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練習該如何優化

作爲課堂教學重要一環的作業練習,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應作爲學生主體的生命活動和發展過程來認識,其內容不能侷限於課內,也不能把書面作業作爲惟一的形式。作業練習要適應國小生年齡特點,滿足學生活潑好動、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

語文課堂練習該如何優化

一、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這就告訴我們,教師要勇於打破傳統作業單一、機械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使作業形式不拘於寫,而是聽、說、讀、寫有機融合,將演、評、畫、遊戲、參觀。訪問等形式與聽、說、讀、寫巧妙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其主動練習。以“動”爲主線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與操作、遊戲、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貫穿起來,讓作業練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學生在練習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作業的形式可以因文而異。教《烏鴉喝水》、《稱象》等課文可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散文詩、散文等可來一回“詩文配畫”作業。比如,教《我是一條小河》、《我的家鄉》等,都可讓學生爲課文畫插圖。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讓學生課後去找找、讀讀《安徒生童話》。學完《一粒種子》後,有條件的地方,可讓學生課後去種種大豆。向日葵等,並注意觀察,每天寫寫觀察日記。如教學《長頸鹿請客》,可讓學生三五成羣,自由組合說說、演演、評評。

同一篇課文,同一個內容,練習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如,《荷花》一文描寫荷花不同樣子有這樣幾句話:“荷花已經開了不少。有的纔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開展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學習這段時,出示如下作業練習:

(1)畫:依據文中描述,畫一畫自荷花的樣子。(2)說: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3)讀:有感情地讀出白荷花的美麗多姿。(4)寫:仿寫一組“總——分”結構的句子,用上

“……有的……有的……有的……”

這樣的作業,形式多樣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變“苦作”爲“樂作”,變“被動練習”爲“主動出擊”,教學效果好。

 二、精心設計練習,強化重點目標

  語文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學習課文。如在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安排了兩次練習。一是學習新課時,出示練習題:孫臏向田忌獻策時,顯得(),田忌則表現得(),齊威王卻非常()。這個練習降低了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的難度。二是爲了落實並強化第一個目標,我精心地設計練習題:田忌和齊威王進行第一次比賽的時候,孫臏也在人羣裏。他看到(),還看到(),就對田忌說:“_________”。田忌照孫臏說的去做,果然轉敗爲勝。

這個練習使學生將課文中潛在的語言外化爲自己的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拓展了語言訓練的素材,還能促成學生積極思維,理解孫臏的妙策一是來自他仔細觀察,二是來自他能在分析主客觀情況的基礎上合理調配力量,使學生在深刻理解語言內涵的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有位教師在教《梅花》這首詩的時候,在進行了朗讀、抄寫、背誦,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之後,對學生進行了這樣一次語言訓練。

教師先後出示四張卡片,讓學生觀看插圖,回想詩意,按照卡片的提示進行口述。

1.第一次出示的`卡片上寫的是:

地點→什麼→時間→怎麼樣→詩人感受

學生口述爲:在牆角,有幾枝梅花,冒着冬天的寒冷,獨自開放了。我離得遠遠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爲有淡淡的清香飄過來。

2.第二次出示的卡片上寫的是:

時間→地點→什麼→怎麼樣→詩人感受

學生口述爲:在寒冷的嚴冬,在牆角,有幾枝梅花獨自開放了。遠遠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爲有清香飄來。

3.第三次出示的卡片上寫的是:

時間→什麼→地點→怎麼樣→詩人感受

學生口述爲:在寒冷的冬天,有幾枝梅花,在牆角獨自開放了,像雪一樣白,但不是雪,因爲有淡淡的香味遠遠地從那兒飄來。

4.第四次出示的卡片上寫的是:

地點→時間→什麼→怎麼樣→詩人感受

學生口述爲:在牆角,在寒冷的冬天,幾枝梅花獨自開放了。遠遠看去一片雪白,可那是梅花,因爲遠遠地就能聞到它的幽香了。

第一次的卡片提示的前四項的順序,同原詩的順序一樣,學生口述時難度較低,後幾次的卡片揭示的順序有了變化,學生口述就有一定難度。儘管因變化了原詩的順序,學生說得不那麼確切,但靈活地掌握了詩的意思,接受了組織語自的訓練,這比讓學生死記詩的解釋要好得多。尤其是卡片揭示的最後一項“詩人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儘量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這對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