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一、活動目的:

國小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

作業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瞭解學生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窗口。爲了檢驗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的探究。

二、活動時間:

x月x日

三、活動地點:

學校綜合電教室。

四、主持人:

中心國小語文教研組長李紅寧

五、參加人:

丁洪福李紅寧 馬愛萍 馬梅花 丁建國 王存英 王淑玲

陳金凌賈萬太 黃月琴 馬素琴 馬麗 陳偉紅

六、活動過程:

(一)教研組長談話

1、簡單介紹一下今天參加教研活動的人員。

2、說明本次活動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學工作檢查中,發現我們學校的老師設計的語文課堂作業形式多樣,各有特色,基本達到了對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出現重複、機械地抄寫、內容單一等現象,不僅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以上情況,上週我們主要探討了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今天我們再來研討一下“語文預習作業和課後拓展作業的設計”。

引入:上週,我已經把這次研討的話題佈置給了大家,相信老師們一定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現在先讓我們聽聽今天的信息發佈員馬素琴老師帶來的信息。

(二)馬素琴老師發佈信息: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應注意的問題

談到作業,我們當老師的話題很多,因爲都知道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一份好的作業,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後,更倡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不能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所以從教研組長通知了本次活動主題以後,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關於語文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設計方面的資料,在此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1、課前的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要針對教學大綱的要求,要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要針對本課所涉及的一些相關內容來佈置預習作業。讓預習作業既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又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課後的拓展作業要有創新性和趣味性。拓展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創意的作業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所以教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有創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作業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學法。

(三)教研組長:

馬老師帶來的信息真好,下面就來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說說你是如何設計預習作業和拓展作業的?主要遵循了作業的設計的哪些特點?

(四)各組員進行案例交流。

1、馬麗老師發言談預習作業的設計。

在前一段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不會預習,只要佈置預習課文,學生就是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再有就是對生字詞的認讀,把不認識的字,通過各種方式讀對,會認,會寫。通過對學生的預習調查來看,課前的預習往往浮於表面。由於沒有對預習的明確指導和書面作業的落實,學生預習的實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針對上述情況,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預習作業紙。(出示投影:學生的預習作業紙,這是我班學生完成的《詹天佑》一課的預習作業)。我把預習的各個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歸納爲四點:讀、查、思、記。

①讀。讀就是讀課文。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可以用筆標註出來。這些標註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後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瞭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現的。

②查。查的範圍包括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作者生平等。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並做上標記。而對於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後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查的內容也各異。如《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了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周總理的生平。那在預習指導時,就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等多種方式蒐集有關的資料,以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的預習過程,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內容或能產生什麼疑問。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等。

④記。記就是記錄下來,把自己預習的收穫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課文預習搞好,作業紙的設計還是一個關鍵。

明確了預習的各項要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把預習的各個環節落實到實處呢?我廣泛徵求了學生的意見,並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預習作業紙。

陳金凌老師提問:看了你班學生的預習作業,我覺得設計得很全面,那麼請問馬老師,您設計的這個預習作業紙學生感興趣嗎?

(馬麗老師做簡單的答覆,特意強調學生的興趣問題,分層完成,照顧學生的差異性。)

2、丁建國老師補充發言,也談預習作業的設計。

剛纔馬老師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談了一些自己的具體做法,預習的目的性、實效性都很強,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注重了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還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學生能一直這樣練下去,對學生來說將終生受益。我在平時的預習設計時也基本上是這樣做的,但就馬老師佈置學生蒐集資料這一點,我有自己的一點看法。首先,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查閱資料,只有那些距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遙遠,理解課文內容時有一定困難的文章,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歷史題材的文章《將相和》《赤壁之戰》,介紹名人或名人作品的文章《文天祥》《詹天佑》《賣火柴的小女孩》,科普文章《鯨》這樣的文章查閱資料顯得尤爲重要。如果學生能在課前蒐集到相關的資料,學生就會對事件的背景及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還有像一些紅色經典課文,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雲》,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纔會有一定的深度。當然,我們的學生地處農村,由於條件限制,查閱資料有很大的困難,這就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學生無法查閱的資料就要有老師來完成,如課文《詹天佑》,關於詹天佑的生平事蹟學生知之甚少,我把自己蒐集的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資料,再對資料進行整合,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寫一篇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在課堂上交流,看看誰介紹的資料最有價值。通過這樣的設計,降低了學生蒐集資料的難度,而且又發揮了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

我認爲預習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於學生完成,還要注意預習的方法。我指導學生預習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讀課文。劃出課文中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完成。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爲什麼要寫這樣幾個問題。

3)質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質疑可以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質疑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字詞、 句、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這五個方面進行。

4)查閱資料。(怎樣查資料?)

