們組——你來讀第二部分;你們——你來讀第三部分,你們可是大家推薦出來的呀,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非常出色。(三名同學讀)

(5)讀了發明家的思考過程,你想說點什麼?(生答)

6、學習第六自然段

就像同學們所說,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出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生齊讀

(2)你們想做勝利者嗎?你們想做今天的勝利者嗎?機會來了,還記得我們做的那個遊戲嗎?看!(出示課件)鉛筆+橡皮就是帶橡皮頭的鉛筆,像這樣,你還能說嗎?(生說)

(3)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出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生齊讀。

這個道理用一個四字詞來說,就是“集優者勝”(板書:集優者勝)

(4)(出示:傘衣圖片),一位四川的國小生把雨傘和雨衣合二爲一,發明了傘衣,這個國小生的發明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三)總結全課:在生活中,像發明家一樣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看問題、想問題,你也會成爲勝利者!

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25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過 程 自衛→進攻→合二爲一

作 用 大顯神威

道 理 集優者勝

《矛與盾》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矛與盾》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讚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話互相牴觸,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要實事求

是,不能誇誇其談。

教學目標:

學會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

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構想:

本課是整個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同時也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具

有的學習能力,獨立閱讀思考,並與同學一道研究探討,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爲進入中學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採用“自

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議、說、演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文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成語導入,揭題設問

1、分兩組比賽說成語,要求必須來自寓言故事。

2、說說寓言有什麼特點。(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代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個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矛與盾”三個字)

4、說說讀了課題,讓你產生了哪些疑問?(矛與盾各是什麼樣的,分別用來幹什麼?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件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自主學文,釋疑懂理

(一)解題(解決第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插圖及註釋,引導學生了解矛與盾各自的作用。

(二)讀通

1、教師範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斷句停頓。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指名2-3名學生讀課文,由學生糾正朗讀中出現的問題。

4、齊讀全文。

(三)讀懂(解決第二個問題)

1、自讀課文,結合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語句,就在書上標出來。

2、將自學所得及疑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出示重點句子。

句子一: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A:學生嘗試說句意,教師引導學生用現代語言說明白,說通順。板書“堅”

B:想一想,“譽之曰”的“之”指的是什麼?

C:這個人是怎樣誇讚的呢?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A:提示:於,對於。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說句意。板書“利”

B: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學生嘗試說句意。引導將“穿透”換一種說法。板書“何如”

B:想一想,問話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問這句話的?應該怎樣說好這句話?(引導學生以年輕人和老年人這兩種不同的身份來說好這句話。)

3、練習把整個寓言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講。

(四)明理(解決第三個問題)

1、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練習把這個故事演出來。(提示:根據你們小組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課文的原話,也可以結合自己

的理解,豐富故事中的情節,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2、選擇兩個小組上臺表演,學生評議。

3、看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其人弗能應也”?)學生通過討論可得出:這個人不論怎樣回

答,都會和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相牴觸。進而教師乘機揭示成語“自相矛盾”)

4、進一步討論:你覺得這個人可笑嗎?可笑在哪裏?

5、情景延伸:這個人被這麼一問,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裏,他長吁短嘆,非常懊喪,這時,他的一位好友來到他家中,

瞭解了情況後,就熱心地開導他。就請你扮演他的朋友來開導他,好嗎?(教師扮演賣矛與盾的人,請學生在稍作準備後上臺表

演,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明確寓意。)

6、現在,我們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語言和行動不一致,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與同學交流一下。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排練課本劇《矛與盾》

板書設計

矛與盾

要實事求是,不能誇誇其談

《矛與盾》教學設計10

畫一畫

1.讀課題

2.圍繞“矛盾”展開教學

(1)見過矛嗎?幹什麼用的?請同學上來畫一畫。再請同學畫一畫盾,說說用處。

讀一讀

(2)文中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是怎麼向圍觀的人推銷自己的矛和盾的?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用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輕聲讀讀這兩句話,比較比較,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們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綻,可那個楚國人認識到了嗎?他還在那兒——(誇口)指名讀出“誇口”的語氣。

(3)就這麼洋洋自得地誇口着,可後來怎麼張口結舌了呢?

相機出示:“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

言外之意是什麼?

(4)楚國人張口結舌的一剎那,心裏在想什麼?

