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1

一、課程分析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實踐這種學習方式還是受意識、習慣、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因而還得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本課作爲現代詩歌教學,教師應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明向、得法、有感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質量。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規律,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我”該怎樣去學習詩歌。有了這種認識之後再結合詩歌語言、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點,提供有得於學生自主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感受美就是學生自主感知詩文美的內容和美的情感;有了這個過程,纔有可能激發學生對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進行揣摩、探究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對詩歌內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礎理論上,要求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體驗,抓住詩歌中出現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並用語言將畫面內容和意境描繪出來,達到初步賞析的目的。最後,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意自由地同作品交流、再現。這可以說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們自己受之啓發的新的創造。如據詩意作畫,進行秋的創作等等,從而將文本學習的外延擴至學生的生活領域。

二、學情分析

《秋天》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實驗教材注重朗讀,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配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還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感情。

1、重視朗讀訓練分清朗讀的層次,講究朗讀的形式。

2、教學由五個環節構成:啓導美——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美讀,體會詩情意境,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培養學生學習現代詩文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啓導美今天借課前演講的時間,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世界名曲《秋日私語》,同時獻給大家一篇精美的寫秋短文,一同感受音樂和文字的美。(師配樂朗誦)從音樂和文字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秋天。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可以看出每個同學都獨具審美的眼光。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詩人何其芳的審美世界看看詩人用優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幾幅秋景圖。

(二)朗讀詩讀——感受美

3、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①、希望大家發揚老師朗讀中的優點,改進老師朗讀中的不足。

②、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景物,儘量使自己融入到景物中。

4、學生齊讀詩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詩歌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你覺得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試試看能不能用比較優美精練的語言把它歸納出來。)板書: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漁家打魚圖、晨霜歸漁圖)秋天牧羊女圖(少女思戀圖)

(三)探究詩歌——表現美詩人用生動優美的詩句爲我們描繪了三幅秋景圖可謂各具特色。在每一幅畫面中都不乏極富表現力,飽含情感的詞語。如:“飽食”一詞用擬人手法寫出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悅。再如:“稻香”一詞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1、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你感興趣的一節詩歌,對能突出此節詩畫面特點的詞語進行賞析。(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再進行賞析。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悅第二節:冷霧滿輕輕遊戲:清冷而的閒情第三節: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四)欣賞詩歌——品味美詩歌的語言相對比較凝練,它往往通過組合的畫面表現一些事物特徵,我們在理解它時就必須對詩歌展開聯想和想象(①在一幅畫內展開聯想和想象,補充出言外之景;②在畫與畫之間展開聯想和想象,使畫面組成一幅完整構圖。)

1、教師示例:

2、大家也試着來寫一寫我們理解的詩中秋天景象。可以象老師這樣對全詩進行再現,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展開描寫。(學生創作)

3、小組中相互交流,選出寫最好的全班展示。

(五)自主探究——創造美請大家從對這首詩歌學習的環節中交流一下學習詩歌的方法。

(六)作業:根據本詩意境自己創作一首寫秋的詩歌,蒐集十首寫秋的詩文、對聯,或者畫一幅秋景圖(任選其一)板書:秋天何其芳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秋天牧羊女圖教後反思:從教學環節來看,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有利於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在層次分明的詩歌朗讀要求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時間把握上不夠好,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個問題。學生在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這一點上感到有難度。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生動的直觀到具體的抽象,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還不夠發展。但是,如果教師在這裏多想方法設計有梯度的問題,降低難度。而不是操之過急,在教學環節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效果會更好。學生在探究“抓關鍵詞語賞析詩歌”上做得較好,但在體會詩歌境界上做得不夠。我分析原因是:

一、是課文多描寫的是農家的、漁家的、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爲了攻破這個難點,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儘量採用動態的視頻讓學生真切的走進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中,還要利用調動學生已知的間接經驗來學習新知識。比如,可以請去過農家、漁家、原野的同學描述在那見過的秋景,藉此帶學生間接體驗課文中的優美意境,進而理解詩歌的感情。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切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文具超市嗎?你們在文具超市買東西時遇到什麼數學問題沒有?老師在文具裏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解決嗎?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

文具盒:元彩色筆:元鋼筆:10元訂書機:元轉筆刀:元一個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筆貴多少錢?師:能列出算式嗎?一起說。生:-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關於計算的知識——小數加減法。

(1)試一試:請你試着算一算。(列出豎式)

(2)想一想: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

(3)說一說: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如何列豎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

師:咦,你們以前做過許許多多的加減法吧,無一例外的都是將末位對齊,怎麼這次你沒有把末位的兩個數字對齊呢?是怎樣對齊的呢?