3、賈萬太老師補充發言。

馬老師精巧、系統的作業紙設計,丁老師結合農村孩子蒐集資料的方法介紹,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關於語文作業的預習,我補充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請大家看我班學生的語文書(投影儀出示),每本書上都留下了學生預習課文的痕跡:

1)讀課文可以讀給家長,請家長簽字,以便落實。

2)課文中所有出現的多音字可以讓學生用〔〕標識出來。{怎樣解決?}

3)段落多的課文一定要讓學生標出自然段;

4)對於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問題,根據農村學生實際情況,只需在課文的相關詞句旁邊打問號就可以了,沒必要課課都摘抄下來。以便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大家對他預習作業提出置疑,賈老師說明這樣設計的好處。)

4、組長李紅寧小結上述發言: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正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最敏感的話題,賈老師在設計預習作業時能考慮到這一點,的確難能可貴,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預習作業至關重要.)

5、馬愛萍老師發言:

預習作業的確要有針對性,還應體現作業的系統性、層次性、啓發性和自主選擇性,要因生來設計作業,特別是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應該是開放的。下面我以五年級第三單元爲例,說說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展示學生作品)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是難忘的歲月,有《七律長征》、《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雲》、《紫桑葚》幾課組成。在學完這個單元后,我設計瞭如下幾項作業:

1、摘抄本單元中新詞、佳句、美段,從摘抄的詞語中選擇8個詞語來造句。

2、選擇本單元8個詞語,編寫一個精彩的故事。

3、閱讀寫英雄人物的故事,做讀書筆記。

4、選擇本單元一篇課文,寫讀後感。

5、選擇本單元中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給他們寫一封信。

6、你還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蹟,請蒐集他們的資料,辦一期手抄報。

這六項作業中,我要求班內優秀生要完成4項,中等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3項來完成,而學困生則需要完成2項作業。作業佈置好後,學生選擇去完成。這些課外作業的設計,既體現了作業的層次性,又讓學生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去完成,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這些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促進了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教研組長小結:馬老師的課外拓展作業設計的確有特色,在我校的多次作業展覽中,受到了好評。

6、王存英老師發言。(出示視頻資料,展示學生作品)

剛纔馬愛萍老師主要從自主選擇性作業方面談了自己在指導學生在課外拓展中的做法,我覺得這樣的課外拓展不但有層次性,而且調動了不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覺得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夥伴和完成方式外,還應使課外作業成爲學生自主設計、體驗快樂的過程。有時,我們不妨讓學生自主參與作業設計,讓他們也當一回老師,設計出富有創意的作業,自定完成數量、完成時間、完成進度,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想幹什麼?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學生一聽這樣的作業形式,興趣一下高漲起來,紛紛爲自己量身設計。他們設計的作業有:

1、我想寫一首讚美五壯士的詩;

2、我想辦一份頌英雄的小報;

3、我想給倖存的英雄寫一份信;

4、我想看一看《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

5、我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6、我摘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四字詞語……作業設計的形式之多、質量之高,遠遠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業展覽時,同學們踊躍推薦介紹、互相欣賞評點,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如:王聰同學寫了這樣一首小詩《英雄頌》學生短短四句是詩不但包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寫得比較有韻味,他的特長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再如,安佳樂同學在給葛振林叔叔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當子彈……”這是學生真情的流露,是寫作慾望的驅使;馬娟、王亞茹的小報辦的也很有特色。像這樣精彩紛呈、趣味十足的作業來自學生,他們的主權得到了尊重,因此,它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把作業完成得異常出色,並讓他們期待着下一次作業,因爲作業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7、王淑玲老師發言。

王主任和馬老師分別從自主設計作業方面和自主選擇設計作業方面談了自己課外拓展作業設計的具體做法,她們作業設計的共同點是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特色性的課外拓展作業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爲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給不同個性的學生以自我表現的機會,進而發揮學生的特長,凸顯學生的個性。

通過近幾年的高年級語文教學,我認爲除了以上兩種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外,還應該設計一些實踐性的課外拓展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學六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后設計調查家鄉變化的課外拓展作業,從村容村貌、娛樂設施、道路、交通工具、住房、家電、傢俱、衣着、飲食、人的精神面貌瞭解家鄉的變化等。我要求學生通過訪問,調查等形式。此項課外拓展作業的設計符合了作業設計的發展功能,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強學生實踐機會。同時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