(5)現在你知道什麼叫“自相矛盾”了嗎?

(6)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說一說

你周圍的人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呢?你打算怎樣勸導他?

編一編

這是一個靠賣矛和盾爲生的楚國人,因爲這件事情,他的生意變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決定改變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後來會怎樣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麼樣呢?聰明的孩子們,你能把這個故事接着往下編嗎?

演一演

編完故事演一演。

課後練習:

1.用“自相矛盾”說一句話。

2.修改前後矛盾的語句:

3.讀讀自己平時的練筆,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嘗試修改。

《矛與盾》教學設計11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爲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爲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

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瞭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詞。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並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探究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入題:

1、出示圖片(兩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賽的場面。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提問學生: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衛,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爲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讓學生說說有關矛和盾的故事,(教師補充《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

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爲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爲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爲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爲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翠鳥教學反思《燕子專列》課堂實錄《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設計《珍珠泉》教學反思《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設計4、《珍珠泉》教學反思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查看更多>>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設計意圖: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③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學生寫。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用聯繫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麼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矛隊讀。第二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盾隊讀。(板書:鐵屋子)。

帶着感情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兩個“!”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本的對話。]

3、盾大得像個鐵屋子(大屏幕出示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着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板書:槍炮)看大屏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爲什麼?相機板書:坦克。(大屏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爲一(板書:合二爲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於一身的威力,與文本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翠鳥教學反思《燕子專列》課堂實錄《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設計《珍珠泉》教學反思《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設計4、《珍珠泉》教學反思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查看更多>>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說。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本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合二爲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設計意圖:爲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我讓學生用“…如…般…”或“…像…一樣…”造句。]

《矛與盾》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 記字的方法。正確 規範地書寫生字。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 由鮮明意象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分爲兩個小點)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導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爲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爲3個小點)

1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 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 採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爲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以“摘蘋果” “抓鬮認字” 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爲8個小點)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爲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 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爲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纔會感到“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纔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裏,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

5 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 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繫,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 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爲一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啓發最大?聯繫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爲3個小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裏不明白的地方。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爲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設計:(1)抄寫生字 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矛與盾》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爲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學習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聽過自相矛盾的故事嗎?

老師簡單講故事,介紹矛和盾的由來與歷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那還是不是我們的故事裏頭的人物那樣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自由地讀一讀,聽清老師的要求。

出示生字,開火車請學生讀。

師:我相信同學們很快就會掌握生字的讀音,而且能讀得很標準,你自己一個人試試能不能行?

那麼你幫生字寶寶戴上音節帽。戴錯了可要哭了。

學生注音。

師: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戰一下課文中挺難的字呢?誰願意來領讀?

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師:會讀生字,那能把課文讀通讀順就更好了。我們來輪流讀課文,聽好了,也許老師很快會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這兩個問題作爲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蒐集能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二課時

一、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着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爲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矛與盾》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弄清楚發明坦克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趣味數學題:

出示:橡皮+鉛筆=( ) 電風扇+取暖器=( )

電視+電話=( ) ( )+椅子= 輪椅

【將數學中的加法融進了語文課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遊戲般輕鬆的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別人優點將會成爲勝利者這一主題。】

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

看《自相矛盾》視頻。

【動畫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片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成語,感知到了矛與盾的特點,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上課】

一、導入新課。

1.知道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是叫什麼名字嗎?

2.提到的兩種兵器是什麼?

3.指導書寫“矛”和“盾”(田字格書寫“矛”和“盾”。)

矛:矛字橫撇點橫鉤,豎鉤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衛。

盾: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

【這裏進行的是字理教學,將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生字識記變得更有趣,學生的記憶也會更深刻,同時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矛和盾的作用,爲後面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4.“矛”和“盾”有什麼作用?(板書:進攻、防守)

5.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書寫“集”。)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

⑴出示詞語,認讀:

自衛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進攻 龐然大物 大顯神威

【精心選取的這6個詞既是課文的核心詞彙,又是值得積累的好詞語,同時,這些詞語還含有課後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

⑵把詞語填進這段話中,指名讀。

比賽中,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覆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爲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樣設計一方面訓練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本課所學的11個生字,同時,讀通了這段話,學生也就瞭解了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