生:小數點對齊。師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個小數加法或小數減法的問題,並解決嗎?試試看。師巡視後,提取不同情況的問題與學生交流。例如:鋼筆比彩色筆貴多少錢?10-師:我們又遇到了新的情況,整數減小數怎麼辦?學生自主計算後,和同桌交流。學生說想法。

師追問:10沒有小數點怎麼對齊的?計算這道題我們還要注意什麼?生:退位。

(3)師提取出計算結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簡化。

(4)學生互查。

(5)師小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1:計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 += +3=

練習2:計算下面各題並且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懂得了什麼?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鑑於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隻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緻刻畫了這一特徵。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激趣導入,營造學習氛圍,引入課文學習。

2、板書課題:

白鵝

說寫“鵝”字。

3、齊讀課題,提出閱讀思考。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3、檢查讀書情況:

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識字,學詞,讀句,並滲透學法指導,以達到讀通課文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披文入情

1、學生默讀課文,師生交流讀書體會。

2、引出“高傲”並板書。

3、明確“高傲”表現在那些方面。讀書交流。

4、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讀中感悟。

四、內化感受,運用語??

五、簡介作者,課外延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2、簡述課文從幾個方面寫白鵝的高傲。

3、過渡,體會鵝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讀“吃相”,體會“高傲”、“有趣”

1、指名讀課文五至七自然段:

初步感受鵝的吃飯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體會鵝吃飯方式的刻板、不會變通,引人發笑。

3、指導感情讀書,讀出情趣。

三、品讀“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

引出“白鵝吃飯爲什麼要人侍候?”

2、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內容。

3、指導讀書:

體會白鵝的“高傲”、“有趣”。

4、指導情感朗讀:

讀出情趣。

四、發現作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1、作者寫鵝爲什麼還要寫其他小動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

4、這隻白鵝的確高傲,作者爲什麼還不厭其煩地侍候它?

5、指導說話,再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積累語言,背誦喜愛的內容

1、自由摘錄喜歡的詞、句。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多讀讀,鼓勵背誦。

六、遷移運用,佈置作業

1、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於觀察,發現它們有趣的特徵,可以仿照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2、課外觀察一種小動物,動筆寫一寫。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的一個完善。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爲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裏,還藏着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着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

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後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後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瞭。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現。

預設發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麼不同。

預設區別: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1、舉例驗證規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餘學生同位交流,並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並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麼相同點。

預設回答:

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②這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並把它記在心裏,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麼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着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着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麼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瞭,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麼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1、連一連。

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手拉手中的相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交流、合作等活動,使學生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任然適用,並能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情簡析與常見問題: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法的知識,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律。這位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目標課件頁碼

一、情境導入

1、課件播放希望國小的學習條件的圖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麼感想?

雖然希望國小學習條件艱苦,但是哪裏的學生對杜順,對學習都有強烈的渴望。通過對比,我們的學校有多媒體等教學設施,我們好幸福啊!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們又要做些什麼呢

2、同學們都很有愛心,老師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學們也和咱們班同學一樣有愛心,他們幫希望國小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

出示教材第44頁情境圖。

你知道他們都給希望國小的孩子們買了那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嗎?

學生觀察,看圖暢談感想。

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看情境圖後回答

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地學習。

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1,2

二、自主探究

1、淘氣要給希望國小的3明同學分別買1本練筆本和1個鉛筆盒,一共要話多少元?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求什麼?然後呢?

2、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肯定做得好的小組,你們同意以上做法嗎?誰能說一說原因。

笑笑要給希望國小5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本數學家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的運算定律和運算順序嗎?

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律也同樣適用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同桌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活動:有的用分步算式解決,有的用綜合算式解決,

小組彙報結果。

學生說明理由。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回顧整數的運算順序和定律

學生舉例驗證。

使學生主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回顧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學生暢談收穫。

板書設計: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數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

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也同樣適用。

作業設計:

3、基礎作業:練一練的第1----4題

2、選做:練一練的第5題。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的特點和結構形式,並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

自主預習

1、 創設情境: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教師把這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探索乘法運算的規律。

2、 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於把自己學習的收穫、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於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 出示自學指導。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什麼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後彙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並能發現乘法運算的規律。)

4、 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彙報交流 評價質疑

調查學情:

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穫、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班內彙報:

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彙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餘同學隨機質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20×2 =220-180

=40(千米) =40(千米)

教師追問:你能說說兩種算式的意思麼?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此,你有什麼猜想?

預設: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彙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現?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 = 125×8+12×8

(40-4)×25 = 40×25-4×25

(8+16)×125 = 8×125+16×125

(80-8)×125 = 80×125-8×125

…… ……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三、抽象概括 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麼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的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爲:

(a± b) 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這個規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 ……

教師總結: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律時,應該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裏的每一個數都要乘括號外的數。

預設二:括號裏的數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都乘同一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 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麼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一下自己?