⑴指名讀句子。

⑵誰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什麼感受?25、

⑶出示句子: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更何況這矛是怎樣刺來的?(指名讀。)

【將文字讀成畫面,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學讓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深入的感受。】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啊!讀——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麼危急啊!讀——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麼感受!就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引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情感來,特別是讓學生觸摸着自己的心跳來讀,學生會深有感觸,讀出情感來。】

⑷面對如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學生:左抵右擋),知道什麼是“左抵右擋”嗎?(生說。)

⑸師:我這裏就有一根鋒利的矛,拿出你的盾來,我可要刺過來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麼感覺?(難以招架。)

⑺經過一場激戰,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擋”?(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護自己。)

【面對學生對“左抵右擋”可能會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師通過與學生模擬比賽的情境,在教師不斷的“刺”與學生不斷的“擋”中,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正確的理解,方法巧妙,學生一定會記憶終身。】

⑻師:即便是這樣左抵右擋,發明家依然是難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讀讀這兩句話,不要放過每一個標點,你有什麼發現?

②從這兩個感嘆號,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此刻怎樣的心情?誰來試着讀一讀?(生讀。)師:不夠急切,再讀!

③師引讀: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緊張極了,此刻他產生了一個萬分迫切的想法——(個別讀)

發明家難以招架,在這危急關頭,他在內心深處急切的呼喊——(個別讀)

生死攸關哪,發明家甚至想大聲呼喊——(齊讀)

讓我們一起幫着發明家喊出內心深處這萬分迫切的想法吧——(齊讀)

4、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⑴有個鐵屋子就行了嗎?請同學們默讀第3、4兩個自然段。看看發明家又想到什麼辦法了,能像老師這樣寫一寫嗎?

(學生拿出練習紙練習)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盾太小

鐵屋子

⑵集體交流。

預設:引號的特殊含義,履帶的圖片解釋。

5、創設情境,複述過程。

⑴同學們,這位發明家通過詳細周密的思考,一步步發明了坦克。現在你們就是這位發明家,你能把發明的過程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嗎?介紹時也可以學着運用一些連接詞使語句更連貫。(出示句式)

⑵互動交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他遇到了第一個問題: 。於是想到: 。可是,又出現了第二個問題: 。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 。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三、結合板書小結

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爲一,發明了坦克,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課題:齊讀)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呢?這又給我們哪些啓示呢?我們下節課一起體驗。下課!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想到怎樣解決

矛太小 鐵屋子

不能進攻 鐵屋子開個小洞

伸出“矛”——槍口、炮口

《矛與盾》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一、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二、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五、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時數:

六、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是自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瞭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優勢。

二、自由讀文,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一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三、讀了課文你最欣賞發明家的什麼?

生:遇到問題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結合板書::遇到問題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四,發明家遇到了什麼問題?

1、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又擋,還是難以招架。”反覆讀。

2、讀了這個句子你知道了什麼?(看錄像,再通過動作實踐體會左抵又擋、難以招架兩個詞的意思。)

3、這個句子哪些些地方寫得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達地更具體。)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體現發明家善於思考,分析,創造?自由讀,小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裏,敵人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師:發明家爲什麼要設想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這個鐵屋子解決了什麼問題?

板書:自衛

師:有了這個鐵屋子做盾,

的確安全可靠,他的設想多好啊,我們用什麼語氣來讀?練習朗讀。

師:你還畫了哪些句子體現發明家善於思考,分析,創造?

出示句子: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練習讀。

師: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發明家爲什麼要設想從鐵屋子上開個小洞?

這個小洞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學生交流

板書:進攻

師:從鐵屋子上開個洞,可以伸出槍和炮,那我們可以集中火力進攻敵人?那在鐵屋子上開個洞就可以把敵人消滅嗎?發明家還想到什麼?

板畫,裝上輪子,安上履帶,爲什麼要這樣呢?四人小組交流

師:有了這些精心設計,發明家終於發明了坦克。讓這種新式武器衝到戰場,結果怎樣?請用四字詞語概括。先討論再交流:

板書:大顯神威、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打得敵人怎樣?

四處逃竄、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根據板書,讀成語。)

師:坦克發揮了無比的威力,大家覺得他的優勢在哪?

板書:集合了矛與盾的力量

六、讀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麼道理?齊讀最後一段。

七、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八、抄寫文中的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