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 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餘同做在練習本上。

(2) 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爲例)

(80+70)×5 ( 80+70)×5

=80×70+70×5 =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爲誰的答案對,爲什麼?誰的答案不對,爲什麼?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裏的兩個加數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餘3題。

(4)同桌互改

(5)統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說說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學規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爲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 = 125×8+12×8 (40-4)×25 = 40×25-4×25

(8+16)×125 = 8×125+16×125 (80-8)×125 = 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 b) 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

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相遇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爲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

在教學中,我爲學生創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125+12)×8 = 125×8+12×8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爲後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

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麼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模糊”的認識。

(3)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設了條件。

爲了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祕嗎?”。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本課堂我的教學程序是:先出示情景圖,根據情景圖上所給的信息列出算式:並且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個算式(意圖是讓學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後再讓學生去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意圖是讓學生體驗乘法分配律)寫完之後再板書幾個同學所寫的算式並選取期中一個同學的算式讓他說說算式的左邊爲什麼等於右邊(110+90)×2=110×2+90×2);而且我還要求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說(意圖是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能反覆去感知乘法分配律),通過剛纔的幾道程序,然後再讓同學們去總結這類算式左邊和右邊的特點,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後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同學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原以爲這樣上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事與願違,在要同學們獨立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時,發現有小部分同學並不會寫,所以本堂課後面部分上得就不怎麼順暢了。課後向老師請教得知,原來我的教學程序上出現問題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應該是先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寫出類似的算式,體驗乘法分配律,最後再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在要求同學們去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同學對乘法分配律特點的認識比較模糊。

(3)在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我只是一筆帶過的把乘法分配律通過課件再展示給學生們看了一遍,沒有反覆強調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導致學生沒有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用建議:

(1)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激發學生探索的願望。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在練習時採用小組活動是必須的,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

(3)訂正彙報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使課堂更加實用高效?如何解決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漏乘”問題?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

手拉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完了小數的認識和小數的加減法及小數乘法的意義、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的。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根據“手拉手”的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體會整數的運算律在小數的運算中仍然適用,並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情感目標:

能利用學過的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舉例驗證的數學活動過程,初步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主動運用有關的運算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有關的運算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前遊戲

師:剛纔的遊戲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我們每天在這樣明亮寬敞的教室裏學習,有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同學們知不知道,在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

有的用着破舊的課本,有的用樹枝在地上寫字,他們眼裏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望。)

師:同學們,看到這幅圖你有什麼感想?

生1:這些山區的孩子太可憐了,條件這麼艱苦。

生2:在這麼艱苦的環境裏,他們還刻苦努力,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生3:我們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實在太幸福了,和他們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

生4:老師,我們應該給他們捐錢捐物,讓他們用上新的課本和文具。(這個想法一提出,同學們紛紛響應,有的說要給捐錢,有的說要給捐文具,還有的說要給捐書。)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生活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中,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在一些貧困的地方,還有許多上不了學的孩子,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望他們,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去幫助他們,我們要和他們“手拉手”。(板書課題“手拉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圖

師:老師先帶你們去超市選購一些學習用品。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仔細閱讀圖上的文字,看圖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

(給學生留一分鐘的讀題和思考的時間)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一:小組間互相提數學問題,體會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師:誰能根據這個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他倆每人要花多少錢?

師:這位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如何解答呢?

請同學們針對這個問題列式解答。

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有什麼好方法?

(複習學習過的小數加減法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減法的運算性質)

活動二:解決“買三個書包和三個文具盒要花多少元?”驗證小數的乘法分配律。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簡單,老師給你們提個難點的“贈送給這3名同學每個一個書包和一個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要求:每四人學習小組,各自列式解答,爭取做得和小組的其他成員不一樣)

生:列式解題,請學生上臺演示,然後講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引出乘法分配律律。(多讓學生自己說)

活動三:連連看(鞏固練習)

活動四:學習大闖關(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現在有幾道題,請同學們做一做。

1.計算下面各題

(8+0.8)×1.25 2.8×3.6+2.8×1.4 2.5×2.8×4

師:先請同學們觀察這幾道題,看一看這幾道題有什麼特點。

生1:這些題都可以用簡便方法做。

生2:這些題都可以用我們以前學的乘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

師:下面請同學們做這幾道題,看哪些同學的方法最簡便。(學生試做,做完後,在小組內交流,看誰的方法最好?)

(教師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會用簡便方法做)

小組彙報交流,說出各自的意見。

2.計算。

2.5×13+0.922-1.6×7

0.25×13.7×0.4 0.89×4.8+0.89×5.2

師:要求學生能用簡便方法的儘量用簡便方法做。做完後同伴兩人相互交流。

(三)解決問題

課本練習,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

請學生說說學習這一課的收穫和感想。

生1:我學會了在小數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生2:這節課我的收穫很大,我不僅學到了小數乘法的知識。同時,我也知道還有許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在那麼艱苦的環境裏努力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太好了,看來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穫都很大,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去幫助人和關心人。今後,我們也要向實驗國小的同學學習,爲貧困山區的孩子獻愛心。